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身口意造業,此業如何依存自感果報?◎妙境長老

2021-02-18 香光莊嚴

問:現在身口意造業,此業如何依存自感果報?以中觀是如何解釋?

答:身口意造業,此業如何依存自感果報?它怎麼樣依存?造了業以後,這個業怎麼樣存在到招感果報?它怎麼樣存在呢?說是我們人去做工,去打工賺了錢,得到錢以後你會存在一個地方。那麼現在若造了業,造了罪業,或者造了福業,或者造了無漏業,這個業存在什麼地方呢?這個唯識上是講就是存在阿賴耶識裡面,在那裡面存在。那麼如果是在《阿含經》裡面,《阿含經》裡面就沒有說阿賴耶識這個名字;沒有這個名字,但是它說個「識緣名色,名色緣識」。那麼這個「識緣名色,名色緣識」裡面有點問題,有什麼問題呢?名色,色當然是地水火風,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這都是色。那麼名是什麼東西呢?名就是受想行識。名色,這個名裡面已經有識了,另外又有個識,那是誰?那個識是誰?那麼就是阿賴耶識了。雖然沒有說是阿賴耶識,但是它那個地方就是指那個識。這樣說呢,我們眼耳鼻舌身意在動作,或者修行的時候,或者放逸的時候,造了業的時候,這個造業就是心在動作。你身業不動,口業不動,內心裡面在動;或者身業動,口業也動。而實在身業自己不能動,口也不能動,是由意來推動才能動。動的時候,還是心動;離開了心的時候,身口不能動。所以心在動的時候,就造成了業,那個業能離心而存在嗎?所以說,說阿賴耶識的名字也好,不說名字也好,那樣業不應該離心而存在,就還是存在你的心裡面,就是這樣意思。怎麼存在?就是這麼存在。所以依中觀也就是應該這樣解釋,《中觀論》也沒有提到阿賴耶識。但是這個《大智度論》,龍樹菩薩提到一個問題,提到什麼問題呢?就是說無常,無常就是念念生滅叫做無常。但是你做了功德的時候,你的功德滅了嗎?這個功德滅了,以後怎麼得果報呢?所以他也提到功德還是存在的,你不能說它也滅了。這樣說,雖然說得不詳細,也應知道它有個存在處的。~《八大人覺經講記·問答》妙境長老

