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妖貓傳》中的極樂之宴,歷史上真實存在?極盡奢華如夢如幻

2020-12-14 隨手談詩

說起唐朝,你首先會想到什麼?

我們說,唐朝是詩的國度,而對唐朝詩人來說,激發他們詩情的催化劑,便是美酒。

唐朝人對酒有多痴狂?他們的皇帝,會親自釀酒,他們的詩人,以酒入詩,我們讀到太多的唐詩,都有美酒的身影,好像在唐朝不寫幾篇有酒的詩,都不夠資格稱詩人似的。可以說,整個唐朝,從宮廷到坊間,到皇家舉辦的大型宴會,處處都充滿了詩與酒的浪漫。

宴飲

現代人的生活中,每逢大事,我們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宴會,大到國與國的交往,有國宴,小到普通百姓家的婚喪嫁娶,如生了孩子,有滿月酒宴,過生日要做壽宴,結婚也要辦喜宴。舉辦宴會,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宴會在中國古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活、社交方式,宴會的規模、客人的座次、菜餚的種類、餐桌的禮儀,更有著十分嚴苛的等級禮制。

古人把宴會叫做宴飲,也叫燕飲,至早在《詩經》中,就有燕飲的記載:

「鳧鷖在涇,公屍來燕來寧。爾酒既清,爾餚既馨。公屍燕飲,福祿來成。」——《詩·大雅·鳧鷖》

這首詩大意是說,人們在祭祀的時候,要準備好美酒和美食,然後邀請公屍來赴宴,希望公屍在宴飲之後,與神靈溝通,為人們祈福。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大膽猜測,也許最早的宴飲,與先民的祭祀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至唐朝,前有貞觀之治打下的良好基礎,到開元、天寶年間,唐朝已經在經濟、文化、軍事方面都達到了巔峰,國強民富的時代,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人們的生活方式,這一時期的唐朝,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以沉迷宴飲為樂:

「國家自天寶已後,風俗奢靡,宴處群飲,以喧譁沉湎為樂。」——《唐會要》

而且以唐朝人的浪漫,他們是不滿足於室內聚餐的,閒暇時光,去郊外踏青,領略大自然風光的同時,舉行一次「遊宴」才是唐朝貴族宴會的正確打開方式——他們通常會選擇長安城東南的曲江池為遊宴場所,開元年間,每當中和節、上巳節,皇帝在這裡大宴群臣,宴席的一應工作都由京兆府承辦,長安城的百姓也會趁機聚集在這裡,觀賞平日難得一見的皇室歌舞表演。

極樂之宴

我們現今很難再見到當日的盛況,但我們可以通過史書的記載和豐富的想像,結合藝術手段,最大程度地還原那一場遊宴。比如前些年上映的電影《妖貓傳》,就以一場「極樂之宴」,為我們重現了一段如夢如幻、觥籌交錯的盛大宴會。

值得一提的是,極樂之宴並不是憑空想像而來的,根據唐朝人李濬撰寫的《松窗雜錄》記載,唐玄宗開元年間,皇宮裡的沉香亭中,種滿了各種顏色的木芍藥(牡丹花),恰逢牡丹盛開,玄宗皇帝與楊貴妃一同來此賞花,並選了十六名優秀的梨園弟子來表演助興。

「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開元天寶》花呼木芍藥,本記雲禁中為牡丹花。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於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乘月夜召太真妃以步輦從。詔特選梨園子弟中釉賄,得樂十六色。」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宴飲,這是一場註定名垂青史的宴飲,電影稱之為「極樂之宴」當真恰如其分。

因為在這場宴飲中,大唐第一偶像歌手李龜年登場了,皇帝讓他唱歌,並說「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於是乎,宿醉未醒的李白登場了,詩仙一出場,就是大手筆,《清平調》三首一揮而就:

「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檀板,押眾樂前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遂命龜年持金花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進《清平調》詞三章。」

