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英寸到全畫幅 相同像素下畫質差別有多大?

2021-01-08 中關村在線

關於相機,大家最新討論的話題中大家對於「全畫幅」、「高感與控噪」、「APS-C與全畫幅差距有多大」之類的討論一直沒有間斷過。不錯,畫幅更大意味著畫質更好,但是畫幅對於畫質究竟有多大影響,又會影響哪些方面,像素與畫幅究竟誰更重要,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下這個問題。在今天的文章中,筆者挑選了四款同為2000萬像素的相機,但是畫幅分別為一英寸、M43畫幅、APS-C和全畫幅,來看一下在相同像素的情況下,畫幅對於畫質的影響究竟會怎樣。

·畫幅對決相同像素下畫幅決定畫質

畫幅是決定畫質的先決條件,同一技術條件下,畫幅越大,那麼單個像素麵積就越大,進光量就越大,畫質就越好。

畫幅,決定畫質的最大因素

但是,現實並不是一個具有單一變量的環境,實際上,傳感器的工藝非常複雜。傳感器的電路設計,是傳統的設計,還是背照式或者堆棧式;濾鏡結構是拜耳濾鏡,或者是X3結構;像素開口設計類型的差異;甚至於傳感器本身埋相位對焦點的多少,這些複雜的因素都會影響著相機的成像。而影響傳感器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處理器,處理器性能的強大與否,處理器算法的優劣,也會直接影響相機的畫質,例如控噪方面,計算性能的提升和算法的改善,帶來的增益甚至遠大於傳感器本身的提升。

不光是尺寸,影響傳感器的因素還有很多,開口面積,背照式還是表面照射等等,都會影響畫質

對於我們來說,畫幅帶來的優勢是固有的,但是畫幅的優勢有多大?同像素下,不同畫幅的差距有多大,這個很少有直觀的展示,今天筆者就把這個差異用圖像的形式展現出來,看一下不同畫幅下,同位2000萬像素,差距有多大。

今天的對比畫幅大小

為了保證對比的相對客觀,我們把像素設定為2000萬像素級別,而且相機全部為周邊同事的相機,對比的相機分別包括:

一英寸相機為佳能G5X,有效像素2020萬,單個像素大小2.4μm×2.4μm,鏡頭等效焦距24-100mmf/1.8-2.8;

M43相機為松下GH5,有效像素2030萬,單個像素大小3.3μm×3.3μm,搭配鏡頭為Leica12-60mmf/2.8-4;

APS-C相機為尼康D500,有效像素2088萬,單個像素大小4.2μm×4.2μm,搭配鏡頭為尼康一代24-70mmf/2.8;

全畫幅相機為佳能6D,有效像素2020萬,單個像素大小6.6μm×6.6μm,搭配鏡頭為佳能二代24-70mmf/2.8。

本次測試所用相機

在今天測試中,我們選擇了四款2000萬像素機身,鏡頭方面也基本保持一致性,佳能和尼康都選擇了24-70mmf/2.8,而松下則選擇了新發布的畫質非常出色的12-60mm鏡頭,而G5X是卡片機無法選擇鏡頭。

對於今天的文章,其實我們要說明的事情非常簡單:直觀得通過圖片讓大家感受到同像素不同畫幅的畫質差異;闡明究竟畫幅會影響什麼,不會影響什麼。下面廢話不多說,我們進入今天的對比。

·高感對比畫幅對控噪影響是決定性的

控噪,大家最愛聊起的話題,凡是談論到相機都會總能遷出一個高感好不好的話題。對於控噪,最大的幾個因素肯定是:畫幅、像素、處理器、算法。今天,我們就把四個畫幅的相機直接拿出來對比,看一下JPG與RAW文件下的控噪差異。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機身JPG直出的差異,為了保證公平,我們將機身高感降噪全部設置為標準,而松下不具備選擇項,因此高感降噪為默認。鏡頭我們統一使用50mm,f/8光圈,從而保證測試儘可能接近。其中,ISO100下,一英寸相機G5X的感光度為ISO125(機身最低感光度為ISO125),而GH5的ISO100則為擴展感光度。

