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從江縣:從「窮山惡水」到「世外桃源」

2021-03-02 中國組織人事報

煙雨濛濛中,崇山峻岭,氣勢磅礴。高山低谷之間,平整的村村通盤山公路來回纏繞,將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各個村莊連接起來。公路兩旁,由青轉黃的椪柑掛滿樹枝,金燦燦的黃金百香果濃香馥鬱……從江縣已經迎來脫貧攻堅的累累碩果。

從江縣是全國掛牌督戰縣之一,貧困程度深、攻堅任務重,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從江縣集中優勢資源、優勢兵力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進攻,不斷強化村級黨組織引領作用,持續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過去的「窮山惡水」蛻變成了如今的「世外桃源」。

在脫貧攻堅關鍵之時,從江縣選派精兵強將盡銳出戰,「用最強的部隊攻打最難的堡壘」,聚焦高質量脫貧目標選賢任能,根據各村致貧原因選人組隊,先後將全縣70%以上的機關幹部共2129名精準選派到村工作,針對性攻克難關。

從江縣東朗鎮苗谷村辣椒基地喜獲豐收,駐村幹部到田間助農採摘。

腳踩在翠裡鄉高文村田坎上,抬眼便是綠油油的檳榔芋,寬大翠綠的芋頭葉密密麻麻鋪在地上,望也望不到頭。「這些可是我們村的寶貝,百姓致富要靠它了。」高文村第一書記梁天平說道。

2019年3月,梁天平從縣委組織部來到高文村駐村,偌大的村部,只有支書和文書兩人,這僅有的兩個幹部也因為家庭經濟原因提出辭職。村民們也因之前脫貧產業損失重大而情緒消沉。

梁天平明白,組織派他來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步必須是配齊班子,把我們村的幹部隊伍充實起來。」梁天平一邊走家串戶了解情況,一邊物色合適人選。經過多番努力,兩位致富帶頭人成功當選「兩委」幹部,其他崗位的幹部也逐一上任。

班子配齊幹勁兒足。高文村「兩委」幹部憋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勁兒,又是土壤檢測,又是試驗種植,千方百計勸服村民種起了檳榔芋。如今,高文村有65戶村民參與種植,種植面積達到200畝,預計年收入能達到86萬。

善於搞經濟,就到產業薄弱村壯大特色產業;善於搞社會工作,就到矛盾糾紛突出村去解決矛盾……每一顆螺絲釘都精準安裝在合適的地方,駐村幹部們甩開膀子,盡其所能,幫助貧困村解決實際難題。

八洛村駐村幹部在百香果基地查看情況。

為進一步夯實幫扶隊伍,壓實幫扶責任,從江縣建立起「條塊結合」機制,從塊上構建了縣、鄉鎮、村三級指揮體系,組建由縣級幹部領銜的駐鄉鎮督戰督導隊,並與所督導鄉鎮負連帶責任;從條上構建由縣級幹部領銜的工作專班,分別負責面上一項工作,嚴格實行「地方部門雙追責」,督促各職能部門履職盡責。

要想讓農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只靠幫扶幹部是不夠的。從江縣要求駐村工作隊在履行「指導」「參與」「幫助」職責的基礎上,與村幹部、致富能人進行結對,全方位帶工作,手把手教方法,把農村基層幹部培養成「思想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的尖刀隊伍。

西山鎮小丑村百香果基地裡,村民楊老天正在將剛收穫的百香果裝箱,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我是我們村的貧困戶,多虧了我們的村幹部,帶著我們種起了百香果,今年一年我就能收入二十多萬,貧困戶的帽子我再也不用戴了。」

「我們村所有村幹都很有戰鬥力,幹勁非常足。」駐村第一書記孫勇剛激動地說道。2019年到村之後,孫勇剛和其他5名駐村工作隊員與村「兩委」班子成員結成對子,開展一對一幫扶學習。你幫我了解村情,我幫你了解政策,駐村幹部和村「兩委」幹部迅速磨合提升,形成一個個強力工作單元。

今年年初,小丑村的村幹部們帶領15個貧困戶集中種植120畝黃金百香果,各位村幹部就是基地的無酬主理人。他們白天在基地裡調度協調、檢查問題,晚上集中開會,總結經驗、安排工作。

