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啟示錄:民主國家如何被軍政府奪權?

2021-02-26 一索喻言

比如義大利在經歷政治體制改革之後,形成了以首都羅馬為界,北部地區經濟發達,南部經濟落後的局面,並且南北的差距還在繼續拉大。帕特南在書中指出,正是因為北部此前已經有了相對茁壯的公民社會,公民組成棒球、排球、足球等不同的體育社團,同時也有諸多政治社團。而南部則沒有這樣的社團傳統,腐敗問題和裙帶關係成為了南部政府的主旋律。緬甸的公民社會是2010年實行選舉之後開始成長的。十年之後,我們看到了一些公民社會的痕跡。2月3日,緬甸已經有四十多家醫院的醫生和護士聯合在一起罷工抗議軍人執政。2月4日,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出現示威群眾,組織者聲稱有至少30萬人參加示威。這些努力彌足珍貴,但似乎離推翻軍人政權尚有很長一段距離。

我們可能還是無法得到肯定的答案。在《民主四講》一書中,政治學者王紹光銳利地諷刺公民社會學說:「這種對公民社會的探究最後往往變成『半桶水滿』還是『半桶水不滿』的爭論……把公民社會對民主的作用無限擴大,是過去十幾年人們缺乏想像力的一種表現。」 他舉例,20世紀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俄羅斯、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等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之中的國家並不存在公民社會的基礎,同樣,印度的民主化也提供了一個反例。

1. Putnam, R. D. (1992).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 Lipset, S. M. (1963). Political man.

3. Huntington, S. P. (1991). Democracy's third wave. Journal of democracy, 2(2), 12-34.

4. Lerner, D. (1958). The passing of traditional society: Modernizing the Middle East.

5. Boehler, P. (2015, November 06). 關於緬甸大選,你應該知道的. Retrieved February 05, 2021, from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151106/c06myanmarvote/

6. D. (2021, February 01). 專訪:政變預告緬甸將回歸軍方長期統治. Retrieved February 05, 2021, from https://www.dw.com/zh/%E4%B8%93%E8%AE%BF%E6%94%BF%E5%8F%98%E9%A2%84%E5%91%8A%E7%BC%85%E7%94%B8%E5%B0%86%E5%9B%9E%E5%BD%92%E5%86%9B%E6%96%B9%E9%95%BF%E6%9C%9F%E7%BB%9F%E6%B2%BB/a-56401579

7. Fisher, M. (2021, February 03). 翁山蘇姬與軍方的權力遊戲:緬甸的民主希望是如何破滅的. Retrieved February 05, 2021, from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10203/myanmar-coup-aung-san-suu-kyi/

8. 馮, 嘉. (2021, February 04). 馮嘉誠:緬甸十年民主化遭遇「不流血政變」,責任在翁山蘇姬嗎?. Retrieved February 05, 2021, from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10204-opinion-myanmar-aung-san-suu-kyi-arrested/

9. 宋, 清. (2021, February 02). 收權容易治國難,緬甸軍方未來一年面臨四重挑戰. Retrieved February 05, 2021, from https://www.sohu.com/a/448179346_260616

10. 廖, 慧. (2021, February 04). 緬甸首次出現示威群眾抗議政變 至少三人被捕. Retrieved February 05, 2021, from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204-1121744

11. FAO.org. Retrieved February 05, 2021, from http://www.fao.org/myanmar/fao-in-myanmar/myanmar/en/#:~:text=Myanmar%20is%20an%20agricultural%20country,percent%20of%20the%20labour%20force.

12. 環球時報. 進入緊急狀態的第4天,緬甸曼德勒發生"反軍政府"示威. Retrieved February 05, 2021, from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1npiwdW6nI