JPG下逐級感光度對比,感光度ISO100(G5X為125,GH5為擴展感光度)

JPG下逐級感光度對比,感光度ISO200

JPG下逐級感光度對比,感光度ISO400

JPG下逐級感光度對比,感光度ISO800

JPG下逐級感光度對比,感光度ISO1600

JPG下逐級感光度對比,感光度ISO3200

JPG下逐級感光度對比,感光度ISO6400

JPG下逐級感光度對比,感光度ISO12800

為了方便大家查看,具體大尺寸圖片請點擊:《比》

同像素不同畫幅下JPG下逐級感光度對

從JPG的對比可以看到,一英寸在這組測試中基本處於陪襯的內容。從ISO400開始,1英寸已經和其餘相機形成了明顯的差異。而作為全畫幅機身,在這一環節一直處於一馬當先的環節,雖然在超過ISO6400後,由於佳能機身本身塗抹嚴重,可能畫面的細節有所下降,但是依然是四個級別中最好的。

在這組對比中,M43與APS-C的競爭是最激烈的,ISO3200之前,M43畫幅與APS-C並沒有拉開顯著差距,雖然GH5是目前M43中的另類,控噪表現在M43中出類拔群,但是D500畢竟也代表了APS-C的頂級控噪,所以這樣的差異其實還是讓人有些驚訝。

RAW下逐級感光度對比,感光度ISO100(G5X為125,GH5為擴展感光度)

RAW下逐級感光度對比,感光度ISO200

RAW下逐級感光度對比,感光度ISO400

RAW下逐級感光度對比,感光度ISO800

RAW下逐級感光度對比,感光度ISO1600

RAW下逐級感光度對比,感光度ISO3200

RAW下逐級感光度對比,感光度ISO6400

RAW下逐級感光度對比,感光度ISO12800

同像素不同畫幅下RAW格式逐級感光度對

如果說由於塗抹的緣故,在JPG對比中,高感下APS-C畫幅還有追擊全畫幅的趨勢,那麼在RAW文件下,四個畫幅的差異則是從頭保持到尾的。可以說,如果作為專業用戶而言,使用RAW文件下,畫幅的大小對於控噪的影響,其實遠大於其他因素,畫幅大一級,RAW文件的控噪是毫無懸念的勝出。

對於這種白天,不是太苛刻的拍攝,一臺是一英寸,一臺是全畫幅,很難直接分辨

實際上,這一組對比的結果早已經在大家心中,但是差距多大大家還是並不清楚。實際上,不管對於JPG還是RAW文件,可以看到一英寸相機在這輪比賽中一直處於在地面摩擦的場景,而ISO3200則是另一個分界線,在ISO3200開始,M43開始進入嚴重下滑的階段,而D500還能堅持一下。

越極限環境差異越大,例如星空拍攝時,畫幅帶來的控噪優勢是碾壓式的

但是測試這麼簡單就可以嗎,實際上,我覺得就實際使用來看,三款相機在日常拍攝中的差異要比測試更小。實際上,ISO1600下,只要不是特別黑暗的環境,三款相機的差異都不會太大。但是在黑暗環境中,全畫幅的優勢是其他畫幅無法比擬的。所以控噪方面來說,日常用,四個畫幅差異都不大;苛刻使用,畫幅大一檔的優勢是碾壓式的。

·寬容度畫幅大小並不代表寬容度

在寬容度方面,畫幅有優勢,但是對於寬容度來說,畫幅不再是決定因素。因為對於寬容度來說,更多取決於傳感器的工藝而不是傳感器的尺寸。不過傳感器的尺寸越大,通常工藝越好,算法也越好,但是這一優勢並不絕對。

首先我們看一下最低感光度下的寬容度表現,原生最低感光度下的寬容度是機身最好的寬容度表現,這次測試中一英寸機型使用ISO125,M43使用ISO200,APS-C和全畫幅使用ISO100。

