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管理大師:什麼才是你人生最重要的

2020-12-26 網易

  別去操心那些你將取得的個人聲望,去操心那些通過你的幫助能變得更好的人吧。

  如果我還是每天花那一個小時去學習掌握那些經濟學知識,我才是真的浪費了人生。我每年用到那些經濟學知識只有幾次,而那些關於人生目的的知識每天都要用到。

  那是(那些關於人生目的的知識)我學到過的唯一最有用的東西。如果不願花時間去弄清楚這些,或許我就會像一艘沒有舵的船,在人生的怒海狂濤中飽受摧殘。

  我在哈佛商學院的課程體系是為了幫助我的學生們理解什麼是好的管理理論,以及它是怎樣構建的。在每一章,我們帶著不同的模型或理論視角觀察一家企業——應用它們來解釋這家企業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並審視什麼樣的管理行動可能產生希望得到的結果。

  

  現在,在最後一天的課堂上,我要求我的學生們把這些理論的聚焦鏡對準自己,並針對下列三個問題尋找令人信服的答案:

  第一:我怎樣確保我在職業生涯中會快樂?

  第二:我怎樣確保我和我的配偶及家人的關係將成為一種持久的快樂源泉?

  第三:我怎樣確保我一定不會進監獄呢?

  儘管最後一個問題聽起來像在開玩笑,但並非如此。我當年羅茲學者班32個同學就有2個進過監獄。安然(Enron)的Jeff Skilling也曾是我在哈佛商學院的同班同學。他們都曾是很好的人,但他們人生中的一些事情把他們引上了歧途。

  

  管理是最崇高的職業

  弗雷德裡克·赫茨伯格(FrederickHerzberg)的幸福論認為,人生中最有力的激勵因素不是金錢,而是那些學習的機會、在責任中成長的機會、為他人做貢獻的機會、以及成就被認可的機會。

  我成為學者以前,自己經營著一個公司。有一天,我想像著我的一個經理早上躊躇滿志地來工作,10小時後,帶著不受賞識、沮喪的感覺開車回家。我在想,她這種感覺會怎樣深深地影響她與孩子們的相處。然後,我的想像快進到了另一天,她帶著更好的自我感覺回家——覺得學到了很多東西,因做成了很有價值的事情而被認可,以及在某個重要項目的成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在想,這又會對她作為一個妻子與母親產生怎樣的積極影響。

  我的結論是:如果做得好,管理就是最崇高的職業。其他任何職業都不可能提供這麼多的方式來幫助別人學習和成長,來承擔責任並因成就而被認可,以及為團隊的成功做出貢獻。越來越多的MBA學生來商學院時以為從商就是買賣與投資。這是很不幸的。做生意並不能帶來那種通過塑造他人而得到的深深的回報。

  我希望學生們在離開我的課堂時能明白這一點。

  

  為你的人生制定戰略

  對第二個問題,有一個管理理論可作參照。這個理論的首要觀點是,一個企業的戰略是由管理者投資的項目類型決定的,如果不能非常嫻熟地管理一個企業的資源分配,那麼由此引發的一切將會與管理預期大相逕庭。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關注著我那些1979年畢業的哈佛商學院同班同學的命運。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來聚會的時候都是不幸福的,離了婚,與他們的孩子也很疏遠。我向你保證,他們中沒有一個在畢業的時候就想著以後要離婚或是疏離自己的孩子,然而卻有大量的人這麼做了。原因何在?這是因為當他們在決定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才能與精力的時候,沒有把自己人生的目的放在前面或置於中心。我告訴我的學生們,學校將是他們深刻考慮這些問題的最後機會,因為人生只會變得越來越嚴苛。

  對我而言,對我的人生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一直是很重要的。但在我真正理解這個目標之前,它確實是我不得不長期苦想的一個問題。當我還是牛津大學的一個羅茲學者(Rhodes Scholar)時,我的學術研究艱難到不可理喻,甚至在同樣的時間內增加額外一年多的工作量。但我仍然決定每天晚上花一個小時來閱讀、思考。我曾經很矛盾,我是否真得承受得起從我的研究中抽出那些時間,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並最終明確了我的人生目的。

