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江蘇未雨綢繆,提前應對企業復工復產帶來的新問題。連日來,各地有序推進復工,有條不紊、分批有序,嚴密做好監測檢測,並夯實企業主體責任,指導企業拿出針對性舉措,做到人員管控到位、防護措施到位,嚴防外部輸入、嚴防內部擴散;同時,出臺惠企政策,支持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和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2月10日,江蘇企業復產復工。對於各級政府、職能部門以及眾多企業來說,如何形成合力,把中央和省裡的相關要求執行到位?如何為企業解決好復工後面臨的諸多難題?今天,「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連線8位基層幹部和企業負責人,聽他們來播報復工第一天的最新情況。
連線對象
1.南京市棲霞區委書記 黎輝
2.蘇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區長 毛偉
3.東海縣委書記 高美峰
4.中天科技海纜有限公司總經理 薛建凌
5.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燕清
6.鹽城天合國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陸振宇
7.泗陽縣眾興鎮黨委書記 李東陽
8.溧陽市戴埠鎮李家園村黨委書記劉永友
南京棲霞區:政企牽手,有信心「把效益追回來」
連線時間:2月10日上午10點
連線對象:南京市棲霞區委書記 黎輝
(黎輝在卡思迪萊服飾有限公司了解生產情況。棲宣攝)
「隨著企業陸續復工,棲霞到了疫情防控攻堅的關鍵時期。作為南京重要的發展增長極,做好復工保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10日上午,記者打通黎輝電話時,他正在興智科技園走訪:「我們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發展,一手抓復工、一手抓服務,在持續嚴密做好科學防疫的同時,正積極有序恢復正常生產,保障群眾需求。」
作為南京重要的生產製造基地,棲霞常住人口達70餘萬, 製造業企業眾多,去年規模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排列南京各區第一。人口多、企業多,使得棲霞當前疫情防控壓力特別大。
連日來,棲霞區領導走訪社區和企業一線,檢查指導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準備工作。「寧可十防九空,也不可失防萬一。」在曉莊中心三組,黎輝查看人員出入登記表,要求切實做到逢車必查、逢人必檢,務必把「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工作做得更加紮實。他叮囑街道和社區負責人,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力量,一層一層摸清楚、一戶一戶管到位,形成嚴密管理閉環,推動防控措施責任落實到「最後一米」,為接下來的企業復工打下堅實基礎。
(南京汽車鍛造有限公司公司復工現場。馬超 閔晶攝)
為加強防疫藥品和物資的供應,位於棲霞區的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批准11家企業提前復工復產。江蘇卡思迪萊服飾有限公司2月1日復工就地轉型,臨時購買租借設備、召集員工生產安全防護服。公司2月 3日投產,日產4000件防護服馳援湖北。
