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仁無以廣施,非義無以正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 不仁德的人無法廣施恩德 不仁義的人無法修正己身。仁義與仁德是一個人這一生所必備的兩個品質,仁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文化的各種美德的總和,是孔門弟子修煉的最高境界。我們應該尊敬他們,並積極向他們學習。
歐陽詢(557年-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徵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
急風吹緩箭,弱手馭強弓。欲高翻復下,應西還更東。十回俱著地,兩手並擎空。借問誰為此,乃應是宋公。
歐陽詢祖父歐陽頠歷任使持節、都督衡州諸軍事、安南將軍、徵南大將軍等要職。歐陽詢的父親歐陽紇20歲隨父從軍,驍勇善戰,後來子承父業,任都督交、廣等十九州諸軍事,廣州刺史等職。陳宣帝太建元年(569年),皇帝因猜疑其懷有二心拜其為左衛將軍。
歐陽紇於是據廣州起兵反叛,第二年春兵敗被擒,舉家上下僅歐陽詢一人因逃匿而豁免,其餘悉數被殺。此時歐陽詢年僅13歲,此後兩月,皇太后駕崩,大赦天下,歐陽詢因此而免死,逃過一劫,並被父親生前好友江總收養。歐陽詢隨養父20餘年,長居建康(今江蘇南京)。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歐陽詢任太常博士。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自稱天子,歐陽詢作為朝臣亦被他擄持。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竇建德攻破聊城,歐陽詢被夏國留用,授予太常卿一職。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秦王李世民大破竇建德於虎牢,平定河北,歐陽詢又一次死裡逃生,後來因為他在隋朝時與高祖李淵交情甚厚,所以被授予侍中一職,當時年已65歲。在大唐盛世他累遷銀青光祿大夫、給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故也稱為"歐陽率更"。
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歐陽詢應詔與人主持編撰《藝文類聚》。七年書成,詢撰序言。全書凡100卷,分48部。此書徵引古籍達1400餘種,這些古籍後來大多散佚。賴《藝術類聚》保存諸書許多重要內容。貞觀年間(626年-649年)歐陽詢以80多歲的高齡逝世。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對於一些很有貢獻的人來說,我們不捨得他的離去,需要用一些別的東西來紀念他,讓人們記住他的偉大和貢獻, 然後就有了人物傳記,有了人物繪畫,也有了人物雕塑,不可否認,這些大型人物雕塑的存在很好地體現了它的作用,並且還對現代城市的存在意義。
大型人物雕塑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城市活躍起來,因為矗立在各個城市的人物雕塑不僅是為美化環境而建立,它的存在還對現代城市的生存極具 有意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課本上可以看到曾經為我們幸福的現代生活做出的貢獻和留下萬古的文化遺產,這些曾對國家做出過貢獻的名人 ,後世子孫為紀念他們曾留下的足跡,就用人物傳記、書籍、繪畫、雕塑等紀念他們。
我國的文化決定著我們的人物雕塑大多數是以真人實物為模板雕刻出來,人物雕塑對我國現代城市起著重要的意義!每一件人物雕塑背後都是一個人的事跡,都是一段故事,不會有沒有故事的人物雕塑,不管是古代人物雕塑,還是現代人物雕塑,無一不是記錄下了值得懷念的人和事。
每一個人都像是一本書,每一本書都通往一個可能的世界。因為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書是階梯,幫助人們登上理想的高峰。讓我們一起講述書與人的相遇,共享書香人生!
已惑孔貴嬪,又被辭人侮。花箋一何榮,七字誰曾許。不下結綺閣,空迷江令語。雕戈動地來,誤殺陳後主。
1、歐陽詢流連觀碑: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字信本,譚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練習書法很刻苦,博採眾長,精通八種書法,自成一家,人稱"歐體"。有一次,他出使歸來,騎馬路過一處荒郊野外,在亂草叢中發現西晉書法家索靖書寫的一塊石碑,停馬觀賞了很久都捨不得離去。
走出幾裡後,又返回來,下馬坐在碑前仔細觀看,體會索靖草書的妙處。當晚,他回到了住處,徹夜難眠,想著白天看到的石碑。第二天,天一亮,他又騎馬趕到石碑前,反覆揣摩,並鋪開紙,一筆一畫地臨摹。就這樣,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書的筆法融會貫通,瞭然於胸,才高興地離去。
2、歐陽詢專心學「二王」書法: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特別喜愛"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只要看見王羲之父子的墨跡就買回來學習研究。一天,他看到一本王羲之傳授王獻之的《指歸圖》,不惜花了很多錢買了回來,放在家裡天天觀賞研究,常常高興得整夜睡不著覺。他整整學習研究了一個月,直到他懂得《指歸圖》的精髓為止。
3、歐陽通苦學父書:歐陽通,字師通。是歐陽詢的第四個兒子,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徐氏教導他一定要學習繼承父親的書法。她怕兒子懶惰,不肯學書法,就時常給些錢讓歐陽通去購買父親遺留下來的墨跡,歐陽通買了這些墨跡後,就好像得到寶貝一樣,刻苦地學習、臨摹,下決心使自己的字也能像父親一樣有人購買收藏。經過很多年的刻苦學習,他果然繼承了父親的書法,人們稱他們父子二人的字為"大小歐陽體"。
索頭連背暖,漫襠畏肚寒。只因心渾渾,所以麵團團。
時間鑄就一段段往事,一段段往事敘述了一個個的人物,一個個人物創建了一次次的繁華,一次次繁華寫成了一本歷史書,一本歷史書也同樣的敘說了無限的往事,人物與繁華,也同樣傾訴的心聲。歐陽詢的書法筆力險勁,為當時的一絕,人們得到他的字,都用作字帖。高麗國很是看重他的書法,派使者求他的墨寶,課件歐陽詢的書法影響遠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關於歐陽詢老先生的史料並不是很多,但是他的影響卻非常深遠,白紙書寫歷史,黑字銘記功德,他用智慧邁開了文明的腳步,創造了輝煌的時代!他是一個明星,他是我們的驕傲,他留下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後人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