宴飲中醉得沒個人形的李白,雖然作出了《清平調》這千古流傳的偉大詩篇,卻也因此做出了讓力士脫靴的荒唐事,這一來,本來剛用《清平調》打動了皇帝,眼看就要得到官位了的李白,卻因高力士的忌恨,就此作罷,後被玄宗皇帝賜金放還。

不過李白到沒有因此消沉,因為對於他來說,只要有酒,就有生活,所以在被賜金放還之後、離開長安之前,他又端起了酒杯,寫下《行路難》三首,最後一句寫道: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說人生啊,只要還有一杯酒,就應該極盡歡樂,又何必在乎身死千載後的虛名呢?這也許是李白豁達放任的體現,又或許,是他在失意中的自我慰藉。但無論如何,這句詩都體現了李白對酒的痴狂——李白是盛唐的縮影,李白對酒的痴狂,也是唐朝人對酒的痴狂的縮影。

詩與酒的浪漫

現代人愛喝葡萄酒,以為浪漫,又以法國酒莊產的葡萄酒為貴,殊不知,早在唐朝,中國人就開始喝葡萄酒了——唐太宗李世民徵服高昌國的過程中,發現了葡萄酒,於是引進了西域的釀酒工藝,還直接把葡萄種在宮廷中,就是為了方便釀酒,喝到最鮮美最純粹的葡萄酒,當時釀酒使用的是馬奶葡萄,因此釀出來的酒是綠色,充滿芳香,酒味濃烈:

「太宗破高昌,收馬乳蒲桃種於苑,並得酒法,仍自損益之,造酒成綠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長安始識其味也」——《南部新書》

自此以後,葡萄酒就風靡了長安城,才有了高翰筆下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而最愛葡萄酒的詩人非李白莫屬了,他說人生一百年,三萬六千日,恨不得每天都泡在葡萄酒中,恨不得把整個漢江水都變成葡萄酒,他要喝完一條江的葡萄酒:

……鸕鷀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築糟丘臺。……——李白·《襄陽歌》(節選)

李白有沒有那麼大的酒量我不知道,但他對葡萄酒的愛,確實出於真心。

後來唐憲宗也效仿李世民,親自釀酒,不過他釀造的不是葡萄酒,而是換骨醪,其實就是李花酒,相傳唐憲宗釀造的換骨醪味道極其香醇,堪稱酒中極品,一直傳到宋朝,這種李花酒已經成為了唐朝名酒的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唐朝的酒和現代蒸餾技術製作的酒不一樣,唐朝的北方人多用小麥為酒麴,南方人則用大米,然後通過發酵壓製成酒,由於工藝比較粗糙,未經過濾,因此釀出的酒有許多酒麴殘留,看起來也比較渾濁,唐詩中常聽說濁酒,如杜甫「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指的就是這種工藝下釀造出來的酒。

白居易詩《問劉十九》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綠蟻其實是指濁酒面上浮起的酒渣,為綠色,細小如螞蟻,因此稱綠蟻。

濁酒非常便宜,杜甫詩寫道:「早來就飲一鬥酒,恰有三百青銅錢」,可知濁酒一鬥價值300文青銅錢,然而就這個價格,杜甫還經常喝不起酒,要拿衣服去當了換酒喝,還經常欠酒債。

《曲江二首》(節選)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當然了,對於土豪和貴族來說,是不屑於喝濁酒的,他們有更澄澈更乾淨的清酒,估摸著口感也好一些,畢竟沒有酒渣殘留,但這就不是杜甫這種窮困一生的人喝得起了,只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李白,才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喝上清酒,因為清酒實在太貴了,李白說「金樽清酒鬥十千」、王維說「新豐美酒鬥十千」、白居易說「共把十千沽一鬥」,十千就是一萬錢,比今天的茅臺還貴好幾個檔次。

