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帝國:二次元宇宙裡的世界格局

2021-02-15 切割地球

如果還有另一個地球,那另一個地球會是什麼樣子?會組成一個世界性的聯邦,還是會深化成兩極爭霸的格局?是會演變成三足鼎立的動態平衡,還是會如中世紀的歐洲或是日本戰國時代那樣群雄割據?的確,歷史既然已經如此,它便不會是別的樣子,但在二次元的天地裡,人們卻可以通過手中的鉛筆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平行宇宙,並在這些架空的世界裡描繪出一條又一條同樣精彩紛呈卻風格迥異的時間線。

一部著名的平行宇宙電影的海報,你知道是哪一部嗎?

然而無論這些時間線如何誇張、如何天馬行空,卻總會讓人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從《革命機valvrave》的環大西洋合眾國,到《Buddy Complex》的大佐基利亞共和國,那些或混亂或穩定的平行宇宙中到底有什麼秘密?或許答案正隱藏在那些或凌亂或整齊的國界線中。

這大約是最近幾年最出名的架空地圖了

戰爭給人以創傷,但沒有戰爭的世界似乎同樣讓人乏味。從這個意義上講,「三次元」中阿道司·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描繪的世界國就顯得過於單調沉悶了。在二次元的架空世界中,地球上往往會並存著幾大勢力,最簡單的當然是兩極格局。

現實世界裡的兩極格局

《Buddy Complex》中的兩極格局最為純粹——2088年,世界分成了兩大勢力:自由條約聯合與大佐基利亞共和國。其中自由條約聯合的領土大致包括北美、西歐、大洋洲以及日本北部;而大佐基利亞共和國則大致包括現實世界中的前蘇聯、中國、東南亞的中南半島部分及朝鮮。除此之外,大佐基利亞共和國所控制的地區尚包括東歐、北歐、東南亞的馬來群島部分以及除日本北部外的第一島鏈。兩國之外,剩下的非洲、中東、印度及拉美均不成體系,在世界的政治地圖中處於空白的中間狀態。

《Buddy Complex》中的世界地圖

不難看出,自由條約聯合與大佐基利亞共和國的設定幾乎是現實世界冷戰格局的翻版。1946年,英國首相邱吉爾發表「鐵幕演說」,稱「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裡亞海邊的的裡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拉下」;次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宣讀了一份被後人稱為「杜魯門主義」的國情諮文,這兩次演說與宣讀成為美蘇冷戰開始的標誌。

邱吉爾如同一隻發怒的獅子

1949年,美國協同西歐、北美主要國家組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作為對此的回應與反擊,蘇聯於1955年協同大多數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籤署了華沙條約組織,冷戰格局的西段邊界由此定格。與歐洲的「鐵幕」相對,在亞歐大陸的東部還有一道不那麼出名的「竹幕」悄然落下。

你也許不知道亞洲還有一道「竹幕」

可以說,《Buddy Complex》中大佐基利亞共和國的疆域,正是以現實世界冷戰時期的「鐵幕」加「竹幕」為底本,外加上北歐與西北太平洋的一連串島嶼;而自由條約聯合則基本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現實世界二戰後初期資本主義強國的疊加。由此看來,《Buddy Complex》的背景雖然圍繞著一個源於中亞的架空資源「Nectoribium」展開,但其格局卻正是冷戰時期現實世界的縮影。

冷戰時期的漫畫

《革命機valvrav》中的世界在環大西洋合眾國(ARUS)與多爾西亞軍事盟約聯邦這一兩極格局的基礎上加入了相對較弱的第三方,一個中立小國吉奧爾(J.I.O.R)——吉奧爾的版圖相當於現實世界的哪個國家,不用多說。

