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先來看看題目吧:「96年出生女孩,參加工作兩年。每月工資5000左右。和父母同住,大部分開銷花在化妝品和車子上。每月支出在1500-2000。目前還想增加重疾險配置,估計支出會上升到2500。存款20萬(大學時期攢了很大一部分)主要投資於存款理財,小部分在基金,帳戶金,且都處於虧損狀態。還有小部分放在長期期繳的保險(不是出於自願原則,都是任務)。年化收益在4%左右。想在35歲前存款達到一百萬,要如何更加合理高效的配置自己的資產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呢?」
不考慮其他條件,如果只把這當做一道純數學題的話,由題目可以得到3個關鍵條件:
1、目標存款100萬。
2、現有存款20萬。
3、距離目標還有10年左右時間。
4、目前每年不算20萬存款的理財收益的情況下,可以攢下3-4萬。
根據這些已知條件,咱們可以算一下按複利計算每年的收益率達到多少可以實現10年存到100萬的目標。用複利計算器簡單計算一下,差不多需要達到年化收益率7%-10%之間。這個收益率目標說高,也不是很高。說低嘛,也確實不是普通的沒有什麼風險的定期理財、貨幣基金以及保險產品之類的低風險低收益的理財產品可以實現的。
所以確實需要更加合理高效的配置一下資產。當然,同時也可以考慮一些開源節流的辦法。
首先,咱們來說說有哪些理財產品的收益在7%-10%之間。
1、封閉型債券基金。
目前債券市場行情不太好,近一年來一般的債券基金的收益也就維持在3%-4%之間。但是一些封閉型的債券基金今年的收益還是能維持在7%以上的。行情好的時候,這類基金的收益也是偶爾能到達到10%以上的。如果是可轉債的話收益可能高達30%以上,不過風險也更高一些。如果是不熟悉可轉債的人,不建議涉及。
2、各種指數型基金。
比如最常用的滬深300指數,近15年的平均年增長可以達到9%以上。
再比如申萬食品飲料行業指數,近15年增長了20多倍,平均年化收益高達20%以上。
題目中的女孩子的基金帳戶多處於虧損狀態,估計不是買錯了基金就是操作太頻繁,把基金當股票炒了。
只要把不合適的基金賣掉,選擇一些寬基指數基金或者優質的行業指數基金做定投。相信只要耐得住性子,不胡亂賣出,年化收益達到10%左右還是非常有希望的。
3、各個主動管理型基金。
很多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收益都是非常不錯的。2019年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的平均收益更是高達47.46%。近20年的數據顯示主動管理型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也高達16.8%。
不過也有一些主動管理型基金會出現負收益,挑選的時候要格外用心一些。
當然,除了這三類基金以外還有很多收益在7%-10%之間的理財產品。不過要麼是門檻太高夠不到,比如大部分信託產品;要麼是專業知識要求太高,不適合普通人,比如黃金、期貨、原油之類的;要麼就是太牽扯精力,不適合上班族,比如炒股什麼的。
所以,筆者還是建議在調整理財配置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首選這幾類公募基金產品。
說完理財產品,咱們再來說說開源節流的話題。
其實從題目來看,這方面沒有什麼可建議的。剛剛24歲的女孩子就能有20萬的存款,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不過,因為配置重疾險就把每月開銷從1500-2000元提高到2500元,每年重疾險的開銷高達6000-12000元,對於剛剛24歲的女孩來說,確實有些高了。建議控制在6000元以內。
目前建議就這些吧。不過也僅只是在比較理想狀態下的建議而已。畢竟24歲還在和父母同住的女孩子,肯定是未婚的女孩子。到35歲時,中間這10多年時間大概率會經歷結婚生子這些事情,變數太大,很難計算。
所以把35歲存100萬當成一個目標就好,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這麼能攢錢的女孩子,順其自然也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