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AR」近在眼前的智能運維服務 中企通信讓客戶擁有「千裡眼」

2021-01-12 極客網FromGeek

(馬秋月/文)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了全球人員的流動以及企業運營,但也促使一些行業和企業加速數位化、商業服務創新加快遷移,推動了大量創新技術應用和「新常態」業務模式出現。例如:雲辦公、雲課堂、雲醫療、雲展覽等,依託各類「雲」終端連接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方式,「雲」助戰「疫」的同時,也在推動社會的運轉和革新。

數位化轉型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並且開始進入「滲透期」,眾多企業積極利用科技力量加速業務數位化,將數位技術與核心業務有機融合,已經成為他們對數位化轉型的核心要求。

近期,中信成員企業中企網絡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企通信」)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應科院」)宣布聯合推出一項融合了增強現實(AR)解決方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服務,可顛覆工程師運維流程與用戶體驗。其中數據中心「AR千裡眼」遠程運維服務(DataHOUSE AR Remote Hand),藉助可穿戴式AR設備,引領系統維護和故障排除的工作邁入新時代,並可大幅降低前端工程師和後端用戶的運維時間與人力成本。

(左) 中企通信總裁李炳智先生及(右)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行政總裁周憲本先生共同宣布推出「DataHOUSE AR千裡眼」 遠程運維服務

「ICT+AR」讓智能服務「這麼近 那麼遠」

如今,5G、人工智慧、高性能計算等科技能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拓經濟邊界,構建全新商業模式,讓一切在線、智慧驅動、連接資訊、更高效率。在這些科技能力的驅動下,增強現實使遠程可視化協作、數字孿生、生產場景感知成為現實;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深度融合,AR正在全面釋放能量。

隨著企業推動業務跨區域經營和不斷迭加的業務需求,加上信息科技設備種類多、型號廣、更新快,大大增加了企業日常運維管理的困難和挑戰。

而過去傳統運維方式需要專業人員現場檢修,通過現場查勘來了解故障問題所在,才能提出處理方案。但是由於專家數量有限,外包人員經驗和水平參差,若遇上突發緊急狀況導致運維人員無法親臨現場,尤其像疫情的突然出現並持續時,企業的信息科技人員難以親赴數據中心管理所需設備。

這種情況,如何讓運維管理順利進行呢?

中企通信最新推出的數據中心「AR千裡眼」遠程運維服務(DataHOUSE AR Remote Hand)恰恰可以解決以上難題。

據介紹,數據中心「AR千裡眼」遠程運維服務通過中企通信工程師佩戴AR眼鏡進行專業操作,將現場實時環境、信息、圖像,以加密數據傳送給用戶,實現高效精準的前後端定位協同,用戶即可在全球任何位置輕鬆享有數位化延伸的運維場所。

簡言之,就是現場工程師戴上AR智能眼鏡替代客戶的眼睛,替代客戶在現場進行精細化操作,無需客戶親臨現場,大大降低交通時間和成本,真正打造了「這麼近 那麼遠」的服務體驗。

跨越地域和語言限制 

我們知道,數據中心作為企業的重要支撐,也是數位化非常重要的基石之一。而將AR技術遷移到數據中心的遠程運維場景中,就可以做到讓客戶足不出戶,在家中或者辦公室裡,透過AR技術,如臨實境地進入到數據中心內部裡面來。

中企通信與應科院的合作始於2019年6月,當時啟動「AR千裡眼」項目,合作研發基於AR技術及智能眼鏡應用的AR現場服務管理方案(AR Field Service Management Solution)。經過一年的努力,於2020年又推出AR技術結合數據中心場景而誕生的「DataHOUSE AR Remote Hand」——數據中心「AR千裡眼」遠程運維服務,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利用預設程序(例如手勢或者語音),現場工程師可以檢視設備的歷史記錄(例如客戶網絡流量或雲端處理器的使用狀況),用以加快數據分析和故障排除速度,減少停機時間和成本。

