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由心學,心假香傳。香爇玉爐,心存帝前。
真靈下盼,仙旆臨軒。令臣關告,逕達九天。
香,在道教是神仙仙格的標誌,往往作為神仙降臨、凡人升仙的先兆和氛圍。道教認為,凡入室焚香皆當對席心拜,叩齒陰祝,隨意所陳,唯使精專,必獲靈感。其中,《祝香神咒》是道教主要的通過香菸通誠達悃的主要咒語之一。《祝香神咒》字面意思比較簡單,通常認為是假借香菸將悃誠之意傳達於九天請神下降,能加強心靈信仰,有闢邪通神的能力。很多人看到「道由心學」,很容易聯想到「修道就是修心」。心為萬物之源,群神之主。修道就是修心,從心而入。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則道降,道降則心通。也就是說,道必須通過誠心來體修。修道者可以藉助焚香來將自己的悃誠之心向上天表露。香在玉爐中燃燒,心在天帝前發願存思,向上真祝告,希望意願可以直接達到九天之上,仙真之前。《清靜經》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故而不能者,為心未澄而欲未遣也。可見,人不能得真道的原因是未能澄心遣欲。修道者,修道時多藉助焚香感通上帝真仙,得到真仙的護佑。心,是藏神之室,百神之所,君主之官。如有能依法修持,自然性命得存,神室有主。體內萬神自然朝謁上界仙真,以達道妙,永久不壞。「真靈下盼,仙旆臨軒」,原指期盼神仙真靈下降,鑾駕來到靖室,也指修道者的真心感動上聖高真,仙駕降臨,自有雲擁旌幢,仙旆侍衛,聖駕降臨法壇。對修煉者而言,則是指通過焚香于靖室,冥想存思,期望內丹懷誕。內丹結成後,體內萬神朝謁,達到與道合真。在道教焚香,宜用左手。因右手親穢,不可拈香。亦不得用灶中灰火,焚燎錢幣等不得用油燭火點發。凡奏香時,存五色炁自五臟出,結為華蓋,上通空玄,上帝在空中仿佛瞻見,如此則所奏必達。道教焚香,一般忌諱檀香,宗教活動更是禁止焚燒檀香。焚燒檀香,更是醮星禮鬥十忌之首。《赤文天律章》曰:民間設醮不得燒檀香、安息香、乳香,但只以百和香,則上真降鑑,有力者燒降真香足矣。違者,三代家親責罪,己身受殃,法官道士減壽三年。其實,道教不焚檀香,也是從修行自身考慮。沉香清雅,久聞不膩,能夠平心靜炁,安定情緒,居眾香之首。檀香,雖然同樣能夠安神鎮定,但不可久聞,否則將會耗損炁血。另外,檀香的香氣迷離,有催情之功效。相比之下,沉香更適合普通修道人的長時間使用。道教科儀中,有大量的香文。道教最著名的是八種真香,即道香、德香、無為香、清靜香、自然香、妙洞真香、靈寶慧香、超三界香。降真香,被認為是祀天帝的靈香燒之感引鶴降,是朝真禮鬥的首選。其次,燒沉香有助於降心火,亦可通神達真。故而,在道教宮觀使用最多的要數降真香、沉香。天地逢戊則遷,出軍逢戊則傷,蛇逢戊不進,燕逢戊不銜泥。道教也有「戊不朝真」的說法。戊日,不燒香、誦經、不朝拜、不建齋設醮。
戊日,通常指六戊日,又稱明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六日。《太上混洞赤文女青詔書天律》曰:
諸法官及道士俗人六戊日而燒香進章上表關申天曹者,滅身。知而故犯者,殃及九祖,風刀萬劫不原。佩籙者加三等。
《全真清規·清規榜》曰:
其所禁六日,凡法官道士俗人,有開靜燒香,上章進表,關申天曹者,滅身。知而故犯者,殃及九祖,風刀萬劫不原。非佩籙者,減三等。
專修皇經及拜靜鬥的修行人也需忌暗戊日,其暗戊口訣曰:
大眾,修道時多藉助焚香感通上帝真仙,得到真仙的護佑。
本文系尚德原創稿件,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如果您覺得有用,歡迎點在看、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