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來,孩子,今天我們學習以c開頭的單詞,別磨磨蹭蹭,快過來!」
寶媽樂樂看到娃一學習英語就無精打採,內心十分惱火,她直接把手中的單詞卡片摔到桌子上:
「你多大了知道不?你4歲了!人家楊冪的女兒小糯米3歲就會用英語跟媽媽交流了,你呢?連單詞都記不住幾個!」
「我又不是糯米,我是小甜甜。」
小甜甜垂著腦袋,眼神偷瞄媽咪,看見媽媽「揚眉毛瞪眼睛」的神情,瞬間掃向別處。
「你還有理了是吧?我告訴你,你現在正是學習英語的黃金期,過了這個時間段,你學習英語就沒有現在輕巧了!我這是為你好,知道不?」
2002年,鄭思奮的育兒名著《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中提到:孩子的起跑線並不在於金錢與物質的堆壘!很多人輸在了看不見的起跑線上——家庭教育!
這本書橫空出世後,書名的知名度遠勝於書本身。
多數家長都只記住「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而忽略了「起跑線」本身的含義。
這個「起跑線」不是指孩子報興趣班、提前學習古詩詞、第二語言,而是指家長要實行正確的教育,培養孩子創造力、激發自信心、塑造健全的人格。
可以說,書中倡導的理念與家長腦海的理解完全是南轅北轍。
正因如此,不少家長都對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譬如寶媽樂樂,在越來越國際化的現代,她就想讓孩子早點學會一門語言,這對他將來發展有莫大的好處。
2~6歲是孩子英語啟蒙的黃金期,學習第二語言要趁早
相關的腦科學研究表明:0~6歲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最強,過了這個階段之後,這種能力會逐漸下降。在3歲之前學習第二語言,第二語言的熟練程度有可能達到母語程度。
理由很簡單,0~3歲是嬰兒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1歲以內他們就可以「咿咿呀呀」學說話,2~3歲就可以說一些簡單的句子。
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嬰兒就像是一張白紙,不論是漢語,還是英語,對他們來說都是外來語,所以他們學習漢語與英語的能力大致相同。
只要家長在這段時期用心教孩子第二語言,孩子的習得機制就會與母語高度一致。
由此可見,2~6歲寶寶開始英語啟蒙,是學習英語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時期。
孩子學啟蒙英語,就怕家長踩「3大坑」
1.孩子變成「英語詞典」
在家長心中,他們認為學英語最重要的是什麼?背單詞!如果孩子連單詞都記不住,更別提學習英語的句型、語法、時態了。
所以,孩子幼年時期的陰影就來了……
每逢周一、三、五、日,小明都特別不開心,這是因為媽媽總會逼著他背英語單詞,同時還要默寫一遍。
「今天我們的任務是背80個單詞,一定要記住每個字母和單詞的意思,三個小時後我考你啊,錯一個就要默寫10遍。」
對此,小明只能欲哭無淚,深陷在被單詞支配的恐懼中。
坦白而言,啟蒙英語最重要的不是單詞,那是學校應試教育中的提倡點。
在啟蒙英語中,孩子最應該學習的是對語感的把握、英語的興趣及語言場景對應能力的培養。
譬如,孩子看《花園寶寶》時,不會覺得這是一部英語動畫片而不感興趣就換臺,如果他對英語感興趣,那麼自然也會對英語動畫片感興趣。
總而言之,孩子不是「英語詞典」,只會背單詞,那樣就沒有意義了。
小貼士
在這裡,兜媽推薦一些適合孩子英語啟蒙學習的動畫片:
《花園寶寶》、《小鼠波波》、《愛探險的朵拉》、《米奇妙妙屋》、《小公主蘇菲婭》等。
2.「中國式家長」的炫耀感
獨立遊戲《中國式家長》中,就有一個「面子對決」的玩法。
主人公的寶媽向閨蜜、親戚、同事炫耀孩子的特長,特長越多,勝利的機率就越大。
生活中,許多家長也都喜歡這種虛偽的炫耀感,如果他們的孩子會彈鋼琴、跳舞、畫畫,一旦有親戚、朋友來串門時,這些寶媽就會下意識地說句話:
「娃,給你叔叔/阿姨,表演一下!」
孩子學習啟蒙英語的目的是什麼?答案有很多,但絕對不是當父母的「工具人」。
前些天,寶媽喬喬家裡來了客人,她就對娃說道:
「寶貝,這是媽媽的同事老王,你前兩天不是在學習英語嗎?快用英語叫聲叔叔。」
孩子年紀小,看見陌生人有些害怕,腦海中背誦的單詞早就撒腿跑了,他只好硬著頭皮說道:
「a……apple。」
一聽這個單詞,喬喬臉都紅了,她瞪了孩子一眼,打趣道:
「傻孩子,那是蘋果的意思,叔叔是uncle。」
許多孩子剛剛學習啟蒙英語,也就記住幾十個單詞,家長卻絲毫不理解這一點,四處炫耀,殊不知這是自討無趣,也可能會讓娃失去對英語的興趣。
3.孩子不是「翻譯官」
孩子剛學習英語沒多久,家長就急得試試孩子,想讓娃當「翻譯官」,給自己翻譯單詞或句子。
前些天,兜媽就看到一段搞笑對話:
「寶貝,爸爸用英語怎麼說啊?」
「粑粑……」
「是father,不是粑粑!」
「粑粑!」
看著寶寶滿臉迷茫的模樣,寶媽也是嘆了一口氣,屈服道:
「好吧,我帶你一起去找粑粑。」
總而言之,孩子學習啟蒙英語,不是為了背單詞、翻譯詞彙、給家長當「工具人」,那會降低孩子對英語的興趣,阻礙孩子語感的形成。
2~6歲是娃英語啟蒙黃金期,但這3個坑家長經常踩,娃只會事倍功半!可別再犯錯咯!