運用「AR千裡眼」,前端工程師可以識別有指定二維碼的設備,並查看從後臺系統加密傳送的實時狀態、故障排除記錄、圖像和數據。前端人員更可以利用AR智能眼鏡來查看有清晰步驟的虛擬指南,甚至是立體的工作手冊,而毋須為了在筆記本或實體工作手冊查看數據而中斷工作。

還有,在對一些複雜問題進行判斷和處理、需要外部專家支持的時候,通過手機或電腦這種傳統方式易造成信息傳遞的失真。這時,利用「AR千裡眼」,外部支持人員可通過AR控制面板看到前端工程師現場加密傳送的實時影像,大大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質量,而其效能強大的視像功能也能為工程師提供實時支持,促進跨區操作和維護團隊之間的溝通協作。後臺工程師也可經由3D AR標籤,向前端工程師發出清晰指引。

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客戶側,操作非常簡單。透過電腦屏幕,只需要敲入用戶名和密碼,就能瞬間推開數據中心的大門,同步看到現場工程師通過AR智能眼鏡看到的所有畫面,進行立體化的物理信息標註,將命令行、文檔以及當前界面圖像全部實時傳遞到現場來。現場工程師就可以充當客戶的眼睛,代替客戶在現場進行精細化操作。

如此,前後端同一視角分析,以手勢、語音、現實識別與定位,達到如臨實境的效果,徹底解決了企業跨區經營、設備複雜多樣、現場部署不便等挑戰,避免了大量檢索文檔、連接後臺數據、溝通傳遞失真等問題。

目前,數據中心「AR千裡眼」遠程運維服務已經落地實踐。據悉,中企通信客戶在疫情期間需要擴容在線營銷系統,涉及到兩個大動作的改變:一是位於華東數據中心的伺服器需要擴容,二是華南數據中心需要對供應鏈的系統進行網絡割接,其中涉及到三個地方的同時聯調,但是疫情期間無法進入到數據中心進行操作是最大的挑戰。此時,恰逢中企通信「AR千裡眼」遠程運維服務推出,當客戶了解到該項服務後,就申請了相關的服務支持。客戶在上海的辦公室和家中,實時聯動中企通信在上海數據中心的AR工程師,幫助客戶完成了設備的上架;而在廣州數據中心的AR工程師,也跟客戶廣州同事進行聯動,完成了系統的割接,整個過程只用了三天。

對此,該客戶評價稱:「這就好像日本動畫片叮噹貓一樣,只需要在後臺界面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就可以推開任何地方的數據中心大門。 」

「通過AR技術,我們將全球所有的數據中心虛擬成一個數據中心,它可以很大,大到覆蓋很多城市;也可以很小,小到裝在電腦屏幕裡隨身攜帶。我們為客戶創造的價值,就是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幫助客戶在疫情這種特殊時期免受衝擊和風險,降低現場運維成本和響應時間,將傳統方式下複雜的現場操作通過AR技術實現效率的提升。」中企通信數據科學與創新副總監詹東東說。 

中企通信數據科學與創新副總監詹東東

不過,詹東東表示,這個項目也有著不小的挑戰:首先,AR技術在工業和消費領域已經有一些應用落地,但也還是在起步階段,把AR技術和ICT服務進行融合,中企通信也是第一家進行相關嘗試的,屬於摸石頭過河。第二,技術落地還需考慮到客戶的實際場景需求,比如使用「AR千裡眼」前後,效率和體驗能夠做到多少倍的提升,這一點還在不斷論證。

攜手應科院創新不斷

此次,「AR千裡眼」遠程運維服務是中企通信創新研發團隊與應科院共同合作的成果。在該合作項目中,應科院負責開發軟體平臺並根據不同場景量身打造實踐方案,而中企通信則充分運用在多種不同應用場景的商業案例經驗,提出具體場景下的落地方案,令該方案能滿足不同行業客戶需要,使得這一解決方案在服務交付、遠程檢視和溝通能力等方面具備眾多優勢。

