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超聯賽的故事還真不少,京魯大戰的餘熱還沒散去,建業成功保級的新鮮話題又再度出爐。10月23號,來自豫鄂之間的中超保級大戰再度開啟。這次武漢卓爾已無退路,而建業佔據贏球1場的先機,1場比賽踢下來,建業以1:1平了對手,加上之前的1球小勝,最後別人河南以2:1總比分成功上岸。而卓爾和同病相憐的深圳都面臨嚴峻的考驗。
本來憑實力保級的比賽也沒啥太大爭議,不過這次的保級規則卻引起了一些爭議。因按著這個規則來看,平時1場不勝的球隊只要在後面2場發力也可提前保級。換句話說,0分隊一樣可送排名靠前的隊去中甲混。本來這種現象只是大夥的猜測或調侃,可建業、泰達卻基本朝著這個方向一路踢了下來,而且他們2隊的保級劇本十分神似。
最後的2場保級大戰,墊底隊泰達直接虐了深圳,其戰績為1勝1平;而建業也以同樣的戰績虐了卓爾,僅比分上有點不同而已。這劇本真心十分相似。更加有意思的是,泰達、建業還分別是南、北2區的墊底球隊,他們1個3分,1個混了6分。要再仔細扒一扒他們的過往戰績的話,用慘不忍睹來形容真心一點兒不為過:建業總輸10場,排位賽有8連敗的歷史,共失33球;泰達敗了11次,14場0勝,也丟了30球。
那麼排位賽時,深圳與卓爾是個什麼樣的表現呢?這2隊都拿到了17積分,本來有望衝一衝爭冠區的,結果他們一不留神就整到了保級組。特別是武漢卓爾十分「會玩」,要知道他們有4大國腳,曾在前3的位置領先第5有5分之多,誰想他們會一路混到這幅模樣。要說呢,卓爾、深圳在最後階段的表現真心不行,至少沒能吃透規則。
有球迷曾給他們出過這樣的點子:整一堆U23打排位賽,既省錢又可鍛鍊新人,然後把錢攢著,在打淘汰賽時租借幾個猛人外援,然後保級就分分鐘搞定了。雖然這個方法看起來有點調侃的意思,可卻似乎也透露出來了無奈與合理。客觀來說,卓爾的主要問題不是出在實力上,而是因為缺乏伯樂教練,再就是傷病。
何塞時期,卓爾老是2外援對別人4外援;到了龐利、馬永康時期,球隊精英劉雲、明天、埃弗拉等基本發揮不了最大作用。而這些人在李鐵時期都是進攻火力點,甚至還是得分好手。就拿劉雲來說吧,上賽季對陣big4時,他1人攻破過3家的球門,特別客戰恆大之時,就是劉雲打進的制勝球。實話實說,這次建業、泰達前面雖然踢得不盡人意,但就保級戰而言卻打得有模有樣,他們的表現配得上保級。希望卓爾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