最低原生感光度下的寬容度測試,提亮1EV

最低原生感光度下的寬容度測試,提亮2EV

最低原生感光度下的寬容度測試,提亮3EV

最低原生感光度下的寬容度測試,提亮4EV

最低原生感光度下的寬容度測試,提亮5EV

為了方便大家查看,具體大尺寸圖片請點擊:《比》同像素不同畫幅下低感寬容度對

在寬容度測試上,雖然大家說D500犧牲了寬容度,但是在測試中D500寬容度依然是最好的,而M43和一英寸之間也沒有拉開顯著差距。可以說,畫幅大小對於寬容度的影響並不大,更多的是看傳感器的各項設計工藝。

但是寬容度表現不光要看直接的對比,更要看高ISO下的寬容度表現,在ISO3200下,控噪表現和寬容度表現其實是相互糾纏的,這時候不光考慮寬容度還要考慮控噪。

感光度ISO3200下的寬容度測試,提亮1EV

感光度ISO3200下的寬容度測試,提亮2EV

感光度ISO3200下的寬容度測試,提亮3EV

可以看到在ISO3200下,APS-C畫幅的D500與全畫幅的6D在寬容度表現上相接近,這不是因為6D的寬容度好,而是隨著高感提升,基礎控噪對於寬容度的影響加大。可以說,我們總是說高感,因為感光度表現幾乎影響到大部分的畫質表現,低感純淨度影響細節,而高感則影響更多內容。

我們選擇全畫幅,其實根本目的就是全畫幅的畫質表現更加純淨。可以說畫幅的大小決定了畫質的成像基礎,這個條件的佔比,是其他兩項難以補回的。很多用戶糾結於寬容度,低感寬容度佔了大部分,但是高感寬容度也是一大部分。例如現在很多APS-C畫幅的低感寬容度非常出色,但是在高感拍攝時,例如拍攝星空,高感的寬容度表現要遠好於小畫幅機型。

·解析力差異看畫幅更看鏡頭表現

同像素下,低感解析力更多取決於鏡頭而非機身,高感解析力取決於機身控噪和鏡頭。

其實對於相機來說,像素高低卻是決定了解析度的好壞,但是對於最低感光度下,其實各塊傳感器的純淨度其實差異非常小,細節好壞更多取決於鏡頭的優劣。同樣為2000萬像素,APS-C畫幅與全畫幅搭配同樣的鏡頭,成像效果差異是非常小的,我們之所以覺得畫質不佳,很多時候是因為APS-C或者更小畫幅機型,鏡頭方面往往是廉價套機鏡頭,解析度表現自然會被全畫幅機身鏡頭所碾壓。

最低原生感光度下,解析度差異對比毫無規律可循,基本取決於鏡頭

但是對於高ISO下,解析度表現是一部分,而基礎畫質表現則佔據了更高的比重,就像第二頁的感光度測試中所看到的,高感好的機型,在畫面的細節上會更加豐富,畫面解析度自然也要高於高感不好的機型。

對於相機來說,傳感器、處理器和鏡頭是三大核心元素,傳感器只是其中的一環,三者之中的任何其一都能對畫質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對於相機來說,傳感器,處理器,鏡頭是三大核心

就控噪來說,畫幅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因此就算更換多年前的全幅和如今的最新APS-C畫幅,D500也很難勝過CMOS傳感器下的全幅產品。但是對於現階段來說,傳感器的進步是緩慢的,但是算法的進步是明顯的,相同廠商的相同系列,處理器和算法的提升,要比傳感器的提升帶來的高感提升更加快速。

對於寬容度來說,畫幅的影響則很小,索尼生產的傳感器具有天生的優勢,因此以索尼傳感器為基礎的機型例如尼康、富士、和很多一英寸機型,寬容度表現都非常好,而尼康更是其中最好的。但是對於高ISO下,全畫幅帶來的控噪優勢也是提升寬容度的重要環節。因此低感下,例如尼康D810、D7200,索尼A7RII的高寬容度優勢是非常明顯的,而高感下例如佳能1DX2之類的高感機型,寬容度反而會追上低感好的機型。

最後,對於解析度,高感控噪是一方面,而鏡頭則是更重要的因素。因此想要提升解析度,換一個好鏡頭其實來的更加實際。

就算放大到100%,在不是特別複雜的環境下,您能分辨哪個是全畫幅,哪個是M43拍攝嗎?