《革命機valvrav》中的世界

在《革命機valvrav》,環大西洋合眾國的版圖除整個美洲和冷戰初期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之外,還囊括了大西洋沿岸的非洲國家,將「環大西洋」打造成了一個真正的政治實體,這可是現實世界從未完成的一項「壯舉」;而多爾西亞軍事盟約聯邦在失去了中國的基礎上又囊括了中東、北非,這些地區在現實世界也大多有過新蘇聯的歷史。可以說,這兩人部日漫也折射了日本漫畫家心中的更完美一些的兩極格局吧……

在日漫《革命機valvrav》中的兩極格局已經出現了三極化的傾向,畢竟在「三次元」的《1984》中,與大洋國、歐亞國並齊的東亞國也是在前兩大強國的夾縫中漸漸發展出來的。那麼在二次元的架空世界裡,有沒有三足鼎立的設定呢?當然有,而且相比於兩極格局,三足鼎立的局勢具備更多的可能性,也因此更容易為作者所採用。

《1984》裡的世界地圖

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反叛的魯路修》。在這個架空世界中,地球的版圖分裂成三塊:神聖不列顛尼亞帝國、歐洲聯盟(EU)與中華聯邦。從神聖不列顛尼亞帝國的國名就能得知其原型為現實世界鼎盛時期的大不列顛帝國,但在領土上神聖不列顛尼亞帝國的主要領土卻主要是北美以及西班牙帝國和葡萄牙帝國治下的拉丁美洲;歐洲聯盟與現實世界的歐盟類似,但整合了俄羅斯與非洲——或者說是曾經歐洲各殖民帝國的非洲殖民地;中華聯邦的疆土則相當於極盛時期的中原王朝及其藩屬國,甚至其北部邊界都一度回歸到了清帝國鼎盛時期,在此基礎再加上印度次大陸與中東。

《反叛的魯路修》中的世界格局

《反叛的魯路修》從國家設定與世界局勢兩方面都與《1984》極為接近。在《1984》中,三大國之間存在一片以丹吉爾、布拉柴維爾、達爾文港和香港為四角的中間地帶,而《反叛的魯路修》中隨著歐洲聯盟的分裂,北非與中東甚至是俄羅斯則在戰爭中被神聖不列顛尼亞帝國佔領,看來動蕩地區的設定確有突破次元壁的能力。

神聖不列顛尼亞!

與《反叛的魯路修》相似,《高達00》中同樣也是三足鼎立的格局。《高達00》中,處於24世紀的人類已經建成了三條由巨大的軌道式升降梯所組成的巨型太陽能發電系統,而依託這三大升降梯,世界也分裂成了三大陣營:以美國為中心世界經濟聯合(Union)、以歐洲為中心的新歐盟共同體(AEU)、以東亞、俄羅斯、印度為中心的人類革新連盟(HRL)。

《高達00》中的世界地圖

比較特殊的是,莫斯科從俄羅斯獨立出來並加入了新歐盟共同體,亞洲與歐洲的自然邊界由此成為政治意義上的邊界;而在三大陣營之外還有一個位於中東的阿扎迪斯坦王國,基本對應著現實世界中的西亞地區。在《高達00》中,阿扎迪斯坦王國因為內部的派系爭鬥而瀕臨解體,從這一動蕩地區的設定依然能看到《1984》的影子。

不是任何人的錯,只是因為那裡是戰場

在「高達系列」的另一部作品《高達seed》中,世界的設定在三足鼎立的基礎上又加入了更多的小型勢力。《高達seed》中人類已經組成了地球聯合,但在地球聯合中同樣存在著勾心鬥角,其中強大的三大派系分別是大西洋聯邦、歐亞聯邦與東亞共和國。除此之外,世界還存在著南美合眾國、南非統一機構、大洋洲聯合與赤道聯合等建立在動蕩地區的政權,顯然這一設定再次與《1984》中的世界格局相吻合。

