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如何安排「間歇訓練」運動負荷?

2021-01-08 98跑

上周末,98跑俱樂部冬訓第一階段(第三周)訓練計劃是:間歇訓練2000米x8次,本堂課訓練目標:基於學員經過兩周有氧耐力基礎訓練後,旨在通過中等強度的間歇訓練提升訓練強度。

點擊閱讀:

《98跑冬訓課堂(1)| 冬天,為何配速會下降?》

《98跑冬訓課堂(2)| 如何高質量完成「周跑量100公裡」?》

#第三周訓練計劃解讀

一、2次有氧訓練(20km),強度要求:心率145~150次/分

二、1次間歇訓練:2000米x8次,間歇時間:5分鐘,強度要求:心率160~170次/分

三、1~2次慢跑訓練(12~16km),強度要求:心率135~145次/分

#本期冬訓課堂話題

#冬天,如何控制「間歇訓練」負荷?

首先,正確認識間歇訓練負荷。我們都知道,跑量是馬拉松訓練的基礎,但並意味著只要積累跑量就一定能跑得快,訓練過程中還要階段性地通過間歇等訓練手段提升訓練強度,這樣才能打破機體平衡狀態,激發機體能夠適應更大強度的刺激,從而保證運動員運動水平的不斷提升。

所以,間歇訓練負荷的難點是跑量與強度之間的博弈,它是一個多因素、多層次結構組成的完整系統。通常,間歇訓練負荷產生的機制可分為:內部負荷(心肺功能、抗乳酸能力的反覆刺激與提高)和外部負荷(骨骼承受力、肌肉力量的反覆刺激與增強)。

其次,科學安排冬訓間歇訓練負荷。冬訓是馬拉松運動員一年中最佳訓練季節,指導思想是加強耐力儲備,彌補訓練短板,強調「大運動負荷」訓練模式。所以,與夏天進行間歇訓練(注重中運動量,大訓練強度)相比,冬訓進行間歇訓練更強調「大運動量,中等運動強度」訓練特點。

比如:對於一名全馬300的選手.如果夏天間歇訓練:1000米x10次,間歇時間:3分/個,訓練強度:3分30秒~3分35秒/個;冬天期間可以安排:1000米x15次,間歇時間:3分/個,訓練強度:3分40分~3分45秒/個。

第三,合理安排冬訓間歇訓練時機。與有氧訓練低配速訓練強度不同,間歇訓練的強度更大,所以間歇訓練安排時機和密度(次數)都有講究。通常,在保證系統訓練2周後,當運動員的機體處於較佳競技狀態時,安排間歇訓練不僅可以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也能避免因訓練不系統而帶來的運動損傷。

由於冬訓訓練重點是以提高有氧耐力為主,加上間歇訓練對機體刺激也比較大,所以間歇訓練的次數不能過於頻繁,大概控制在10~15天/次。另外,冬天間歇訓練內容儘量選擇中距離(1公裡以上的段落),總運動負荷控制在15~22公裡。比如:1000米x15次;2000米x8次;5000米x4次;以及組合間歇訓練法(有氧14公裡+2000米x3次;混氧16公裡+1000米x4次;有氧10公裡+800米x10次等)。

總之,冬訓是一個系統、連貫的周期訓練過程,時間跨度至少在2個月以上才會有較理想的訓練效果。冬訓講究的是整體訓練效果,而不是強調某一次課訓練質量的高低。

所以,我們在訓練的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要合理控制和分配自己的體能儲備,做到重點課能夠快得起,非重點課也能慢得下,而不是什麼課都拼到精疲力竭狀態。

#98跑學員感悟

#萬教授(全馬:2小時57分12秒)

耐力訓練是馬拉松的訓練基礎,間歇訓練是提高運動成績的關鍵。間歇訓練的特點是距離短,速度快,也是我比較喜歡的訓練內容。只是由於平時在廣州工作,訓練環境和訓練氛圍都不如在上海和大家一起跑過癮,上周末俱樂部訓練計劃間歇2000米x8次,最終一個人在廣州只完成了5組2000米,平均配速:7分27秒/個。

其實,當天的體能儲備和競技狀態還是不錯的,咬咬牙也能跑完8組,只是一個人搞間歇訓練不夠興奮,跑著跑著就不想跑了。當然,這也說明自己的意志品質還不過強大,期待下次間歇訓練能夠保質保量完成訓練計劃。

