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大家庭事件回顧——聚力基層社會治理 家庭建設增添新動能

2021-01-09 澎湃新聞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

億萬家庭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考驗,在決戰脫貧攻堅的過程中,千萬家庭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助力生育、養老、育幼等與家庭密切相關的法規政策相繼出臺,讓我們對於美好家庭生活的想像更豐滿,以家庭家教家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成效正在顯現。

回首這不平凡的一年,那些令人難忘的事件歷歷在目。在此,我們主要推舉在年度中對中國婚姻家庭有重要或獨特影響,以及有政策導向意義的新聞事件。

1、 億萬家庭在打贏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彰顯「家」力量

事件回顧:在全國上下打響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全民居家防疫,家庭成為群防群控的主戰場,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小單元和重要防線。無數個勇敢堅守、最美逆行的家庭湧現,展現出忠誠履職、勇於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弘揚了相親相愛、守望相助的傳統美德。5月15日,全國婦聯揭曉660戶全國抗疫最美家庭。

專家點評:千千萬萬的家庭實際上是疫情防控的前線。中國文化以家庭為重,人們在採取行動時會將對家人的影響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上。疫情中中國人民表現出自覺和自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家庭作用的體現,這與黨和國家的抗疫號召和措施形成了上下呼應、同心同德的局面,這是抗疫勝利的社會基礎。(周飛舟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教授)

2 、脫貧攻堅進程中家庭實現新發展

事件回顧: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望謨縣等9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在脫貧攻堅進程中,通過就業扶貧和精準扶貧,貧困家庭務工收入在家庭收入佔比中逐年上升,外出務工涉及2/3的貧困家庭,近800萬貧困家庭子女接受了職業教育。全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為助力脫貧攻堅,民政部印發《關於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

專家點評:脫貧攻堅取得巨大勝利,千千萬萬的家庭擺脫貧困,是歷史性的巨變。在國家的大力幫扶下,貧困地區、貧困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其根本的動力來自於人們對美好家庭生活的嚮往,其重要的機制來自於家庭成員間的互幫互助。可以說,美好的家庭生活既是脫貧攻堅的主要目標,也是脫貧攻堅召喚其全國上下巨大動力和能量的主要來源。(周飛舟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教授)

3、 「十四五」規劃建議強調「加強家庭、家風、家教建設」

事件回顧:10月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強調,要「加強家庭、家風、家教建設」,為推動新時代家庭建設指明了方向。

專家點評: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中央至少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更加系統與深化的家庭建設方案。

一是把家庭建設納入社會文明建設的大框架,既提升家庭建設的時代價值和社會意義,又優化家庭建設的文化內涵與活動方式,真正把家庭演化為培育與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沿地帶,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家庭價值觀念、家庭文明風尚、家庭精神風貌與家庭行為方式。二是構建家庭友好型社會,從各個方面支持家庭建設。如促進充分就業,提高人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健全家庭、學校和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健全覆蓋全民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把男女平等基本國策貫徹到婚姻家庭生活領域等等。三是把家庭建設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建立家庭治理家內外合作機制。(葉文振 中國婦女研究會副會長、山東女子學院特聘教授)

4 、民法典誕生更好保障婚姻家庭權益

事件回顧: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包括總則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等,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包含,「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設立離婚冷靜期,明確夫妻共同債務範圍,保障患有疾病者的結婚權利,明確賦予無過錯方索賠權,保障患有疾病的人結婚權利,增加新遺囑形式等內容。

專家點評: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要立法目的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不僅延續了婚姻法、繼承法和收養法所秉持的價值追求,而且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新時代家庭觀的引領下於傳承中創新,通過強化「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以升華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通過對破壞婚姻家庭行為的遏制和追責以建立相親相愛的家庭關係,通過將公序良俗確定為民事主體的行為規則和處理民事糾紛的裁判規則以弘揚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通過明確家庭成員的權利義務和對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殘疾人婚姻家庭權益的特殊保護以體現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這些規定集中體現了民法典的民之情懷、法之精髓和「典」之意蘊,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新時代中華民族法治精神的成長和家庭美德的弘揚。(李明舜 中華女子學院教授)

