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銳智庫-香港全球化中心近日發布了《2021全球經濟三大預測》,指出2021年全球經濟將會逐步復甦,但在具體的復甦路徑上,東西方國家會表現出顯著的差異。
香港全球化中心的預測認為,2021年歐美由於債務風險和疫情長尾的持續影響,復甦空間很可能十分有限,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則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香港全球化中心還建議,鑑於傳統商品貿易一定時期內仍會受阻,投資者應把投資重點放到創新、科技等新興經濟領域,這些領域極易形成新的風口。
預測一:歐美債務風險走高,全球投資注意力轉移亞洲
歐美國家的投資價值將持續下跌,呈現低增長、低利率和高風險的特徵。
經合組織在12月初發布的報告中預計,在疫苗接種等利好因素推動下,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2%。但歐元區、美國經濟的增幅很可能分別只有3.6%、3.2%。
香港全球化中心指出,美國2021財年的預算赤字和債務規模將持續擴大,預計到明年中,政府債務規模可達20.3萬億美元,會佔到該國GDP的98%,創下二戰以來的最高紀錄。美元疲弱走勢可能持續至明年下半年。未來美聯儲難再輕鬆拋售國債壓縮資產負債表規模,導致美債收益率人為壓低,迫使相當一部分海外投資機構撤離美債。
而至於歐洲,受疫情衝擊之前,歐洲各國已經深陷債務危機,財政空間也相對有限。預計2021年歐洲各大央行內仍無法停止量化寬鬆政策,歐元區通脹將會進一步走高。公開數據顯示,歐洲國家是負收益率債券的最大貢獻方,其中瑞典、德國、芬蘭和荷蘭四國的負收益率債券佔比分別高達91%、88%、84%和84%。
相較於歐元債市恐慌性搶入導致的負利率,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今年7月後恢復到3%以上持穩水平。香港全球化中心認為,這說明宏觀經濟面較穩,投資預期更穩定。
來源:英為財經,香港全球化中心製圖
經合組織的報告還預計,兩年之後,也就是2022年,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之中,經濟增長率最高的三個國家分別是,印度尼西亞(5.1%)、中國(4.9%)以及印度(4.8%),全部都是亞洲國家。
香港全球化中心最後還提到了一個因素,就是在拜登上臺後,相較目前日益惡化的中美關係來說將變得更可預測。儘管中美競爭加劇趨勢將持續,但奉行多邊主義外交的拜登將有條件放鬆川普對華的關稅政策,這將刺激投資者對中國資產以及亞洲其他新興市場保持積極預期。
預測二:2021全球消費增長有限,區域分化嚴重
來源:益普索,香港全球化中心製圖
2021年全球債臺高築,高風險將長期。持續量化寬鬆對於經濟的刺激作用逐步減弱,發達國家期望用消費來推動經濟發展。但2021消費復甦會十分緩慢,體現在疫情已對居民收入和消費意願造成衝擊,且呈區域分化嚴重趨勢。
香港全球化中心援引2020年11月發布的益普索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發現沙烏地阿拉伯(60.7)、瑞典(53.0)和美國(52.2)的指數高於50。與之相反,俄羅斯(35.0)、波蘭(34.6)、阿根廷(33.7)、南非(33.1)、西班牙(32.2)和土耳其(30.0)處於35以下。
因此得出結論認為,2021年消費復甦將率先從發達國家開始,得益於財政直接轉移支付等政策,而發展中國家在需求端本已落後的前提下,供給端也被疫情衝擊,居民收入降低,消費復甦前景堪憂。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也持相似看法,他認為,從中期來看,全球經濟存在三大憂慮:
一是疫情後發達國家央行大放水,負利率格局進一步加深;
二是全球政府債務接近歷史高點,疫情後各國財政大擴張,如美國財政支出接近其GDP比重的8%;
三是全球財產分配失衡顯著惡化,如美國財富馬太效應顯現,財富分配結構接近大蕭條時期,社會流動性顯著下降。
基於上述分析,他預計2021年全球油價震蕩向上、金價先調整後上升、美股不可過分樂觀。
另外,貨幣寬鬆周期下全球收入差距繼續擴大。若全球收入分配格局未得到明顯改善,則全球整體消費增長乏力。
2021年,發達國家內低收入群體消費能力增長有限,高收入群體邊際消費傾向低。疫情進一步拉大發達國家本來已經突出的貧富差距。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加劇發達國家社會矛盾,也壓抑了發達國家社會購買力的增長,即消費復甦。
