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永報導 1966年出生的法國人熱內西奧,1968年出生的葡萄牙人佩雷拉,在無緣中超冠軍決賽後,兩人的命運似乎都有了改變:被質疑,被喊下課,而季軍戰,則是他們的「救贖之戰」。
熱內西奧被質疑,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從去年到來,再到本賽季,他一直被質疑,在國安主帥的位置上,可謂如坐針氈,但奈何有480萬歐的年薪,誘惑巨大,而國安也不想一換再換,被人指責說「沒耐心」。
無緣決賽後,熱內西奧在發布會上絮絮叨叨,說差距不大,國安本應獲得點球,說張稀哲沒首發是因為中場人才濟濟,而這,進一步引發了球迷的怒火,國安官微下,清一色的質疑甚至謾罵。不過也難怪,畢竟,熱內西奧此前沒拿過什麼冠軍,在裡昂時最好的成績,也就是2015/16賽季的亞軍。
佩雷拉此前一直被信任,2018年,他帶隊從恆大手裡搶下了中超冠軍,自己也拿到了「白玉蘭紀念獎」,而且,和熱內西奧比,佩雷拉算是「冠軍專業戶」,在葡萄牙拿了兩個聯賽冠軍(波爾圖),在希臘則是聯賽、杯賽雙冠王(奧林匹亞科斯)。
但無緣決賽後,有聲音認為,佩雷拉換人思路像漿糊,甩鍋球員太自私。同時,上港官微下,佩雷拉也被球迷「圍攻」。
勝者王侯敗者寇,教練的崗位就是這麼殘酷。
比如李霄鵬,2018賽季聯賽三甲,2019賽季亞冠唯一小組第一出線,聯賽也表現穩健,但兩次足協杯未能奪冠,加上2020賽季的起伏,他就遭受了「圍攻」,最終辭職。
比如奧拉羅尤,對上港首回合,11打10,外援4對2的情況下,最後時刻換人拖延時間,引發普遍質疑,但次回合淘汰上港後,「危機」煙消雲散,頓成英雄,球迷們甚至開始憧憬蘇寧的第一個中超冠軍了。
這就是教練的命運,他根本不知道明天是狂風暴雨,還是豔陽高照。
但不管是佩雷拉,還是熱內西奧,應該都明白,教練是高危行業,既然拿著高薪,就要有足夠的抗壓能力,同時,也要和命運抗爭。季軍戰,給他們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機會。
這場比賽,對熱內西奧來說,意義更大,過去幾年,上港是國安「第一剋星」——雖然魯能40多個月對國安不敗,但其中平局較多,而上港對國安已是七連勝,包括5場中超、1場足協杯和1場超級盃。
如果熱內西奧能夠率隊擊敗上港,也許,即便此前俱樂部動了換他的念頭,可能也要重新考慮,而球迷,也會給他一個更好的評價。
反過來,對佩雷拉來說,這是極大的壓力,如果輸給國安的話,處境恐怕更加艱難。
其實,很多問題,不能只由熱內西奧和佩雷拉承擔,任何教練,都有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外教也不是神,包括他們對球員的使用,背後也有自己的考量和深層次的原因。
需要說明的是,國安和上港無緣決賽,其實和俱樂部的建設及戰略息息相關,比如國安的引援,如果上賽季比埃拉受傷後迅速引進高水平外援,或許就拿到冠軍了;比如上港的減薪問題,當多家俱樂部沒有動作而上港減薪的時候,球員的反彈可想而知,而一個不續約的浩克,你又怎能指望他做些什麼呢?
所以,在熱內西奧和佩雷拉「救贖」自己的同時,俱樂部也需要思考和反思,如果不想再次承受失敗的恥辱,他們也要做出一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