荒山被改造成梯田,配套的產業路和引水灌溉工程也逐一完成。「路怎麼修,百香果怎麼包裝銷售,這些我全學會了,再建一個基地完全沒問題。」村支書荀衛忠自信滿滿。

小丑村幹部們正在幫助村民搶收水稻。

一個個對子結成,一顆顆希望的種子播撒,實幹實戰中,一支支能拼能闖的工作隊伍拉起來了。

為了進一步提升農村基層幹部隊伍素質,搭建一副堅韌有力的基層治理「鋼筋架」,從江縣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精準開展培訓。抓政治素質,依託貴州黨建雲、「鑄魂行動」管理等教育培訓平臺和各類教育資源,以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抓手,為一線攻堅幹部「提能補鈣」;抓攻堅緻富能力,開展農技諮詢「訂單服務」和「集中會診」活動,全面推廣優秀經驗、成功做法,同時組織35名農村致富帶頭人到貴州安龍縣、西秀區等州外縣區學習產業發展經驗,有效提升發展特色農業的能力。

產業扶貧,授人以漁。從江縣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抓牢特色,瞅準機會,發展扶貧「造血」產業,唱好穩定脫貧的長遠大計。

沿著山路一直向南,一座依山而建的瑤族村落高華村映入眼帘,黑黢黢的瓦片,潔白的屋簷,油亮的杉木牆體,高華村的每一棟樓都精緻得讓人驚嘆。

圖為高華村村貌。劉雅婷攝

這個村落早因其獨特的瑤浴文化享譽世界。瑤族藥浴,是從江縣瑤族世代相傳的獨特保健方式,於2008年列入我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高華村支部緊緊抓住這一優勢文化資源,開發以瑤浴為中心的旅遊業。

2014年,由村支部主導的高華瑤族瑤浴專業合作社成立,對願意率先嘗試發展瑤浴的16戶農戶進行房屋改造。緊接著,村裡路面全部硬化,公共廁所、路燈等配套設施迅速完善,不少村民陸續被派到黎平縣、杭州蕭山等地考察學習民宿服務……

圖為高華村的一家瑤浴農家樂。劉雅婷攝

高華村支部一步不停,瑤浴旅遊產業漸漸成型。在合作社的帶動下,高華村已有60戶村民修建和改造瑤浴間。2019年高華村共接待遊客1.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16萬元。

在各村特色產業發展基礎之上,從江縣充分挖掘自身立體氣候、生態良好等突出優勢,組建由縣級幹部領銜的工作專班,採取「黨社聯建」「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重點發展「雞、菌、果、蔬」四大主導產業,重拳打出從江農產品特色。截至目前,從江縣已經完成生態雞養殖226萬羽、食用菌種植1248.58畝(萬棒)、百香果定植樹苗木1.25萬株、蔬菜種植2.7萬畝。

停洞鎮田壩村林下黑木耳種植示範基地中,村民正在給黑木耳澆水。

「我們村有勞力,沒財力,我就想帶著我們村的閒漢打工掙錢。」西山鎮卡翁村村支書謝國光成立起勞務合作社,按照支部管理、「入社自願,退社自由」的原則,引導其他村民加入。卡翁村勞務大隊正式成立,從承接本村「鑲邊工程」到參與州縣項目招標,勞務隊一點點壯大,當前已有三個勞務小組共187人,分別負責工程、食用菌等不同項目,上工一天,普通組員可收入130元,技術工人甚至能拿到250元。

卡翁村的勞務合作社不是單打獨鬥,它正是從江縣「有組織的勞務就業」體系當中的一個強力節點。從江縣各村根據實際需要,由村支書帶頭組建村級勞務合作社;各鄉鎮黨委書記帶隊成立鄉鎮級勞務合作社,負責(專)抓轄區勞務就業工作,確保農村勞動力家庭「一戶一人」以上就業;一名縣委班子成員領銜成立縣級服務平臺,為全縣勞務就業提供政策保障,三級聯動,共同發力,拉起了一支立足從江、面向全省、走向全國的勞務產業大軍,規模達到14.77萬人。

剛邊鄉宰船壩區蔬菜基地開展春耕生產。

脫貧攻堅,久久為功。從江縣各級黨組織咬定既定目標不放鬆,埋頭苦幹,成效斐然,當年貴州省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深度貧困縣,已經實現貧困人口全部清零。昔日掩藏在深山密林之中的一個個村莊,像一顆顆正在拂去塵土的明珠,發出璀璨的光芒,向世人一展風採。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從江縣委組織部提供)

