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有位「預備小院士」:立志為祖國設計大飛機

2020-12-10 騰訊網

14歲的廣州女孩林沛楠有著多重「身份」,她是作品被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博物館永久收藏的小藝術家、發明防摔手機殼與聲光報警盲人手杖的中國少年科學院預備小院士、打破學校壘球擲遠記錄的運動小健將......這位立志為祖國設計大飛機的廣州市第一中學「校園風雲人物」,將代表廣東參評今年全國「新時代好少年」。

發明的秘訣:

多觀察、多問「為什麼」

中國首款實用化大飛機C919試飛成功,在許多國人的記憶中,不過是又一個國之重器亮相的新聞事件。可對年輕的林沛楠而言,卻是一個激蕩人生理想的重要時刻,她用稍顯稚嫩的筆觸在日記本上留下了一段誓言:「中華兒女,夙興夜寐,興兵強國。中華盛世,國泰民安,吾當努力。」

「設計出世界先進的大飛機,助力祖國航天事業,是我從小的夢想。」如果說科學是林沛楠最喜歡的科目,那航海模型就是她最愛並最擅長的課外項目。

一切要從孩童時代說起,那時一張普普通通的紙,到她手上能變出、飛出不同「花樣」,俯衝、高飛、轉圈,都有一套心得。幾年下來,家裡各式紙飛機成百上千,同時磨鍊了她的動手能力、探索精神。

上三年級那年,林沛楠開始接觸航模,興趣一發不可收,加入學校科學社團並作為主力參與各科研項目,鑽研出累累碩果:第十八屆全國青少年航天模型教育競賽廣州預選賽(輕騎士橡筋動力滑翔機競時賽)一等獎、中國海警航行賽廣州市三等獎、橡筋動力車拼裝直線賽廣州市二等獎、廣州市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個人三等獎......

這位校園中有名的「小發明家」分享心得說,創新靈感大多源自日常生活,關鍵在於多觀察、多思考、多問「為什麼」。

看到盲人拄著拐杖艱難探路時,她擔心盲人會碰到障礙物摔倒,於是發明了獲得廣東省少年兒童發明獎三等獎的聲光報警盲人手杖;看到周圍的人老是不小心把手機屏幕摔壞,她的心底浮現出一個問號:「為什麼手機那麼容易摔壞呢?」做問卷調查,分析手機摔落的情況,經過多次試驗修改,最終發明了一款簡便而又實用的「多功能防摔手機殼」,獲得廣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每當下雨時,大家急匆匆地收傘上車,卻還是免不了被雨淋到。有什麼辦法能讓乘客不被雨水淋到呢?於是她改良了「公共汽車自動伸縮雨棚」並獲得科技實踐活動廣州市特等獎。這個雨棚,下雨時能夠自動打開,為上車人撐起一個乾爽的空間;無雨的日子,雨棚能夠縮回到車頂裡面,既節省空間又方便。

2017年1月,林沛楠隨老師上北京通過考核、面試,被中國少年科學院評選為「預備小院士」。

能文又能武:

書畫作品館藏,壘球破校紀錄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中國,無數逆行者為全國人民的安全傾盡全力,林沛楠看在眼裡,記掛在心中:我能夠為社會做些什麼呢?通過報名參加「線上書紐戰疫能量為武漢同學助力」志願服務項目,她以志願者身份,參與市一中為武漢錄製的加油視頻,參加由市教育局舉辦的「2020花地新苗作文大賽」,用書畫表達對逆行者的敬意和對武漢的祝福,為遠在武漢的同齡小朋友加油、打氣。

「我們一直鼓勵她多關心社會,多體驗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培養能力與情操。」媽媽梁女士表示。也許正得益於這樣寬鬆的成長環境,林沛楠成長為一個多才多藝的孩子。

孩童時期,林沛楠便師從嶺南葫蘆絲傳人李鑫雨老師修習民族音樂葫蘆絲、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學書法、美院老師習繪畫。經苦練,她獲得葫蘆絲八級證書,除第二屆嶺南葫蘆絲藝術節、鑫雨杯葫蘆絲大賽銀獎、荔灣區中小學生「三元杯」民樂一等獎等連串獎項,書畫作品《歡樂橫渡珠江》更被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博物館永久收藏。《廣東科技報》在專訪中以「執筆能寫,景生能繪,聽音能和」作評價。

走上運動場的林沛楠又能化身運動健將。據介紹,她曾打破學校的壘球擲遠記錄,並參加區市兩級的跑步、壘球擲遠、跳遠比賽,代表學校站上領獎臺。

媽媽說:

她不是神童,成績在於自律

旁人口中的「神童」,不過是媽媽眼裡的一個普通孩子。「其實她沒有過人的天賦,成績在於自律。」林沛楠的母親梁女士是廣州荔灣區某小學的老師,爸爸則是企業財務主管。梁女士告訴記者,身為小學班主任,加班到晚上八九點是家常便飯,丈夫工作同樣繁忙,兩人輔導孩子功課的時間並不多,「比方在疫情期間,從來無需別人監督,她每天六點多起來背書。我和她一起在家上網課,我備課,她上課,互不幹擾。孩子的自律,讓我最欣慰。」