  如果我還是每天花那一個小時去學習掌握那些經濟學知識,我才是真的浪費了人生。我每年用到那些經濟學知識只有幾次,而那些關於人生目的的知識每天都要用到。那是我學到過的唯一最有用的東西。如果不願花時間去搞清楚這些,就會像一艘沒有舵的船,必將在人生的怒海狂濤中飽受摧殘。

  

  分配好個人資源

  一個人的資源包括他的時間、精力和天賦。而如何支配他的個人資源,將最終影響他生活策略的形成。

  我有一堆事情來爭搶我的資源——保持良好的夫妻關係,培養優秀的孩子,在事業中獲得成功……等等。所以我的問題和公司一樣,只有有限的時間、精力和才能。對於這些我都要追求的事情,我該如何分配?

  不同的選擇可以使你的生活走向和預期不同的方向。有時候,這並不是壞事,因為你可能會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機會。但如果錯誤地支配了你的資源,那麼產出將會很糟糕。正如我那些將精力投入空虛與不幸之中的同學,他們犯的錯誤就來源於短視。

  當那些很想獲取成就的人——包括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有額外的半小時或多餘的一點精力時,總是會不自覺地把它分到最能體現成就的事情上去——事業。與此相反,投資於與配偶和子女關係上的時間和精力,通常並不能立即展現同樣的成就感——孩子可能每天做錯事,恐怕要等到20年後你才能自豪地說:「我培養了一個好兒子或好女兒。」他們也可以忽視夫妻之間的感情,好像一天天的也看不出在變糟。這些人往往不自覺地就把個人的資源過度投資於他們的事業上,而忽略家庭。他們往往沒有意識到,與家人的親密和睦的關係,才是他們快樂的最強有力的也是最持久的源泉。

  

  營造一種文化

  有一個重要的模型被稱為合作工具,其基本意思就是做一個有遠見卓識的管理者並不總像是某些人吹出來的那樣,敏銳地洞察迷霧重重的未來並勾勒出企業所需的航向調整是一碼事,而說服那些沒有看到未來變化的員工,讓他們齊心協力把企業帶向那個新的方向,卻完全是另一碼事。知道使用什麼工具能帶來所需的合作是一種關鍵的管理技巧。

  這個理論把這些工具排列在兩個維度上——組織成員對從他們加入企業想要得到的東西的認同程度,以及他們對採取什麼行動才能實現預期結果的認同程度。如果在兩個坐標軸上都是低認同,你需要使用「權力工具」——強迫、威脅、懲罰等等——來確保合作。很多企業都是從這個象限開始的,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創始的經理團隊,在規定什麼必須做以及怎樣做的時候都要扮演這樣一種獨斷專行的角色。

  如果員工在一起工作完成這些任務的方式反覆這樣持續,共識就開始形成了。麻省理工學院的Edgar Schein認為這種過程就是一種建立文化的機制。最終,人們甚至不去考慮他們做事情的方式是否會帶來成功。他們通過本能與責任去接受優先順序,遵循工作程序——這意味著他們已經營造了一種文化。文化,以一種不可言傳但卻不可抗拒的方式,決定著那些已經證實的、被接受的行為方式,而組織成員正是通過這些方式來應對經常出現的問題。文化也對不同類型的問題規定了優先順序。它是一種強有力的管理工具。

  父母們能夠使用的最簡單的能帶來孩子們的合作的工具就是權力工具。但是也存在一個時點,在十幾歲的時候,權力工具就不再起作用了。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擁有很強的自尊與信心,以使他們能解決困難的問題,那麼這些素質是不可能在高中時期突然實現的。你必須把這些東西設計進你的家庭文化之中——你也必須從很早就開始考慮這些事情。就像員工一樣,孩子們是通過做困難的事情並學習怎樣做才有效這樣一個過程來建立自尊的。

  

  避免「邊際成本」的誤區

  在金融學和經濟學中,當我們評估每一項投資的選擇時,我們必須忽略「沉沒成本」和「固定成本」,而以不同選項的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為基礎來做決策。但這個金融經濟對投資的評估理論,往往可能誤導企業。如果將來會完全與過去一樣,這個理論就沒有錯。但如果未來和過去是很不同的(並且一般情況下都如此),那麼就不應該用這個理論了。

