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靈書道】何謂楷書之根?修正一個重要觀念……

2020-12-17 騰訊網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楷書肇於東漢,始於隸書草寫其間,簡化筆畫,省去隸意,增其頓勢或鉤挑而成。曹魏鍾繇於此最高古,實現轉換,後被推為楷書之祖,《宣示表》《賀捷表》為其代表,其構方而自然嚴密,筆法略有隸意。

鍾繇《宣示表》

東晉小楷多傳「鍾繇法」,二王為後世立下楷則,使小楷之筆法、結體實現審美轉換,盡脫隸意成為巔峰。至唐,則轉入森嚴法度中不能自拔,書寫規範至極致也。

魏晉小楷,乃書法人一生追求之經典,那裡,是楷書藝術的源泉。何謂楷書之根?今天咱們就說說這個話題。

01/

一謂觀念

我們當轉變「楷為楷,與別體有別而獨立,不融不學而無大礙」之繆見。楷為行之啟蒙,草之根基,古法盡在楷則中也,失此當是習書之憾也。

02/

二謂工具

合適之工具,習之事半功倍。一曰易於逼近古人,而曰易於得心應手。筆易擇硬毫或兼毫,筆肚豐而筆鋒健者為佳:筆肚豐,貯墨多,則不會頻繁沾墨而幹擾筆勢之流暢及書寫之迅捷;筆鋒健,則提得起、按得下,隨倒隨起,乾淨得落。

馮班《鈍吟書要》云:「畫能如金刀之割淨,白始如玉尺之量齊」,意為用筆要乾淨,不臃腫,不齷齪,此與筆鋒皆密也。紙擇熟宣,則吸墨慢,易於彰顯小楷之稜側;而欲書古拙風格則可擇半生熟宣為佳。墨,則以不粘紙為要,過濃則滯筆,過淡則傷神。硯,則須乾淨,無汙穢即可。總之,書小楷,筆宜尖忌禿,墨宜濃忌淡,紙宜熟忌生,硯宜淨忌髒也。

03/

三謂取法

追蹤尋緣,還原古人筆法為根本。小楷緣起兩脈,一曰經書,一曰名家法帖。經書不宜初學,為經生所書,以抄經為目的,以速度為先,筆法簡約,有書法之「原生態」之美譽,然法度欠缺,易於詬病。後者則已「雅化」,其用筆、結構皆漸趨成熟。擇帖,則依每人之喜好為佳。然須守一法則,書風個性強烈者不選,易入習慣之魔道而不拔。

初學當以明清、元小楷為啟蒙,後則上溯魏晉,古雲「書不入晉終下品」。在後則可橫向或縱向,增加或篆或行,或寫經或墓誌之類,以增其趣味,由約而博,假以時日則自出面目也!

王羲之《樂毅論》

04/

四謂習練

小楷最忌「上下齊平、前後一等、平直相似、狀如算子」,故首入宋元明清之墨跡以求法,強其書寫性。後則直追魏晉,沉淫古法,厚其品味,添其書寫性和靈動性。一曰提升速度。小字若大字,筆畫精到為要,端莊沉著為主,慢則易於限於呆滯笨拘。《漢溪書法通解》有云:「真書過遲,難求生活。」慢可會古人之使轉法則,然失於精神;快則易於交會古人靈動和血脈之法則,易得毛筆微妙之神態。

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帖》

05/

五謂勢態

勢態乃結構和章法。點畫之血脈映帶、筆斷意連,形離勢貫,均在此。清蔣衡《拙存堂題跋》云:「若逐筆安頓,雖工必呆」。孫過庭《書譜》亦云:「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使轉乃血脈之流動。啟動先生云:「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畫顧盼始不呆板」。故楷書當借行書筆意。

章法中,其上下之大小、奇正、虛實、疏密等皆會增其動勢也。魏晉或明清小楷,時有上縮下伸,上奇下正之法,因字賦形,因時適變,變化豐富。包世臣《藝舟雙楫》曰:「古帖字體,大小頗有相逕庭者,如老翁攜幼孫行,長短參差,而情意真摯,痛癢相關。」此為和諧錯落之必須也。

06/

六謂融匯

楷書之習練,當與行書和草書甚至篆隸同步進行之。習楷體悟行之筆法,習行則通楷書筆勢,習草則進而領會楷則。故五體書法相互融通和補充,則書法之道不難領會耶。(作者:趙剛)