還有人好奇,林沛楠涉獵廣泛,如何平衡校內課程與課外補習的關係呢?媽媽卻透露,女兒小學六年來從未報讀校外補習班,興趣愛好發乎自然,做父母的只是一路「以朋友的身份」從旁鼓勵,分享感受。「周末的科技比賽,我和爸爸無論再忙也要到場支持,但是否獲獎從來不是目的。孩子快樂成長,就是家長的最大心願。」梁女士說。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何道嵐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何道嵐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蘇琬茜

相關焦點

  • 【高中部】以英雄為偶像,立志報效祖國
    以英雄為偶像, 立志報效祖國 敬愛的老師我是來自高一(11)班的唐雪曼,今天我國旗下獻詞的題目是《以英雄為偶像,立志報效祖國》。 「既然國家需要,那就要去。」這句話是全民偶像鍾南山院士說過的話。17年前,他是非典戰役中的英雄。17年後的今天,84歲高齡的他,再次挺身而出,率眾多精兵強將揮師武漢。耋耄之年仍劍指艱險,猶如補天巨人,竭力挽救陷於水深火熱的無數民眾。
  • 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 | 蘇國輝院士與暨大師生分享家國情懷
    △張勇副主席向暨南大學附屬中學贈送《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集》「人生必須有個目標,並為之努力,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蘇院士在講座中分享了自己成長、求學、工作等人生階段的心路歷程和對祖國的深刻情感,並從「認識腦」「保護腦」「創造腦」等方面,簡要闡述了腦科學及其運用以及神經的再生和保護,通過不時穿插的小故事由淺入深、通俗易懂地向現場師生傳遞專業知識,獲得熱烈反響。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12月16日至17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廣州南沙舉行。一批院士專家、國內海洋領域專家學者、相關企業代表550餘人匯聚一堂,為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
  • 廣州12位設計大師發出倡議:以優質設計實現老城市新活力
    14日,一場在廣州召開的「老城市新活力——設計的力量」講座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何鏡堂,AECOM公司亞太區高級副總裁劉泓志,不約而同透露這樣的一個信息。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有高水平的設計,首先要有高水平的設計團隊,為此,該局指導市城市規劃協會、市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收集匯總了35家國內外知名設計機構和33位設計大師(院士)作品信息,編印了《國內外知名設計機構和設計大師作品集》(2020版),加強優秀作品正面引導作用,推動廣州重點地段的景觀和建築對標國內外先進水平開展設計。
  • 院士雲端開講「抗疫」課 鼓勵學子立志成才
    近日,教育部新聞辦公室官方微信「微言教育」推出《戰「疫」公開課》「最美逆行、挺身而出」主題第二期,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陶文銓帶來《愛國奮鬥 立志成才》。
  • 37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20多位院士……廣州科技戰「疫」的底氣在...
    鍾南山院士始終奮戰在「戰疫」第一線王越西介紹,在鍾南山院士等頂級科學家領銜下,一批高水平科研機構和醫院充分發揮「尖刀」作用,取得重大科研攻關突破,為「戰疫」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廣藥集團下屬廣州白雲山光華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緊急生產磷酸氯喹,首批50萬片藥品已生產完畢並投入臨床。華南疫苗承擔了省防治新型冠狀病毒科技攻關專項,目前已經完成新型冠狀病毒疫苗關鍵抗原位點設計和基因合成,並製備了表達重組蛋白的重組杆狀病毒,正在加快速度製備重組蛋白。
  • 黃雅瓊等三位羽球大將成為預備黨員
    今天來給大家分享三位羽球大將的事情,2020年11月20日晚上,正在進行封閉集訓的國家羽毛球隊召開了全體黨員會議,學習並領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經過按照程序的嚴格討論後,確定為黃雅瓊、賈一凡以及陳雨菲三位世界羽毛球冠軍成為預備黨員。
  • 設計為民生——2020廣州設計周開幕
    據了解,廣州設計周2006年在廣州市人民政府主導下誕生,之前已經連續成功舉辦14屆,是設計界規模大、參與人數多、影響力廣的行業年度盛會。走過「贏在設計」、「設計驅動產業升級」,廣州設計周提出「設計為民生」的價值觀,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 後疫情時代,為健康而設計 12小時方案、3天交付全部施工圖,以生命至上為設計首要原則的雷神山醫院設計方案與時間賽跑,搶救生命。
  • 這裡是忻州一中,院士專家為你領航生涯規劃
    >中國工程院院士、空軍裝備研究院總工程師、清華大學航空發動機研究院院長甘曉華以「航空航天技術發展概況」為題在我校作專場報告,為同學們展示了航空發動機3D剖面動態解析圖,結合高中階段物理力學知識,就發動機構造和航空力學原理向同學們作了科普講解,帶領大家展望了祖國航空技術未來的前景,並結合自己成長成才、航空事業的親身經歷和人生感悟激勵同學們創新思維,熱愛科技,立志報國。
  • 為祖國而澎湃,致時代的大夢想家們!——向全國8100萬科技工作者致敬
