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的這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很多醫務工作者主動請願投身在抗疫第一線,白衣天使也成了這段時間最可愛的人的代名詞。很多學子都開始以醫務工作者為奮鬥目標,即將高考的學子們也有很多在心裡暗下決心,欲將報考醫科類大學。
如此多優秀的醫務工作者,大部分都是中國本土培養,但是大家在211和985高校名單中,卻少見醫科類大學,這是為什麼?
目前,醫科類大學中碩果僅存的211大學是天津醫科大學,還有一所中醫藥大學也是211重點建設高校,那就是北京中醫藥大學。985高校中更是一所都沒有!
其實,很多同學不了解我國醫科類大學的發展歷程,今天劉老師就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這些醫科類大學都去哪裡了?
01醫科類大學被合併,成為某某大學某某醫學院
上文提到的天津醫科大學,是碩果僅存的211醫科類大學,但是很多同學和朋友都知道,它不是我們心中排名第一的醫科類大學,其實,比天津醫科大學更優秀的醫科大學如今早已成為你可望不可及的醫學院了。
原協和醫科大學——現北京協和醫學院或清華大學醫學部這是毫無懸念和爭議的中國醫學高等院校的龍頭老大,也是衛健委直屬的唯一一所醫科全國重點大學,另外還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實行院校一體的管理體制!
憑出身,很多同類院校就輸了!學校與清華大學於2006年9月起開展合作辦學,可同時使用「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作為第二名稱,並依託清華大學。
原上海德文醫學堂——原同濟醫科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醫學院原上海德文醫學堂——原同濟大學——同濟大學醫學院同心同德,濟人濟事
20世紀50年代,正值全國院系大調整,醫學院從上海整體遷出至武漢,但同濟人醫學情結至深,歷經百年滄桑後,同濟大學在21世紀之初重建醫學。武漢分支發展成為了後來的同濟醫科大學!
2000年全國高校合併浪潮中,4月,同濟大學與原上海鐵道大學合併,在原上海鐵道大學醫學院的基礎上恢復設立了「同濟大學醫學院」。
6月,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併成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科大學現為華中科技大學醫學院!
原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震旦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上個世紀末年,中國高等教育萌芽,上海誕生了一批教會大學,也是教育條件比較好的高等院校,當年的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震旦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都是當年數一數二的醫學院!
在1952年的全國院系大調整中,這三所醫學院組建成上海第二醫學院,後來發展成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並成功進入211工程序列,2005年,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併,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原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國自己的力量開辦的第一所專門傳授西方醫學的國立學校。
曾用名:北京醫學專門學校。
在上世紀末年,高校合併大浪潮,
2000年4月,原北京醫科大學與北京大學正式合併,組建新的北京大學。
一個月之後,北京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是中國最重要的醫學創新研究基地和高級醫藥衛生人才的培養基地之一!
原中山醫科大學——現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上上個世紀下葉,廣州成為中國第一個開埠的城市,其繁華程度一度超十裡洋場上海。1866年成立的博濟醫學堂也是當年最早的現代西醫學堂、1908年春成立的廣東光華醫學堂和1909年春創辦的廣東公醫學堂在上世紀50年代的全國院系大調整中合併為中山醫學院,後改名中山醫科大學!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合併為新中山大學,並成立了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
原上海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1959年,上海第一醫學院(上海醫科大學前身)就被定位全國16所重點高等學府之一!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它是中國創辦的第一所國立大學醫學院!
1927年,創立時名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
1928年5月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曾因戰亂遷址西南。
1952年,更名為上海第一醫學院。
1985年,更名為上海醫科大學。
20世紀末年,上海醫科大學和復旦大學合併辦學,組建成為新的復旦大學!
原華西醫科大學——現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提到華西醫院在全國的名聲不用我多說,它是全國規模最龐大的醫院之一,西南第一!
華西醫科大學前身也是上上個世紀建立的基督教會醫院,後來名為華西協和大學!1953年,正值全國院系調整,更名四川醫學院;
1985年,四川醫學院更名為華西醫科大學,
2000年,在高校合併大浪潮中,四川大學與華西醫科大學合併,現名為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醫院更名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原湘雅醫學專門學校——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中國第一所中外合辦的醫學院,辦學初衷來源於某位美國耶魯大學的校友,由湖南育群學會與美國耶魯大學雅禮協會聯合創建,選址在長沙。
上世紀初在湖南省內成立了第一所西醫醫院—雅禮醫院,數年時候,上個世紀10年代,湖南育群學會和美國雅禮會聯合又隨之創辦了這樣一所西式醫科大學——湘雅醫學專門學校!
幾經沿襲和發展,雅禮醫學院歷經國立湘雅醫學院、湖南醫科大學等階段,
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2000年合併入中南大學,後來中2001年2月中南大學進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行列。
02軍事醫科院校中的佼佼者
除了上述我們耳熟能詳的醫學院之外,軍事醫科院校也是實力很強的一批,今天就來說說聞名遐邇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軍醫大學!
因為某些原因,軍事院校基本不參加國家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除了一所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是985高校外,幾乎找不到第二所!
原第一軍醫大學——現南方醫科大學學校創建於建國初期,成長於改革開放,早在1979年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後來2004年8月學校被整體移交廣東省,更名南方醫科大學,不瞞大家說,我都一直意為它是一所985院校!
目前南方醫科大學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與廣東省共建,也是唯一開設八年制醫學教育的獨立醫科院校,位列廣東省「211工程」行列。它的實力毋庸置疑!
原第二軍醫大學——現海軍軍醫大學位於上海,是國家「211工程」、軍隊「2110工程」和原總後勤部「53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是軍隊3所設置研究生院的單位之一,全軍三所211大學之一!
從醫學實力上評比,海軍軍醫大學實力僅次於上文出現的北大、復旦、上交大等一流名校的醫學院。
曾用名:上海軍醫大學。1951年7月9日,由中央軍委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2017年6月29日,學校才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並對外保留第二軍醫大學校名。
原第三軍醫大學——現陸軍軍醫大學位於山城重慶,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全國重點大學,也是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學校於1954年全國院系大調整中由原第六、第七軍醫大學合併而成,1975年更名為第三軍醫大學,2017年更名為陸軍軍醫大學,並對外保留第三軍醫大學校名。
值得一提的是,陸軍軍醫大學在第三軍醫大學的基礎上,還整合了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西部戰區陸軍烏魯木齊綜合訓練基地軍醫訓練大隊和西藏軍區第8醫院,形成重慶、石家莊、呼圖壁、日喀則四地辦學格局,校本部定在重慶。
原第四軍醫大學——現空軍軍醫大學和空軍工程大學一樣,空軍軍醫大學也坐落於古城西安!
和第二軍醫大學一樣,空軍軍醫大學也是是國家「211工程」、全軍「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也是公認的四所軍醫大學中實力最強的!
學校始建於1941年,取名為八路軍晉西北軍區衛生學校,
1948年,進駐西安,先後更名為西北軍區人民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學院;
1952年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1954年,在全國院系調整中,原第四軍醫大學和原第五軍醫大學合併組建為第四軍醫大學。
1959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重點大學;
2017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並對外保留第四軍醫大學校名。
除了上述的優秀醫學院和軍醫大學外,還有很多醫科大學或醫學院,都是很優秀,實力很強悍的。比如:重慶醫科大學,武漢大學醫學院,吉林大學醫學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