相關焦點

  • 【龍靈書道】書法高手,是如何寫行書的?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有很多書友留言說:寫行書很難,運筆不夠自然。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書法高手是如何寫行書的。 總的來說,行書的用筆具有靈活性、伸縮性、多樣性,了解這些特點,寫起來便自然多了。
  • 【龍靈書道】行筆4要點,判斷你的書法好壞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真正搞書法的人,沒有不重視筆法的,古人有「筆法為不傳之秘」、「用筆千古不易」等說法。 歷代書論中對筆法的論述可以說是浩如煙海、不勝枚舉,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筆陣圖》、《筆論》、《用筆賦》等。
  • 【龍靈書道】交鋒:王獻之超越王羲之了嗎?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眾所周知,王羲之因李世民的極度推崇,從唐初開始便備受歷代仰望,學之者如過江之鯽,書聖地位不可撼動。但其實,在唐代之前的書聖是誰呢?是他兒子王獻之。沒錯,王獻之在去世後到唐初之間的200多年裡,他才是名副其實的「書壇一哥」。
  • 【龍靈書道】遇到一部好帖,如何儘快下手?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選擇好了稱心的碑帖,不能束之高閣,待到臨習時再拿出來用,而是要經常地、反覆地、認真地觀察、琢磨、背記。這個觀察、琢磨、背記的過程在書法上稱為讀帖。
  • 【龍靈書道】學書法,堅持這十條自然漸有成效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就像小孩子學習漢字,同樣寫一個字,一百個學生會有一百種的字體面目,就從這樣一個最基本的道理,我們就可以看到書法本來就是一門有個性的藝術。(上面談到:每一個人的性格,脾性,修養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字體,寫出來的效果也不會一樣)
  • 【龍靈書道】由小變大,一切都變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掛軸出現以後,巨幅掛軸幅面增大引起了創作工具與技法的大變化。這個工具和技法的工具,由古代作為前導出現變化了。 怎麼變化呢?我們回到三個變化,筆法、墨法、章法這三大變化。
  • 【東瀛書道】日本近代書道之父——日下部鳴鶴
    「鳴鶴流派」的創始人、日本明治時代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被稱為「日本近代書道之父」。與中林梧竹、嚴谷一六並稱為「明治三筆」。 吳昌碩與日下部鳴鶴 日下部鳴鶴的書法才能是全面的,他鑽研精深,各體皆長,隸書多學《西狹頌》,楷書則學《高貞碑》《鄭道昭刻石》,草書從《書譜》出,與楊守敬的莫逆之交,更使他驟開眼界。而多致力於北朝雄渾奔放一路,聚各家之長成為一派,特別是漢隸,在日本可稱捷足先登、正統獨標了。
  • 【龍靈書道】小楷如何寫出質感?3鍾用筆方法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研究小楷用筆不外乎形與質兩個方面: 1、形是指貌,包括方圓、藏露、曲直、長短等; 2、質是指地,包含份量、厚度、骨力、澀韻等。
  • 【龍靈書道】黃庭堅教你「神用筆」:這樣寫,書法才瀟灑!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通觀《李白憶舊遊詩》卷的章法布局,堪稱行雲流水,跌宕雄渾,一氣貫注,滿紙雲煙。 全書如同飛瀉而出的溪流匯成奔騰的大河,一瀉如注。
  • 【龍靈書道】不懂篆隸筆,你的「歐味兒」只會越來越少
    然而,世之習歐者眾,具歐風者寡。何以哉?法理不明,筆法不彰,讀帖不精,用功不到。 「透過刀鋒見筆鋒」,這是臨習碑帖的一項重要功課。我們將具有代表性的碑字放大,力圖從細節上展現歐體險峻秀屹之美,同時略述歐字的注意事項。
  • 修身書道:高考中字跡到底有多重要?
    修身書道:高考中字跡到底有多重要? 先前 央視新聞4分鐘視頻曝光 提到往年作文錯別字滿3個扣一分 如今高考錯一個字扣一分
  • 修身書道:練硬筆書法的8個技巧和方法,馬上可以利用起來
    修身書道來告訴你,這是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導致的,那麼,練字的正確方法是什麼呢?下面就和修身書道一起來看看吧~ 一、練字一定要先練楷書,楷書練到一定程度再練行楷等其它字體。 二、要選用一本帶講解的字帖,先練習寫偏旁部首,固定寫一段時間,一般寫幾個月,再練習寫無偏旁的整體字和每一偏旁的整體字。
  • 龍靈覺醒力量《水滸風雲》龍靈屬性玩法
    原標題:龍靈覺醒力量《水滸風雲》龍靈屬性玩法   在許多小說的開端,主角總會遇到一些奇異稀有的神獸、靈獸寶寶或者是撿到上古某某巨獸的蛋蛋,復活某某化石的怪獸,然後踏上霸道徵服之之旅。除了靈獸寵物,每日每夜都能伴隨你左右的小蘿莉,小美女,同樣是許多人夜夜幻想的伴侶。
  • 【龍靈書道】悟不到這10點,學半輩子書法還在圈外打轉
    1 臨帖要精臨 把每一個字,每一個字組, 每一個片段反覆學習,慢慢吃透, 而不要把碑帖草草的「抄」了一遍又一遍。
  • 元尊:龍靈洞天不是領悟種子唯一途徑,其他天應該也有類似機緣
    從目前的信息來看,龍靈洞天內應該是有不少機緣存在的,但對於普通參與者來說龍靈洞天內最大的機緣應該就是有可能感悟法域種子,不過這種機緣其他天應該也擁有類似的存在,並不像金猊族說的那樣只有金猊族獨有,不過龍靈洞天應該是和其他機緣有著一些區別。 01龍靈洞天不止源獸能夠進入
  • 從楷書到行書,過渡技巧掌握好,才能揮灑自如!
    楷書如何才能正確過渡轉化成行書呢? 蘇軾曾說過,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這種說法其實生動地反映出了三種字體給大家最直觀的感受。我們練習楷書,要保證筆畫的細節呈現出楷書字體的靜態之美,要通過筆法把骨架、形態和細節生動地呈現出來。
  • 顏真卿72歲寫得楷書,如今被日本收藏,全世界只有這一件了!
    顏真卿的書法在書法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他雖也受到了「二王」系統書風的影響,但顏真卿能夠上追漢魏,以篆籀氣入書,並且達到了能比肩王羲之的書學之路,成為後世之人難以企及的模範。在顏真卿眾多的楷書名碑當中,有早期徐浩題額的《多寶塔碑》公認為入門範本,還有後來的《顏勤禮碑》渾厚而樸茂,《麻姑仙壇記》將楷書的方正與樸拙寫到了極致,《李玄靖碑》更是為楷書探索出一條別樣的風格,晚年的顏真卿又寫下了《廟喜寺碑》、《顏家廟碑》等等。但是如今最為可惜的是,存世的顏真卿楷書作品當中,僅存的一件楷書真跡,如今藏於日本的一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