    新華社北京5月29日電 題:為祖國而澎湃,致時代的大夢想家們!——向全國8100萬科技工作者致敬新華社記者胡喆、董瑞豐、馬劍這是決定命運的關鍵一招,這是打開未來之門的神奇密碼。「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要有強大科技。」
  • 3位院士、50多位設計專家、1500名來賓……他們這是要幹啥?
    ■就出席領導來說,5位集團領導齊聚,修龍董事長代表主辦方發表主旨演講,文兵總裁致開幕辭,孫英副總裁主持主旨論壇。■就演講專家來說,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勘察設計大師以及眾多業內享有盛譽的知名專家在內的50多位行業大咖應邀出席,並作精彩演講。
  • 羽毛球 國羽三位世界冠軍成為預備黨員
    11月20日晚,正在海南陵水訓練基地封閉訓練的國家羽毛球隊召開全體黨員會議,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精神,並嚴格按照程序討論通過了陳雨菲、賈一凡、黃雅瓊三位世界冠軍成為預備黨員的事宜。在全國羽毛球錦標賽結束後,國羽將士經過短暫的假期休整,於11月15日在海南陵水訓練基地重新集結,展開了新一輪封閉集訓,為明年有望即將重啟的國際賽事及東京奧運會做足準備。集訓之初,國家羽毛球隊就把隊伍的黨建工作和思想建設放在首位。
  • 大手筆,西工大一次引進4位院士當院長,目標是星辰大海
    西北工業大舉行了新建的3個研究院和航天學院院長的聘任儀式。這4位院長都是院士,分別是:鄭曉靜院士受聘為極端力學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唐長紅院士受聘為未來飛行器創新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樊會濤院士受聘為航天學院院長;張平祥院士受聘為超導材料與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
  • 9月8日晚,一架飛機從北京飛往廣州,隨後這一幕在網上刷屏了
    而就在9月8日晚,一架飛機從北京飛往廣州,機上坐著的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隨後這一幕在網上刷屏了。據中國網的消息稱,9月8日晚上10時40分許,剛回到廣州醫科大學越秀校區的鐘南山院士一下車,就被熱情的師生們簇擁包圍了起來。雖已經是深夜,但廣州醫科大學的校園成了「燈光的海洋」。師生們打開手機的亮光,一邊揮舞,一邊高喊「南山風骨,國士無雙」的口號。
  • 粵籍院士黃旭華、曾慶存獲最高科技獎!看他們當年如何立志報國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黃旭華院士、曾慶存院士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位老者就是93歲的黃旭華,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譽所長,他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總設計師,被稱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然而直至2014年2月份,黃旭華被央視評為「201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首後,他的事跡才逐漸為人們所知。
  • 南科大校長薛其坤院士為深圳高中生講述「堅強快樂的追夢人」
    (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院士)國家強大年輕人才能更好實現夢想報告中,薛其坤院士從科學研究、人生經歷、時代使命三個方面與同學們做了精彩的分享。報告伊始,薛其坤院士從歐姆定律出發,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從霍爾效應到量子霍爾效應的一系列實驗,並告訴同學們,他之所以能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與祖國的強大密不可分。
  • 令人扼腕的消息不斷傳來 三位院士泰鬥相繼離世
    四日之內,三位院士泰鬥相繼離世,對我國科學界和教育界而言,無疑是重大損失。   兩度白手起家的鑄造大家   7月30日下午,西北工業大學官網上登出一份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雙聘院士周堯和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7月30日5時28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2歲。
  • 「生命艙」設計作品哪件最出彩?何鏡堂院士等評委選出了這兩件
    由建築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等7位不同行業領域專家學者組成的評委,從中評選出金獎2名、銀獎5名、銅獎7名、優秀獎10名。其中,學生組作品《生命快線》(作者:廣州美術學院潘拓安、秦威)、《疫情下的多功能自行車設計》(作者瀋陽理工大學董善昕、周婧怡)獲得本次大賽金獎。
  • 殷鴻福院士央視講述「我的學生時代」
    節目中,殷院士回憶了自己學生時代的點點滴滴,從兒時的成長、中學時的立志、高考時的選擇、大學時的學習、執教後的經歷幾個階段,分享了專業學習、恩師教誨及學成歸國等經歷。1953年,大學時代的他在《中國青年報》發表題為《正確選定志願 使我學習得好》的文章,立志「以自己終身做為一個地質工作者為祖國服務感到自豪和幸福,我將不辜負祖國的期望,一定使自己成為有用的人才」,將個人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結合。
  • 這家廣州百年名校開筆禮 校友院士來助陣
    大洋網訊 有156年歷史的廣州市越秀區朝天小學21日舉行2020級新生開筆禮儀式。此次的開筆禮以「正心修身」「明志創新」為核心,通過破蒙,學校引導學生親身體驗「開筆禮」,以此激勵新生立品、明德、歸仁,做文明朝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