5 、全國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受表彰,全國最美家庭揭曉

事件回顧: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受表彰。12月31日,全國婦聯在京召開電視電話會,表彰第十二屆全國五好家庭暨全國家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家庭工作先進個人,揭曉2020年全國最美家庭。

專家點評: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事關個人幸福、家庭和諧、社會穩定、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是國家建設、社會建設的基礎工程。開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評選表彰,揭曉全國最美家庭,一方面充分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高度重視,以及家庭文明建設在持續推進中取得的豐碩成果,展現了億萬家庭良好精神風貌和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了社會激勵機制的作用,用身邊榜樣的力量進一步感召億萬家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激發文明家庭創建的潛力和活力,為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效能貢獻力量。(姜秀花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6、 家暴可查詢、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家暴防控更有力

事件回顧:7月1日,浙江義烏《關於建立涉家庭暴力人員婚姻登記可查詢制度的意見(試行)》施行,對發生家庭暴力達到一定程度的人員在婚姻登記領域進行註冊,婚戀對象可查閱對方是否有家庭暴力的記錄。

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與全國婦聯、中國女法官協會首次聯合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在家庭暴力防控方面具有參考作用和警示意義。

專家點評:反家庭暴力法的出臺暢通了公權力幹預家庭暴力的渠道,為防治家庭暴力提供了有力武器,特別是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的實施為獲得保護令的受害人提供了有效的人身安全保障。但我們也看到,反家庭暴力法規定各項防治措施落地還存在一定的障礙。同時值得欣喜的是,浙江義烏出臺的《關於建立涉家庭暴力人員婚姻登記可查詢制度的意見(試行)》創新性地體現了反家庭暴力法的要求。我們相信,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導下,經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把反家庭暴力法所秉持的對家庭暴力「零忍耐」、受害人本位、國家責任和尊重人權的先進理念落實到每一個家暴案件的處理中,就一定能夠最大限度地遏制家庭暴力的發生。(李明舜 中華女子學院教授)

7 、全職太太是不是獨立女性掀起大討論

事件回顧:7月,電視劇《三十而已》熱播後,劇中,全職太太兼女強人的「完美人妻」顧佳的經歷引發了「全職太太是否獨立女性」的討論。10月,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曾經呵斥畢業女學生做全職主婦的事件衝上熱搜,再次引發家庭主婦的風險、何為獨立女性等話題的討論。

專家點評:對於全職太太是不是獨立女性的討論,其意義在於對女性就業權、發展權進行反思的同時,也納入了對幸福生活的想像、性別平等等議題的探討。

媒體和大眾在這個話題的討論和爭議主要聚焦在兩個點上,一個是,全職太太是不是獨立女性;另一個是,女性能否選擇當全職太太。首先,並不是當了全職太太就一定得依附於丈夫,就不是獨立女性。她們在家庭中付出的勞動其實並不比一個職業女性的貢獻小。全職太太的價值其實是需要被更多人認可的。但即便如此,依然不鼓勵廣大女性當全職太太。因為從現實層面來看,這個選擇背後女性普遍需要面臨很多困難。總之,因為目前的社會保障體系非常有限,選擇當全職太太,將會給她的人生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沈奕斐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家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8 、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事件回顧:因沒有手機,無法出示健康碼,被公交車拒載;獨自冒雨交醫保,被拒收現金;不去需要出示健康碼的場合……智能時代,老人們遭遇的窘境,頻頻衝上熱搜,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顯露。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圍繞老年人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日常生活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具體措施。隨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22個部門就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工作做出部署。