  這個理論解答的是我和學生們討論的第三個問題——怎樣過一種正直的生活(不坐牢)。

  人們往往無意識地把「邊際成本」的理論用於我們個人生活的對錯決定中。我們腦子裡常有一個聲音會說「雖然我知道按照一般的原則,大多數人是不應該這樣做的。但是在這個特別的、情有可原的情況下,僅此一次,沒問題。」人們往往認為這「僅此一次」的邊際成本非常低,這種想法像吸盤一樣把人吸進去,而根本不曾看到這條路最終通向何方,以及這個選擇最終包含的全部成本。在所有形式的不忠實與不誠信裡面,它們辯解的理由都是邊際成本經濟學,「就這一次」。

  在人的一生中,總有許多各種各樣的小決定。其實100%地去堅守你的原則,要比98%地去堅持來得容易。從理論上講,你肯定可以只在某一次越過界線,然後以後再也不那樣做了。但是,你若抵抗住了「在這個特殊的情有可原的情況下,就這一次,沒有問題」的誘惑,你將受益無窮。因為,生命是一條充滿未知的河流。假如你越過這道防線一次,在今後的生活中,你可能將會一次又一次地越過這道防線。就如我過去的一些同學所做過的那樣,你一定會後悔你最終得到的結果的。

  你必須給你自己的原則做個定義,然後以你的原則為基準,給自己劃一個安全的防線。

  

  記住謙遜的重要性

  所有謙遜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有著很高程度的自尊自信。他們知道自己是誰,並對自己感覺很好。「謙遜」不等同於自我貶低或自我嘲弄而是一種你對他人的尊重。從這種形式的謙虛中,總能自然地產生好的行為。

  把「謙遜」帶入社會是那麼的重要。當你剛剛進入一個頂級研究生院的時候,幾乎所有你所學的都來自於那些比你更聰明且更有經驗的人:父母、老師、老闆。而當你離開了哈佛商學院或任何其他頂尖學府後,你會發現你每一天打交道的人們,那些大多數的人,可能都沒有你聰明。這時,如果你認為只有從比你聰明的人那兒才能學到東西,那麼你就把自己學習成長的機會大大縮小了。總而言之,只有你真正自信時,你才可能謙卑。當我們看到一些人以一種攻擊性的、傲慢的、損人的方式對待他人時,他們的行為其實是自卑的體現。他們需要貶低其他人,以此來使自己感覺良好。

  

  選擇正確的標尺

  去年我被診斷出得了癌症,我必須面對我的生命將可能比我預期的要結束的早一些。感謝上帝,現在看來我可能倖免了。但這段經歷讓我對生命有了不同的見地。

  我很清楚,我的見解已經為那些應用了我的研究的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收益;我知道我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當我面對這場疾病時,有趣的是,看看那些影響對現在的我而言是多麼的不重要。我總結出,上帝衡量我的人生的尺子並不是美元,而是那些我曾經影響過他們人生的人們。

  我認為這是一種對我們所有人都有用的方式。別去操心那些你將取得的個人聲望,去操心那些通過你的幫助能變得更好的人吧。這是我對你們最後的一個建議——認真思考什麼才是衡量你人生的正確標尺。