李白和杜甫真是兩個極端,一個只喝清酒、一個只喝得起濁酒;李白是金龜換酒、杜甫是春衣典酒;李白愛寫自己喝酒,得意之時「會須一飲三百杯」,失意之時「舉杯消愁愁更愁」,孤獨時「獨酌無相親」;杜甫自己喝酒雖不如李白精彩,但他寫起別人喝酒時,卻又是精彩絕倫:

《飲中八仙歌》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以詩風抑鬱頓挫著稱的老杜,一寫到酒,也變得開朗起來,也不講什麼格律對仗了,怎麼開心怎麼來,你看,詩中既有詩仙李白,也有草聖張旭,有賀知章、左相李适之這樣的大官,有崔宗之這個玉樹臨風的美少年,也有蘇晉這一心向佛卻愛喝酒的奇人,更有汝陽王李璡這種尊貴的皇室宗親,也有一介布衣只因酒量好而聞名的焦遂。

這些人,身份地位各不相同,卻被杜甫用酒聯繫在一起,把最具代表的酒仙一同入詩,雖然醉態各有不同,有些萌、有些慫,但在盛唐的光輝下,他們身上的放蕩不羈和瀟灑風流,不也是那個時代最好的寫照嗎?

這首《飲中八仙歌》,真是老杜最歡樂的一首詩。

關於唐朝的宴飲和詩酒,有太多說不完的話題,也留下了太多美好的故事和詩篇,唐朝的宴飲中、酒杯中、詩文中,流露出的是生活的美好,他們可以不拘形式,也可以不顧場合,哪怕是陌生人,只要三言兩語投機,就「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也可以三五好友結伴,置辦一桌宴席, 談古論今、吟詩作賦,「但願長醉不復醒」……

