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澳門賽已經結束幾天了,國乒眾多球員紛紛發文表達謝意,感恩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不知道打了這麼多天,大家看夠了沒有,從女子世界盃到現在接連4場大賽,如此密集的比賽在往年都不多見。當然國乒也沒辜負大家的期待,拿到了所有的冠軍,王者之氣盡顯,看來臨近奧運會大家都開始謹慎起來,非常認真對待每一個挑戰者了!
說實話,這幾項比賽本來不在國際乒聯的計劃中,他們打算取消全年的賽事,不過我國的疫情防控突出,為賽事的重啟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才得以讓大家有比賽可打。很多球員聽到賽事重啟的消息後,紛紛表達激動地心情,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以波爾為首的眾多德國球員公開表達不滿世界盃重啟,更出乎預料的是。近日德媒又開始對WTT澳門賽指指點點,言語中非常看衰,還公開說一些明年不一定能舉辦下去的話!
據了解,德國著名桌球專業網站mytischtennis.de的主編Janinas看了WTT澳門賽後,親自寫下三大觀點並公開發表,他認為首先信息不夠公開,比賽前兩天還沒完全確定參賽的人員名單;其次,轉播角度不太好,採取側面的方式讓屏幕前的球迷很難看清線路和落點,感受不到球速與力量;最後就是賽制的問題了,很難真正讓人看懂,前4的種子選手也沒意義,甚至拿許昕輸給自選的對手法爾克來舉例,說是自討苦吃。
另外,該主編闡述完自己的三大觀點後還得出了一個結論:明年的正式WTT能否推行,現在還無法定論,特別是WTT的高積分,會影響洲際賽、世錦賽和奧運會的地位。
不會是眼紅國乒能舉辦比賽吧?WTT澳門賽(也被稱作世乒聯,世界桌球職業大聯盟的簡稱)是今年首次舉辦,將來很有可能發展成像國際乒聯策劃的12站白金賽一樣,甚至有可能上升到三大賽的高度,結果首屆剛結束德國媒體人就列舉3原因唱衰,真的讓人忍不住想問,什麼仇什麼怨,難道因為自己沒怎麼參賽的原因嗎?
說實話,感覺最後的結論才是重點,道出了發文的真因!近些年亞洲桌球崛起,國乒作為世界霸主暫且不提,日、韓的實力也逐漸強大,穩坐世界二、三把交椅,就連香港、臺灣也開始嶄露頭角,嚴重衝擊的德乒在世界上的地位,再加上還有新加坡這一強敵,歐洲球員在世界上的排名也開始呈現整體下降趨勢。
現在WTT澳門賽舉辦,作為國際性賽事,積分肯定不會少了,大家優先參加哪些比賽也就不言而喻了。聽Janinas的意思,大概就是WTT澳門賽已經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影響到了歐洲的賽事。
其實一個聯賽的強弱並不在於別的地方舉辦什麼比賽,而是自己有沒有挖掘出新的人才,靠波爾、奧恰洛夫支撐,即使國乒不怎麼打國際比賽,德乒也不會有多麼強大,畢竟兩位已經老了。看一下國乒最強對手日本,小將雲集,他們會擔心國乒舉辦一些比賽嗎?恐怕未必吧,這就是強者與弱者的心態區別,強者想的是自己能否參加,只有弱者會擔憂對自己造成別的影響。
按照這樣的心態發展,感覺奧恰洛夫、波爾等老將退役之後,德乒的實力將迅速滑落,與其在這列舉眾多觀點唱衰、擔憂增加的比賽影響到自己,還不如留著精力好好挖掘國內的小將,對此你怎麼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