南京海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多個產品被納入新冠肺炎防控藥物。該公司2月3日復產,日產抗病毒藥更昔洛韋鈉9.1萬支。6日,黎輝來到企業了解生產情況和疫情防控工作,對企業職工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他要求企業落實企業防控主體責任,保障職工身體健康,並表示政府會千方百計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遇到的困難,幫助企業開足馬力生產。
「我們提前謀劃備貨,從歐洲和韓國採購了40多天的防護物資。政府部門提前為我們做復工指導。」 南京汽車鍛造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孫楠章告訴記者。2月10日上午7點半,該公司正式復工,300多名員工陸續到崗。記者在現場看到,自動化的生產線上兩名工人帶著口罩交替巡視,鍛件打磨工序的工人戴著安全帽、護目鏡、口罩在忙碌。
這家年銷售達10億元左右的企業,主要客戶是寶馬、奔馳等一線車企和工程機械頭部企業。「我們要把防護措施做到位,同時更要堅定信心,把效益追回來!」孫楠章說,他們正瞄準汽油國六標準的契機,研發商用發動機活塞產品,想辦法把因疫情損失的市場份額補回來。
(工作人員正在對南汽鍛造公司班車進行消殺馬超 閔晶攝)
按照「區別輕重緩急、分批分類實施」的原則, 棲霞區以保防疫、保民生、保運轉的領域為重點,安排那些防控措施最嚴、風險隱患最低、工期節點最緊的企業優先復工復產。
「近期,我們正加大宣傳組織力度,幫助企業做到疫情防控『五個到位』,即:人員排查到位、預案制定到位、封閉管理到位、場所消殺到位、物資儲備到位。「 黎 輝表示,「我們將切實擔負起屬地責任,全力以赴做好生產恢復後的疫情防控工作。」
蘇州高新區:分批有序推進企業復工 ,嚴而又嚴做好疫情防控
連線時間 2月10日下午1點
連線對象 蘇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區長 毛偉
(蘇州高新區企業防控組入企業督查。圖片由蘇州高新區宣傳部提供)
「當前,企業復工工作正分批有序推進,部分企業已經開工。越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越要深刻認識當前疫情嚴峻複雜形勢,絕不能有絲毫鬆懈,各項措施嚴而又嚴。」連線中,毛偉告訴記者,蘇州高新區制定企業復工實施方案和操作指南,確保復工企業生產安全。
蘇州高新區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擁有近5000家工業企業,企業員工達37萬人,其中近半是外地員工。2月6日,蘇州高新區發布《致企業家的一封信》,詳細介紹企業復工方案和指南,包括必須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必須建立職工健康臺帳等復工前「六個必須」,以及堅持每日健康監測、堅持每日消殺防疫等復工後 「四個堅持」,並以屬地為單位公布每個板塊的復工申請諮詢電話。
2月10日,蘇州通錦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審核成為蘇州高新區首批覆工企業之一。該公司第一批覆工人數為66人,第二批將於17日復工。公司發布通知,全體員工不戴口罩者不得進入公司,且進公司測溫、登記、消毒時人與人之間須保持1米以上距離,早上身體不適可不到崗。
當天,在滸墅關地區,萊克電氣綠能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等102家企業也迎來復工。「企業嚴格做好自身防控工作的同時,我們作為『店小二』更要精準保障企業安全。」滸墅關鎮招商中心負責人張燚介紹,全鎮成立4個企業組、1個商業組、1個信息匯總組,實行「一企一策」,精細化防控,促進企業完善管控措施,協調解決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問題。