《高達seed》中的世界格局

「高達系列」並不以這些陣營之間的戰爭為主線,不過其政治格局的設定卻與《1984》一樣,基本遵遁了美國、歐洲/蘇聯(俄羅斯)與東亞三大中心的傳統,同時普遍將非洲、西亞地區、印度次大陸、東南亞設定為相對動蕩的地區——這一設定也算是架空世界中三足鼎立的「模板」了吧。

《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的設定顯然相對多元化——世界寒冷化導致了第三次世界大戰,漫長的戰爭將世界格局重新洗牌,形成了以下國家:美國統一北美洲,成立了北美合眾國(USNA);原蘇聯加盟國重組成了新蘇維埃聯邦;中國基本統一了曾經的藩屬國組成了大亞細亞聯合;印度統一了印度次大陸並佔領了中亞、伊朗,建立了印度·波斯聯邦。除了以上四個國家之外,其餘各個地區的小國分別「抱團取暖」形成了諸多小型的聯邦或軍事同盟。

《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裡的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中的歐洲並沒有形成一個整體而是分裂成東西兩部分,但其分界線並不是現實世界中的「鐵幕」而是法國與德國的邊界線。即便如此,東歐與西歐還是沒能分別實現統一,於是整個歐洲地區在各自為政的背景下愈加衰弱。與歐洲境遇相似的還有非洲和除巴西之外的南美洲,尤其是非洲幾乎成為一盤散沙,殘存的政權以城市為中心,幾乎倒退到城邦時代。

《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裡的小姐姐

在對於歐洲的態度上,《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與《反叛的魯路修》相似但更為徹底:《反叛的魯路修》中的歐洲只是在戰爭中被神聖不列顛尼亞帝國漸次侵佔,而《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乾脆將整個歐洲劃定為動蕩區,其境遇甚至不如阿拉伯地區與東南亞地區。

《反叛的魯路修》裡的世界格局變化

不過比文化的角度來看,《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世界中「重新洗牌」的力度顯然不夠徹底,除了歐洲不再是世界上重要的一極外,美國、蘇聯(俄羅斯)與中國依然是世界三大核心力量,與其它作品中三足鼎立的格局並沒有本質差別。相對而言,《強襲魔女》的設定就要複雜得多。

《強襲魔女》裡的小姐姐

《強襲魔女》是以人類共同的敵人——異形軍的入侵開始的。這種異形軍以機械生物融合體的形態出現,帶有濃濃的蒸汽朋友色彩,而故事中的人類也的確剛剛迎來魔法世界的蒸汽革命。《強襲魔女》的架空世界裡小國林立,但通過國名可能輕易鎖定其在現實世界中所對應的國家。

《強襲魔女》裡的世界地圖

卡爾斯蘭德對應德國,不列顛尼亞自然對應英國。扶桑皇國不用問是日本,利比裡昂合眾國、羅馬涅公國、歐拉西亞帝國分別對應美國、義大利和俄羅斯,連國體都與現實世界如出一轍。比較特殊的是威尼西亞公國對應豐威尼斯共和國,從這些國家的組成來看,《強襲魔女》除卡爾斯蘭德帶有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影子之外,整個世界基本與一戰前夕的現實世界相吻合,而四分五裂的東亞,也大體符合被劃分出大量勢力範圍的清帝國了。

《強襲魔女》裡的歐洲地圖

當然,《強襲魔女》畢竟是一個架空的魔法世界,其自然環境也與現實世界中有所差別,比如美國西海岸形成了一個三角形半島,加勒比海是一片大陸,阿拉斯加則與北美大陸通過一條狹長的地峽相連——但是通過統一印度次大陸、印度支那及非洲各國的版圖來看,依然還是一戰前夕的現實世界。

一戰時期的歐洲地圖

通過對以上諸多二次元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架空世界中的世界格局也並沒有脫離現實世界中的政治地緣,如果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區別,也無非是其「底本」選擇在了不同的時代。兩極世界基本是現實世界美蘇冷戰的縮影;三極格局則大多是美歐(蘇)中三極,而中國常常扮演三極中相對弱小的角色;多極格局或者以三極格局為基礎進一步演繹,或者直接套用一戰時期的世界版圖。

