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315晚會」素來有「照妖鏡」之稱。令人震驚的是,聞名全國的中國最大毛巾生產基地河北省高陽縣,因為生產問題毛巾而遭到了央視315晚會的曝光。
據央視315晚會報導,記者走訪中國最大毛巾生產基地河北省高陽縣發現,「年產毛巾50億條,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的高陽,雖然標註著執行國家標準,但有的毛巾實際上卻無法保證檢測合格。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當地企業的生產線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毛巾可以保證檢查合格,而另一種毛巾則會用便宜的紗線加工,達不到國家標準。有從業者曝出了其中的隱秘:「正規的棉花一噸16000多元,14支紗線的下腳料多便宜,但脫毛率沒一個達標的。」
記者還發現,廠子裡的舊衣服堆積如山,有毛衣、外套、秋衣秋褲,甚至穿過的內衣、襪子等。在沒有經過任何消毒程序後,經過機器絞碎、幾道開花程序,舊衣服重新變成了棉花,同時,產品包裝上,依然沒有任何警示標誌。一位紡織品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這種達不到檢測標準的毛巾,他們一年的銷售額大概能賣到五千萬元。
報導稱,在高陽縣辛留佐村,記者找到了一家專門生產毛巾紗的企業,記者看到,工廠生產車間有一個配料池,池子裡是用來紡毛巾紗的原料,有的上面還沾染著綠色的汙漬,有刺鼻的味道,裡面的雜質清晰可見。負責人馮經理告訴記者,這些原料大部分是再生棉。業內所說的再生棉,指的是一些紡織廠的各種下腳料、碎布片、線頭等經過再梳理、再開花,就成了再生棉或者叫回收棉,這種棉花比新的棉花便宜近一倍。高陽及周邊多家為毛巾廠生產紗線的企業,每家產量少則一百噸,多則數百噸,那麼,這些再生棉,又是如何加工而成的呢?
調查實錄》
毛巾光鮮亮麗外表之下隱藏什麼樣的秘密?
誰家沒三五條毛巾?誰又不是天天在使用毛巾呢?估計看過下面的調查也許您會大吃一驚,來來來各位我們一起掀開毛巾,看看這光鮮亮麗外表之下隱藏什麼樣的秘密。
河北省高陽縣是中國最大的毛巾生產基地,年產毛巾50億條,約佔全國的1/3,記者走訪了高陽及周邊十多家生產企業發現了奇怪的現象,一些廠家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雖然標註著執行國家標準,但有的毛巾實際上卻無法保證檢測合格。
這個不保檢測嗎?
這個不保檢測。
不保檢測,五元的都不保檢測,別說三元的。
解說:毛巾屬於和人體皮膚直接接觸的B類紡織品,為確保毛巾質量,紡織品纖維含量標準國家標準及毛巾的國家標準對毛巾含棉料、色牢度、脫毛率、PH值做了詳細的規定。……分為兩種,一種是高速紡織機,織出來的毛巾大多符合國家標準。另一種是低速紡織機,有時會用當地便宜的紗線加工達不到國家標準的低檔次毛巾。
沒人保脫毛率。
永亮毛巾是高陽較大的毛巾生產企業之一,銷售翟經理告訴記者,毛巾分為兩種,一種是保證檢測合格,另一種是特賣會的低價毛巾無法保證質量合格。
特賣會的毛巾應該也是可以保檢測吧?
不保,我們檢測的標準,我們說保檢測,檢測標準就是國標,它達不到國標。
說為什麼有的毛巾無法保證檢測合格呢?高陽毛巾生產企業大多從上遊廠家採購紗線,再用紡織機織成毛巾,也就是紗線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毛巾的品質。記者發現這些企業所用的紗線基本上是用白色塑料包裝,上面沒有標註產品名稱、廠名、廠址等任何信息。這些毛巾用何原料,如何生產出來的?
記者決定去這個行業的上遊紗線生產廠家追蹤調查。高陽縣記者找到了專門生產毛巾紗的企業,倉庫裡擺滿了做好的紗線。
你這個紗線現在客戶拿去主要是做什麼?
馮經理:做毛巾。
記者:毛巾最多是吧?主要是做毛巾還有別的?
主要是做毛巾,沒有別的。
解說:生產車間有一個配料池,是用來紡毛巾的紗料,有的很白,有的發黑,有的還沾著綠色的汙漬,裡面的雜誌清晰可見。這些原料大部分是再生棉,看上去顏色很雜,業內所說的再生棉指的是一些紡織廠的下腳料、碎布片、線頭等經過再梳理、再開花就成了再生棉,比新的棉花便宜一倍。
再用一遍,再用一遍,它屬於再生的。
各種下腳料、再生棉經過幾道簡單的工序就紡成了紗線,紡紗時還得加入一部分化纖,所紡出的紗線根本不能用來織毛巾。因此,他們的成品紗線一般都是空白包裝,不會標註原料、成分、廠名廠址等任何信息。
記者:這上面也都不打標?
