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多提意見,不斷湧現的弊端會讓我們有一個更好的交流平臺.蘭花讓每一個能夠欣賞它的人都有所收穫快樂.謝謝
宋梅
宋梅又稱宋錦璇梅,中國蘭花的傳統銘品,為梅瓣花的代表品種。
歷史。此花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由紹興宋錦璇選出,歷經二百餘年歷史,雖名蘭迭出,然梅瓣花無出其右者,屬梅瓣花之精典範本。
特徵。瓣型:梅瓣花因種植芽變之差異,能開荷型水仙和梅型水仙。外三瓣特別緊圓,宛如梅花花瓣,緊邊似鑲白邊。色澤青綠,雙捧起兜,形似蠶蛾,故稱蠶蛾捧。舌瓣短而圓,微朝上。舌尖起微兜,尤如童子之流海,故稱流海舌。苞葉淡紅色,蘭草強壯時常開雙花,為春蘭梅瓣中傑出名種。與萬字、龍字、集圓一起列為春蘭「四大天王」,並被推為「四大天王」之首。
龍字
春蘭,水仙瓣,傳統名品
歷史。清嘉慶年間在餘姚高廟山發現,又名姚一色、餘姚第一仙。與西神梅(無上神品梅形水仙)、汪字(水仙瓣)同為本類代表品種
特徵。外三瓣圓闊而尖,緊邊,質厚,淺綠色中略帶黃色,有透明感。觀音捧,大鋪舌,舌上倒品字形三個鮮紅點,五瓣分窠;花容豐麗,花葶細長,可出架;花型大,直徑約7釐米。苞葉玫瑰紅色,新芽綠中帶紫,葉片深紅帶光澤,葉莖細,中幅寬,芯葉香線腳,低葉螳螂肚,就是葉柄細長,葉腹闊,葉姿富於變化,植株高大雄壯。其長勢強健,易栽植,易發芽,健花性。是春蘭「四大天王」、「四大名種」、「四大家」中花色最為豔麗、花朵最大的品種,與宋梅並稱為「國蘭雙璧」。
萬字
萬字,春蘭,梅瓣,傳統名品。又名「鴛湖第一梅」。 春蘭「四大天王」
歷史。清同治年間,浙江寧波餘姚蘭農顧永年,在餘姚山上尋得的梅瓣春蘭,後賣給了當地一位文人沈智明,「沈智明」以買地的鴛湖湖名和花瓣的形狀命名為鴛湖第一梅。鴛湖第一梅「沈智明」後又賣給了同鄉杭州萬家花園金如良,「金」以花園的名稱改稱萬字,故「鴛湖第一梅」也叫萬字。萬字1928年賣往日本,日本將其列入春蘭「四大天王」之一,流傳極少。
特徵。新芽淡翠綠色,微現紫紅色暈。葉姿斜立,間有半垂,老葉呈弓形,湖綠色,有光澤,苞葉深紫色,向裡漸加濃,端尖摻綠,深暗紫色筋紋條條通頂,色深而不濁。苞片特別圓闊,緊抱花蕊,淡紫色,有透明感,上部有濃綠彩,根部暗紫色,麻短而稀疏,正中有一條深暗紫筋紋。萬字蘭花外三瓣短圓闊大,瓣端有尖峰,也是梅瓣型花中萼片最圓,瓣根部狹窄而較長的代表,瓣肉厚,質純,一字肩,有時亦會開成飛肩,神彩飛揚,3枚萼片形體、位置、色澤等相互協調,形神兼顧,頗有風韻。蠶蛾捧心,花品文靜端莊秀麗,花朵高挺在葉架之上,顯得昂揚張拔,很有精神。
集圓
集 圓:春蘭,梅瓣,傳統名品。
集圓又稱「十圓」、「老十圓」。集圓被稱為春蘭中四大名花之一(宋梅、集圓、龍字、汪字)。日本則以宋梅、集圓、龍字、萬字這「四大天王」,可見大家對集圓的稱譽