  來源:後E視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什麼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呢
    運動什麼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呢?請在一張卡紙上寫上健康、金錢、權力、事業、父母、朋友,依次一個個劃掉你認為不重要的,最後留下一個你認為最重要的。這裡就不一一列舉答案了。人生重要的是健康。有了健康一切才有可能。
  • 哈佛研究了76年:什麼人最可能成為人生贏家?
    76年前,哈佛開展了史上歷時最長的成人發展研究,跟蹤268位男性,從少年到老年,探尋影響人生幸福的關鍵。故事從1938年開始。  那一年,時任哈佛大學衛生系主任的阿列博克(ArlieBock)教授覺得,整個研究界都在關心「人為什麼會生病/失敗/潦倒」,怎麼沒有人研究下「人怎樣才能健康/成功/幸福」?
  • 高三必讀:做一名成功的時間管理大師,才是衝刺高分的關鍵
    但是,他們充分管理好了自己的時間,並且知道自己什麼時間狀態最好,什麼時間學習更高效!對此,央視《世界著名大學》製片人謝娟曾帶攝製組到哈佛大學採訪:「我們到哈佛大學時,是半夜2時,可讓我們驚訝的是,整個校園當時是燈火通明的,那是一個不夜城。」
  • 跟著管理大師德魯克,你才能真正成為更好的自己
    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 這位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大師級人物,一生著書無數,人生經歷也極為豐富。儘管天資聰穎,德魯克卻將自己的人生成就歸功於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哈佛商業評論》微信公眾號曾發表過一篇自我管理話題的文章,破了10萬+。這篇文章正是德魯克基於自己的經驗,寫就的《自我管理》(Managing Oneself)一文。在文章中,德魯克明確指出,一個職場人只有搞懂了自己的優勢、工作方式、價值觀,並據此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了,才能成為職場明星。
  • 50歲以後才明白,人生什麼最重要!
    人生匆匆,一晃就到了中老年,50歲以後,才明白,人生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50歲以後,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身邊的老伴。尋尋覓覓走過半生之後,才發現身邊那個不起眼的人對自己是真的好,當自己失敗的時候,當自己遇到挫折的時候,當自己的生意遇到難題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因為有個人一直給自己一個溫暖的懷抱,讓自己對生活抱有希望,讓自己對人生開啟新的寄望。
  •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賀俊傑/文:前天看一篇短文章,從中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我就把這句話摘抄下來了:「人生最重要的是過的愉悅,在生命中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家庭的和睦、親情的健康比什麼都重要。什麼名利、什麼影響力都是虛無的東西,只是過眼煙雲。過度的追求這些東西反而會失去更多,甚至迷失自我。」
  • 哈佛學長:不知道怎麼定製目標?你需要看這一篇
    這是我在哈佛讀書時接觸到的第一個目標管理工具,這些年也逐漸在國內傳開,受到不少人的關注和青睞。借這篇文章,以我的視角和解讀仔細說說這個方法,大家不妨試用起來。哈佛商學院的第一節課,教授向大家拋出了一個言簡意賅的問題:「從哈佛畢業後,你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我當時剛好把幾位同學的回答記在了筆記本上:「我要讓愛充滿生活,做一個有愛的人。」
  • 麥吉爾大學才不是什麼北方哈佛!
    關於法語這個唯一的限制,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選修法語課程,或者臨近畢業時報一個法語包過班,上完就b2,畢業就可以拿綠卡了,預計半年左右就可以拿卡(安省、BC省的同學笑容逐漸消失),如果你想問到底有多好拿卡?楓葉君只能說「真 的 很 好 拿!」不能再多說了!
  • 紀念克裡斯坦森:怎樣衡量你的人生?-虎嗅網
    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1月23日,著名的管理思想大師、哈佛商學院的教授克萊頓·克裡斯坦森因病逝世,享年67歲。2010年,已被診斷出患上淋巴癌的克萊頓·克裡斯坦森受邀為哈佛大學畢業班的學生做演講。安然的Jeff Skilling也曾是我在哈佛商學院的同班同學。他們都曾是很好的人,但他們人生中的一些事情把他們引上了歧途。管理是最崇高的職業弗雷德裡克·赫茨伯格的幸福論認為,人生中最有力的激勵因素不是金錢,而是那些學習的機會、在責任中成長的機會、為他人做貢獻的機會、以及成就被認可的機會。
  • 人生什麼最重要,一個痴人的見解
    心情隨筆,隨筆隨筆,最重要的就是隨心所欲,瀟灑自如,語言文法並不重要,灑脫才是最重要的,請不要以文法語法來衡量我的這篇文章,說了我也不鳥你感謝時間讓我明白了人生什麼最重要,人生什麼最重要呢?有人說金錢和財富對於人生來說是最重要的但是我想說的是,有了金錢和財富,人就一定快樂嗎?人就一定幸福嗎?人就一定會有滿足感和成就感嗎?
  • 這才是表情管理大師!