據了解,應科院成立於2000年,其主要科技研發領域可以歸納為如下技術部門,包括:人工智慧及大數據;通訊技術;網絡安全、密碼及可信技術;集成電路及系統;物聯網感測技術。而技術研發主要應用在五項重要範疇: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智能製造、健康技術和專用集成電路系統。目前應科院有逾850項創新技術獲得了國際專利,接近750項技術轉移至業界,其研究項目也獲得了多個國內外獎項。 

「此次發布的『AR千裡眼』,也只是我們的第一步,期望可以集合更多創新思維、更多應用場景,開拓更多創新服務,幫助企業重塑新的運營模式和商機。」中企通信總裁李炳智說。

詹東東也表示:「未來,我們希望能夠將AR技術拓展到全球的ICT服務中,同時期待與應科院能有更多的創新合作,將我們的AR平臺賦能到更多行業。」

據了解,為進一步落實對客戶的承諾,中企通信在成都、廣州,及香港都設立了研發團隊。

除了開發融合AR技術的解決方案,中企通信創新團隊最近也在其他方面獲得殊榮,凸顯其在數據科學和運算設計上的專業水平。例如在阿里巴巴集團舉辦的「天池大數據競賽」中,中企通信的數據科學團隊擊敗了來自業內權威機構和頂尖大學的900多支參賽隊伍,勇奪「智慧物流挑戰賽一等獎」。勝出的中企通信參賽隊伍協助網上餐飲配送平臺「餓了麼」優化點餐和外送服務,綜合考慮合作餐館的地理位置、準備食物所需時間、外賣車手送餐路線的交通狀況、送餐地區的服務覆蓋範圍、點餐繁忙時段和客戶等候時間等,利用更優良的算法,為「餓了麼」的外賣車手提供更佳的送餐路線建議。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並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連結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智慧財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依法儘快聯繫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連結。 )