專家點評:數位化社會和老齡化社會交匯共進,對政府、市場以及全齡人口都是巨大的考驗,尤其是老年人群。因此,一方面需要全社會包容,為他們留一條通道,提供包容性、適老性的服務和產品,允許他們走得慢一點。另一方面需要創新理念和改進技術,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政府要儘快落實政策落地的規劃、標準、規範和監督等細則,創造數字社會的適老化環境;市場要創新產品和服務,產出更安全、便利、健康和溫馨的智能服務和產品,增強智能產品和服務的適老性;社會組織要加強老年人智能服務和產品使用的培訓學習,提高老年人數字社會的適應能力;家庭要加強代際互助,幫助老年人學習、適應和使用智能服務和產品;老年人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主動追趕數位化時代的步伐。目的只有一個,最大化地使老年人分享數字社會帶來的福利和便利,提升老年生活質量。(原新 南開大學老齡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9、 各地出臺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家庭教育立法已水到渠成

事件回顧:1月1日,《浙江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正式施行;9月1日,《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施行;10月1日,《福建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施行……繼重慶、江蘇之後,今年全國又有多個省市出臺了地方性的家庭教育法規。

8月,全國婦聯、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印發〈家長家庭教育基本行為規範〉的通知》。

專家點評:各地相關法律的出臺,為我國家庭教育立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首先,奠定了理論研究基礎。對家庭教育法的界定、責任主體的界定、法律的規定與懲戒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釐清了大家多年爭論的一些關鍵性問題。

其次,奠定了實踐基礎。各地的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發揮了「試點」作用。同時,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共性和個性問題,為國家級立法提供了應用樣本和嘗試,在此基礎上可以校正補缺,是立法的一個很重要條件。

再次,奠定了宣傳輿論基礎。各地相關法律的出臺運用是一個很好的普及教育過程,讓家長認識到自己的主體責任,家庭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不能憑家長主觀願望傷害兒童。

而《規範》體現時代特徵即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做人教育,為家長的家庭教育行為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南。它與多地家庭教育促進條例的出臺和實踐形成合力,必將為家庭教育立法起到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叢中笑 中國兒童中心黨委書記、教授)

10、刑法修正案(十一)為未成年女性遭性侵築起保護牆

事件回顧:一年來,未成年人遭遇性侵情況屢有發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其中,「熟人作案」比例高於陌生人。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了「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女性負有監護、收養、看護、教育、醫療等特殊職責的人員,與該未成年女性發生性關係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條款。

12月27日,最高法有關負責人表示,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適用緩刑,一般不得假釋。

專家點評:兒童性侵的侵害人多數是孩子認識的「熟人」,這已被很多研究和調查所證明。在這些「熟人」中,不乏對孩子負有監護、收養、看護、教育、醫療等特殊職責的人員。刑法修正案(十一)的這條規定,對堅決打擊損害未成年人權益的犯罪行為具有重要意義,也使未成年人能夠依法得到特殊保護和優先保護,並保障其最大利益。但是,這條規定只涉及「未成年女性」,對未成年男性的相關保護沒有提及。

