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到底是哪一條「龍」在抬頭?
是「東方蒼龍」。
早在上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通過觀測天象確定時間和方位。
天象,即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位置,也稱星象。古人將黃道附近的二十八組星象(也稱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形成「四象」,包括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東方蒼龍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星組成,每年夏季高懸於南方天空,秋季開始在西方降落,到了冬季,便沒於北方地平線以下而不見,直到來年驚蟄至春分間又會從東方慢慢升起。
古人發現,每年最早出現在東方的是蒼龍七宿中的「角」宿。「角」宿代表龍角,「角」宿升空意味著龍頭抬起,所以此時被稱為「龍抬頭」時節。
「龍抬頭」作為時令和農耕文化,歷史久遠,但將其作為一種節日定在農曆二月初二,還是在元代之後。
元朝熊夢祥在其所著的《析津志》中寫道:「二月二,謂之龍抬頭」。這是最早將二月二與龍抬頭聯繫起來文獻。熊夢祥是一名傑出的方志學家, 而《析津志》是現存最早記述北京及北京地區歷史的一部專門志書。
二月二日被確定為「龍抬頭」節後,逐漸吸收了社日、驚蟄、春分的部分內容,成為了一個極有魅力的節日。
這一日,人們踏青遊春,挑菜宴飲。
這一日,人們撒灰引龍,燻蟲避蠍。
這一日,人們祭拜村社,祈求豐收。
這一日,人們剃龍頭,放龍燈,吃龍食。
「龍食」的品種很多,其中細面稱為「龍鬚麵」,水餃叫成「龍耳」、「龍角」,米飯則是稱作「龍子」,煎餅烙成龍鱗狀,稱作「龍鱗餅」。
當然「二月二龍抬頭」這一日也有禁忌,如忌動針線,怕傷龍眼;忌動土打夯,怕傷龍頭;忌挑水擔水,怕擾龍行。
民間關於「龍抬頭」傳說很多,如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金豆開花赤龍遂抬頭,二月初二堯王喜出世」等,卻只有下面這個傳說流傳最廣。
話說當年武則天以女子之身當上皇帝,惹怒玉帝,敕令龍王三年不得降雨。龍王不忍人間餓殍千裡,私自降下甘霖,結果被玉帝打落人間,壓在山下,並聲稱,「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百姓為了拯救龍王,四外尋找金豆,直到二月二這天看見了一名老婆婆在爆玉米花。黃色的玉米粒像金豆一樣,在火烤之下一個個爆開,像是開了花。這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人們設案焚香,供上了這開了花的「金豆」。
玉帝見龍王深得民心,如今又有此臺階可下,也就讓龍王回到了天庭。從此民間就有了二月二爆玉米花的習俗。
玉米本是舶來品,明朝時才由美洲傳入中土,這傳說將它用到了唐朝,這的確有些不靠譜,但「金豆開化」寓意是美好的,也就姑且聽之吧。
又是一年二月二,日光暖,東風柔,柳條細細河邊舞,天上的龍星昂起了頭,眼看著,春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