其實對於大部分環境下來說,畫質的不能單獨使用解析度還展現,比如筆者展示這兩張,是日光條件下完全手持拍攝的兩張照片,分別是GH5和6D拍攝,您能第一眼看出誰是6D拍攝嗎?(上圖為6D)如果您是日常用戶,解析度的好壞更多體現在鏡頭上而不是機身,只有在苛刻環境下,全畫幅的解析度優勢才會體現,而日常拍攝,大家不用糾結這些。

·畫幅迷思畫幅、像素、鏡頭誰更重要

最後一個討論,我們是更需要更大畫幅呢,還是更需要更高像素呢,還是更需要更好的鏡頭呢?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但是筆者想在這裡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如果說像素問題還可以拋開不談,畢竟現階段只有全畫幅才擁有更高像素,那麼畫幅和鏡頭之間如何權衡。手頭緊張時是全畫幅+狗頭還是選擇APS-C加牛頭呢?其實,如果您追求拍攝畫質,全畫幅的升級空間是最大的,所以選擇全畫幅是長久之選,而APS-C則是解決一時之需。一般情況下,我們會不斷添置鏡頭,但是機身的更換頻率相對較低,全畫幅機身意味著您將會選擇全畫幅鏡頭,鏡頭質量更有保證,而且可以避免日後重新添置鏡頭群的煩惱。不過相機是一個整體系統,例如預算緊張的情況下,D810搭配50mmf/1.8,或者D7200搭配24-70mm其實不是明智之舉。

相機是一個整體,需要兼顧機身加鏡頭

不過另外一個層面來說,相同畫幅下,像素怎麼選?這就好比5DSR和5D4,A7RII和A9之間,誰更合適。答案很簡單,高像素好比跑車,更快,但是更複雜,對路況要求也更高;均衡型相機好比轎車,更舒適更通用,但是也更中庸。如果您追求像素輸出,那麼高像素是最好選擇,否則的話,現在的像素基本上都能夠滿足輸出,高像素其實並不適合大部分日常消費者。

工作選擇和日常選擇是完全不同的方式,工作要追求性能的極致,而日常則要追求平衡性

對於像素和畫幅來說,毫無疑問像素越高,畫幅越大,控噪其實也越差,控噪其實是畫質的核心因素,同時影響著寬容度和解析度,因此更低像素和更大畫幅肯定意味著更好的畫面純淨度。但是高像素的優勢在於細節解析力,5000萬像素的解析度肯定遠超2000萬像素的解析力,所以像素的選擇是極端的考慮,而畫幅的選擇則是非常客觀的選擇。

對於今天的文章,或許圖片說明比文字更加有利,所以希望大家看過了今天的文章,能夠直觀感受到畫幅對於畫質的影響。更大畫幅,肯定在畫質上會勝過小底,但是如何在畫幅、像素與鏡頭間衡量,還需要消費者多家衡量。