    :張張表情包知道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什麼嗎?是表情管理啊喂!但表情管理大師可不是隨隨便就可以當的讓我們跟著下面幾位表情管理大師們的節奏一起學習起來!微笑達人「偷」你心關於表情的把控力小奇還必須要說到一位表情管理大師這位童靴不僅在舞臺上表情管理nice就連遊戲時也無懈可擊
  • 馬斯克才是時間管理大師
    真·時間管理大師往往分成兩類,一類是以比爾·蓋茨為首的低調勞模,為了省時間,蓋茨把果珍當飯吃,著名理論是:「衝果珍的時間可以用來工作,因為你身體裡有水。」第二類則是馬斯克這種工作情感雙棲發展的達人。馬斯克推崇的「Time Boxing」工作法,關注的核心不是什麼時刻做這件事,而是做這件事花費的時長。這種時間管理方法,和市面上大量根據日程來安排待辦事項的時間管理方法,有著本質區別。對馬斯克這種日程繁雜又不固定的人士尤其好用。
  • 朋友圈管理大師是什麼意思 朋友圈管理大師什麼梗
    朋友圈管理大師是什麼意思 朋友圈管理大師什麼梗時間:2020-06-27 22: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朋友圈管理大師是什麼意思 朋友圈管理大師什麼梗 朋友圈管理大師在網上刷爆了,這個主要說的就是張銘恩,梗的具體來源下面會有詳細的介紹,想要了解朋友圈管理大師張銘恩這個梗的小夥伴
  •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教授演講: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
    在哈佛大學所有公開課程裡,排名第一的最受歡迎的課程是心理學教授泰勒 ·本 ·沙哈爾教授的《幸福課》。 泰勒教授有一句經典名言,他說:「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我堅定地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
  • 空間管理大師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出自梁正賢空間管理大師
    前有羅志祥時間管理大師,後有梁正賢空間管理大師,相信不少小夥伴最近都有在關注三十而已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故事情節過於貼近生活,深受觀眾喜愛,其中的一個人物角色梁正賢被人唾棄,稱為空間管理大師,那麼這個梗是什麼意思呢?下面跟小編一起看下空間管理大師梗的意思介紹。  空間管理大師是什麼意思什麼梗介紹
  • 心理學史上最著名的實驗——哈佛大學霍桑實驗對公司管理的啟示
    弗洛伊德霍桑實驗是心理學史上最出名的實驗之一。這一系列在美國芝加哥西部電器公司所屬的霍桑工廠進行的心理學研究由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梅奧主持。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製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這個工廠具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員工們仍憤憤不平,生產狀況也很不理想。為探究原因,1924年11月,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在該工廠進行了一個。
  • 永遠不要忘記,做你餘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每種選擇,都藏匿著未來不同人生的走向和發展。前段時間,有一位讀者在微信中問我說,自己做了快2年的工程造價了,但是自己根本就不喜歡這份工作,只是身邊人都說這個工作有前景、發展好,問我該如何是好。那時候我並沒有立刻回復,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過了多久,我想給的建議只有這一個:永遠不要忘記,做你餘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 人活一輩子,什麼才最重要?
    人活一輩子,什麼才最重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既不能一概而論,也沒有絕對的標準。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為了夢想而奮鬥,一路上跋山涉水,不畏艱險,付出不懈的努力。慢慢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開始思考,人活一輩子,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 哈佛高材生菲茨派屈克帶你了解橄欖球的魅力
    所以毫不誇張地說,橄欖球運動是生於高校、生於常春藤的,它是多種文化在美國匯流後,經由菁英學子們加工優化才應運而生的。所以,你對橄欖球,對NFL的刻板印象是不是已經有所鬆動了?一項由菁英學子們設計出來的運動,是不是在肌肉碰撞之外還有什麼別的奧秘?恭喜你,這是一條正確的思路。
  • 時間管理才是學生最重要的必備技能!
    瑪麗蓮.阿特金森曾經說過,一個人必須做最壞的打算,同時努力期待最好的結果。這也是很多家長心裡的想法,寧可努努力,否則掉下地。那麼,為什麼這些牛娃同樣在上著繁多的補習班興趣班,但是卻感覺仍輕輕鬆鬆一點都不累呢?這就是比學習還要重要的「時間管理」,目標就是搞定一切還能保持精力,那今天THE PAGE SCHOOL 佩知學院 就來講講如何成為時間管理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