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反對早戀,但我也不支持。
但,我堅決反對孩子借著早戀的藉口,放肆而為。
01愛學習還是早戀?
如果看到這個圖片,你會有什麼感覺?
一個男孩抱著厚厚的書,在地鐵勤奮學習?
看起來像是家庭之光?
但實際上是這樣的場景:
與男孩同齡的女孩,旁若無人地仰臥在地鐵上,和男孩應該是情侶關係,腿壓著腿。
看到有人拍攝他們,他們也無所謂。
反而表演似的,看書的男孩壓在女孩身上。
場面過激,行為不雅,引起同車許多人的評論。
隨著周圍人的指指點點,女孩似乎意識到,自己一個人佔用了過多座位,是件不太好的事。
所以她坐了起來,但仍保持著親密的姿勢。
照片發到網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一會兒點讚數就衝到了2000多。
有人評論說,不支持早戀,也不應該隨便評論別人的感情。
也有人說,孩子年紀還小,還不懂事,需要家長的教育。
但在公共場合行為不雅,這不是年紀小可以遮蓋過去的問題。看著男孩好像很認真學習的樣子,或許成績很好,但成績再好,也不能公然破壞形成共識的三觀,在大庭廣眾,要檢點自己的行為。
02早戀的美化
不知道出於什麼心態,如今對於早戀越來越美化。
當然,隨著人們對發展心理學的認知加強,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成長經歷。
0-8歲時
這個時期,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期,孩子最強烈的願望是:探索,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念叨最多的是:為什麼?
9-11歲時
到了這段時間,孩子鞏固了自我意識,性格逐漸沉澱,變得有主見,常常掛在嘴邊的是:我。
許多孩子會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
12-18歲時
正式步入青春期,已經穩固的自我,開始重新探索人生,但不再局限於環境和知識。他們更希望獲得的是"伴侶"。
而早戀,也正是產生在這個時期。
許多影視劇裡,把早戀描繪的特別美好,似乎充滿了粉紅色的棉花糖和傳不完的小紙條,牽牽手就是不得了的跨越。
但實際上,走到這一步的早戀,許多都以九牛不回的勢頭,給孩子們背上不能承受的重量。
很難相信,地鐵上這對00後情侶,發展的程度,還只是拉拉手。
但如果像《朱諾》這部電影的女主一樣,背後要背負的就太多了。
電影的女主,年紀也很小,但她忍不住心中對青春的好奇,走上了三壘。
結果,朱諾大著肚子,認真把孩子生了下來,不得已找了一對善良的夫妻,把孩子送給對方。
這是一個孩子應該承受的重量嗎?
03如何正確對待早戀
重申一遍我的觀點,我不反對早戀。
因為這是心理發展的必經之路,一個人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對TA產生好奇,對情感產生好奇,是荷爾蒙及心理共同作用的結果。
如果完全掐滅,不過是壓制人性的低劣手段。
但我也不支持早戀。
因為孩子的世界太小,閱歷太淺,經不起考驗。
看看這對地鐵情侶,我們就能知道,孩子們在影視劇和某些網站的影響下,很難真正做到發乎情止乎禮,一旦跨越雷池,對誰都是一種傷害。
那麼怎麼才能引導孩子,正確面對這段無法逃避的時光呢?
第一,首要問題是提高孩子的性教育水平
填補孩子性教育空白,是家長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完成的事。但有些家長做得很好。
比如《小歡喜》中,黃磊扮演的爸爸。
清清楚楚地和兒子談論這一切,要兒子對女朋友保持尊重。
沒有含糊,沒有遮遮掩掩。
反而這種大方,讓孩子很容易獲得支持,也懂得愛惜自己。
第二,讓孩子不要沉迷戀愛,要為未來打算
雖然這是老生常談,但具體方法大有講究。
有的父母態度強硬,撕毀情書,讓雙方斷絕往來是拿手好戲。最後,落得裡外不是人,有的反而刺激孩子做出過激行為,甚至離家出走。
但有的父母,做法就很巧妙。
有位媽媽發現女兒和男同學手牽手,她沒有貿然打斷她們,回家也沒有責怪女兒,而是笑著對孩子說:我同意你做主自己的感情,你們這個年紀,對對方有好感是正常的,沒有反而是不正常的,不過要好好保護自己。
連個但是都沒說,媽媽就讓女兒睡覺去了,女兒覺得媽媽真親切。可是兩個人的成績下滑的很嚴重,這個時候,她才和女兒談,不反對你們的交往,但你是不是也要考慮未來的發展?
就說了這一句,女兒主動放下了早戀,成績回到前幾名。
理智的父母,用理智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才能理智的對待突如其來的情感問題。
不會在地鐵上,做出不雅的行為,毀了大家的三觀。
你支持早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