相關焦點

  • 32年前的今天緬甸爆發了一場大屠殺,如今緬甸復興之路仍然艱難
    「32年前發生在緬甸的大屠殺,如同一道未癒合的傷口,讓民眾對軍政府的殘暴至今仍心生恐懼。」今天是2020年8月8日,32年前的今天,成千上萬學生、佛教僧侶、公務員和普通市民參與全國大罷工,同時在緬甸各地大小城鎮示威遊行,呼籲啟動民主轉型、結束軍方統治。這些抗爭的規模和範圍之大,出乎政府意料,政府於是下令軍隊以武力鎮壓。軍隊向和平示威群眾開槍,造成數百人死傷。
  • 洞察緬甸的十本英文讀物
    緬甸是一個神秘的國度,對於大部分作者(譯者註:主要是用英文寫作的作者)而言,到底如何稱呼她是在寫作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自從1989年開始,緬甸的英文官方名稱從Burma正式變更為Myanmar。當時的軍政府,迫切的想要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的陰影,所以把Burma這個和英國殖民政府有關的名字棄之不用。
  • (視頻)在緬中國人怎麼說,一文看懂緬甸「政變」
    翁山淑枝等人被緬甸軍方帶走後,軍方迅速派人維持社會秩序。圖為2月1日在仰光街頭值守的緬甸軍人。(路透社)與此同時,緬甸軍方電視臺說,總統府宣布將國家權力移交給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緬甸軍方發表電視聲明說,在國家緊急狀態結束後,緬甸將會重新舉行大選,國家權力也將移交給新當選的政黨。據中國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軍方聲明,在實施國家緊急狀態期間,將會改革聯邦選舉委員會,重新核查去年11月大選過程;同時,會繼續採取措施應對新冠疫情並推動經濟復甦。
  • 世界女性,緬甸之光
    在翁山蘇姬準備領導人民的反抗運動時,軍政府老大奈溫將軍在幹嘛呢?不是想著平息動亂,也不是想著暗殺翁山蘇姬,慌亂的他去拜訪了巫婆。「是他嗎?」奈溫拿出一張紙幣,紙幣頭像是昂山將軍。「是的,他得到了一股靈氣的幫助,從遙遠的地方而來。」於是奈溫把如何讓翁山蘇姬離開緬甸當成軍政府的頭等大事。
  • 緬甸,槍桿子和腰杆子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作者:斯文的樊學長1948年獨立後的緬甸是一個推行選舉制的國家。然而與很多第三世界出現超前民主化的國家一樣,當時緬甸的國家能力很差,既不能穩定動蕩的經濟,也不能懲治猖獗的腐敗,以至於治安崩壞,社會出現了動蕩的前兆。
  • 緬甸民盟即將執政 翁山蘇姬面臨四大挑戰
    編者按:緬甸將於3月開始討論總統選舉事宜,預計新總統將在3月底宣誓就職。多年身為反對派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民盟)也將擺脫「在野」角色,作為主角登上政治舞臺。  有著駐仰光工作22年經驗的新華社資深記者張雲飛為此專訪民盟主席翁山蘇姬,展望緬甸未來發展、面臨挑戰及中緬關係,並回顧翁山蘇姬個人的中國記憶。
  • 緬甸人走上了街頭
    軍事政變後不到一個月,緬甸就有數十萬人以民主的名義進行了示威遊行。我們在仰光採訪了瑞士發展援助組織Helvetas的負責人。2021年2月1日本應是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翁山蘇姬的民選政府上任的日子。然而卻未能如願以償:緬甸軍方聲稱其涉嫌選舉舞弊,奪取了政權。自此緬甸的政局動蕩不安,國際上的批評之聲也不絕於耳。
  • 林錫星:緬甸2020年大選的來龍去脈
    緬甸政府民主轉型是自上而下的。1988年,緬甸軍隊在國家經歷數月政局動蕩後接管國家政權,同時廢除了原有憲法。1993年,軍政府開始召集國民大會,啟動制憲進程。2003年8月30日,緬甸總理Khin Nyunt(與翁山蘇姬的關係很好,是西方認可的改革派)提出自七步走民主路線圖,意要帶領緬甸邁向民主,實現民族和解。
  • 緬甸,我們最「複雜」的鄰居
    ,而緬甸的軍事獨裁(軍政府)也十幾年如一日地為國際詬病。20年,國際上也懵了,誰也想不到緬甸軍政府如此「大膽」。 2007年,緬甸第二次民主運動爆發 2016年,翁山蘇姬領導的民主聯盟大勝,組建民選政府。
  • 南亞明珠——緬甸王國
    那麼,緬甸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你了解他嗎?讓我們一塊去看一下。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東北靠中國。緬甸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活動。1942年5月,日本佔領緬甸,在日本的支持下,緬甸從英國獨立。1943年,巴莫與昂山等人受邀訪問日本,他們回國重組緬甸傀儡政府,昂山成為國防部長。1944年,日軍在戰場節節敗退,昂山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1945年,全緬抗日勝利,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1962年,奈溫將軍發動政變並成立以軍事統治的政府。