香港全球化中心總結道,貧富差距拉大也使得2021年全球邊際消費需求大幅下降,需求結構失衡,出現嚴重的消費斷層。尤其在發展中國家,疫情失控與疫苗的高門檻進一步加劇貧困。發展中國家將普遍呈現消費低迷,低收入人群佔比將進一步擴大。
但中國的情況要比其它發展中國家明顯好很多。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日前發布最新報告,上調有關2021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測。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12月10日報導稱,中國政府有力控制新冠疫情,帶動了國內經濟復甦,發展勢頭大大超出各界預期,同時也有望促進全球經濟環境改善。
惠譽分析師還預計,鑑於通脹下降和人民幣走強,中國不會通過提高基準利率來減少刺激匯率,「因此,中國2021年GDP增長率將升至8%,這與其他分析師的預期也相符,比如野村證券就預測中國2021年的經濟增長率為9%,法國外貿銀行也作出了7.8%的預期。」
預測三:傳統商品貿易遭遇挑戰,科技拉動的新興經濟一枝獨秀
香港全球化中心預測,2021年,全球貿易將呈現弱恢復的局面。2020年7-11月,世界貿易量已連續五個月環比上升,世貿組織也預測明年全球貿易額將技術性反彈7.2%。
然而,隨著四季度疫情反彈,近期美國等國家的消費、出口已顯示出放緩跡象。國際勞工組織ILO報告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勞動力收入同比下降10.7%,約7000萬到1億人口可能陷入極度貧困。這表明,隨著需求端的惡化,傳統商品貿易在2021年將繼續遭遇挑戰。
來源:國家統計局 ,香港全球化中心製圖
另一方面,疫情對全球貿易的影響可能從暫時調整演變為全面重塑。貿易形式和貿易內容都將繼續發生轉變。形式上,由於人員和貨物直接流動的限制,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等新方式將繼續獲得發展。
中國的電商跨境貿易在2019年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從2013年的12.2%迅速增長到2019年的35.6%,2021年可能將佔據大半江山。貿易結構上,居家產品、消費類電子產品的貿易佔比將繼續提高。
另外,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在醞釀,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日益深度融合,數字經濟、虛擬經濟正在成為全球貿易的新高地。
至於政策方面,畢馬威中國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明年有三個關鍵詞值得關注:創新、 安全、環保。加強自主創新、實現在核心科技領域的突破無疑是我國在今後發展的核心,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 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有望獲得更大政策支持。
同時,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十四五建議也提出實施國家安全戰略,把安全發展貫穿到經濟、產業、基礎設施、戰 略資源、科技、金融、生態等各個方面。在環保領域,我國提出在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總而言之,2021年,科技拉動的新興經濟將會一枝獨秀。
以上內容是香港全球化中心《2021年度十大預測》的第二部分——經濟篇的全部內容。
香港全球化中心是第一個立足於香港、致力於全球化研究的智庫,由著名電視評論員邱震海博士和香港浸會大學於2019年4月聯合創辦。
坐落於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香港全球化中心充分利用了「一國兩制」的政策優勢,以香港為基礎,扮演著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世界的橋梁。
作為一個非盈利的機構,香港全球化中心不依賴於任何的政治利益或商業力量。「唯有獨立和有深度的研究才能使思想和建議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