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是一個相當充實的周末,對很多人來說。
2020年1月11日、12日,北京。空氣中一如既往的清冷,馬路上的車流稀少。而在中國海關博物館裡,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優雅的鋼琴聲在迴蕩,時不時爆發出陣陣熱烈的掌聲。
安傑伊·雅辛斯基、馬克·歐巴馬·狄善九、羅寧、巴丹,四位大師就在這裡,無私分享,傾囊相授,將他們對音樂的思維和理解、對藝術的態度與思考,都一一真實地呈現,讓所有人都覺得,這次大師課不虛此行。
01
深入作曲者的內心
音樂是人類最初的語言,它天然就帶著傳遞人們心聲和想法的作用。每一部音樂作品被創作出來,就代表著一次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對世界的感受,就像一部小說、一部電影、一幅畫作、一座雕像。只有用心探究作品的背後,深入作者的內心世界,才能理解個中含義,體會他們當時的心緒。
四位大師無一例外都談到了這一點。
安傑伊·雅辛斯基教授以彈代講,他用莫扎特的作品展示了一幅如詩如畫的場景。夜晚,天色漸漸黑了下來,莫扎特獨自一人坐在花園裡,雨後的空氣有些溼潤,遠遠地隱約能看到一道彩虹,花園裡的土地中冒出了新生的嫩芽。他看著這新生的小生命,心頭卻忽然產生一股小悲傷。他沉浸在悲傷裡,開始向自己的內心發問,會發生什麼呢?他沿著花園的小路向前行走,隱隱約約又好像期待些什麼。他等待,他彷徨。這時,他提醒自己,也許需要放鬆,像個孩子一樣就好,無憂無慮地最自在,又或者,即便已是成年,但同樣開心就好。
所有的心緒,不同的感受,就從雅辛斯基教授的指尖,傳遞到每一個人的心間。教授用事實告訴大家,照著譜子彈,確實不會錯,但是永遠也不會令人感動。
要投入更多的內心去感受,才能演繹作品中的情感。安傑伊·雅辛斯基教授的話意,在馬克·歐巴馬·狄善九教授的口中,也有類似的印證,他以他深耕專業、橫跨多界的經驗告訴學員們,最首要的一點,便是要理解作曲家們的創作意圖。
02
音樂需要想像力
在很多領域的創作中,都有一句話,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他人。這需要一種敏感,對藝術的敏感。所以巴丹老師說,孩子要從小就需要培養對音樂的理解,要有一種很敏感的體會,鼓勵孩子有更多的創作。
只有擁有創造性思維,才會有更豐富的想像力,才能獲得更高的敏感度,對世界敏感、對生活敏感、對藝術敏感。·雅辛斯基教授說,如果想要彈好鋼琴的話,首先要在自己的大腦中彈一遍所有的聲音,想像一下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子的聲音效果,然後通過手指把它們彈出來。
羅寧老師則直接用即興的方式來表達,他用琴聲告訴我們一副生活的畫卷。他來的時候,坐在車上,北京南城的上空一片悠遠,鴿哨飛響,枯枝叢立。街上的車流穿梭,稀落的行人腳步匆忙。他經過了繁華的路段,行走的緩慢讓他有些心煩意亂,又拐進了安靜的胡同,悠閒地慢看青瓦朱門划過,終於在大家的歡呼聲中,來到了現場。
他說,世界即興的,音樂是未知。要打開自己的心門,讓心裡的音樂流淌出來,古典、民族、流行,任何一種方式都可以。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種旋律,要聽到內心聲音的那種靈性。每一個音都可以包含很多東西,每一個聲音的延續都可以像太極一樣,包容很多的空間。一個簡單的單音、和弦就可以表現回憶,一個簡單的手法就可以應用到每一個人的普通生活裡。
他啟發著學員們,想像一下河流、小溪、大象應該是怎樣的,追逐一下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點,積極鼓勵他們在現場勇敢地展示出來,並以即興地方式為他們和聲,慢慢地引導他們捕捉內心當中的種種變化。
對音樂的理解和想像力,其實是可以影響人的一生的。像巴丹老師所說,即便未來不能從事專業的音樂工作,但對於自身的音樂鑑賞力也是非常有幫助的。這其實就是藝術素養。況且,愛音樂、懂得音樂的人,也一定會富有愛心、懂得為善,而過度追求技術的繁複與華麗,一味迎合應試考級,就未免有些捨本逐末了。
03
節奏是重要的支撐
在世間,有兩樣東西都很美妙,不管是寫代碼,還是做音樂。一是結構,另一個就是節奏。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都是節奏。然而節奏是什麼?濮存昕老師曾經解釋他朗誦的秘訣時,只說了六個字,「高低、快慢、輕重」。這就是節奏,它構成了一切的韻律,即便是在無聲的世界。
幾位大師在指導學員的曲目時,對於節奏,都有明確的說明。當然,這些都是基於對作品的理解之上。
安傑伊·雅辛斯基教授指導學員時說,對待作品要注意調整速度、力度的變化,時而重音果斷,每一個音要非常清晰,時而輕柔得像撫摸一樣的感覺。變強時,可以逐漸變強,減弱時,要階梯式減弱,通過強弱分明的表現,將樂曲的色彩呈現出來,展示出大提琴、長笛等不同樂器的聲音,營造出不同樂器間對話的感覺。