相關焦點

  • 冬訓丨如何科學安排間歇訓練?
    特別是對於全馬已經「破3」的大眾馬拉松高手,「冬訓」期間依然要保持一定強度的訓練刺激。 因此,間歇訓練就是「冬訓」期間提升和保持運動強度比較理想的訓練手段之一。那麼,在長達三個多月的「冬訓」備戰期,大眾馬拉松跑者應該如何科學、合理安排間歇訓練呢?
  • 間歇訓練,越「虐」越好?
    >間歇訓練的重點在於運動負荷(量和強度)的合理選擇,難點是間歇時間的長短,兩者決定本堂間歇訓練課的訓練目的。所以,從訓練的角度出發,並非每一次間歇訓練跑得越虐越好。它與有氧訓練、混氧訓練一樣需要講究跑步節奏,需要講究訓練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很多時候,運動訓練講究一個「度」的把握,也就是說好的訓練效果是在訓練中接近於「極限」強度,但不輕易觸摸這個「極限」強度。
  • 如何在足球場上安排「高強度長時長間歇耐力訓練跑」
    >如何在足球場布置300m跑道足球專項耐力訓練匯總 雖然此方法並不是以「足球專項的形式」進行,但有以下優點這種方式雖然與足球專項形式相去較遠,但作為準備期開始階段的訓練形式是廣泛被採用因此,從訓練周期安排的角度來看,對於每周的「高速跑負荷管理」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為其他訓練單元的安排留出了空間,以減少肌肉骨骼過度負荷風險。從生理反應角度來看,這種方式也是小場地比賽的無球版本。
  • 淺談:運動訓練中運用心率監控訓練負荷的研究
    生理生化指標的研究為運動訓練負荷的監控提供了一些科學的方法,大多指標在運用中面臨具體的困難,設備昂貴、取血、操作複雜、結果反饋時間長等,如何在運動訓練中用無創傷、高效、快速生理指標進行運動負荷監控成為長期的關注點。在實踐層面,運用心率在運動訓練中被廣泛採用。1 心率測量的主要方法[18]1.1 脈搏觸摸法:用手直接切運動員手腕動脈。
  • 運動間歇竟然這麼重要,間歇時長如何把握?我來告訴你
    導語:大家都知道在健身的時候,我們在每組動作做完之後會有一定的間歇時間,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到底應該休息多久,也不知道休息時應該做些什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關於健身的時候,應當如何安排自己的休息時間。>在經過一組說的訓練之後,我們必須要進行間歇休息。
  • 800米間歇訓練,你跑對了?
    800米間歇訓練是中長跑訓練中非常重要的一種間歇訓練手段,不同類型的800米間歇訓練,所追求的訓練目的也不相同。 接下來從提高中長跑運動員「速度耐力」「耐乳酸能力」和「專項強度」三個不同的角度,談一談大眾馬拉松跑者如何跑好800米間歇訓練。
  • 間歇訓練,越「虐」越好?
    在接近38度的高溫下,學員基本上按照配速要求完成訓練計劃,特別是在自身運動能力評估(很重要)和體能分配上做的比較好,達到本堂課的訓練目的。間歇訓練法——是德國中長跑教練員波·格施勒和生理學家萊茵德爾於20世紀40年代共同創造的,捷克的長跑巨星扎託皮克運用此方法創造了18項世界記錄。從此,間歇訓練法成為馬拉松教練員提高運動員運動成績的重要訓練手段之一。
  • 高強度間歇訓練對不同訓練人群的應用效果
    鑑於此,本文對HIT的定義為,以≥無氧閾或最大乳酸穩態的負荷強度進行多次持續時間為幾秒到幾分鐘的練習,並且每兩次練習之間安排使練習者不足以完全恢復的靜息或低強度練習,的訓練方法。由於≥無氧閾或最大乳酸穩態的負荷強度屬於高強度,因此間歇訓練屬於高強度訓練(間歇訓練=HIT)。
  • 如何科學分配高強度間歇和低強度有氧的訓練比例?
    上回我們說到了周期性耐力項目的供能和訓練量的基礎知識,這次我們順著這一話題,談一談大家最關心的訓練的強度和方式。(上回點擊:一篇乾貨帶你認清耐力運動的訓練負荷本質)德國萊比錫大學體育科學專業博士上海體育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人體運動的動作和能量代謝特徵、訓練監控與評價,體能訓練。
  • 間歇跑的訓練要領
    最大攝氧量是指:在人體進行最大強度的運動,當機體出現無力繼續支撐接下來的運動時,所能攝入的氧氣含量。是反映人體有氧運動能力的重要指標。同一配速下,最大攝氧量高的選手,產生的乳酸越少。通俗版解釋:汽車發動機排量增大,應付高配速輕鬆自如,全方面擺脫酸爽。間歇跑訓練可以有效提高以上兩個參數,使得身體更加強健,適應高配速。間歇跑過程中,高低強度交錯進行跑步。