相關焦點

  • 貴州從江:歡樂豐收處 欣喜圓夢時
    貴州從江:歡樂豐收處 欣喜圓夢時 發布時間:2020-10-12 10:02:05      來源:天眼新聞 深秋十月,黔東南州從江縣高增鄉美德村糯稻飄香
  • 貴州從江賽侗歌傳非遺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貴州省從江縣侗族歌手在比賽前候場。 吳德軍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貴州省從江縣一支侗歌隊在參加比賽。 吳德軍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觀眾在貴州省從江縣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賽上觀看比賽。
  • 從江縣狠抓「網絡扶貧」助力脫貧摘帽
    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包括從江縣在內的貴州省9個深度貧困縣宣告摘掉貧困縣帽子。從江縣是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之一,自2016年以來,在商務部、中國貿促會和省州的關心支持下,從江縣著力加快推進電商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建成「從江縣電子商務運營服務中心」,打造了4個電子商務創業孵化中心(基地)。入駐淘寶、京東、拼多多、郵樂購等第三方電商平臺的網店數量達612個(其中企業店鋪29家),線上銷售的從江「網貨」達40餘種。
  • 澳門媒體「脫貧攻堅貴州行」採訪團赴從江採訪
    圖為澳門媒體「脫貧攻堅貴州行」採訪座談會。 韋陽慧 攝中新網貴州從江11月18日電 (韋陽慧 周燕玲)由澳門10餘家媒體組成的「脫貧攻堅貴州行」採訪團18日抵達貴州從江,將深入從江進行調研採訪。從江縣是中國扶貧開發重點縣,2018年5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與貴州省人民政府籤署首批9項幫扶協議,正式開啟澳門幫扶從江之旅。截至2020年10月30日,澳門與從江共籤署27項幫扶協議,共涉及幫扶項目73個,累計幫扶資金9898.47萬元人民幣(含物資折算)。
  • 【黨員風採】在貴州從江,這位農工黨黨員骨科專家成了「香餑餑」
    ,奔赴從江縣進行為期一年半的醫療幫扶工作。到從江後,林劍迅速投入到醫療對口幫扶工作中,通過臨床教學、業務培訓、手術示教等工作,推動了從江縣中醫院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升與發展。在從江,林劍發現當地有很多骨傷患者因為醫療水平的限制得不到及時醫治,他不僅在從江中醫院積極開展指導與幫扶工作,還將骨科技術輻射至周邊,成了當地的「香餑餑」。
  • 貴州省從江縣豐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祥國
    從江縣,坐落於黔東南層巒疊狀的大山裡,擁有者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這裡山環水繞,清澈的江水滋養著山間靈長。每年春季穀雨到來勤勞的侗鄉人便在層層的梯田裡開始了水稻種植的勞作。秧苗插進了農田,魚苗也跟著放了進來,等到魚苗長到兩三村再把雛鴨放進田裡。稻田為魚和鴨的生長提供了生存環境和豐富的餌料,魚和鴨在覓食的過程中不僅為稻田清除了雜草害蟲,它們的糞便也成了稻田的有機肥。
  • 貴州橋梁集團:從江縣丙妹鎮小融至大歹農村扶貧公路 改造主體工程...
    經過貴州橋梁橋梁集團一線建設者的默默堅守和不懈努力,5月5日,從江縣丙妹鎮小融至大歹農村扶貧公路完成最後100米瀝青路鋪築。這意味著,原計劃於5月30日完工的該項工程,提前25天圓滿完工。從江縣丙妹鎮小融至大歹農村扶貧公路改造工程,總投資3448萬元,全長5.803km,起點段2.6km為新建路基,終點段3.2km為利用原道路改建,公路等級為四級,設計時速20km/h。在改造公路的基礎上,增設兩個停車場、一個觀景臺、一個表演場。
  • 種香禾糯,從江縣高增鄉村民笑了
    在黔東南州從江縣高增鄉,隨著氣溫的降低,整個鄉村沉浸在冬日的寧靜中,但近日隨著分紅髮放儀式的開始高增鄉新生村卻逐漸熱鬧起來。「不要急,大家排好隊。」從江縣天鵝山原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工作人員一邊維持現場秩序,一邊對照著名單清點、發放分紅資金。「我今年跟著合作社一起種香禾糯,分到1萬6千多塊錢,這個比我自己種穀子,找錢多了。」領到分紅貧困戶吳老拾在一旁興奮說道。
  • 每日工作參考|傳統耕種+品牌打造,貴州從江香禾糯香飄大市場
    有千百年種植歷史的從江香禾糯是貴州從江苗侗人的一種生產生活方式,造就了多彩多樣的原生態農耕文化。近年來,當地依託從江區位優勢,打造「魚鴨米」「香禾糯米」等暢銷品牌產品;依靠龍頭帶動,探索出「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技術指導」產業發展新路徑。
  • 衝在戰「疫」一線的駐村第一書記——記貴州廣播電視大學駐從江縣...
    衝在戰「疫」一線的駐村第一書記——記貴州廣播電視大學駐從江縣剛邊鄉加麼村駐村第一書記張碩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    2020-02-04 大 中 小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從江縣:「中國茅臺·國之棟梁...