馬克·歐巴馬·狄善九教授也對學員說,注意強與弱的對照。
羅寧老師也表達出類似的觀點,在即興中有很多重要的東西在支撐,節奏就是其一,缺少了節奏,呼吸就亂了,節奏像輪轂、像人的脊椎,要形成基礎支撐的作用。他在現場教授爵士樂的初級練習方式時,就告訴學員,去體會、感受那種有搖擺、很舒服的狀態,沒人說對不對,按譜子彈是正確的,但是勁兒用得不對,就不是正確的爵士音樂。他在指導學員一首當代風格的曲目時,也強調,中國的樂曲更要注意抑揚頓挫,讓節奏更加清楚,在快板的部分體現爆發力,在慢板印象派的部分要注意呼吸的節奏。
寫文章有句古話,「文似看山不喜平」,在音樂的世界裡,也是一樣的。
04
苦練並有技巧的訓練
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沒有一件事情是一步登天的好事兒。巴丹老師專業學習多年,羅寧老師也曾遠赴古巴求學數年,才有了他們的今天。練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成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雅辛斯基教授勉勵大家,要彈好每一個音,先把一個音彈完美,然後再加一個音,再彈到完美,依此類推,逐個增加,同時將幾個音都彈到完美,就可以彈得像魯賓斯坦一樣了。
關於練琴的高招兒,幾位大師慷慨地使出了「絕活兒」。
安傑伊·雅辛斯基教授讓大家想像鳥兒飛翔、魚兒遊泳,藉由身體、帶動手臂、運動手。他示範說,就像釣魚一樣,手就是魚鉤的位置,不管身體怎樣動作,是站起身,或是左右搖擺,都可以保證手部動作的穩定。他說,不同的觸鍵動作,不需要高抬指,要簡潔,像抓住魚一樣,每個手指都在用力,手指與手腕的動作要配合好,包括上下和左右,也要有彈性,手指不要僵硬,要靈活一些。
馬克·歐巴馬·狄善九教授則說,每根手指都有三節,要控制自己的手指關節。
巴丹老師說,調動所有的聽覺、視覺和觸覺,例如儘量不要長時間分手練習,因為單手練習時聲音會有差別。
羅寧老師則結合表演給出了自己的經驗之談,他說,不管在家練習還是在舞臺表演,如果曲目不熟的話,一定要放慢,因為氣場不一樣,心率狀態都會變,所以要慢一點,給自己一個反應的時間。
上大師課,求學。求的,是知識,是技巧;學的,是風範,是態度。學習對音樂的正確認知與理解,願意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學習用音樂表達自己的心聲,藉助於它重新看待世界、對待生活,這也許就是此行最大的收穫和意義。
祝願雅辛斯基教授身體健康,也祝願所有的學員們能夠學業有成、前程似錦,傾聽內心的聲音,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作為「百名大師·百地音樂大講堂」系列活動之一,「國際音樂大師面對面」活動為音樂生活報和宜信財富傳承學院聯合主辦,中國海關博物館、柏斯音樂協辦。依託豐富的經驗和優質大師資源,音樂生活報攜手國內外頂級文藝團體,遴選百餘名頂級音樂演奏家及教育家,分期開展系列活動,如大師課、大師班、校園大課、藝考輔導、留學講座、外地研學、門生選拔、隊員遴選等,面向所有音樂和舞蹈專業的藝考生、留學考生、特長生、輔導教師、演職人員等進行授課。
音樂生活報對系列活動進行了全程報導。「長江鋼琴」是本次活動的唯一指定用琴。
依託宜信平臺資源,宜信財富傳承學院整合全球頂級智慧資源、高端教育資源和稀缺實踐資源,搭建完整的家族成員培養體系,提出「三大階段、六大服務」,涵蓋子女教育規劃、事業能力養成、家族理念傳承、社會資源交接、代際溝通優化等,致力於家族核心成員持續培育、企業家精神創新升級、家族價值觀代際傳遞,助力家族基業的恆久長青,贏在未來、贏在全球。
中國海關博物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直屬的國家級行業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六號,現有藏品32,000餘件,其中既有「關」字瓦當、粵海關十兩銀錠、1894年「中國燈塔圖」、大龍郵票、總稅務司赫德使用過的郵袋、李鴻章題寫的「津海新關」木匾等海關歷史文物,也有新中國首任海關總署署長任命書、見證小平南巡講話的「海關902」艇等當代海關文物。中國海關博物館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首都旅遊觀光的新景觀。
本次活動得到柏斯音樂集團北京柏斯琴行的大力支持。柏斯琴行於1986年創立,經過30餘年規劃與發展,現已成為中國最具規模與實力的樂器零售商,在中國內地、香港以及澳洲,擁有超過100家「柏斯琴行」門店,位列「全球樂器零售商」第七位。本次活動的指定用琴長江鋼琴,始創於2009年,秉持「在世界舞臺奏響輝煌之聲」的宏願,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長江鋼琴已發展為「中國造」鋼琴的高端代表。
MUSICAL LIFE | 音樂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