相關焦點

  • 中畫幅有多大? 關於畫幅尺寸的小知識
    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可以分為1/3英寸、1/2.3英寸、1英寸、M4/3畫幅、APS-C畫幅、全畫幅、中畫幅以及大畫幅等等,而中畫幅傳感器本身也包括44×33mm、53.7×40.4mm等不同規格。為方便大家了解,筆者通過圖片的形式來加以展現。
  • 全畫幅和aps-c畫幅有什麼區別 全畫幅半畫幅照片區別對比【詳解】
    因此為了幫助大家更好選購相機,下面小編來分享 全畫幅和aps-c畫幅區別 ,以及 全畫幅半畫幅照片對比 相關內容,希望小編的分享可以幫助到大家!2、訊噪控制方面因為像素點面積大,在相同光線量下全畫幅能比APS-C的吸收更多資訊,信號放大器增幅率低。因此全片幅能更有效控制訊噪,高ISO時也能表現得比較平滑。3、使用的鏡頭群不同APS-C畫幅有專門的APS-C的鏡頭,這些鏡頭全畫幅是不能用的。
  • 實圖對比,直觀看截幅相機與全畫幅相機的差別在哪
    D7100用50mm拍攝的大約相當於D810用75mm焦距拍攝的,就是說全畫幅的50mm焦距鏡頭應用到截幅相機上等效75mm焦距,就是說等效係數是1.5。例如600mm焦距等效900mm焦距,所以截幅相機在使用超長焦鏡頭拍攝鳥類等野生動物時會有等效焦距上的優勢。
  • APS-C畫幅,全畫幅有何區別?為什麼要買全畫幅?
    只是一萬多的價格讓人有些覺得不值,因為這價格完全可以入手全畫幅。於是「APS-C畫幅,全畫幅有何區別以及為什麼要買全畫幅」的問題又進入了一波爭論。今天索性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一、什麼是畫幅?
  • 攝影常識:什麼是畫幅?對成像有影響嗎?看看不同畫幅的區別
    雖然膠片的尺寸面積有不同,但同一牌子同一系列的膠片,它們的感光層密度相同。換言之,膠片越大、物理面積就越大,放大時就無須很大的放大率,反之,如果膠片面積小,放大照片時就要高倍率。▼相同的影像投影到不同的膠片上後,雖然拍到主體是一樣的,但放大時,尺寸大的膠片只需要較小倍率就夠,畫質也要比小尺寸的膠片細節豐富,成像好。
  • 尼康Z7全畫幅微單相機高像素高畫質組合
    尼康Z7是一款全畫幅微單無反相機,相機採用了4575萬像素的全畫幅傳感器設計。尼康Z7機身內置了五軸VR減震系統,可以有效的補償手抖對於成像的影響。另外就是這款相機具有非常優秀的寬容度表現,因此用戶拍攝之後在家中後期照片也會更加簡單。
  • 最高4700萬有效像素 人氣全畫幅微單相機推薦
    如今微單/無反已經越來越普及,其中搭載全畫幅傳感器的機型也不在少數,擁有近似於35毫米膠片面積的傳感器,在弱光拍攝環境時使用高感光度拍攝具有更為出色高感控噪性能,並且大部分全畫幅相機最佳高感畫質都可在高ISO感光度下也同樣可獲得出色的拍攝畫質。同時全畫幅相機一般也都具備強大的性能配置,成為眾多攝影發燒友和職業攝影師都青睞的影像器材。
  • 破解速度與畫質定律,索尼全畫幅微單™A7RIII發布
    新款全畫幅微單™A7RIII內置約4240萬有效像素35mm全畫幅Exmor R CMOS背照式影像傳感器,具備在AF/AE追蹤模式下最多10張/秒1的高速連拍功能,同時支持4K2視頻錄製、擁有15級3的寬廣動態範圍/寬容度、高感光度低噪點,無論是拍攝靜態照片還是視頻,都有著卓越表現,標誌著數碼影像領域微單時代的來臨。
  • 震撼4000萬像素中畫幅 賓得645D評測首發_賓得 645D_數碼影像評測...
    賓得645D是一臺4000萬像素的中畫幅單反,套機售價大約7萬多,是目前最便宜的中畫幅單眼相機。與35mm全畫幅單反相比,賓得645D擁有更高的像素值,而且傳感器面積也要大很多,不僅可以滿足高質量商片的輸出需求,亦是風光攝影方面的頂級利器。今天,就讓我們來全面了解一下這款「最便宜」中畫幅單眼相機的魅力!
  • 1億像素是弟弟 8X10底片6億像素畫質大比拼
    最近,攝影師AI Simmons以各種方式測試了目前市售最高像素相機的極限畫質,並且與8×10大畫幅膠片進行了對比。通過實際的對比來看,數位相機目前所達到的解析度和清晰度和大畫幅膠片相比還是有一些距離的,即便是1.5億像素的中畫幅數字後背也相形見絀。
  • 高畫質專業之選 富士中畫幅無反相機GFX50 R