歷史。據清時寧波餘姚方升翁先生《蘭蕙手記》記載:「集圓梅即十圓道光時出杭高姓家瓣圓觀音兜劉海舌色昏」。據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寧波餘波姚方家的宗叔公,根據花瓣形狀,取名為集圓。高道仁清鹹豐初故世,集圓蘭花後歸其子高駿甫。後來寧波餘姚張聖林從高家分出栽種,太祖父方鶴星(是許霽樓先生的朋友,龍字蘭花得主)的集圓蘭花來自張家」。
特徵。 新芽紫綠色。鞘葉淡綠色,也不淡紅色,仔細觀賞有極細的粉紫脈紋。葉形與宋梅有些相似,斜立伸展,梢部半垂,高腰挺秀,也有邊葉半垂,,端正,朱點鮮豔呈品字形,也有紅點紊亂的,唇瓣邊緣向上卷,有向上的兜,平伸,端略向下俯衝,故與宋梅相比唇瓣略顯鬆弛,神採也稍差些。集圓開花期比宋梅要晚幾天,花期長,花形有時也和宋梅一樣多變的,能五瓣分窠,花直徑在5釐米以上。花容端莊雋秀的集圓蘭花,高挺在葉面之上,飄逸清放,頗有風韻。
小打梅
歷史。清道光年間在蘇州花窖中選出,因相互爭奪發生毆鬥,故稱小打梅。道光年間(1821-1850年),出蘇州花窖;又說山塘陳大虎發現蘇州東洞庭山。《蘭蕙真傳》稱此種「出滸關李氏」。存世。故以命名。
特徵。其葉長25cm左右,葉細不足1cm,葉溝呈V形,質糯有彈性,葉腳細,新葉斜立,老葉斜垂。五瓣分窠,外三瓣短圓,緊邊(形似淺匙)、瓣肉糯厚,色綠封白邊,收根細。主瓣端頭前傾,如蓋狀。肩平或微落。蠶蛾捧光潔呈淡黃色,捧端封白邊,緊抱短圓舌(有人稱劉海舌),舌上有淺紅斑。中宮十分完美,外
短圓,色純形正。花葶細長。「小打梅」屬於春蘭小式花,小巧而秀麗。形神具佳,春蘭之佳品。流傳已過百年。
賀神梅
賀神梅,又名「鸚哥梅」春蘭老八種之一。
歷史。1915年春,浙江寧波餘姚蘭農沈國寶,在餘姚鸚哥屹山中尋得梅瓣春蘭。後賣給餘姚西街永康藥店老闆賀永康,「賀」以自己的姓氏和瓣形命名為賀神梅。又因出在餘姚鸚哥屹,故有人雙稱「鸚哥梅」或簡稱「哥梅」。該花於1930年賣往日本
特徵。:新芽淡紫紅色。葉色翠綠,有光澤,葉大多斜立,不過有時頗有變化,有的半垂,有的半立,葉姿在春蘭中別具一格,苞葉為玫瑰紅色,端部有綠彩,肉厚糯,綠色中呈現幾分黃色的光澤,周邊薄,色淡,似鑲白邊一般,「勺」背有淡淡的紅筋紋,3枚萼片呈拱抱狀綻放,兩側萼腳稍長,肩平,的時挺拔飛揚(俗稱飛肩),美不可言。大觀音捧心,兜端淡黃色,面積大,十分潤澤光豔,兩花瓣內外均布有紅絲狀,能閉合於蕊柱之上。劉海舌,整齊而緊縮,下緣稍扁,圓而有稜角,水白色,上綴勻淨鮮豔的淡紅點,花莛淡紫紅色,在春蘭梅瓣型中確屬上乘,有人說可與宋梅相媲美,此話不假。賀神梅為春蘭老八種之一。該種易養殖,易起花。但葉片易長斑,葉面養護不易。
汪字
汪字春蘭傳統老八種之一。,水仙瓣,傳統名品。
歷史。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由浙江奉化汪克明選出,便以選育人的姓氏命名為「汪字」。其選育歷史在春蘭老八種中居首位。