馮經理:什麼都不打。
記者:記者採訪了多家為毛巾廠生產紗線的企業,每家產量少則一百噸,多則數百噸。
記者:這種一看灰這麼大。
這種髒,這種便宜。
解說:一位紗線廠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國內一些城市有專門加工銷售再生棉的集散地。
我們收原料的話一般像鄭州啦、山東啦。
也不一定有的時候山東平原、夏津。
紗線廠用的這些再生棉又是如何加工而成的呢?記者決定繼續向這個產業鏈的上遊追蹤。河南省新密市的溫莎棉業集中著上百家加工企業,走進一家車間,這裡正在加工再生棉。記者注意到棉絮狀的原料裡充滿了灰塵,除了部分化纖看上去很白,其餘的原料有的發黃、有的發黑,有的甚至已經粘成一團。
記者:這是啥?
工人:這是綠的長毛了。
記者:嗯,對,對,對,沒了?
記者:嗯。
這些棉絮經過簡單加工之後,顏色各異的棉絮變成整捆的成品等待銷售。
為了規範再生棉的加工及使用,原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禁止直接或間接利用再加工纖維生產嬰幼兒用品,並在顯著位置標註相關警示語。而將要發的一捆捆再生棉上看不到任何警示語及其它產品信息。
現成的標籤你有沒有?
沒有,暫時沒有。
沒貼過那個?
沒有,我們沒有貼過,整個市場都沒有。
解說:在山東平原一個舊工廠院內集中著十多家再生棉加工廠,也是為毛巾生產加工原料的。
高陽那邊做毛巾廠?
對,他們那邊兩千多三千多,他都拉這種紡。
走進一家工廠車間工人正在分揀原料,都是從一些紡紗廠紡織廠買的下腳料,經過分揀開花最後成綁。同樣沒有產品信息、生產廠家及警示語。這位老闆從抽屜裡拿出了當地監管部門曾要求他們標註的標籤,上面寫著警示語:禁止用於醫療衛生用品、嬰幼兒用品、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及生活纖維產品。
在河北邯鄲這裡生產再生棉的原料更加讓人震驚,廠子裡的舊衣服堆積如山。有毛衣、外套、秋衣秋褲甚至穿過的內衣、襪子。
穿過的舊衣服都扔了,這是哪兒來?有專門收舊衣服?
對。
從哪兒進貨?
從南方。
解說:沒有經過任何消毒程序,舊衣服被放進機器成為碎片,經過機器攪碎幾道開花程序,舊衣服便成了棉花,由於衣服本身有各種顏色,開出來的成品棉花看上去不是特別白,而且裡面充滿灰塵和雜質。
這種因為衣服是紅顏色的開出來的,就發紅。
產品包裝上依然沒有任何警示標誌。毛巾砂不知道有沒有?
都放,都用。
用毛巾紗是吧?
都攙著,我不都跟你講了都攙著配著料用。我往高陽一直發著呢。
記者在河南、山東、河北多地調查發現,各種各樣的下腳料甚至舊衣服加工的再生棉沒有標註任何產品信息及警示語就賣到紗線廠做成樂趣紗線,紗線上同樣不標註警示語就賣給毛巾廠最終做成了毛巾,而對於原料廠存在的各種問題,各環節的從業者都心知肚明。
咱們用的14支紗線也是便宜的紗線。
都有,誰要說沒有下腳,我跟你說棉花一噸一萬六千多,你紡出來大家都知道,從網上一看牌價就看出來。按道理就不應該出14支紗線毛巾,脫毛率沒一個達標的。
舊衣裳、舊牛仔褲一漂。
一般一擦滿臉毛。
明知這樣的毛巾不合格卻貼著符合國標的標籤,通過中小超市、批發市場、電商等銷往全國各地。
整個一年大概走多少條?
這個價位段的能走個五六百萬貨。
特賣會一年能走多少量?
我們做到五千萬吧。
應對措施》
央視315曝光黑心毛巾 天貓京東拼多多全網下架
央視315晚會曝光河北高陽黑心毛巾問題,涉及到的「永亮」毛巾,記者發現包括天貓、京東、拼多多、蘇寧等平臺,現已全網下架。央視315晚會報導,河北省高陽縣是中國最大的毛巾生產基地,年產毛巾50億條,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部門特賣會毛巾採用再生棉,未能達到國家標準。
綜合 央視 、新浪、網易財經、新京報、驅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