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也是為了區域更好的發展。位于楓橋街道的蘇州格蘭斯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銘,對蘇州市、蘇州高新區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相關政策表示感激。根據政策,該企業緊急獲批500萬元的授信,公司一筆200萬元的貸款原本需3月還清,如今不僅可延期且利率根據政策下調10%左右。
全力保障企業安全復工,疫情防控面臨新挑戰。根據摸排,蘇州高新區共有2000多人居家隔離,其中包括部分企業的員工。因此有效落實居家隔離的各項管控措施,成為防止疫情擴散蔓延的關鍵。
這些居家隔離人員,涉及全區各個條線、板塊。蘇州高新區出臺居家隔離措施以及檢查細則,完善以社區網格為單元的居家隔離保障機制。各鎮(街道)成立村(社區)居家隔離工作組,分組包幹,責任到人,包幹到戶。
(蘇州高新區居家隔離檢查組入小區現場打分。圖片由蘇州高新區宣傳部提供)
為保障居家隔離工作各個環節嚴絲合縫、全息掌控,蘇州高新區在區級層面成立檢查組,檢查人員深入全區7個鎮(街道),每日通過現場查看、電話訪談、檢查工作記錄等形式進行檢查,對不合格的地方「亮燈警告」。
「只要有一條檢查要點沒做到位,我們便要扣分,絲毫不講情面。」蘇州高新區居家隔離組組長範曉曄介紹,檢查組每天給各板塊打分,95分以上為合格;90-95分亮黃燈警告;90以下亮紅燈警告。每日檢查結果當天通報。「檢查小組每天檢查完後集中開會,形成居家隔離工作日報,找出具體問題,整理共性問題,及時發現有力舉措。」
特殊時期,工作機制執行必須嚴密,但具體工作中還要講溫情。蘇州高新區村(社區)包幹小組同每個隔離家庭籤訂《居民居家隔離觀察承諾書》。包幹小組每天同隔離對象溝通聯絡,監測其健康狀況。除對隔離家庭進行封閉式管理,包幹小組還向其提供送菜上門、心理疏導等服務。
東海:在疫情防控主戰場錘鍊提升幹部執行力
連線時間2月10日中午12點
連線對象東海縣委書記 高美峰
(高美峰等在省界、小區卡口檢查。圖片由東海縣委辦提供)
「春節期間是防控節點,我們黨員幹部都撲到防控一線。現在又到復工時刻,疫情防控進入新的階段,壓力也很大。」 10日中午,高美峰在電話中告訴記者,東海企業數量多,僅規上企業即達266家,2400多家水晶加工企業分布在鎮村,疫情防控任務特別重,「考驗面前,黨員幹部必須站出來,強作風、揚正氣,在疫情防控主戰場提高執行力」。
從大年初一起,東海就全面部署疫情防控,縣領導採取「四不兩直」的方式,深入鄉村、社區等卡口,不打招呼檢查防控措施落實情況。
沭河岸邊,東海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南古寨公安檢查站的卡口和檢查大棚就設在一個制高點上,遠遠就能望見。檢查站教導員袁堂東說:「我們這個卡口離蘇魯省界1.2公裡,春節前就已設立。我們現在從三級勤務升級到戰時勤務,逢車必查、逢人必查。夜裡太冷,就留一個民警在路上,半小時一換班。我們這兒,是東海西大門,也是江蘇北大門。檢查站所有民警都是黨員,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有責任堅守一線。」
東海戶籍人口達124.6萬,還有外來人口6萬多人。高美峰說,縣域面積大、人口多,是東海防控疫情面臨的最大壓力。同時,東海站有通武漢的列車,沭陽、郯城、臨沭等周邊縣市居民出行,都從此轉車,也給東海防控帶來壓力。目前,東海設立縣級卡口12個、鄉村級卡口800多個。按「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依法科學、群防群治」要求,全縣加大交通要道、樞紐查驗布控,全面摸排外來車輛、人員,做到人員管理信息不遺漏、路口監測全覆蓋。
嚴格執行「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要求,東海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大年初一起,東海對全縣實行封閉式管理,農村以村為單位,縣城有物業的按小區、沒物業的按片區劃好防區,守土有責、分片作戰。