宴飲和詩酒,是唐朝人的生活,也是唐朝人的風雅,更是盛唐的浪漫。

相關焦點

  • 《妖貓傳》:一部爭議之作,高估與低估都不過分
    單從日本小說改編成中國電影這樣的設定本來就很少,更別說拍出來還可以令人有些驚嘆了。這就是2017年上映的作品《妖貓傳》。《妖貓傳》改編自日本魔幻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雖然是日本作家寫的,但內容卻跟中國息息相關,描繪的是大唐時期一隻黑貓如何將一段歷史真相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故事。
  • 陳凱歌《妖貓傳》翻拍劇版,你心中的白衣少年是誰?
    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出現這兩種情況是很正常的,那今天追劇柴可夫要說的是小說改編成電影後,後將改拍成劇版。原著、電影和電視劇三方的對比,其爭議一定更大。而這部先後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的小說就是日本作家夢枕貘的魔幻系列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
  • 2017年度八大驚豔電影畫面
    年度驚豔畫面之「奇幻之美」《妖貓傳》:「極樂之宴」帶您夢回大唐《妖貓傳》電影海報相比於《西遊伏妖篇》的天馬行空,電影《妖貓傳》則更多了恢弘奢華之氣。不同於以往人們對歷史題材的舊有印象,此次《妖貓傳》打造了一個前所未見的奇幻盛唐,實景呈現的盛世奇幻放到大銀幕上,不止重回大唐的真實感,還有超越實景的奇幻穿越感,很好地詮釋了什麼叫驚豔。關於唐朝之美,最讓人留戀的是極樂之宴上「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玉環,可以說是浪漫主義的最高境界,巔峰盛唐的符號象徵。
  • 《妖貓傳》首日上映獲贊 奇幻題材電影空間有多大
    事實上,奇幻題材是近年來國內電影市場的一大潮流,但成功案例卻少之又少。在日漸發展的技術背後,如何講好一個故事成為國內創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顯然,這次《妖貓傳》終於交了一張令人滿意的答卷。但他始終沒放下的是對奇幻題材的興趣,甚至在拍攝的意願上更加強烈。他表示,《妖貓傳》是自己12年來對奇幻世界、生命精彩的一次感悟。   為此,陳凱歌籌備六年,一如既往採用大手筆風格。翻閱大量古籍史料極盡考證鑽研,耗資16億將550餘畝藕荷沼澤變恢弘唐城,宮廷廟宇、亭臺樓閣、街市井巷、酒肆茶樓一應俱全,大唐盛世的鼎盛輝煌躍然銀幕。
  • 陳凱歌被低估的影片,竟是經典之作,《妖貓傳》帶你感受大唐盛世
    《貓妖傳》改編自日本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講述的是日本和尚空海來大唐尋找「無上密」心法,遇見一隻黑貓施法害人。在追查的過程中結識了正在寫長恨歌的白居易(黃軒飾演),黑貓引導空海二人查出唐玄宗在馬嵬欺騙害死楊貴妃的真相,同時呈現了一幅大唐盛世圖。
  • 《妖貓傳》裡的阿部,歷史中真的存在嗎?
    《妖貓傳》裡的阿部,歷史中真的存在嗎?《妖貓傳》是陳凱歌導演的大型古裝奇幻電影,是由日本小說改編而來。據說陳凱歌在拍攝這部電影時準備了將近五年的時間,其中為了還原大唐時代長安城的原始面貌,劇組在五百多畝的土地上還原了一座恢宏富麗的唐城,就是為了能夠拍出原汁原味的大唐盛世。
  • 《妖貓傳》到底說了什麼,先看陳凱歌拍攝的初衷是什麼
    《妖貓傳》是陳凱歌導演的作品,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講述的是到大唐尋找無上密法的日本空海法師和白樂天一起破解妖貓之謎牽扯出來的一系列複雜故事。這部電影也被譽為《無極2》,因為可能故事的離奇程度會超出一般人的理解,甚至覺得有點荒謬,就如當年的《無極》一樣。
  • 看懂了李白為何流淚,也就看懂了《妖貓傳》
    這一點,在他的著作《少年凱歌》中,表露無遺。他思想的深度和虛無主義的本質,註定了他的電影作品曲高和寡。這必然會給他的作品帶來爭議,爭議最大的莫過於近年的電影《妖貓傳》。那麼《妖貓傳》到底在說什麼呢?一、最先意識到烏託邦不存在的是李白。《清平調》那首詩是李白對烏託邦的終極嚮往,在幻想中,它是那麼美,李白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那種美。
  • 陳凱歌《妖貓傳》唐玄宗誰演的?張魯一資料介紹
    由陳凱歌導演的賀歲奇幻鉅制《妖貓傳》將於12月22日全國上映,今日電影曝光一支「一鼓作氣」特輯,在片中飾演唐玄宗的張魯一為呈現「極樂之宴」的手鼓表演,私底下苦練手功,沒有道具時還不停在腿上敲打節拍,嘴巴、大腿都是戲。反覆練習、琢磨技巧,只為更立體飽滿體現玄宗這一形象。
  • 《妖貓傳》你看懂了嗎?白龍五次被遺棄,皇帝對楊貴妃七重假愛