性教育要納入家庭日常生活的教育中,父母要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機會,回答孩子提出的與性有關的問題。清楚地告訴孩子隱私部位在哪裡,如何保護好隱私部位和自己的身體;教育孩子遇到有人做出自己不願意的事情,要告訴爸爸媽媽或其他可以信賴的成年人,及時尋求幫助。父母自身也需要加強監管和保護孩子的意識,不讓年幼的孩子脫離自己的監管視線,不輕易把孩子託付給他人照料,不輕易讓孩子跟其他人外出或在外過夜。父母要支持學校開展性教育,做到家校形成合力,共同為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盡責。(劉文利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2020年十大家庭事件回顧——聚力基層社會治理 家庭建設增添新動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陳如:聚力監督促進基層「全周期社會治理」
    當前,加快補齊治理體系的短板和弱項,是一項重大而又緊迫的任務。在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實踐中,紀檢監察機關要立足職能定位,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聚力監督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從「應急式」向「全周期」轉變。豐富監督方式。
  • 家庭建設工作月︱幸福加油站•共築好家庭
    根據省家庭建設工作月部署,湖州市婦聯召開市婦聯常委(擴大)會議,深入推進幸福加油站·共築好家庭——家庭建設工作月活動,以七項載體全面推進家庭綜合平臺建設,助力「六穩」「六保」任務落實,為建設「重要窗口」示範樣本貢獻家庭力量。
  • 塘廈鎮全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原標題:塘廈鎮全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5月8日下午,塘廈鎮召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工作推進會,總結回顧全鎮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任務,推動塘廈鎮社會治理不斷邁上新臺階。
  • 崆峒:用「平安建設」書寫基層社會治理「新答卷」
    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祝你平安!」一句普普通通的祝福語,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樸素的期盼,也是基層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今年以來,崆峒區立足首善之區定位,以破解市域社會治理難題為突破口,以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為著力點,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和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的實踐中,守正創新、銳意進取,探索具有地域特色、市域特點、時代特徵的社會治理「崆峒模式」,全力打造「一體多元、五治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推動「平安崆峒」建設提質增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東莞:平安文化建設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新活力
    這場全民戰「疫」中,聚集了許許多多像何芳麗這樣普通人的抗「疫」力量,折射出東莞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層社會治理格局的成效。近年以來,立足於本外地人口嚴重倒掛的特殊市情,東莞推進以「人人友善,人人平安」為核心理念的平安文化建設,通過文化的浸潤式教育,引導社會群體提升守法自覺,主動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社會共融的友善氛圍日漸濃厚。
  • 上海市社區家庭文明建設指導中心工作推進會在浦東舉行
    據悉,上海的社區家庭文明建設指導中心建設,從2004年的首批試點開始,始終立足社區、服務家庭,從「百萬家庭網上行」「百萬家庭低碳行」等項目化、實事化、社會化發展,到家庭社工服務的專業化探索,家中心延伸了婦聯的工作手臂,搭建了參與社會治理的有效途徑和實踐陣地。
  • 王天夫:構建社會治理體系 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
    王天夫談到,在社會治理的目標方面,《決定》中有非常明確的論述,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這個目標與兩個一百年目標是一致的、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更遠大目標是一致的。社會治理的目標是支撐這些宏大目標實現的具體內容。
  • 【新時代 新擔當 新作為】馬文平家庭榮獲2020年全國「最美家庭...
    2020年12月31日,全國婦聯第十二屆全國「五好」家庭暨家庭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2020年全國「最美家庭」揭曉會議在北京召開,紅寺堡區紅寺堡鎮河水村馬文平家庭被評為2020年全國「最美家庭」稱號。
  • 相約「湘心」 追求美好——新邵縣以公德教育探索農村基層社會治理...
    如今獲益於公德教育的精準激活,新邵美麗鄉村遍地開花、文化旅遊動能澎湃、農業產業來勢迅猛、群眾幸福感大幅度提升…… 郡縣治,天下安;鄉村治,百姓安。深化鄉村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基所在。
  • 2020年通遼市「十大法治事件、十佳法治人物、普法依法治理創新...
    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市委政法委、市委宣傳部、市司法局於4日下午在通遼新城第一中學藝術館隆重舉行2020年通遼市「十大法治事件、十佳法治人物、普法依法治理創新案例」頒獎儀式。
  • 汲雨露:堅定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努力打造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樣板...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底盤」和「根基」,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對於保障群眾切身利益、促進基層社會穩定,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具有重大意義。2019年以來,尼山鎮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積極探索、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黨建為領航、法治為保障、德治為載體、自治為基礎、智治為支撐,不斷完善基層社會治理制度,提升治理效能,逐步構建起部門聯動、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現代鄉村治理體系,打造出獨具儒家文化特色的鄉村基層社會治理新樣板。