  • 如何安排一次詳盡的周期化力量訓練
    一、確定非賽季的時間表足球運動的職業聯賽從每年的4月份開始,一直到11月份,如何利用好非賽季時間的訓練,合理、有序的安排訓練計劃,體能教練要知道在什麼時間、什麼季節來加強運動員的體能,這一點非常重要。作為一名體能教練,必須明確所從事的項目對耐力的極限以及如何在極限的範圍內達到最大目標。四、能量與運動特點的要求大多數體育運動都是一種有氧與無氧供能系統相結合,需要運動員的力量、爆發力和肌肉耐力綜合水平的綜合性運動項目。
  • 如何根據女運動員月經周期安排訓練負荷
    要注意的是在第一階段卵泡期的最後一天機體開始排卵準備受精,而雌激素在此時開始下降,持續三四天後雌激素水平又會上升,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受精。 孕激素會對呼吸產生影響,甚至引起哮喘(不是指的哮喘病,只是表示呼吸很急促),因此女生在運動時,可能產生疲勞感,其實是一種錯覺,這只是由於孕激素在某個階段對呼吸的影響特別大而已。 三、月經失調適當的體育運動對女性的生理期會產生良好的影響,而在體育運動中不少人往往會因為一味追求運動成績而導致不良影響甚至出現血尿、過度疲勞等現象。
  • 冬天了,如何利用跑步機做速度和爬坡的訓練?
    尤其是到了冬天,寒風蕭瑟,機跑可能會成為部分跑友堅持跑步的動力。 跑步機也是跑者進行間歇訓練、速度訓練的工具,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跑速、增強力量等。不同於路跑,機跑可以精準地控制速度和坡度,你眼前的數據可以實時反饋你的狀態,你能很直觀地看到自己的進步。
  • 關於「間歇訓練」,你真的會跑嗎?
    除了工作日的晚間訓練,在周末還會進行強度較高的間歇跑訓練,但很多跑友對間歇訓練並不了解。下面就和大家談一談關於」間歇訓練「的一些事項。間歇訓練的特點是機體通過較高負荷的心率刺激,使機體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在心率未恢復到安靜水平時,進行下一次練習。
  • 關於高強度間歇訓練在時間安排上的小技巧
    在中學的時候,老師就教育過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條理,有安排。在高強度間歇訓練中有效的時間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理想的方法是使用定時器或任何一種定時裝置來確定我們的休息和運動時間。訓練專用的計時器使用起來大都十分簡便,能與你的智慧型手機、iPad或電腦兼容。選擇一款能夠幫你確定時間,提供清晰明確提示音(鈴音、哨聲或其他聲音)的計時器,來為一組練習和整個短時間訓練顯示開始和結束時間是十分必要的。許多APP在顯示時間變化中提供了時間序列、聲音以及顏色改變選項。
  • 對高強度間歇訓練法的全面認識
    心率指標無法有效地反映短時間運動的強度。再者,由於心率的增長存在平臺期,因此當運動強度達到或超過最大攝氧量強度時,心率的變化將很小。因此,短時間運動情況下跑速的變化很難在心率指標的變化上得以反映。因此,在實驗室通過遞增負荷測試所測得的最大攝氧量跑速,被認為是相較於心率更為精確且有效的負荷評價指標。
  • 非常適合初學者的低強度間歇訓練
    如果你害怕聽到HIIT這個詞,我們有個好消息:LIIT(低強度間歇訓練)正在流行起來。與高強度間歇訓練不同,LIIT重視強度較低、訓練間隔較長的訓練序列。
  • 初跑者如何間歇訓練!
    如果您是一名初級跑者,你可能會聽說過間歇訓練,這是一種訓練方法,可讓您在一段時間內遠離舒適區。 間歇訓練的採用多種方法進行。 初跑者間隔訓練 您可能想知道如果您不是資深運動者,是否可以進行間歇訓練,答案是肯定的。初跑者可以從間歇訓練中學到很多東西。 您不僅可以切換鍛鍊方式,使它們變得更加有趣,而且還使您的身體更健碩。
  • 強化「2000米x8組」間歇訓練,「破3」小分隊的必修課
    秋高氣爽的季節,比較適合戶外運動,也是一年中跑步愛好者最喜歡的季節,加上近期各大馬拉松陸續開賽,各路跑步大神開始在公園、田徑場等場所埋頭苦練,旨在賽季收官之戰交出一份滿意的「年終考核」。上周六,98跑俱樂部「破3」小分隊備戰上馬第二階段訓練計劃是:間歇訓練:2000米x8組,間歇時間:5分/個。
  • 如何把控賽前訓練負荷——基於理論及高水平運動員的實踐案例
    對於賽前訓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