相關焦點

  • 2020 Solutions Day,中企通信如何「智慧新基建 連結新紀元」?
    中企通信為客戶提供廣泛網絡覆蓋和綜合ICT方案,打造高品質數位化體驗。2018年,推出了SD-WAN產品(CeOne-CONNECT Hybrid混合廣域網服務),並於同年12月獲得中國跨境數據通信產業聯盟授予的「SD-WAN服務標準起草單位」聘書,承擔相關標準起草工作。綜合來看,中企通信以構建SD-WAN 服務生態,助力企業智能進化。
  • 賽為智能亮相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維與通信技術高峰論壇
    賽為智能亮相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維與通信技術高峰論壇             日前,由深圳地鐵、智匯軌道交通聯合主辦的2020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維與通信技術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來自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單位、設備與服務供應商的12家單位、200餘位軌道交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軌交發展。    受大會邀請,賽為智能攜巡檢機器人產品,以及智慧城軌解決方案亮相大會,全面展示公司在軌道交通領域的研發創新成果。
  • 智能PDA 在軌道交通智能運維中的應用
    針對上述情況,軌道交通需要行之有效的運維管理,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提高服務質量,降低運營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圖1 軌道交通的運維現狀當前,軌道交通運維技術的發展方向,已經從傳統的周期性計劃維修、事後維修,轉變為基於狀態的預知維修模式。
  • 物聯卡,智慧消防遠程視頻監控的「千裡眼、順風耳」
    之前說到「千裡眼、順風耳」,那都是神話故事裡的神仙具有的法力;現如今我們正處於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千裡眼、順風耳不再只是電視劇裡的情節,一抬頭你就會發現各個區域、角落都布滿了電子眼,而這些電子眼在智能消防中起著遠程視頻監控的作用,而支撐著這一功能可以繼續為人類服務的正是
  • 巴魯夫專訪:搶跑智能遠程運維 乘風破浪後疫情時代
    除此之外,巴魯夫還成功舉辦了多場線上會議,旨在無時無刻為客戶帶來更多價值。BCM狀態監測傳感器搶跑智能遠程運維 探尋數位化的運營模式或許是企業在逆境下的重要出路之一,當我們再將眼光投到生產現場,特殊時期,人的突然缺席不僅把人工檢測的局限性暴露得一覽無遺,更凸顯了智能化遠程運維的重大意義。
  • 中國通信網絡運營維護服務年會 | 優音通信獲用戶滿意企業獎
    中國通信網絡運營維護服務年會是我國通信網絡運維服務領域的年度行業盛會,是產業鏈相關企業、業界專家相互交流的平臺,是通信行業新產品、新技術推薦展示的平臺。本屆年會以「智能運維,創新服務」為主題,邀請了移動、聯通、電信等電信運營商,各類相關企業、提供商和行業專家等共同出席。
  • 淺談金融科技在客戶服務中的應用 ——關於智能客戶服務體系的新探索
    2.話者分離智能質檢系統擁有說話人分離技術。由於一般呼叫中心都是雙話路,因此智能質檢系統可以很容易地將「客服」語音和「客戶」的語音進行分離,進行更直觀的的對話內容展示。智能客服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價格上,除了解決傳統客戶維持人力的資本問題,在實際應用中,以呼叫中心過去多年積累的客戶服務數據為基礎,由業務團隊歸納整理客戶常見問題,構建強大、全面的知識庫,使其在大並發時刻、對於削峰填谷的處理、提供隨時隨需服務和個性化服務等方面都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一)成本智能客服促進了人力、管理、運維等成本的大幅縮減。
  • 嘉為科技榮獲ITSS「2019中國卓越智能運維服務商」
    嘉為科技憑藉優質的服務與深厚的技術榮獲2019中國卓越智能運維服務商及智能運維100強兩個獎項認可。承載19年企業運維經驗累積,嘉為已成為備受客戶讚譽的行業翹楚。2019中國卓越智能運維服務獎,是主辦方為在智能運維方面已經有成熟的技術和成功應用的傑出企業所設立的獎項。2019年嘉為 「以磨礪,致不凡」的態度服務客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取得突破,產品和交付質量也獲得了越來越多客戶的贊同。
  • 華為AIOps服務讓運維不再成為電信業痛點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網絡問題複雜化與業務質量高要求的挑戰也隨之而來,運維能力的演進成為電信網絡能否持續發揮效能的關鍵因素。在運維中引入AI,基於算法和機器學習的智能運維(AIOps)被公認為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途徑。2019年4月,華為正式發布iMaster NAIE網絡AI雲服務,成為網絡智能化戰略實施的重要裡程碑,AIOps使能服務正是其中的核心組成。