一戰時期的世界地圖

動蕩地區的設定也相對一致:非洲、中東、印度、東南亞,以及部分作品中的歐洲,從中不難找到現實世界的另一種縮影。在英國地緣政治學家哈爾福德·麥金德的「陸心說」中,地球被分為心臟地帶與邊緣地帶:自伏爾加河到長江、自喜馬拉雅山脈到北極之間是亞歐非三洲這個「世界島」的核心,也即心臟地帶;而「世界島」外側的又分為兩個新月型的邊緣地帶,從德國經土耳其、中東、印度到東亞是為內新月地帶,「世界島」以外的大洲和海島則屬於外新月地帶。

世界島當然不是這個啦

20世紀上半葉,美國地緣政治學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在「陸心說」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提出了「邊緣地帶論」,認為歐洲沿海地區及西亞北非地區是世界戰略格局中最為重要的邊緣地帶。這一地區處於陸權與海權的中心,戰略位置極為重要,也因此懷壁其罪,安全問題突出。從二次元作者們對各自架空世界中動蕩地區的設計來看,倒也基本符合「邊緣地帶論」。相比之下,歐洲的分裂倒有些想是現實世界中歐盟分分合合的縮影了。

這才是世界島!

不過也有不理睬這些地緣政治學的作品。尼古拉斯·斯皮克曼認為位於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的美國處於世界最優位置,但在《攻殼機動隊》中,美國卻分裂成了帝國主義美利堅、美利堅合眾國及美蘇聯合,在北美大地上演了一場「三國演義」。中國倒是由此成為世界第一大國,不過或許因為《攻殼機動隊》中爆發過核世界大戰,幾大洲的輪廓也有了變化,從地圖中不難相像核武器帶給世界的巨大創傷。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大約是中國北京乃至於河北都變成了一片內陸湖,不過這一段海岸線的起因倒不是核武器,而一顆巨大的隕石。在故事背景中,這顆隕石不偏不倚砸中了帝都,反倒成為民主進程最強有力的助推器……

