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學習了幾種簡單數據結構,為何要了解數據結構?一方面的原因是因為集合的底層就是與其息息相關的。
ArrayList的底層數據結構:數組。LinkedList的底層數據結構:鍊表。TreeSet的底層數據結構:紅黑樹。HashSet的底層數據結構:哈希表。前天學習了Collection集合,其繼承體系圖如下:
今天就來了解Collection的子接口List,Set,以及它們各自的實現類。
一、List接口
List,翻譯就是列表的意思,列表有何特點?
它的元素是有序的。它是有索引的(Collection沒索引)。它的元素是可以重複的。Collection是List的父接口,那麼Collection中的所有方法,List都能直接拿來用。
List因為帶索引,所以它相對於Collection的特有方法基本都是索引相關的。
集合
中有四類方法是最常見的:
也就是增加元素,刪除元素,修改元素,查詢元素,簡稱就是增刪改查。
①增:add方法
可以直接添加元素,也可以根據索引添加元素。
②刪:remove方法
Collection中的remove方法是刪除對應的元素,List中可以根據索引來刪除元素。
③改:set方法
修改對應索引位的元素。
④查:get方法
得到對應索引位的元素。
1.ArrayList
這個集合很早前就學習過了,因為太常見了。
ArrayList是List的實現類,看名字就能看出來,其中Array就是數組的意思,顯而易見,ArrayList的底層就是數組。數組查詢快,故ArrayList常用來查詢數據。
那麼問題來了,數組長度不可變,ArrayList怎麼又可變了呢?
ArrayList默認是長度為10的數組,如果超過了,就會擴容。
如何擴容?
創建一個新的數組,再將舊數組複製進去,這樣長度就增加了。
所以本質上ArrayList長度可變是因為底層換了數組。
2.LinkedList
和ArrayList一樣,LinkedLIst也是List的實現類,其底層是鍊表。鍊表增刪快,故LinkedList常用來增刪數據。
集合中重要的是增刪改查四種方法,linkedList有幾種特殊的方法:
①addFirst方法:將元素添加到開頭。
其中push方法和addFirst方法一樣。
②addLast方法:將元素添加到結尾。
③removeFirst方法:將開頭元素移除並返回。
其中pop方法和removeFirst方法一樣。
④removeLast方法:將結尾元素移除並返回。
⑤getFirst方法:查詢獲取開頭元素。
⑥getLast方法:查詢獲取結尾元素。
這幾個方法都非常簡單,理解其中文意思也就知道其作用了。
其中有兩個方法比較特殊,官方解釋如下:
pop方法:從此列表所表示的堆棧處彈出一個元素。push方法:將元素推入此列表所表示的堆棧。不要看它解釋的這麼複雜,其實就是堆棧結構,堆棧有什麼特點?
先進先出,所以無論是增加還是刪除,都是最上面的元素。
二、Set接口
Set和List一樣,都是Collection的子接口。
特點和List剛好相反:
它的元素是無序的。它是沒有索引的。它的元素是不能重複的。集合有沒有索引的依據是什麼?
如果元素可以重複,比如說一個集合存了兩個元素,都是「劉小愛」,系統要如何判斷它們?所以就需要索引,這樣就能區分開:1索引位的劉小愛和2索引位的劉小愛,就算元素一樣,索引也不一樣。
故:元素可以重複,就有索引;元素不可以重複,就不需要索引。
Set因為沒有索引,所以和父接口Collection的方法一樣,沒有特殊方法。
那如何保證元素不重複?這就得依賴於hashCode和equals方法。
1.Object類的hashCode(哈希值)
Object類有一個toString方法,代碼如下:
toHexString:是轉換成十六進位的意思。
也就是說,我們直接列印Object對象得到的一串地址值就是hashCode的十六進位。
但是一個對象它真正的地址值,Java是不會輕易告訴我們的,一是我們知道了也沒啥用;二是黑客會拿它做壞事。於是Java就想了個辦法,對真正的地址進行加密,也就是hashCode的由來。
所以什麼叫hashCode?
hashCode是對真正的地址進行一種加密手段而得到的一串數字(什麼手段也不用去了解,除非你要去做黑客)。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有沒有可能存在多個對象地址,對應同一個hashCode呢?
答案是有的,只不過這種情況非常少見。也就是說:
不同的對象的真正地址是不可能相同的,不同對象的hashCode是有可能相同的。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就是我們理論上是可以創建無數多個對象的,可以不停地在電腦上new對象,但是hashCode值是有限的,它是一個int類型的數據,最多也只有42億(2的32次方)多種可能。
所以不同的對象是有可能出現同一hashCode的,這種情況就叫哈希碰撞,只不過遇到這種情況概率微乎其微。
Object有一個方法就是hashCode,按照繼承的原則,所有類都有這個方法。
2.String的hashCode
String的hashCode方法是重寫過了的,跟真正的地址其實是沒關係的。
為何要這麼做?為了保證Set的元素不可重複。
hashCode值若是不相等,那這兩個元素必定不重複。hashCode值若是相等,這兩個元素大概率是重複的,但也有例外。如下圖幾種情況:
三、哈希表
Set的元素不可重複,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
若是我的話,我肯定會想:將新的元素和Set中的每一個元素比較一遍不就可以了?如果有相等的,就不添加;如果有不相等的,就添加。
這樣做有問題麼,理論上是沒問題的,但是效率太低太低了,每次添加一個元素就要將元素遍歷一遍。
那些程式設計師大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弄出了哈希表。
所以什麼叫哈希表?
哈希表可以用來高效率解決元素不可重複這個問題,其本質就是:數組+鍊表+紅黑樹。
①哈希值就有點類似於數組中的索引,因為哈希值不同其元素必定不同。
數組查詢快,如果現在添加進來了一個元素,我根本不用遍歷,我就看有沒有相同的哈希值(相當於索引),直接就可以定位:
如果沒有相同的哈希值,直接添加進集合。如果有相同的哈希值,我再比較內容是否一樣。數組有一個問題,就是長度是一定的,所以若是元素過多時,需要擴容。但是哈希表數據結構比較複雜,還要提前擴容:哈希表中數組默認長度16,如果數組中的元素超過了75%就開始擴容。
②雖然哈希值一樣,但我還會比較它們的內容是否一樣,用equals方法比較內容是否一樣。
如果內容也一樣,重複元素,不添加進集合。如果內容不一樣,不是重複元素,添加進集合。③如果鍊表元素數量超過8,就將鍊表重構成紅黑樹。
鍊表查詢是很慢的,所以為了查詢效率,鍊表元素數量過多,就會重構成紅黑樹,紅黑樹查詢效率比鍊表要快。
這裡面涉及就到了兩個方法:hashCode方法和equals方法,它們一起能很好地判斷元素是否重複。
所以如果新建了一個對象,需要重寫hashCode方法和equals方法,這個在開發工具中直接使用Alt+Insert自動重寫方法。
HashSet的底層原理就是哈希表。
其中LinkedHashSet又是HashSet的一個子類,其特點主要是有序的Set集合,存儲和取出的順序一致。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