特徵。汪字長勢旺盛,容易起花,經300餘年的繁衍生息,成為中國統傳最為廣泛的名種。新芽紫色,葉色深綠,缺少光澤。葉面有「V」形深溝,葉尖尖銳,葉姿直立性強。花葶細長,花梗淡紫。外三瓣長腳下圓頭,收根,緊邊,主瓣稍向前傾,不亢不卑,兩側萼呈一字肩,神採奕奕.花瓣為兜狀捧心,乳白色,短而軟,護衛著散發幽香的蕊柱.唇瓣為圓舌,舌面綴有淡淡的紅點,花色翠綠,花品端正,富有筋骨,花開耐久,且容易起花.堪為春蘭老八種中水仙瓣的典型
桂圓梅
桂圓梅春蘭老八種之梅瓣型:梅瓣
歷史:民國初年,由紹興朱祥保選出。又名「賽錦旋」,意思是:可與宋梅比試高低。為「春蘭老八種」之一。
特徵:新芽紫綠色,葉色深綠,新葉有光澤;葉面有「V」形溝漕,中細葉、葉質厚實,呈半垂形,葉態極富曲線美,色濃綠富光澤鮮明,為具優勝美姿名品之一。葉色深,腳殼低。花葶細長,與葉架等高。花梗翠綠,如同綠英的青梅果莖色,然節間有紅暈。苞衣銀紅,有透明感,上布紫色筋麻。因貼肉苞衣緊包花瓣,且外三瓣有鉤狀尖峰,故舒瓣時節須輕輕施以「挑開」手術,方能花容端正,瓣幅平整。外三瓣短圓,花肉肥厚,色淨綠,平邊,五瓣分窠。花形圓整,有緊邊。兩側萼平肩,顯得神採奕奕。花瓣為合背半硬兜捧心。捧心小,唇瓣為小劉海舌,舌面綴有三、五個鮮豔紅點,花莖一寸五、六寸。整株表現得素直可愛。植株健壯,花後宜放在稍陽地方,否則不易生花。
楊氏素荷
楊氏素荷春蘭名品,荷瓣素心。具綠色筋紋的淺蚌殼捧,給人一種清新淡雅、細膩秀美的感覺,一荷本已難求,竟然還是素心的。
歷史。民國庚申(1920年),由陳義室主人選出,另一說由浙江省寧波楊祖仁選育.
特徵。新芽碧綠,葉色翠綠有光澤,葉緣鋸齒細密,兩片邊葉半垂,先端鈍,中心葉片斜立,葉尾稍尖。奇色素類花葶短,僅高5-6釐米,花莖青綠,苞片淡綠色,綠筋麻粗,花苞圓結.外三瓣短圓,緊邊,收根放角,兩側萼平肩,花瓣為淺兜,蚌殼捧,唇瓣為淨白的大圓舌,微向後捲曲,花色翠綠嬌嫩,花品端正素雅不可多得的品種。
翠蓋荷
翠蓋荷學名「翠蓋」,亦名「蓋荷」,又名「文荷」。春蘭,荷瓣,傳統名品。
歷史.傳清光緒 庚子年(1900)紹興賈山頭村蘭農胡十七在四明山掘得,售上海馮長生,小型荷瓣珍品,馮命名「翠蓋」。
特徵。翠蓋荷新芽青紫色。葉姿半立中帶有上翹,短矮肥闊,葉稍緊抱葉柄,
根基緊細,中前部較闊,頂端稍呈圓形,有調羹型的葉兜,中心葉片前端微向內彎,呈扭曲旋轉,有點像綠雲的花葉,藏青色,略有光澤,葉面光滑,葉脈不明顯。花蕾圓溜溜的,紫紅色,猶如一粒豌豆。苞葉青紫紅色,深紫筋紋能衝上頂稍。苞片圓闊,淡青綠色,滿布白沙暈。3枚萼片滾圓而短,收根極細,肉厚,花被滋潤而有光澤的翡翠玉色,基部有紫紅色條紋,瓣端放角,前緣向內稍卷,中萼片向前俯仰,覆蓋與蕊柱和花瓣之上,副瓣向下微抱。磬口式捧心,圓大,肉厚,內面有紫紅色蝶化條班,兩捧瓣微合於蕊柱左右。大圓舌,緊貼蕊柱,色如白玉,舌面有U型紅斑,鮮豔奪目,下掛微向後卷。翠蓋荷有極高的抗逆性,出芽、出花率高。花莛不高,僅2--4公分,易起雙頭。其為春蘭第一代品種中,花、葉最為微型的品種。