  • 【家庭建設月】海寧市婦聯三維聚力打造「青藍萬家」家庭教育品牌
    【家庭建設月】海寧市婦聯三維聚力打造「青藍萬家」家庭教育品牌 2020-08-31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市舉行「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建設更高水平平安紹興」——喜迎新...
    昨晚,我市舉行「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建設更高水平平安紹興」——喜迎新中國成立71周年「創建有我」主題活動集中展示,在場不少黨員幹部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活動現場,12位來自各行各業的選手開展了一場「創建有我」演講比賽,他們中有政法幹警、機關幹部、消防戰士、退役軍人和我市基層三駐三服務幹部、選調生等市域社會治理工作的建設者、參與者。
  • 社會治理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多元化建設——嘉峪關市新城鎮中溝...
    社會治理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多元化建設——新城鎮中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紀實自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成以來,新城鎮中溝村精準把握農村發展新變化,緊密結合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要求,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對標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體要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結合廣大群眾實際需求,創新宣傳社會治理新形式,借鑑新時代「楓橋經驗」多元矛盾化解法,積極探索「基層黨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社會治理」模式,走出一條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新路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注入源源動力。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蘇州以「全周期管理」推進基層治理 為社會...
    唯萱  攝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推動力。在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蘇州工業園區,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改革的實踐,正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添生動的註腳。近日,在中組部「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專題研討班上,由蘇州工業園區唯亭街道帶來的以「全周期管理」推進現代化治理的實踐模式備受關注。根據「全周期管理」理念,唯亭街道黨工委對街道職能進行分解、重構與下沉,建立以區域聯合黨委為核心的「一核三元」社會治理新架構,搭建線上線下、全科全能的為民服務新平臺。
  • 徐州金山橋街道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匯治理」開啟群眾「幸福...
    中國江蘇網訊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山橋街道加快探索以黨建為統領、以德治為先導、以自治為基礎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無論是黨政部門還是群團組織、社區居民,紛紛主動參與社會治理。「實施『黨建+』工程,讓老街道煥發新氣象、樹立新品牌、形成高顏值,建設『幸福金山橋』。」
  • 社區的力量:基層社會治理的守正與創新
    今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國的治理能力、治理體制、治理模式都是嚴峻考驗。中國抗疫的成功經驗,黨中央已做了高度概括。我從研究問題的角度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二是在應對重大公共事件時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三是廣大醫護和防疫人員捨身赴難的精神,四是中國人守望相助和嚴格自律的人文傳統,五是社會網格化管理。
  • 構築黨組織領導的「三位一體」城市基層社會治理體系——重慶公...
    從2014年起,重慶市公租房管理局連續6年推動實施了基層黨的建設、幫扶救助、就業創業促進等186個考核型項目,「幸福來敲門」「愛心車隊」「四點半課堂」等78個示範型項目。為促進公租房小區更加宜居宜行、便民利民,2018年以來,圍繞籤約入住、安全檢查、維修維護、設施保養、綠化養護等房管、物管工作事項和內容,公租房小區實施了「亮」欄「添」綠、「最美風景線」、「集」水「潤」綠等11項91個房管、物業品牌項目建設,共栽種綠植10萬餘平米、增添藝術彩繪牆面1萬多平米、收集利用雨水、地下水2.5萬餘噸。
  • 「2020年度中國社會治理典型案例試點縣市」落戶河北大廠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郭玲 河北大廠報導 12月10日,《小康》雜誌社「中國十大社會治理典型案例試點」調研組前往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進行社會治理專題調研。《小康》雜誌社副總編輯胡曉生、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專項課題研究員莊寧、《小康》雜誌社河北聯絡處主任鄭繼兵等一行人參加了專題調研。
  • 【加強新時代公安派出所建設】趙縣公安局積極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
    【加強新時代公安派出所建設】趙縣公安局積極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2020-06-04 0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