  • 緬甸為什麼遷都???
    ET如何有神通功能無可追究,不過據她的信徒披露,ET是於9歲時與家人在緬甸一間廟拜神回家後,就得了一場怪病,之後她無師自通,擁有「神算力量」。軍政府前領袖丹瑞及其妻子都是ET的客戶,緬甸數年前突然遷都,就有人認為可能是ET提出的建議。
  • 緬甸不解:寮國存在感這麼低,發展速度為啥比緬甸快?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早在2010年緬甸就走向了聯邦共和制,正在大踏步的朝著民主邁進。緬甸的近鄰寮國,一直為周邊國家所輕視。不論是越南還是泰國,都想從寮國的身上分一杯羹。
  • 緬甸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吳奈溫上臺之後,宣稱要搞緬甸式的社會主義,可是在他執政期間,緬甸經濟出現來了大面積的衰退,國有企業形成壟斷地位,長年出現虧損,軍隊中飽私囊,軍費大面積出現透支。上個世紀9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要求在全世界推行「民主化」,他們打算通過制裁的方式逼迫緬甸由軍政府轉型為民主政府,而民主政府領導的候選人就是翁山蘇姬。
  • 緬甸風雲:翁山蘇姬的真實故事.
    1824年3月5日,英國向緬甸宣戰奧威爾在緬甸當了5年「阿sir」,回到英國,成為職業作家,發表文章《一個國家如何被剝削:大英帝國在緬甸》,並根據自己在緬甸的生活經歷,寫成小說《緬甸歲月》。這一次,面對臺下的40萬緬甸同胞,她更是超常發揮,讓真情實感和演說技巧完美融合。她在演講中宣布:我們需要第二次獨立鬥爭。一個月後,翁山蘇姬聯合幾位支持她的軍官,成立了緬甸全國民主聯盟(NLD)。1989年4月,翁山蘇姬來到德努漂,在這裡爭取民眾,以非暴力抗爭挑戰軍政府底線。一隊士兵攔住了翁山蘇姬等人,領隊的士官警告道:不許再前進了。
  • 特稿 緬甸之春
    緬甸的開放速度之快,顛覆了人們對政治變革慣有的敘事邏輯。緬甸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實現自上而下的和平民主轉變?
  • 緬甸毒梟羅星漢傳奇之二 《從海洛因教輔到商界大佬》
    在緬甸「8888民主運動」被鎮壓、新軍政府上臺後,緬甸也廢除了奈溫時期的所謂「緬甸式社會主義」,於1988年開始了「改革開放」進程。 1989年,羅星漢向當時任情報局長的欽鈕獻策,搞垮緬共並與佤邦、果敢等地的獨立武裝達成妥協,贏得欽鈕的絕對信任。後來欽鈕升任緬甸法律與秩序委員會第一秘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第一秘書,成為緬甸黨政最高首腦。
  • 俗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但緬甸這位近鄰卻是泰國無法言語的痛!
    只口不提緬甸軍事政變的話題。在內閣會議之前,有記者問總理,緬甸奪取政權後如何下令邊境監督。然後,當被問及泰國對緬甸局勢的立場時。收到的答覆是 「東協的立場」就是泰國立場。緬甸在國際難民來源國中名列第五,是東南亞最大的難民輸出國,泰國則是緬甸難民最主要的收容國。泰國境內有九個緬甸難民營,難民人數達13萬泰緬邊境上還居住這超過五十萬的人口。
  • 緬甸極簡史
    1057年,阿奴律陀統一了伊洛瓦底江流域,建立緬甸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國家。 第一位雄主阿奴律陀1077年,阿奴律陀被野牛撞死,太子蘇盧繼位。蘇盧討伐孟族耶曼幹時在庇固地區的叛亂中被俘,大將江喜陀逃回蒲甘。後江喜陀打敗耶曼幹,繼承了蒲甘王位。
  • 宗教衝突阻礙緬甸轉型
    由於佛教徒和穆斯林的仇恨根深蒂固,在由極端佛教徒領導的「969運動」組織以及一些極端穆斯林組織的雙向挑動下,2012年若開邦男穆斯林強姦女佛教徒、2013年曼德勒穆斯林金店主和佛教徒顧客的爭吵和鬥毆等等小事件,猶如乾柴遇火苗,一點就著,釀成大規模流血對抗。第三,助燃劑。自2001年宗教衝突後至2012年5月,緬甸11年未發生大規模宗教騷亂,這與軍政府高壓不無關係。
  •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
    滿目所及皆是荒蕪,這些中央公務員感覺自己徹底被整個世界遺忘了……這不是緬甸歷史上第一次遷都,卻很可能是最讓人迷惑的一次。現代緬甸是一個狹長,且被山河縱向切割嚴重的國家,主體民族和少數民族間雜其間,這也是緬甸多年來內亂不斷的根源。在這樣的領土結構上,要想找到一個讓各方都滿意,又能維持國家穩定的首都,並不是一項容易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