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曼城遭遇了好幾年來的聯賽最差開局,這讓瓜迪奧拉的帥位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他的戰術體系到底還適合不適合藍月亮呢?他的訓練方式是否會導致手下球員增加傷病?有著「魔鬼教練」之稱的馬加特就指出,瓜迪奧拉體系看上去節省體能,實際上容易造成傷病:「在這個加泰隆尼亞人執教拜仁的時候,我就提出過這個問題。tiki-taka也就是表面上看上去節省體能,是一種看似懶惰的踢法。然而實際上這種踢法很容易造成大面積傷病,看看他在德甲的時候球隊傷了多少人。」馬加特還表示,曼城從上個賽季開始就被利物浦甩開差距,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球員在瓜迪奧拉的模式下容易受傷。
「薩內從他手下來到拜仁,至少解決了傷病問題。」這位魔鬼教練還拿轉會說事,畢竟薩內作為英超最佳新秀,最後階段居然在瓜帥手下打不上主力,也令一些德國足壇的大人物不滿。而且他在藍月亮最後一個賽季幾乎都是在傷病中度過,這也讓馬加特「捏住了加泰隆尼亞光頭的把柄」,證明瓜迪奧拉體系容易讓球員受傷。筆者老同事說事需要強調的是,馬加特並不喜歡瓜帥,這從後者執教拜仁時期就開始了,畢竟魔鬼教練也是德甲霸主的前主帥。上次馬加特就說「夢三王朝」的輝煌實際上與瓜迪奧拉的tiki-taka關係不大,主要是因為梅西以及「哈白布」都在巔峰期,才造就了巴薩在瓜帥執教時代的輝煌戰績。
我們先來說說瓜迪奧拉體系看上去節省體能,就拿他執教曼城第一個賽季為例,普通球迷們對戰術版圖的感覺,就是「三角,一個又一個三角」,在傳跑時依然在創造三角,尋找各種平衡。在防守時也經常利用與三角有關的戰術,去圍搶對方球員的球權。 畢竟足球本質就是要對抗,如何最大程度上節省體能?其實就是在場面上展現出時間與空間的爭奪,三角佔位能讓時間和空間錯開來,如果這三位球員在特點上還能相互彌補,自然也就比一對一的時候省力許多。不管在哪個位置,通過三角戰術防守或者進攻,本身能緊密聯繫球員,在不浪費體能的情況下,讓隊員出現在最該出現的位置,不浪費跑動距離。
從數據上來看,瓜迪奧拉執教期間的巴薩、拜仁以及曼城,手下球員的總體跑動距離以及衝刺的次數都很低,而在不斷地移動中,在進攻和防守時都能維持住陣型,11個人有時候能跑出13~14人的感覺,這就是瓜帥體系從表面上看節省體能的原因。在他執教藍月亮首個賽季,奧塔門迪和斯通斯就是加泰隆尼亞人要求兩名中衛,他們分居禁區左右兩側接應一些「刀山球」,這還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單後腰圖雷負責中路接應調度,有時候也要發起進攻。同時他們之間形成了第一個「鐵三角」的防守模式,當然如果把門將算上,這樣的防守體系就穩固,而且也不用幾個後衛來回跑動,是特別節省體能,所以瓜帥很少對防守球員進行輪換。
為什麼這種體系實際上容易造成傷病?筆者老同事說事就要拿出瓜迪奧拉執教拜仁時期的數據——主力球員受傷的概率實際上很高,羅貝裡頻繁因為受傷登上德國體育雜誌的頭條。當然這兩人屬於消耗型的進攻球員,當時年齡也不小了,本身也有玻璃屬性,經常受傷也許是球員本身的原因。然而也是在瓜帥手下,貝納蒂亞甚至是博阿滕也頻繁陷入傷病困擾,這就有些問題了。尤其是瓜迪奧拉在德甲霸主前兩個賽季,拜仁核心球員年齡也不算太大,傷病人數就已經不在可控制範圍內。尤其是14~14賽季,很多球迷清楚記得在歐冠四分之一決賽和半決賽之前,拜仁一線隊一度因為傷病只剩下了14個人。
而且羅本和裡貝裡稱歐冠八強戰復出,結果一個賽季都沒有動靜。一些老球迷可能會提到一個事實——瓜帥與神醫沃爾法特有著本質上的矛盾。在拜仁第三個賽季也是最後一個賽季,我們就可以看到瓜迪奧拉拼命輪換再加上調整戰術,把進攻的重心移到中路的「永遠不會受傷」萊萬和託馬斯-穆勒身上。結果還是老樣子,邊路的羅貝裡繼續在病床上躺了一個賽季,當然在那個賽季兩人都三十幾歲了,年齡大了自然也容易受傷。傷病困擾是最小的,卻是用得最「狠」的波蘭射手和二娃。這也充分說明了瓜帥體系容易造成傷病也是因人而異,不是很擅長tiki-taka的球星,自然在他的戰術中容易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