據初步統計,東海從湖北返回人員有4300多人,縣裡對他們全部隔離觀察,發現症狀的採取醫學隔離,其他人員居家隔離。對居家隔離的人員,東海落實「四包一」要求,由4名鎮村幹部、醫生等包一個人,嚴格落實隔離措施。縣裡準備近200個床位,各鄉鎮也準備隔離點,以備不時之需。
為解決城區、鎮區防控力量不足問題,全縣幹部全員參戰。縣四套班子包鄉鎮,鄉鎮幹部包村包社區。縣機關幹部抽到小區、企業、村莊駐防,城區有物管的小區與機關幹部配合,無物管的小區先封閉起來形成小片區。全縣小區、企業、單位、村,形成大小防區上千個。各防區都有責任人,各單位負責人就是第一責任人,既抓本單位防控,也抓結對防區的防控。
2月10日,東海迎來企業復工。「我們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特別是生產防控應急物資、民生物資的企業復工復產,同時確保疫情防控萬無一失。」高美峰介紹說,按照「積極穩妥、統籌謀劃、分類指導、一企一策」的原則,東海成立工作專班,制定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方案,嚴格落實 「三不能三不得」要求,即:不能保證防疫防控工作要求的企業不得復工、不達安全生產標準不得復工、不達環保政策要求不得復工。對「未制定防疫工作方案、未開展開工前人員排查、未組織消毒安全檢查、未經審核報備「的企業,縣裡嚴禁復工生產。
下一步,對符合復工條件的企業,東海明確「四個抓」:
一是抓人員排查管理。建立「一人一檔」,時時跟蹤監測,強化人員防護,確保人員健康安全。
二是抓防控措施落實。一個單位一個班子服務企業,建立企業消毒、駐廠聯絡員安全員、消防車駐點值守等多項制度,落實消毒、就餐、住宿等管理要求。
三是抓安全環保運行。落實主體責任,強化隱患排查,絕不因疫情防控,而降低安全環保標準。四是抓對企政策扶持。
東海針對產業特色和企業現狀,結合產業結構調整要求,正在研究制定符合本地企業發展需要的扶持政策,為企業發展清障搭臺、保駕護航。
封閉式管理,員工每天量四次體溫
連線時間 2月10日下午
連線對象 中天科技海纜有限公司總經理 薛建凌
「我們已做好復工準備工作並通過南通開發區現場驗收,今天有300多名工人進入工廠。」薛建凌介紹,公司成立應急管理小組,嚴格按國家、省市相關文件要求,開展疫情聯防聯控管理工作。
「我們實施封閉式管理,工人首次進入工廠時,由門衛發放口罩、測量體溫,並且一天內將進行四次體溫確認。同時,企業已經對工作區、生活區、食堂等重要地點都進行消毒,復工後每天還要進行一次消毒。」 薛建凌說,公司復工工人均來自本地以及春節前沒回去的外地人。對於返鄉外地工人,公司發出通知,告知他們暫緩回通,原地待命。
復工工人的食、住、行如何解決?薛建凌說,大部分工人將入住宿舍區,統一封閉管理;對於住在開發區的少部分工人,公司要求他們點對點上班。在吃的方面,企業採取措施,一是在食堂實施隔離用餐,二是在工位用餐,以避免聚集用餐。
「300多人復工後,企業產能將恢復80%左右,基本能滿足關鍵工序和主要訂單的生產。」薛建凌介紹說。
總會碰到溝溝坎坎,不鬆勁就一定有希望
連線時間 2月10日下午2點
連線對象 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燕清
(先導智能一工廠。圖片由企業提供)
「第一批1500名員工返崗復工,疫情防控和訂單生產都在抓緊落實。」2月10日下午,記者聯繫上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燕清的時候,他剛剛坐下來吃午飯。當天,公司正式復工,王燕清又是督查防疫措施落實情況,又是安排生產、聯絡供應商,幾乎忙得腳不沾地。