    以高力士私自殺死貴妃為名義,既滿足了陳玄禮名義上的請求,又使玄宗並未在與臣子的角力中落了下風,順便借著棒打高力士重新立了威,嚇退了陳玄禮的野心。在這個計劃裡,只要玄宗秘密遣人返回古墓,救出貴妃送她遠走異鄉,便能留貴妃一條活路。可玄宗不肯,答案就在極樂之宴那晚,阿倍仲麻呂面見貴妃那一幕。
  • 盛世唐城:國內最大的唐朝古城,《妖貓傳》在這裡完成拍攝
    在這裡也完成了很多優秀的影視作品,電影《妖貓傳》和電視劇《天盛長歌》、《豔骨》等作品都在這裡完成,在電影裡都能感受到盛唐的恢弘景象,這些都是實景在唐城拍出來的,說不準來唐城還能碰到明星呢,楊紫、吳亦凡主演的電視劇《青簪行》現在就在唐城拍攝。
  • 閱讀推薦 | 妖貓傳: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
    書中的情節主要是靠著玄宗時期的遣唐使晁衡與高力士的兩封長信來推動的,為我們揭開了在大唐盛世時期深埋下的惡果。書中楊玉環看似享盡了榮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實際上卻是最為悲哀的存在。她一直在被生父利用,作為生父用來報復大唐的一把利器;她被玄宗所霸佔,被迫委身於大自己30多歲的男人;被白龍佔有,不得不靠著裝瘋來度日,最後終於可以自己選擇,卻又去西方極樂了。
  • 史上最傳神的李白:《妖貓傳》裡出場4分鐘,卻提名金雞最佳男配
    李白,一個幾百年前的古代詩人,靠一首首錦繡詩篇活在上億人的腦海裡,有人覺得他狷狂,有人覺得他灑脫,有人覺得他鬱郁不得志。陳建斌演過俠客李白,濮存昕演過仕客李白,劉松仁演過文人李白,但《妖貓傳》裡辛柏青的李白似乎更加富有層次感。
  • 「喊冤」的《妖貓傳》備受爭議,合資拍攝電影,卻還原了大唐盛世
    之後的《無極》、《趙氏孤兒》等都是十分受歡迎的電影,成就和名氣都是很多導演所不能達到的高度,這樣的導演執導《妖貓傳》可以說是非常讓人放心的事情了。編制「豪華」這部影片的編劇共有三人,有我國的陳凱歌,王蕙玲與日本作家夢枕貘。陳凱歌的能力就不用多說。
  • 看完《妖貓傳》,我有點懷疑貴妃娘娘的身份!
    為了塑造心中最嚮往的時代,夢枕貘歷時 17年創作《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被陳凱歌搬上了大熒幕。影片《妖貓傳》以盛唐為背景,講述了由一隻禍亂長安城的妖貓,牽扯出幾十年前楊貴妃的死亡之謎。為了拍電影直接造了一座36.7公頃的城。拍一部電影,建一座城,怕是連好萊塢夢工廠都不敢想的事吧。這部陳凱歌式充滿瑰麗想像的奇幻電影《妖貓傳》,是根據日本小說家夢枕貘的《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改編而來,除了儘可能的還原了許多人腦海裡盛唐的模樣,展示了日本人眼中當時這個亦真亦幻長安城輝煌、奢侈的盛唐氣象。
  •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首詩的全文如夢如幻
    這兩句詩出自秦觀的《鵲橋仙》,其原詩辭藻華麗,如夢如幻。原詩如下: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這首詞分上下闕,每一闕有四字成語、六字以及七字律詩組成。讀起來很有韻律、朗朗上口。尤其是裡面的遣詞造句,有一種意境美。
  • 《妖貓傳》之白龍與貓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情字,是白龍為了玉環而為禍人間的扭曲的愛,這還不夠超越生死,還不夠幻嗎?但居然每個人牽涉其中的人,都是痛苦的。第一遍在影院看,整個人被震懾到坐在椅子上無法起身,這讓我如何起身呢,這可怕的,嗜血的故事。那麼乾淨純粹的白龍,那麼心無旁騖的仇恨。
  • 湖北耗資30億的影視城,《妖貓傳》拍攝地,被稱襄陽版「不夜城」
    時至今日,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的人們比較注重吃吃喝喝,而現在人們已不再為吃喝煩惱,轉而把更多的目光投向精神層面的享樂;也正是人們的消費觀念的這種轉變,推動了我國各大產業的極速發展,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影視娛樂和旅遊,在這種影視娛樂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也誕生了不少經典影視作品,如2017年上映的《妖貓傳》等。
  • 妖貓傳楊貴妃出場背景音樂是什麼?妖貓傳插曲Shape Of Miracle歌詞...
    妖貓傳楊貴妃出場是放的背景音樂是什麼?相信小夥伴們一定很好奇,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妖貓傳楊玉環bgm插曲詳細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妖貓傳》中楊貴妃有特定的背景音樂,這首歌是RADWIMPS演唱的《Shape Of Miracle》在線試聽地址>>http://music.163.com/#/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