2~6歲娃學啟蒙英語,只需順應興趣,外加巧用「看聽說寫」四步法
1.家長幫助孩子培養對英語的興趣
如果孩子對一件事物不感興趣,就算家長逼他去學、去做,效率也不會高。
培養孩子英語啟蒙,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
這時候,家長就可以採用繪本+動畫+拓展遊戲的方案。
英語繪本和英語動畫片,這兩個方案很好理解,至於拓展遊戲也非常簡單。
譬如過家家!
家長可以和孩子扮演動畫片或繪本中的人物,用簡單的英文把故事重演一遍,可以讓孩子選擇自己想扮演的角色,這就可以激發孩子對英語的興趣。
2.幫助孩子隨時隨地「看」英語
家長可以製作一些英文卡片、英文海報,通過實際場景幫助孩子理解單詞涵義。
生活中,家長也可以隨時隨地幫助孩子學英語,譬如孩子想吃一顆蘋果,寶媽遞給他時就可以用英文介紹:
「寶貝,給你一顆apple。」
這樣就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記憶、理解單詞涵義,也會對英語加深興趣。
當然,孩子也可以通過看英語動畫片加強學習。
動畫片的好處就是可以做到看聽結合,給予孩子更多刺激,幫助孩子體會到具體情景,加強孩子的語感與發音。
3.讓孩子學會「聽」英語
某種意義上,「看」和「聽」是不分家的。孩子看英語動畫片、看繪本的時候,也就是「聽」。
譬如,寶媽給孩子講解英語繪本,就需要給孩子讀英文。
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增進親子感情,加強孩子單詞詞彙量,還可以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培養英語聽力能力。
同時,孩子也可以聽一些外國兒歌。
外國兒歌字正腔圓、朗朗上口,可以讓孩子對英語產生興趣,同時加強自己的口語。
4.讓孩子學會「說」英語
無論是學漢語,還是學第二語言,都有一個要點,那就是光看、光聽不行,還要說出來。
畢竟,我們學習英語不僅是應付應試教育,更重要的擁有與更多人溝通的能力。
如果我們只會聽、只會看,而無法表達心中的意思,那娃學英語就失去了意義。
當孩子聽到某句話時,要和特定的場景、狀態或動作聯繫起來,同時作出反饋表達這句話的意思,這樣才算學好英語。
家長可以通過情景教學幫助孩子多說英文,譬如早上起床時,孩子就可以用英文跟父母打招呼,想要某個東西時,可以用英文表達出來。
黃聖依參加綜藝節目時,就曾和兒子用英文連線,隨時隨地幫助孩子鞏固英語知識,提升口語能力。
5.讓孩子學會「寫」英語
孩子在學習單詞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地書寫單詞來加強記憶。至少,我們小時候學習漢字時,就要把漢字默寫3~5遍,這樣我們對漢字的形狀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小貼士
現如今,網絡科技非常發達,手機、電腦上都有不少英語啟蒙學習軟體。
家長可以適當挑選一些適合孩子學習的軟體,通過網上在線學習,幫助娃提升對英語的興趣,提升英語水平。
兜媽寄語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如果娃對英語沒有興趣,家長只有2種選擇,第一種就是提升娃對英語的興趣,第2種就是放棄對孩子的英語啟蒙。
各位寶媽、奶爸,你們給孩子進行過英語啟蒙嗎?你們家孩子學習英語吃力嗎?快來分享下你們的經驗吧!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