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我國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國家,古時候講究「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的說法。最明顯的就是女子嫁入夫家,不僅孩子要跟隨丈夫的姓氏,就連自己的姓氏前,也要冠名上丈夫的姓氏。
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的社會雖然沒有那麼封建,但是人們早已經習慣了孩子「隨父姓」的風俗,甚至家裡如果有孩子「隨母姓」的提議,還會覺得是「沒面子」的事情。
孩子隨母姓,引發家庭矛盾
身邊有一位媽媽,和丈夫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比較崇尚新鮮的事物,在戀愛的時候,就和丈夫說明如果將來兩個孩子,有一個就要跟隨自己的姓氏。
雖然丈夫剛開始有些猶豫,但也是最終同意了。後來這位媽媽真的生了二胎,孩子也跟隨她的姓氏,才發現麻煩一個接著一個。
當公婆得知二寶跟隨媽媽的姓氏後,直接上門和她鬧:我家孩子憑啥跟你姓,當初彩禮也沒啥給你,而且我兒子也不是「倒插門」。
雖然,這位媽媽一再和公婆解釋,孩子只是姓氏跟自己,但還是他們的親孫子,但公婆還是不樂意,甚至揚言不認這個「隨母姓」的孩子,將來的財產也不給這個孩子留一分。
為此,家庭矛盾也是不斷地爆發,至今這個「隨母姓」的孩子,每次去爺爺奶奶家裡,都是不被待見的那一個。
孩子的姓氏「跟誰」,還得雙方協商決定
生活中,像這位媽媽這樣的經歷並非是個例,很多媽媽在堅持讓孩子跟隨自己的姓氏後,都出現了很多的衍生矛盾,所以當媽媽想要讓孩子跟隨自己的姓氏時,還是要夫家人都同意的情況下,這樣就避免了因為孩子姓氏而導致家庭不睦的情況。
其實,孩子姓氏跟誰,關鍵還是要看大家怎麼想,如果並不在意,而且媽媽的姓氏又剛好偏偏很獨特,那麼不妨考慮一下讓孩子跟隨媽媽的姓氏。
如果老婆是這幾個姓氏,不妨考慮讓孩子「隨母姓」
姓氏「衛」
「衛」這個姓氏,歷史上可是出現了一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衛子夫」。衛子夫是西漢帝的第二任皇后,衛氏家族也是十分顯赫,更是為大漢立下了汗馬功勞。
「衛」這個姓氏在我國十分少見,如果爸爸有幸娶到一個姓「衛」的老婆,不妨考慮讓孩子跟隨妻子的 姓氏。這樣比較有古文化意義的姓氏,浪費了實在是可惜。
姓氏「楚」
「楚」是一個非常大氣的姓氏,像戰國時候的楚國就是一個大國,而且「楚」姓氏排在百家姓的第459位,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隨了這個姓氏都比較好取名字。
男孩用這個「楚」姓氏可以聯想到歷史中的「楚國爭霸」,而且這個國家也是人才輩出,像「屈原」、「楚莊王」等;而女孩子用「楚」這個姓氏還可以體現出女性的柔美,惹人憐愛的個性。
所以如果媽媽正是是這個姓氏,那么爸爸不妨考慮一下,把孩子的冠名權交給媽媽。
姓氏「歐陽」
「歐陽」可以說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複姓了,據調查顯示:我國出現的複姓僅剩下80個左右,可見複姓已經是十分稀有的。
而「歐陽」是兩個字的姓氏,無論是給孩子起一個字的名字還是兩個字的名字,尤其是兩兩組合的四字組合,都會讓人覺得十分特殊,名字的識別度也是十分的高。
所以如果媽媽是複姓,那麼不妨把這種稀有文化傳承下去,不僅聽上去十分大氣,而且也是為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做了一些貢獻。
今日話題:你會同意你的孩子跟隨媽媽的姓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