    編者按:富士中畫幅無反相機GFX50R搭載大尺寸圖像傳感器,有效像素高達5140萬。極高的畫質表現可以應對各種拍攝需要,特別是風光題材。在擁有高像素高性能的同時,這臺中畫幅相機還具備緊湊的機身,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負擔。而與時俱進的操控也讓攝影師在創作的時候可以更加從容和高效。
  • 高性價比高像素 尼康D810全畫幅單眼相機
    2014年6月,尼康發布了全新的準專業全畫幅單反D810,可以說這臺相機的到來給了攝影愛好者不小的驚喜。相較於D800,D810可以說是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提升:新處理器、新傳感器、全新的快門系統以及更好的連拍性能,這讓D810有了更好的綜合性能。現在,尼康D810單眼相機在京東商城上正在進行促銷,目前售價為12799元。
  • 4500萬像素可拍8K 全畫幅專微旗艦佳能EOS R5發布
    4500萬像素可拍8K 全畫幅專微旗艦佳能EOS R5發布 2020年07月09日 21:57作者:申沛編輯:申沛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佳能正式推出佳能全畫幅專微旗艦機型
  • 高畫質和4K視頻兼顧 尼康Z6全畫幅微單相機
    尼康Z6擁有小巧的機身設計,同時提供良好的高感光度性能和視頻功能,具有約2,450萬有效像素,可在多種場景拍攝中大顯身手。憑藉EXPEED 6影像處理器,ISO常用感光度範圍100-51200,即使在高感光度下也能有效降低噪點,同時保持解析度。目前在京東商城上,尼康Z6的價格已經來到了11899元的位置。
  • 43年歷史與四次像素爆炸 數位相機像素髮展史
    在第一階段,相機像素髮展從最開始的1萬像素,發展到幾十萬像素,但算上原型機,最高像素也不過百萬左右。全畫幅的面積大概是APS-C畫幅的2.25倍,因此2002年像素上限從600萬飆升到1370萬    隨著全畫幅、APS-C畫幅定型,提升高像素的另一個矛盾,則是像素與畫質,也就是高感控噪
  • 最低不到5000元 四款值得入手全畫幅相機推薦
    來源:中關村在線在民用攝影範圍內,當用戶的相機升級到全畫幅傳感器,就算是攝影器材燒到頭了。全畫幅相機,大部分用戶不會選擇的原因就是其價格相對APS-C畫幅相機來說十分昂貴。但是現在不同了,這個618期間,有幾款全畫幅相機的價格非常超值,甚至比很多APS-C畫幅相機售價還要低很多,最低的價格不足5000元。如果預算不足還想嘗鮮全畫幅相機,現在可以出手了。
  • 尼康Z6 II性能均衡的全畫幅微單相機
    尼康Z6 II是一款性能表現全面且均衡的全畫幅微單相機。它不僅可以拍攝高畫質的靜態照片,同時還可以錄製4K超高清視頻。同時在對焦性能和高速連拍上的表現,也可以滿足體育運動題材的拍攝。高畫質靜態照片拍攝  尼康Z6 II搭載了2450萬像素的全畫幅傳感器,是目前全畫幅相機的主流像素水平。
  • 全畫幅單眼相機哪個牌子好
    在單眼相機中全畫幅單眼相機的好處就是相同像素下傳感器尺寸越大,成像質量越高,全畫幅的單反成像質量要高於其他畫幅的單反數位相機,還有就是使用鏡頭不受限制,那麼全畫幅單眼相機哪個牌子好呢?在單眼相機中專業級的單眼相機一般都是全畫幅數碼單眼相機,相比普通單反它們具有更大尺寸的傳感器、體積更大、並且價格也更貴,並且全畫幅單反能夠拍出更加清晰細膩的畫面,非常深受攝影愛好者或是專業攝影師的喜歡。
  • 如何挑選一臺好用的全畫幅相機?
    一臺相機不僅要有出色的畫質表現,好的操控性能也會讓你在使用時上手更快,更容易短時間掌握這臺相機,給你更好的攝影體驗。 今天我們用佳能EOS R6和索尼A7M3做個對比,看看這兩臺全畫幅微單實際操控以及拍攝表現究竟如何。
  • 微單相機新紀元 詳解尼康全畫幅微單系統
    毫無疑問佳能必將加入全畫幅微單的競爭中。三國爭霸,索尼早已佔得先機,這一次,顯然尼康跑在了佳能前面。    究竟尼康全畫幅微單究竟實力如何,對於行業又有什麼意義,我們繼續往下看。    與其說尼康全畫幅微單意義重大,倒不如說是這一次Z卡口更具有決定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