    連日來,「中國茅臺·國之棟梁2020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助學金發放儀式在從江縣各鄉鎮舉行,全縣370名貧困家庭大學新生獲得資助。團縣委、各鄉鎮相關負責人及受資助大學生及家長參加助學金發放儀式。今年,共青團從江縣委持續發揮希望工程品牌優勢,並藉助「中國茅臺·國之棟梁2020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大型公益助學活動」新聞發布會在我縣召開的機遇,爭取到「習酒·我的大學」、「中國茅臺·國之棟梁」等助學項目。共資助382名貧困家庭大學新生,受助標準為每人一次性資助5000元,共計191萬元。
  • 貴州從江:名木古樹有了「身份證」
    (梁雨 攝)貴州省從江縣在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實施生態林保護工程建設的同時,對該縣境內的名木古樹實行掛牌保護,使這些長期以來為人們所司空見慣的樹木有了「身份證」。從江縣是貴州省重點林區,也是珠江上遊主要生態保護屏障,在3244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森林覆蓋率達到68.4%。
  • 「脫貧攻堅走基層」澳門媒體參觀從江縣大歹小學 學生:長大了我想...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彭典)11月19日,從江縣大歹小學的操場上熱鬧了起來,來自澳門日報、澳廣視等14家澳門主流媒體「脫貧攻堅貴州行」主題採訪團走進由澳門基金會在從江縣援建的大歹小學,了解澳門在從江縣教育扶貧的成果。
  • ...深刻體會為人民謀幸福的意義|從江縣下江鎮松隴小學的老師陳建妃
    我是從江縣下江鎮松隴小學的老師陳建妃,作為一名從貴州西部地區來的新老師,從江縣這個以苗族侗族聚居的地方一直給我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神秘感。深入這裡開展扶貧工作,才開始讓我有了更多機會去揭開這裡神秘的面紗。雲霧繚繞——初見。
  • ...扶貧路上的鋪路石丨從江縣往洞鎮德橋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潘盛勇
    2019年10月,因工作需要,我來到從江縣往洞鎮德橋村,擔任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初到德橋村,我走村串寨與村民交談,重點走訪貧困戶,生活困難家庭,了解村民所急所需。  為此我發動村支兩委負責人,依託村級種養殖(植)合作社,由村支書牽頭,建成31.93畝辣椒種植示範基地一個;與貴州新創大健康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接洽,建設134.41畝的淫羊藿藥材種植基地一個,籤訂了為期6年的土地流轉合同,前3年由公司自主經營,3年後,可由學會種植技術的村民選擇自行種植,公司提供種苗和技術服務並負責收購,為村級今後的農業轉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江蘇旅院學子直播帶貨,助力貴州從江脫貧攻堅
    荔枝新聞訊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江蘇旅遊職業學院國際商務學院183電子商務2班周雨馨、左炎玉同學,在班主任孫海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電商直播活動,利用所學專業知識,通過淘寶直播為貴州省從江縣帶貨助銷
  • 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8309戶 從江縣徹底解決人住危房問題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張鴻傑 陳鵬 實習生 羅秋豔)1月13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脫貧攻堅農村住房安全保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從2014年以來從江縣共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8309戶,同步實施「三改」6009戶,兌付補助資金2.7億元,徹底解決了人住危房的問題。
  • 從江香禾糯 香飄大市場
    近年來,從江縣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紅線」,形成了「稻、魚、鴨」複合系統這樣充滿鄉土味的產業工作法。圍繞香禾糯,從江縣誕生了多種多樣的農耕節日。每年穀雨前後,侗族「開秧門」祭土地,寨老領著全寨人,焚香禱告,預示此後各家可以插秧了。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每到糯禾灌漿的農曆七、八月份,侗族會舉行隆重的「吃新節」,人們摘取打苞的禾穗摻在飯上蒸好,進餐時每人取一線,祈禱豐收。
  • 「我的扶貧故事」黨的信任不辜,黨的厚望不負丨從江縣下江鎮擺仰村...
    我整合定點幫扶、財政資金、社會扶持等各方資源,搶抓機遇,爭取一事一議項目,到縣建設局、交通局、縣農業局協調水泥共60噸,組織群眾投工投勞修起了「組組通」、串戶路、垃圾焚燒爐和文化娛樂活動場地等。  經濟收入水平不高,那就找產業、抓就業、率隊幹。經過多次調研,我們結合本村有傳統養殖習慣的實際,爭取到財政扶貧發展項目黑毛豬、林下養雞、稻魚鴨、螺絲、山羊養殖等項目。
  • 夏紅民到從江縣督戰脫貧攻堅督導信訪矛盾化解工作
    夏紅民到從江縣督戰脫貧攻堅督導信訪矛盾化解工作 2020-10-25 09:0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