本文首發今日頭條籤約原創號「亞歐研究寮」。

相關焦點

  • 漫威宇宙三大帝國科普,隨便一個就能毀滅地球
    斯克魯爾(Skrull)實行君主制,通常由皇帝或者皇后執政,政治中心位於權力世界(Throneworld)。其屬下有978個成員國,每個成員國都有獨立的統治者。-希阿(Shi'ar)希阿(Shi'ar)是漫威宇宙(Marvel Universe)中的三大外星帝國之一(三大帝國包括希阿(Shi'ar)、克裡(Kree)以及斯克魯爾(Skrull)),主要居住地位於希阿星系(Shi』ar Galaxy)的鷹巢(Aerie)。
  • 《宇宙霸業》開啟宇宙大航海時代,《仙秦多元宇宙帝國》魔改大秦
    今天給大家推薦四本有關宇宙題材的小說。《宇宙霸業》,作者:牛家一郎,5級作者。地球上的大航海時代,僅僅幾百年的時間,盎格魯撒克遜人就徹底的主宰了整個地球;時代變遷、科技發展,小小的地球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人類發展的需求,宇宙大航海時代呼之欲出。大學生李復無意之間獲得了超級文明給自己公民配備的文明種子,從此帶領華夏文明走出地球,主宰星辰大海,成為宇宙霸主!
  • 地中海時代的海權興衰,是如何決定帝國命運並影響世界格局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深受航海事業影響的時代,但是我們對其重要性的認識,在兩三代人的時間裡就出現了差不多180度的大轉變。」——《海洋與文明》儘管地球表面的70%都被水覆蓋,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並未對海洋給予足夠的重視。
  • 漫威有幾大宇宙帝國統領?哪個最強?
    首先:漫威有幾大宇宙?漫威有三大宇宙帝國,分別為:斯科魯帝國、克裡帝國、希阿帝國。
  • 科幻小說帶你走出地球,走進宇宙
    閱讀「光暈」七部曲,感受宙宇深處的洪荒世界,以及先知們的智慧,這是一部科幻小說愛好者繞不過去的坎,是一部經典巨作,裡面涉及到的種族、恩怨、以及關於「光環」的秘密,將在宇宙深處探索時,一一揭開。銀河帝國系列銀河帝國系列小說 是阿西莫夫 經典之作,這個系列的小說,在當時看來完全超出了常人的想像力,阿西莫夫對科學的想像,讓人直呼不可思議。
  • 只能說他們還不是宇宙帝國
    宇宙天神組是漫威中最大的神明組織,每一個成員都要比奧丁更強,他們掌握著相當高的科技,並且還非常願意用自己的科技幹涉宇宙生命的進化。斯克魯人只是宇宙天神組的試驗品之一,地球上的永恆族、變種人都是因為天神組對早期人類進行基因改造而誕生的。
  • 地球是人類的天堂,浩瀚宇宙是人類對未來,未知世界的幸福感!
    我覺得此時的我並不孤單,也許在浩瀚宇宙的另一端有一個同樣的我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平行宇宙吧!…………我仰望星空,腦海充滿了想像,地球就是最美的舞臺,我就站在舞臺中央,我以最大的聲音吼向宇宙,宇宙卻沒有回答,只是默默地注視著我。我的一舉一動,我的喜怒哀樂,都逃不過宇宙這雙犀利而又明亮的眼睛!
  • 宇宙太大,地球太小,地球與月亮之間的距離其實很遙遠
    ,我們只是地球上無數生靈中的一個,普普通通,毫無特別。差不多相當於六個地球的直徑大小。把六個地球排列起來才能夠跟土星環的寬度相等,我想,為了給我們美麗的地球留下一點面子,還是就不要和土星本身去比較了吧。和其它的行星比較了一下,現在我們該和太陽系的老大太陽比一比了,形象一點來說吧,如果太陽是一個土家掉渣餅,那麼地球就是餅上的一個芝麻渣。比完了大小,讓我們再來看一看距離,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的感受宇宙的廣闊。
  • 日本成立「宇宙作戰隊」,除了奧特曼,還有這些組織能出列!
    沒想到的是,該消息一出,「宇宙作戰隊」這個名字卻首先在二次元圈子掀起了一陣騷動,這不就是奧特曼、高達的三次元版嗎?不少漫迷表示有生之年終於可以看到奧特曼、高達撿垃圾的名場面了,二次元終於要跟三次元在宇宙世界中有碰撞了。
  • 宇宙中穿行了43年的探測器,曾拍下一張照片,劉慈欣:地球太渺小
    在43年的時間內,「旅行者一號」為人類傳遞迴了很多寶貴的天文資料,就比如在1990年,「旅行者一號」就曾經拍攝了一張照片,當時它的位置距離地球64億公裡,接到實驗室的指令後,「旅行者一號」的鏡頭對準了地球的方向,為地球拍攝了一張照片,雖然這張照片對於科學研究沒有太大的意義,但這張照片卻對我們的思維格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漫威Earth-616世界中的三大銀河帝國