環球荷鼎
環球荷鼎一名出自蘭家鬱孔昭之口,其名意為「冠絕天下的蘭中荷花之魁」。是蘭科蕙蘭屬春蘭種中的名品。最受人喜愛的莫過於"環球荷鼎"了。諺語說:"千梅萬仙,一荷無處求.被列為荷瓣典型的名種,與"宋梅"齊名,倍受寵愛。
歷史。1922年,紹興棠棣蘭農在上虞大舌埠山掘得,後以八百銀元賣給上海鬱孔昭。
特徵。新芽紫紅色,葉斜立,葉腳緊,濃綠色,有光澤,肉質科特厚,葉脈細糯,葉緣鋸齒較細密。苞葉水銀紅色,有透明感,紫紅色筋紋透上梢頂,翠綠沙暈明豔。萼片短闊,肉極厚,收根放角,狀似大湯勺,以琥珀色為主體,綠、紅、黃相間,顯映出淡淡的桃紅色,主瓣向前彎俯,副瓣向上微翹,呈一線合抱。蚌殼捧心,小劉海舌,舌上綴有紅點。有時會開雙花。花蕾的苞殼,鄭同荷、環球荷鼎、綠雲蘭均為深紫紅色,苞殼尖端稍染老綠,唯環球荷鼎較鄭同荷、綠雲蘭的綠要多一些。鄭同荷和環球荷鼎的花蕾呈橄欖狀,綠雲的花蕾呈球狀;鄭同荷的花蕾較環球荷鼎、綠雲的花蕾一般要大些,而綠雲苞殼的空頭較鄭同荷、環球荷鼎苞殼的空頭要多一些
綠雲
綠云:稱春蘭皇后,堪稱蘭中絕品。
歷史。1869年發現於杭州五雲山後大清裡,為杭州留下鎮陳氏所得。後邵芝巖以重金購得予以培育。20世紀90年代,杭州展出『綠雲』,曾有人想以幾十萬元收購,培育的苗圃還是沒賣。隨著科技發展,綠雲培植得多了,價格已經降了很多.
特徵.苞葉綠色,葉脈深,有光澤,腳殼緊抱不散。葉束一般都成斜直性,但亦常有扭曲葉形。花葶較矮;苞殼為淡水銀紅色,並有綠沙暈。花瓣為中型荷瓣,外輪可開4片花瓣,捧端3片,唇瓣2片,蕊柱2個,外輪短圓,緊邊,收根放角,為湖綠色,極似荷花花瓣,可增生至4-6枚。捧如蚌殼,內有放射狀紅絲,可增生至3-4枚。唇為大圓劉海舌,舌上有淡紅斑,可增生至2-3條舌。常常雙花向上而開,有幽香。此花多姿多彩,變幻莫測。瓣、唇變化極大,時有多瓣、多捧、多唇、多花形出現,故亦可列入多瓣形奇瓣之列。最佳時可開一葶雙花,分外嬌美。開雙花時,一般開成荷瓣花:外三瓣短圓,收根放角,長與寬的比例幾乎是1∶1。花瓣為蚌殼捧
大富貴
春蘭正格荷瓣第一銘品,春蘭荷瓣花經典代表,荷瓣之王。
歷史:宣統元年(1909年)由上海花窖中選出。由湖州鄭同梅和餘姚王叔平分養,鄭同梅取名「鄭同荷」,王叔平取名「大富貴」。
特徵。新芽紫紅色,邊葉呈船形,斜立與斜垂葉姿,葉尖鈍收,葉端起兜具承露形,葉面較平坦,有行龍,葉緣細齒不明顯,葉色翠綠有光澤,葉質厚,短壯苗葉柄較粗,甲殼短圓緊抱葉柄。其草型為標準的荷瓣花草型,成為人們選擇荷瓣花的依據。花苞紫紅綴深紫筋麻,層層馬蹄殼,鋪滿紫砂暈,俗稱荷花形彩殼,花苞圓整,花蕊俗稱木魚槌頭。花梗綠底淺紅色,短圓粗壯,梗高5--10cm,外三瓣短圓,有「八分長兮四分寬」之稱,收根放角,緊邊,瓣端內兜呈拱抱形,主瓣呈上遮狀,側萼呈一字肩或微落,花質翠綠糯潤,外三瓣中偶有紅線,蚌殼捧光潔圓潤,捧內側有紫紅線,大闊圓舌,舌面紅點呈「U」字形並鮮明。花形華貴,花品端正, 「大富貴」壯苗之草可開一葶雙花為春蘭大型荷瓣花的代表之種。,葉易出現黑斑病。目前「大富貴」已出現爪藝、大履輪藝葉藝品;出素心品,稱之「玉濤」。