  • 強強聯手,新壩一企業進軍智能運維領域
    中信資產運營擁有一支經驗豐富、專業精進、忠誠敬業、高效協同的團隊,搭建了成熟的募、投、建、管、退職業化團隊,通過精細化分工,打造了高效、協同的任務生態網絡協作機制和項目管控支持機制,覆蓋了不動產投資、運營與多元服務的全價值鏈條。
  • 智能巡檢是什麼?智能巡檢對配電運維的影響?
    智能巡檢運維系統有著獨特的優勢,巡shi人員在巡shi過程中就能藉助於手機二維碼掃描準確無誤的鎖定需要巡檢的設備,迅速採集到設備運行狀態信息,藉助於拍照功能能獲得更加直觀化的信息,豐富了信息採集的手段。同時能夠藉助無線通訊技術,將巡檢採集到的數據上傳至後臺伺服器進行管理和分析。
  • 唯一入圍智能運維軟體開發商|日誌易獲評德勤「2020朝陽明日之星」
    關於日誌易北京優特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專注於機器大數據平臺、服務和解決方案的開發商,致力於幫助各行各業用戶挖掘和利用機器數據價值,提升數位化運營能力,輕鬆應對IT及業務挑戰。公司推出日誌易平臺、安全事件分析平臺、智能運維AIOps、數據工廠、大屏展示等系列產品,一站式解決機器數據採集、清洗、存儲、搜索、分析、可視化等需求,幫助企業輕鬆實現查詢統計、業務關聯分析、監控告警、安全信息與事件管理(SIEM)、用戶行為分析(UBA)、智能運維等應用場景。
  • 華為好夥伴︱先特網絡:一切以客戶為中心
    天津開發區先特網絡系統有限公司(簡稱:先特網絡)成立於1996年,是一家集應用軟體開發、網絡系統集成、安全整體解決方案、雲計算數據中心建設與大數據應用、移動應用、運維及建築智能化等於一體的綜合性信息化服務高科技企業。
  • 施耐德電氣:智能中低壓一體化方案助力杭州南站數位化重啟
    全球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位化轉型的專家施耐德電氣,攜旗下中低壓一體化智能配電解決方案,在長達一年的杭州南站綜合交通樞紐東廣場項目建設和後期運維中扮演關鍵角色,呈現出全國首例綜合交通樞紐配電智能化項目。
  • 從人肉運維到智能運維,京東金融服務監控的進階之路
    【51CTO.com原創稿件】人肉階段的運維,理想與現實有天壤之別,同時還有背不完的鍋,填不完的坑。人工、自動、智能運維相互交疊是當前運維領域的現狀,智能運維是大勢所趨,但真正的落地實踐並不多。
  • 智能通信解決方案再升級 電話邦推出智能質檢服務
    繼「神盾智能防騷擾服務平臺」和「品牌號」服務之後,電話邦智能通信解決方案再次升級,依託自主研發的語音識別和文本分析技術,推出「智能質檢」服務。傳統質檢方式質檢工作量大需要耗費大量人工,不僅成本高、效率低,還無法及時發現問題,難以有效評估整體服務質量。
  • 雲暉資本參與完成智能運維頭部企業雲智慧D3輪融資
    2020年12月1日,雲暉參與完成全棧智能業務運維服務商-雲智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智慧)D3輪6000萬美元的融資,這是國內智能運維領域獲得的單筆最大融資。本輪融資除雲暉資本外,還有中信產投、越秀金控、中金資本等知名機構參與投資。這是雲智慧一年內完成的第二筆融資。
  • 2020 Gdevops全球敏捷運維峰會在北京圓滿落幕
    他表示,在我國信息化建設中,IT運維與資料庫技術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國內先進企業對運維發展理念和相關技術的不斷深化,以及對開源資料庫改造、國產資料庫研發的成功實踐,中國數位化轉型速度得以領跑全球,中國信息技術的發展未來可期!
  • 企業數位化轉型升級 日誌易深耕6年打造智能運維生態圈
    在陳軍看來,擁有核心技術才能不受制於人,並且還能圍繞搭建的底層平臺做後續開發,滿足不同場景下的需求。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僅僅是研發日誌搜尋引擎,日誌易團隊就花了近四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日誌易在2014年初拿到了來自真格基金的天使輪投資,2015年底又拿到了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的A輪6000萬元投資,這些錢絕大部分都投入了技術研發,也讓團隊可以沉下心來搭建好平臺的基礎設施。
  • 網站監控及運維SaaS服務商雲智慧獲6000萬美元D3輪融資
    雲智慧成立於2009年,以「監控寶」起家,成立之初為中小企業提供網站監控及運維 SaaS 服務,以主動撥測為主。在2014年再推出APM(應用性能管理)管理平臺「透視寶」,做程序代碼的端到端應用性能管理。自2016年起,雲智慧推出智能業務運維解決方案,提供全棧智能運維管理和數據分析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