相關焦點

  • 身口意三業是造業的根本
    行為無量無邊,總的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大類,第一個是念頭,念頭是意業的行為,身口意三業,這個是造業的根本,一定要在這裡下功夫;第二個,口業,言語;第三個,身業。我們的造作,再多的行為,不出身口意三大類,有了過失、有了錯誤,把它修正過來叫修行。所以修行不是做表面的,每天拜懺、每天讀經、每天研教、每天念佛是不是修行?如果真的能把我們身口意所造的善、不善業都止住了,那叫真修行。
  • ◎妙境長老
    「內地界者,謂此身中,內別堅性」:我們的身體裡面有堅溼煖動,地水火風是堅溼煖動,是四種。現在說的地界,是其中的一種。「別堅性」,別指其中的堅固性的東西,就是地界,其中的一種叫做別。「堅硬所攝」,組成我們身體的物質裡面,屬於堅硬性的東西。 「地地所攝」:這個堅硬性的東西,也有粗細的不同,屬於微細的,有粗劣的,所以叫做地地所攝,都名之為地。
  • 安世高·妙境長老
    「沙門」,在印度的佛教來說,不管是佛教,或者是其他的宗教,所有的出家人都名之為沙門。都是勤修善法、息滅惡法的,所以稱之為沙門。「安世高譯」,這個安世高,他名字叫安清,字叫世高。這個人是安息國的人。安息國,按現在來說就是現在的中東的伊朗,這個地方的人。這個伊朗那個時代是個佛教的國家,有佛教在那裡,後來都變成回教了。那個傳上面說呢,他是國王的兒子,王子,是有繼承王位的身份。
  • ◎妙境長老
    那麼這法師說:「好吧」,就去了,就到茅房裡面去。一進到房子裡面,就看到一個年紀很大的人在裡面。那麼這個老人就起來,很有禮貌的就同法師說:「我聽說你能背法華經,是不是?」說:「是的。」說:「請你現在背一背,我聽一聽好不好呢?」說:「好。」因為背熟了,他就是「南無大乘妙法蓮華經」念了三遍,然後就是〈序品第一〉:「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在王舍城耆闍崛山…」,就背。
  • 八大人覺經講記·妙境長老
    「四大苦空」,這個國土也是四大,但是這個國土是無情物,它本身沒有苦樂的感覺,所以這個國土危脆是指這個無情的世間說的,但是與有情有關係。這下面說「四大苦空」呢,這就是有情世間,有情他的果報的身體,這地水火風;地水火風也是無情物,但是它與我們的心意識在一起,所以就是有感覺的。有感覺了,所以有苦、有樂、有不苦不樂的感覺。
  • 脾氣越來越大的原因·妙境長老
    謂依彼法俱生俱滅,此中有能生彼因性,是謂所詮。」   現在的文是第二節「在理論上成立阿賴耶識」。在這一節裡,第一項是「安立阿賴耶的相」,這裡又分成好多科,第一科是「三相」,昨天解釋過了,現在是第二科「燻習」。「燻習」這個詞前面也有提過,在這裡來解釋他,這也是阿賴耶識的相。   「復次,何等名為燻習?」
  • ◎妙境長老
    我們看經論上,都還是自己要努力地修行!當然我們的父母,我們要盡量地照顧。若是按照自己來說,趕快努力修行!不要說等我死了以後,希望我的兒女給我燒紙錢,不要這樣,實在那沒有什麼用。
  • 點傳師偏離正道及自立門戶的果報
    二十、點傳師偏離正道及自立門戶的果報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九日,凌晨◎ 濟公老師慈悲,帶小鄭兄到地府。一路上老師面帶愁容,什麼話也沒說,越靠近閻王殿,老師的腳步就越沉重。◎ 進入殿內,閻王叫鬼差拿張椅子,請濟公老師坐。
  • ◎妙境長老
    「一者、所知依殊勝殊勝語。二者、所知相殊勝殊勝語。三者、入所知相殊勝殊勝語。四者、彼入因果殊勝殊勝語。五者、彼因果修差別殊勝殊勝語。六者、即於如是修差別中增上成殊勝殊勝語。七者、即於此中增上心殊勝殊勝語。八者、即於此中增上慧殊勝殊勝語。九者、彼果斷殊勝殊勝語。十者、彼果智殊勝殊勝語。」  就是把這一部《攝大乘論》裡面所說的十大章標出來、列出來了。
  • 北傳佛教是全世界的佛教裡面的中心所在·妙境長老
  • 無著菩薩·妙境長老
    我把我的舌頭割掉它吧。」這兩比丘說:「你割掉一千個舌頭也不能滅罪,你去請間無著菩薩,他有滅罪的方法。」那麼他就來拜見他哥哥,拜見的時候,他哥哥說:「你以前用舌頭謗毀佛法,你現在用舌頭來讚歎佛法,那麼罪就滅了嘛。」由此,迴小向大。那麼這個印度佛教史上是這樣說。  在我們中國佛教上看,並沒有提這件事,只是說把《攝大乘論》交給世親菩薩,讓他作註釋,弘揚大乘。只是這麼說。
  • 不淨觀·妙境長老
    你就是以不淨為所緣,你不要以女人為所緣,不可以美女為所緣。如果你抓不住這個不淨的所緣境,你把握不住,你隨著變化的境界去了,就是危險,就容易出問題。所以你不能變,你原來如何修,你就如何修,你不可以變。其實,你修別的觀,也是一樣,你不能忘聖言。就是你修這個法門,你要把握住才可以。你若轉變到別的事情去了,哦,這裡有什麼微妙,你若隨它去,你就糟糕了。
  • 淨空法師:【不昧因緣果報,修行人不怕死】
    現在要高升省長,你得離開這個市,市(長捨)了,省(長)生了,我相信你非常歡喜,不會很悲哀,不會很恐怖。 迷惑顛倒,(以為)死很可怕,為什麼?妄想多。墮落的業因是什麼?造作罪業太多太重。 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報。這是真理,這是事實真相,諸佛菩薩也沒有辦法把這個定律推翻。
  • 因緣果報真的很可怕|淨空老和尚開示
    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12-017-2062集 2009/11/14懂因果就能趨吉避兇—因緣果報真的很可怕|淨空老和尚開示佛有方便,把繁雜的這些東西把它歸納,歸納到五條,五個項目全部都包括了,這個就好辦了。見解錯誤裡面的五條,第一個是身見,執著這個身是我,這頭一個錯了。身不是我,身是什麼東西?
  •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廣說業
    ※或不善作﹑尋復追悔對治攝受;※尋復追悔對治攝受者:有尋有伺等地決擇中說:或有暫作,續即還起猛利悔心及厭患心,懇責遠離,正受律儀,令彼微薄,未與果報,便起世間離欲之道,損彼種子;次起出世永斷之道,害彼種子令無有餘.(陵本六十卷四頁4858)此應準釋.※又於一切清淨相續所有諸業.
  • 「地獄是自己不善業力所感得的,連佛菩薩想幫忙都幫不上.」
    現在科學承認了,你想,境界就會變。佛把無量因緣最主要的拈給我們:『地獄道』是從瞋恚嫉妒來的,就產生很多不善的行為,乃至於戰爭、毒害,這罪業就重!『餓鬼道』的因是貪婪,『畜生道』的因是愚痴。過去都是依道家的《玉曆寶鈔》畫的,裡面果報講得很多,在因果教育裡面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沒有說明是什麼樣的業因;佛經因果都說得很清楚,比道家講得更精彩,更能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的警覺心,地獄罪業決定不能造。為什麼?太痛苦了,時間又長,果報太可怕!
  •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業雜染
    ※引發怖畏損害者:此依後三不善道建立應知.※★午二、例利益門★與此相違,依十善業道,建立八利益門應知.★寅六、業增上3 卯一、徵★業增上云何?★卯二、標★謂猛利極重業.※喜樂顛倒等者:此即前業因中彼喜樂相應知.※★寅八、業差別3 卯一、徵★業差別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