綠英
春蘭名品「綠英」,春蘭標準梅瓣花,花青梅綠色,軟蠶蛾捧
歷史。清光緒年間,(1902年)浙江長興董姓蘭農在並興山中尋得梅瓣春蘭,後賣給蘇州著名藝蘭前輩顧翔宵。此花花莛,萼片、花瓣、蘭葉等色如青梅果。第一代春蘭心青杆青花為上品,以傳統色澤而論,除宋梅以外當推此花,故「顧先生」以綠英稱之。光緒壬寅春「顧先生」以高價又賣給了杭州九峰閣吳恩先生(淳白)。
特徵。新芽紫綠色,芽尖微帶紫紅暈及紅絲。葉質厚,軟闊,半垂,老葉呈弓形,青綠色,豐潤,有光澤,葉脈鋸齒細密,葉尖稍鈍,體態柔和。苞葉綠色,苞葉上有深綠筋紋,顏色由外及裡一層比一層淡。3枚萼片長腳收根,青綠色,有光澤,質地厚,前部圓大,向內呈弧形凹面,成羹匙形狀,微落肩,有時也會出現平肩。蠶娥捧心,表翠綠色,綴有水菸袋青綠色筋紋,四周稍薄,緊邊,收成兜形狀,兜頭乳白色,表面平滑,質軟而柔,有秀美細膩之感,兩捧瓣緊閉,將蕊柱完全罩住。大如意舌,色如白玉,舌緣向上緊縮(上翹),收成朝上的淺兜狀,形似玉雕工藝品的「如意舌」,兜內有顯目豔麗的元寶形狀紅斑,向前平伸,圓正,端莊,非常好看。綠英花期耐久,細長,高約10-12釐米,透出葉架或與葉等高,第一代梅瓣春蘭真正綠花綠莛僅此一種。大型的青綠色的細長花莛互相烘託,更是相得益彰,妙趣橫生,深得大家的歡喜。
餘蝴蝶
餘蝴蝶花開菊形,花瓣多達一、二十瓣,瓣上有唇化現象
歷史,據傳為產於中國浙江蘭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由山農餘氏採集下山,被日本人收走後,在日本開花。取名「餘蝴蝶」。八十年代後返銷回中國大陸。
特徵。老葉端幅彎垂,葉脈較平,葉溝較淺,新葉葉緣內卷,老葉葉緣呈背卷狀。葉色黃綠,葉緣鋸齒細密脈偏離葉中,葉質軟,糯潤。葉背中脈兩側有多條細脈達梢。新葉有亮光,葉梢尖如針。葉腳緊收,假球莖圓大,葉片可達七八片以上。新芽剛出土為白綠色,花苞剛出土時,從底往上由白轉淺綠色,見陽後轉為綠色帶紫暈,筋麻紫紅色,苞尖也有細小白米粒,花苞下部逐漸圓鼓。放花前花苞臌大,貼肉苞衣淡綠色,紫筋外輪花瓣增多,呈寬竹葉瓣向四周放射,內輪花瓣層層疊疊,無明顯捧瓣與蕊柱,花的內輪著生數不清的碎小花瓣,瓣端雄性化呈淡黃色,花瓣偶有舌化,有時見紅斑,有時可見殘缺的舌瓣。花形極大,可達8cm左右,一葶雙花,偶有三花,花色翠綠中見星點紅斑和淡黃色兜狀小瓣,難得數得清楚。可稱為蝶化的菊瓣花,有時也可開出「玉樹狀」形態。《中國蘭藝三百問》稱其為「無蕊柱多變多瓣奇種」,每朵花均不相同。「餘蝴蝶」幽香襲人,其香氣是春蘭中最濃烈醇正的一種,花期較長,可達20餘天。
以上就節選出這麼多較為常見的春蘭品種供大家參考選擇,還有很多品種未列其詳,還望蘭友們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