    然後今天帶來的是漫威616世界中的三大銀河系帝國斯庫魯爾 (The Skrull)斯庫魯爾是一支外星類人種族,創造了巨大的星際帝國,是仙女座星系內已知依然存在的最古老的帝國。儘管有這些限制,模仿的異能不僅僅讓斯庫魯爾異變人藉由滲透和破壞作為敵手的姊妹種族,徵服自己的世界,在發展太空旅行後,這項能力也證明是徵服其他世界的一項有利工具。大約十萬年前,斯庫魯爾帝國的位置被移動到Tarnax IV──更接近帝國中心的一顆行星,更名為Throneworld。斯庫魯爾帝國是由極權君主統治,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皇帝或皇后,978個帝國內部的成員國各自有自己的統治者。
  • 宇宙,只是意識的一場遊戲?
    由於宇宙裡存在這2大派別,一個是自由體驗,有感情,最終進化到宇宙本原那裡,另一個是沒感情,靠奴役其他族類,可以稱的上是墮落的族類,所以戰爭在我們這個宇宙上演無數次,遠的不說,近的就在我們銀河系發生了3次大規模的戰爭。
  • 細數海賊戰隊豪快者的反派宇宙帝國殘格古
    企圖支配全宇宙的帝國,依靠其大艦隊侵略並消滅了無數星球,以恐怖的壓倒性實力向全宇宙擴張,在劇情開始前,就發動過一次對地球的侵略,但受到豪快者之前的歷代戰隊的抵抗並導致第一次地球侵略艦隊全軍覆沒
  • 孔雀姐姐|東京奧運會與二次元的不解之緣
    據悉,該計劃將作為奧運造勢企劃的一環,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以及東京大學攜手實施,模型為「高達」和「夏亞專用扎古」兩臺,將與展示信息的電子顯示牌一同於明年3月搭乘國際空間站(ISS)的補給船升空
  • 宇宙騎士新品可動手辦展會圖 80和90後的童年陰影 二次元最慘男主
    #宅家遊戲大賞#宇宙騎士這個IP在老番中雖然是比較偏冷門的,但是看過這部作品的人一定印象非常深刻,這部作品也是80和90後的童年陰影,同時也塑造了二次元最慘男主,這次的新品手辦有所公開,不妨一起來看看吧。
  • 特搞第四期:日本「二次元」正拯救好萊塢-搜狐娛樂
    在日本文化侵襲中國後,無所不能的中國網友賦予了其新的含義:指代動漫、遊戲、輕小說、特攝影視劇所建構出來的幻想世界。如果你覺得日本「二次元」僅僅只是最近才佔領了好萊塢,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它可不僅僅是佔了近年來好萊塢劇本荒的便宜。事實上,早在好萊塢的黃金時期,日本「二次元」就以異常低調的姿態影響著好萊塢。從《獅子王》到《黑客帝國》,你以為Made In 好萊塢?No!他們通通都是「二次元」的產物!
  • 地球有多大?26張圖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大小
    海王星到地球的距離大概有40億英裡遠▼14. 地球與太陽相比,真是不可思議。 太陽甚至無法完全出現在圖片裡。宇宙中的行星就像地球沙灘上的沙子一樣             ▼17.夜晚我們看到的所有星星都在圖片中黃色的圈裡▼21.
  • 迪迦想統治地球,他們四個想統治宇宙!
    其實迪迦曾經想統治地球,還有四個人甚至想統治宇宙呢。當然了,現在的迪迦奧特曼作為一個正義的戰士,他自然沒有統治地球的意願,但是在超古代時期就不一樣了,那個時候他還是個黑暗奧特曼呢。當時地球上有很多的奧特曼,但是黑暗迪迦可不是首領,為了成為奧特曼的首領,黑暗迪迦就發動了戰爭。
  • 如果宇宙中只有地球存在生命,宇宙的真相可能是這樣的
    16世紀,哥白尼提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包括地球在內的行星都圍繞著地球轉;17世紀初,人類發明瞭望遠鏡並用於宇宙探索。
  • 「四本宇宙小說」多元宇宙,本宇宙,科幻宇宙,你愛哪一個?
    開始邁出地球,走向太空之中。複雜的說,故事講述一個成績優越的大學生主角,在一次日常的鍛鍊之中被系統選中,成為了帶領科技文明加速的領軍人物。發現系統,鍛鍊自身,發展自己需要的勢力,然後開始一步一步的把腦海裡面的科技實現,改變整個世界,改變整地球,銀河系!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