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遇季誠邀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
殷海生館長
為大家帶來專欄【館長說蟲】
讓我們一起走入昆蟲的世界吧
昆蟲最大的憂慮便是如何保護自己不被捕食,並繁衍後代,為此,各路昆蟲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能真正稱得上「大師」的,非竹節蟲莫屬。
竹節蟲是一種著名的昆蟲,體形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身體扁平,如同樹葉,稱之為葉子蟲;另一種身體呈棒狀,如同樹枝,稱之為竹節蟲。
它的英文名字更加形象,叫做stick insects或者walking sticks。在廣西民間,人們叫它為「斷腸草」,據說牛吃了以後會嘔吐,吃多了還會死亡。
自我保護,從娃娃抓起
在竹節蟲中還有一種現象是比較奇特的,那就是孤雌生殖,即在沒有雄性的情況下,雌性產下沒有受精的卵也照樣能孵化成若蟲,只是孵化出來的都是雌性竹節蟲。
這是物種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繁殖方式。
「花式」擬態
這是竹節蟲中應用最多、最為成功的一種方式。它們一般是以生活環境為基礎進行擬態,比如生活在葉片較多的地方,則以葉片為模擬對象;生活在以樹枝為主的環境中,則變成棒狀的體態。竹節蟲中,綠色的種類多生活在綠色植物上,褐色種類生活在乾枯的樹葉中。
昆蟲界中最著名的擬態高手叫葉子蟲,從名字你就知道它模仿的是植物的樹葉。你看,它不但與植物的顏色一模一樣,而且翅膀已經模仿成一張完整的樹葉,還有明顯的「葉脈」,即可以飛行,又可以偽裝自己,真是一舉兩得。
昆蟲除了利用模擬顏色、形狀和圖案來保護自己以外,還有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那就是警告色。警告色一般是用色彩非常鮮豔、具有某種警告含義、與周圍環境明顯相區別的顏色來武裝自己,起到威嚇對方的作用,從而保護自己免遭毒手。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警告色也是模仿的一種,只不過是模仿一些有毒的菌類、昆蟲或是兇惡的猛禽。還有些種類當遇到危險時,會將腹部翹起來,把後翅如同扇子般張開,使自己的身體一下子擴張好幾倍。
同時,這些種類的後翅上有著很大的紅色、黑色或蘭色的眼斑,用來警告對方,使對方誤以為遇上的是一些兇猛的野禽。
竹節蟲也是如此,它們平時前翅覆蓋住後翅,一旦遇到危險,就張開前翅,露出紅黑相間的後翅,警告對方:「別碰我,我可不好惹!」
而一些敵人看到這種圖案,馬上就會聯想到一種有毒的蘑菇,吃了以後會引起劇烈地嘔吐,甚至死亡。有了這種警告色,誰還會有膽量再次嘗試?
擺 動
一些昆蟲由於具有非常巧妙的偽裝,能很好地隱藏自己。不過,在自然界中並不是每一種昆蟲每一次都有那麼好的運氣,也經常有一些昆蟲因為偽裝被對手識破而喪生。
但是並不是偽裝被識破後,它們就會聽天由命,任由對方宰割,這時候它們會將身體抬高,依靠中、後腳的支撐,激烈地左右搖晃來恐嚇對方。
斷肢再造術
竹節蟲另外一種另人驚嘆的本領就是:斷肢再造。
在竹節蟲的若蟲階段,經常會因為逃避敵害而缺胳膊斷腿,但是每次斷肢後不久,傷口處就會長出一個彎曲的肢芽,等到下一次蛻皮以後,新的附肢就會長出來,只是一般會稍短於正常的附肢。
不過一旦長大為成蟲,斷肢再造就不可能了。
竹節蟲的一生
竹節蟲的一生要經歷卵、若蟲和成蟲三個時期。卵通常為橢圓形或球形,卵殼極為堅硬,有些種類的卵殼上還有美麗的條紋。在卵殼上方有一個卵蓋,如同一扇門,當卵孵化時,若蟲就會頂開卵蓋爬出來。若蟲要經過四至五次蛻皮才成為成蟲。
竹節蟲成蟲的體長變化較大,從三十毫米到三百毫米不等,有些種類是昆蟲中體形最長的個體。有趣的是它的雌性和雄性差異很大,有時會將它們分為兩個不同的種類。
飼養一隻竹節蟲
對普通竹節蟲進行人工飼養、繁殖,還是比較容易的,它的食譜比較簡單,不管是成蟲還是若蟲,只要餵食植物就可以了。不過,普通竹節蟲喜歡新鮮葉子,碰上枯萎的食物則不聞不問,寧願餓肚子也不吃。
在飼養過程中要經常更換樹葉,不能讓它們沒有食物,否則會影響生長發育。竹節蟲若蟲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可以適時地延長其若蟲期,直至有了新的食物才又開始生長。
竹節蟲一般喜歡溫暖的環境,對溼度的要求也比較嚴格,既要有溼潤的空間,又不能太潮溼。感興趣的話,家長朋友們可以和孩子們養一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