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創業邦原創報導,作者若卡,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很多人知道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的前妻是因為一樁天價的商界離婚案。
之前,這位名叫麥肯錫·斯科特(MacKenzie Scott)女人其實不僅是貝佐斯的妻子,而且是亞馬遜的聯合創始人,但她的作用一直鮮為人知。
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離異後的斯科特已經在在慈善界顯示出不凡的才幹。
本期推介Marker的文章《麥肯齊·斯科特,一個600億美元身家的神秘女人的內幕故事》(The Inside Story of MacKenzie Scott, the Mysterious 60-Billion-Dollar Woman),作者Stephanie Clifford。
實際上,斯科特是一名小說家,是四個孩子的母親,她幫助亞馬遜起家。如今,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之一。
今年7月,斯科特宣布將向眾多非營利組織捐贈17億美元,從傳統的黑人大學到緊急情況熱線,在規模和方式上都令人驚嘆——而斯科特正在成為一名獨具個性的慈善家。
這麼一大筆錢,斯科特本可以建一個癌症中心,用她的名字命名一個博物館側廳,讓一所大學重新以她的名字命名。
或者,就像幾乎所有從科技行業賺了大筆錢的人一樣,她也可以根據自己關於如何最好地解決社會問題的理念,創建一個組織來發放資金。
但是,她選擇了另一條路線。
作者提到,斯科特一次性給了116筆補助金,幾乎沒有附加條件,大部分獲贈的都是小機構。
這些機構不必達到什麼指標,不需要討好她,斯科特甚至拒絕了非營利組織表達感激之情的感謝信。
值得一提的是,她特別選擇了由有「生活經驗」的人領導的組織,例如由婦女領導的婦女團體,有色人種領導的種族平等團體等等。
憑藉這一點,作者認為斯科特在慈善領域遠遠超過了她的前夫貝佐斯,並改寫了知名科技慈善家的典型劇本。
這些人常常表現得好像他們不僅擅長商業,還擅長解決社會問題。
就像史丹福大學(Stanford)政治學教授羅布•賴克(Rob Reich)在談到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或比爾•蓋茨(Bill Gates)等科技超級明星時表示,他們將在業務和財富創造方面的技術官僚傾向轉移到了慈善事業上,並不是對人進行的慈善。
不過,斯科特招致了一些有關捐贈不透明的批評和對她巨大財富來源的抨擊。
疫情期間,到10月初亞馬遜市值增長了近1.6萬億美元,並因為支付相對較少的企業所得稅而引起頗多爭議。
作者還簡單介紹了斯科特的經歷故事。
據政府和房地產記錄顯示,斯科特出身富裕,在加州託尼馬林縣(tony Marin County)的一個小鎮上有一所房子,在舊金山的太平洋高地(Pacific Heights)還有一座豪宅。
她父親經營一家投資公司,母親積極參與慈善事業,直到斯科特大三結束時公司破產。
家庭的經濟困難在斯科特的生活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大學期間她半工半讀,並繼續努力成為一名作家。
畢業後為了生計,斯科特入職對衝基金D.E. Shaw,遇到了貝佐斯。
三個月後,貝佐斯和斯科特訂婚了,結婚時她只有23歲。
在這家公司時,貝佐斯意識到網際網路使用的迅猛增長,他想辭職,參與進來,做一件瘋狂的事情,即使大多數初創公司都不成功。
斯科特接受了這種風險,鼓勵貝佐斯努力爭取,開始新的人生。
對斯科特來說,書籍就是藝術,她六歲就想成為作家。對貝佐斯來說,書籍是一個機會。
1997年,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當時列出了大約20種不同的產品,然後選擇書籍作為第一個在線銷售產品,網上書店是在網際網路增長的背景下最合理的商業計劃。
而斯科特一直心甘情願替貝佐斯完成公司裡的各項雜活。在當時痴迷於書籍的亞馬遜公司裡,她也沒有展現出一個小說作家對書籍的狂熱,連同事都很少知道。
所以,作者稱,雖然貝佐斯選擇的主題是他妻子的愛好,但他的興趣顯然是圍繞著公司的發展,並努力將亞馬遜的業務拓展到其他領域。
直到亞馬遜上市、貝佐斯登上《時代》雜誌,該公司很快擠滿了拿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人,而不再是作家和書蟲。
斯科特後來就悄悄離開了公司,開始專心寫作,並在傳統書店獨立賣書。
她似乎很樂意把聚光燈讓給丈夫,但這也意味著她經常被當做妻子而不是自己。
到2013年,貝佐斯的身家約為250億美元,經常獨自出現在高調的活動中。
企業家和他們的故事在任何環境下吸收了所有的氧氣,作為配偶反而需要很大的自信來接受自己是一個重要的參與者。
2019年1月,兩人宣布在分居後離婚。他們並沒有撕破臉,而是很快悄悄地達成了協議。
斯科特把他們75%的亞馬遜股票和她的股份表決權給了貝佐斯,留下的4%的股份當時價值約380億美元。
截至10月初,她的淨資產超過600億美元。一夜之間,她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之一。
作者提到,一旦賺了錢,科技企業家和他們的家人往往會以一種特定的方式把錢捐出去,比如創建基金會或有限責任公司,專注於用企業家的答案解決具體問題。
也就是說捐贈人頭腦中有一個關於改變的理論或策略,然後根據理論來選擇接受資金的非營利組織,這樣非營利組織就變成了自己願景的轉包商。
最不濟,也要著重體現捐款的冠名權。
想想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在非洲瘧疾控制工作人員培養等領域提供的高度具體的贈款;
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普莉希拉·陳(Priscilla Chan)為實現科學和教育目標提供的定向資助;
以及勞倫·鮑威爾·賈伯斯(Laurene Powell Jobs)解決芝加哥街頭暴力的資助。
而貝佐斯自己的慈善事業一直處於尷尬的境地,沒有後續行動的細節披露,幾乎只存在於Twitter上。
所以,雖然仍然有許多人抨擊她的錢是通過避稅、解散工會、逼迫工人等手段賺來的,但這仍是一個變革的時刻。
捐贈者信任非營利專家,信任社區中最需要幫助的人,這是慈善的權力轉移。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