先導智能是一家專業生產鋰電池設備的高新技術企業。2月10日,經過市、區兩級審核,公司第一批約1500名員工返崗復工。「這些員工主要是江蘇省內的,以無錫本地員工為主。除了必須用公司系統開展研發的工程師,以及車間工人,我們鼓勵員工儘量在家辦公。」他說,公司第一批返工人員的名單經過反覆篩查,只安排節間沒出江蘇且無需居家觀察的人上班,他們約佔企業員工總數的三分之一。按照無錫市疫情防控措施,外地返錫人員,需居家觀察14天無異常後方能上崗。先導嚴格按照規定落實,後續分批安排員工返崗。
復工第一天,做好防控措施是頭等大事。在先導智能,公司大門口設有測溫點,每個員工體溫正常,才能進入廠區。中午食堂用餐也改成盒飯,大家在各自部門用餐,不在食堂聚集。復工前,公司設法採購了一批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資,「目前防疫物資數量比較充足,能滿足需要」。
企業復工復產,訂單怎麼樣?「我們目前在手的訂單比較充足,受到疫情影響,部分訂單會順延,但影響總體可控。」王燕清告訴記者,早在年前,公司上半年的訂單就已排滿。
員工部分返工,生產逐漸恢復,但王燕清也坦言,後面的挑戰不少。「供應商絕大部分還沒復工,物流也沒恢復。這是企業目前面臨的普遍困難。」他說,供應商不復工,原材料就進不來;物流不恢復,產品也出不去。不過,他對企業、對無錫、對江蘇、對中國經濟仍然充滿信心:
「無論一個企業,還是一個國家,總會碰到溝溝坎坎。只要我們不鬆勁,未來就有希望。」
推動上遊企業復工,政府給企業吃「定心丸」
連線時間 2月10日上午11點
連續對象 鹽城天合國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陸振宇
陸振宇(左二)給車間員工配發體溫計。李根攝
「1月21日,我們就成立防疫應急小組。正月初三起,公司和每個部門負責人以及應急小組組長籤訂承諾書。每個員工都有一個電子二維碼,他們近期和疫區人員有無接觸等情況一目了然。」陸振宇告訴記者,公司今年初承接黃河水電國家特大項目組件的生產,防疫應急準備啟動早。對防疫物資,他們早有儲備,年前就準備1000多人用一個月的KN95口罩,還有兩個月的84消毒液等消殺用品,「每個員工每天可領取兩隻KN95口罩」。
作為全球最大的雙玻組件生產基地,天合國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形勢依然不錯。公司複線率已達80%,12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生產管理人員到崗49人,技術人員、產線工人到崗1226人。公司銷售預計一季度同比增長85%。
「公司車間、食堂、倉庫、廠車,每天要做三次消毒。」陸振宇說,工人進食堂,不允許穿工作服,而且要用醫用酒精做雙手消毒。為保證一人一位,公司在餐椅間拉了隔離膠帶,員工就餐時都是單向而坐,餐桌上擺了許多小隔板。員工錯時吃飯,快吃快走,不逗留。
「鹽城經開區疫情防治工作組派來4名工作人員,在我們公司駐廠服務,現場指導疫情防控。」陸振宇介紹,公司急需招聘人員,經開區幫企業在網絡平臺加大宣傳,招聘人才,同時幫他們協調採購防控物資。
「眼下,公司生產穩定,最大的擔憂還是物流運輸不暢、上遊企業復工跟不上。我們很多上遊企業就在鹽城,他們的外地員工不少還沒返回。」令陸振宇欣慰的是,鹽城市副市長蔣巍前兩天專門來到天合國能,表示盡最大努力,推動當地上遊企業復工,「對我們物資運輸中的困難,政府部門將及時溝通協調幫助解決」。
既要守住社區「大門」,又要管好隔離「小門」
連線時間 2月10日下午兩點半
連線對象 泗陽縣眾興鎮黨委書記 李東陽
2月10日,復工第一天,泗陽縣眾興鎮700餘名鎮村幹部分散在全鎮156個小區門口、卡口、企業,測體溫、核實信息、講解防疫知識.....「粗略統計,今天全鎮上班的職工有1萬多人,我感覺三頭六臂都不夠用。」李東陽坦言「壓力很大」。
作為泗陽城關鎮,眾興鎮全鎮人口近30萬。「我們的企業基本都聚集在園區裡,由縣裡直接管理,但企業的員工來自鎮上,怎麼讓他們安全上班、企業有序復工,是個大考驗。」李東陽介紹,2月7日開始,鎮裡要求明確企業復工方案,由鎮企業防控組聯合衛計中心、公安等部門現場對企業防控預案、疫情物資儲備、員工信息統計等進行檢驗,合格後方可開工。同時,滿足復工條件的員工要憑通行證出入小區,同時要測體溫。「一定要落實到每一個員工,即使麻煩了些,也必須執行到位。」
