浙江在線11月6日訊 你的小區有團購群嗎?靠譜嗎?昨天,家住杭州濱江傾城之戀小區的裘女士向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反映:她參加了自家小區的一個500人的媽媽群,群主經常組織各種團購。前段時間,裘女士參加群主發起的紋眉團購。沒想到,這一次,團來的卻是一肚子火。
洗眉洗不乾淨
有團友質疑店的相關資質
裘女士說,約定到月明路上一家美容店做紋眉服務。當時群裡約定的團購價是:紋眉+洗眉1980,紋眉999,洗眉1000。
「當時第一批有16個媽媽團購,每個人還支付給這家美容店300元定金。」
今年9月5日,裘女士到該店裡消費。「紋眉師說,按我們團購的價格,只能做出蠟筆小新一樣的效果,不得已我就加了2000元。款項都打入了紋眉師的二維碼帳戶,所以洗眉和紋眉一共花了3980元。」
只是那天裘女士只做了洗眉。洗後,她覺得沒有洗乾淨,所以她就在群裡開始質疑店裡的消毒隔離環境和紋眉資質。
奇怪的是,裘女士隨後竟被團購群團長踢出群了。
於是,裘女士進一步要求,想讓美容店退回紋眉的錢:2980元。美容店卻說,這個團購跟他們沒有關係,他們只是提供了場地,紋眉師是團長請來的。他讓裘女士找團長毛女士。
有人選擇吃啞巴虧
有人選擇告上法院
「我剛入住小區不到一年,完全不認識團長,更沒見過團長,團購東西單純是基於對鄰居的信任!」
無奈之下,裘女士求助了12345。相關部門聯繫了美容店,店裡仍然只肯退300元定金。
裘女士到業主群裡喊話,團長毛女士(化名)終於回應了。「她指責我私下加錢給紋眉師,和她沒關係,就是不肯幫忙退錢。」
裘女士又詢問了其他參團的兩個媽媽,都覺得質量不靠譜,「有一個說紋眉紋得一隻高一隻低,但已經做了,也拿團長沒辦法。」
「群裡這個群主經常團東西,葡萄、雞蛋,甚至還有小朋友的課程,大家都是基於對鄰居的信任才團的,我只參加了兩次就踩坑了!」裘女士說,11月4日去了濱江區人民法院,把團長和美容店紋眉師告上法庭,「今天中午剛剛接到法院電話,以預付式消費糾紛受理了。」
事實上,不僅只有一人覺得被坑。「我也有被坑的感覺。」和裘女士一樣,韓女士也團了999元的紋眉,「紋眉師各種遊說,我腦一熱又多加2000元做了眼線,其中一支消炎用的藥膏就要298元。但做完後一點效果也沒有。」韓女士也和別的媽媽交流過,「999元看著便宜,卻是個坑,到了店裡說做不出效果,要各種加錢。」
「算了,都是鄰居,就當吃了啞巴虧,以後對團購理智一點吧。」韓女士也最終選擇退出紋眉群。
店長咬定紋眉師與己無關
「團長」也不願接電話
昨天上午,錢報記者也向傾城之戀小區業委會求證此事。
「確實有這起糾紛,當時裘女士在小區業主群裡控訴團購紋眉的事,團長也出來應對了幾句,你來我往言辭有些激烈。」傾城之戀小區業委會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
隨後,記者來到小區對面的美容店。「有20多位團購顧客來做過紋眉都沒事,為什麼只有她有事?」陳店長說,紋眉師是團長請來的。而他為了拓展客源吸引人氣,就提供了場地。交到店裡的300元定金已退給她(裘女士)了,團購額外加的2000元是她自己和紋眉師協商的,他和團長都不知情。「本來聯繫紋眉師可以好好協商,但她在店裡報警,我也沒辦法。」
至於紋眉師的資質,陳店長表示對方來自專業公司,其他信息不願意透露。
團長毛女士和紋眉師是什麼合作關係?裘女士退錢的事為什麼一波三折困難重重?錢報記者撥通了毛女士手機,表明來意後,電話就被掛斷了。之後繼續撥打顯示無人接聽。
錢報記者也從濱江法院得到證實,法院昨天受理了裘女士的訴訟請求。案由為服務合同糾紛,接下來將進入訴前調解階段。
新聞+
小區團購引發的糾紛
該怎麼解決
事實上,這不是第一起小區團購引發的消費糾紛。
如今社區團購群遍地開花,其中各有模式。一旦發生質量等消費糾紛,該如何解決?
浙江澤大律師事務所楊仙林律師告訴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簡單地說,首先要判斷這個『群』是營利還是非營利。」他認為,如果純粹是鄰裡之間自發互助的活動,發布商品、服務信息的群主或者團長,有披露供應商、協助維權的義務。
如果是營利的,從供應商裡提取回扣、佣金、好處費或是中間賺取差價,群主或者團長有可能會被認定共同參與交易,取得經營收益,或將按照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被判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