為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就地就業,以減少人口流動,降低病毒傳播風險,泗陽縣人社局推出「萬人幫企送萬崗」線上招聘會,多家企業提供紡織工、包裝工、縫紉工、質檢員等近6000個崗位。眾興鎮將招聘信息製作《致外出務工朋友的一封信》,印刷張貼在小區內。
「沒有時間再多說了!」李東陽匆匆告訴記者,他還有不少點要跑。記者在此前採訪了解到,從大年三十開始,眾興鎮鎮村幹部基本上24小時在線。每天在各個小區、卡口之間來回跑,這幾天要再加上跑企業,回到辦公室還要開調度會、完善防控要點......1月26日起,全鎮156個小區全部封閉管理,小區一律只開一個門,工作上不是國計民生崗位不準出小區門,生活上不是購買急需品不準出小區門,不是本小區居民不得進門。
不僅守住小區「大門」,也要為居家隔離人員管好「小門」。眾興鎮現有200多名居民居家隔離觀察,他們生活上有困難,都可找網格員和社區幹部幫忙。該鎮紅光社區特地印製紅底黃字、愛心形狀的標語,貼在居家隔離人員的家門上:「溫馨提示:我剛回泗陽,按要求居家隔離。為了你我的健康,暫不出門,改日再相聚!」
「百姓的支持和配合,就是防控疫情的最大法寶」
連線時間 2月10日下午4點
連線對象 溧陽市戴埠鎮李家園村黨委書記 劉永友
「這幾天真正是忙得不得了,每天早上5點就起來了,到晚上12點才下班休息。」接到記者的電話時,劉永友剛在村裡一戶人家出來。
「李家園有22個自然村,3560多人,村幹部加黨員加道路卡口的志願者,共有70多人投入疫情防控。」劉永友告訴記者,李家園護村隊由村委工作人員和黨員幹部組成,其中2名青年黨員和17名平均年齡在66歲的老黨員,是自願加入排查隊伍為疫情防控戰貢獻力量。
李家園靠近南山竹海和御水溫泉,處於山區地帶,老百姓從事旅遊業,幹農家樂的比較多,出去打工的人很少。「流動人口少,並不意味著工作壓力就小。」劉永友說,村子面積大範圍廣,村幹部分片跑,一天都跑不過來。現在,他們組成護村隊,挨家挨戶摸底排查,每天走村入戶,從上午9點忙到晚上7點,工作人員在各自的轄區內進行「地毯式」巡邏宣傳,一戶都不能遺漏。對於重點人員、重點區域,做到「見人、見居、見狀態」。
「返程高峰到來,人流串動會比現在多。我們嚴防死守,村裡只留一個出口,值班實行三班倒,五小時一班。」百姓的支持和配合,就是防控疫情的最大法寶。
「這段時間,村裡有幾個老人去世,我們第一時間上門規勸家屬簡單治喪,都得到他們的配合和理解。為表達對這些家屬的感謝,村委對每戶發放1000元慰問金。」劉永友說,有些開農家樂的當地老百姓,因為疫情發生生意受到較大影響,但他們紛紛主動閉店不再接待客人,為疫情防控減輕不少負擔。
半個多月來,高強度的工作並沒有難住劉永友。他覺得,事關村民們的健康平安,累歸累,疫情防控容不得一點馬虎。
去年底,戴埠鎮各個自然村裝上大喇叭。「嚴防內部擴散,嚴控外部輸入。堅持就是勝利,堅決打贏防疫阻擊戰。」這幾天,村裡的大喇叭每天都會傳來劉永友播報的防疫宣傳。為讓村民們不鬆懈、有信心,他把想說的話都錄下來,每天放給大家聽。
策劃 孫巡
撰稿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仇惠棟 陳雨薇 程長春 鬱芬 卞小燕 馬薇 王巖 林元沁 胡蘭蘭 盧曉琳
編輯 盧曉琳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時政新聞部出品
歡迎轉發 侵權必究
版 權 說 明
如需轉載本公眾號內容:
1.須保持圖文完整,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2.完整標註版權及本公眾號ID、作者、二維碼;
3.未按此規定轉載的,本公眾號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