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其名號丨這句名號是無漏善、勝義善,直接趨向涅槃

2020-12-14 智慧20191314

②分類

善大分兩類:有漏善和無漏善。

「有漏」是說這個善不圓滿,像一個桶,桶底是漏的,用這個桶裝水就漏掉了。「有漏善」就是善法的功德會滲漏出去。「漏」也就是煩惱。

「為未斷煩惱之世間善,包括凡夫行五戒十善等」,善是在不同的層級、不同的界限來談的,這個是人天善法,「依此能招未來樂之果報」。

「有漏善與法性無相之理相異」,和法性無相的真理是相違背的,它是取「自他差別相」所修的有相善,所以也稱作「相善」,就是有相的善,不是無相的善。「法性無相」是佛教常談的。

凡夫所做的善法都是有相的,比如行布施,一定是有相的,一定看對方是什麼樣的狀態,然後決定布施多少。我相、人相,能施的我和所施的眾生,這一切都是有差別相的;而菩薩布施,三輪體空,不住於相。不住相布施,所以福德多;若有住相,則不名福德多。

「無漏善則為斷除煩惱之出世間善」,煩惱斷除就無漏了。

「依此並不招感未來之三界果報」,為什麼不招感未來的果報?出世間善沒有果,這不是白做了嗎?無漏善是趨向解脫,趨向涅槃、寂滅,它已經超越了世間因果範圍,法性、涅槃、不生不滅,所以它不招感輪迴。因中牽果,果中牽因,不斷地循環,無漏善沒有這些。

「此無漏善亦為得涅槃菩提之善」,我們能修到無漏善嗎?不能,我們所做的,頂多是有漏善。不過,這句名號是無漏的善法,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會得牽引到三界的果報,而是直接到彌陀淨土去,這是「得涅槃菩提之善」。

下面分為勝義善和勝義不善,這樣分就非常明確了。

「念佛即是涅槃門」,所以念佛就是「勝義善」,直接趨向涅槃。凡夫在日常生活當中,除了念佛之外,都是生死法,起心動念都落在生死法當中,因為沒有破我執,所以是「勝義不善」。這樣看起來,我們除了念佛之外,哪裡有一點點善呢?都是「勝義不善」。「勝義」就是從究竟意義上來說的。

「生死中之諸法雖有善有不善」,這是將生死中的法,再分為善和不善,有所謂的五戒十善,還有五逆十惡等等。

生死中的諸法雖有善和不善,「然皆以苦為自性,極不安穩」,這些都不能讓我們得究竟安樂。

「即由真諦之實義,定不善之義」,從究竟的真諦本義來講,從勝義的立場來說,生死法都是不善的。

生死法中,比如,孝養父母不是出世間法,是有漏的,也不是涅槃勝義善,雖然在世間算是善,依勝義來講還是不善。所以印光大師說:「世間善業,不出輪迴,若對信願具足之往生淨業,則彼善業,仍屬惡業。」那是「勝義不善」。

信願具足,念佛往生,這個往生的淨業是「勝義善」。如果站在念佛的立場跟一般人談善惡,可能就沒有交集的平臺,因為他們不了解你要說什麼。「勝義」,是在究竟真理的基礎之上說的。凡夫所堪行,只有念佛才是唯一的「勝義善」,其他通通是「勝義不善」。

在勝義不善這個大範圍之內再講善和惡,有下面幾種常見的善:

「止善」,就是戒惡,戒律規定不可做的事,不做就是善。比如說不殺生,殺生是惡,不殺生就是善,不偷盜也是善。五戒就是戒止的,不做就是善。

「行善」,就是你做才是善,不做就是不善。比如說放生,你做了就是善,這叫作善,也叫行善。

「定善,散善」,這個大家都清楚了。

「世善,戒善,行善」,這個「行善」和前面「止善、行善」的「行善」,字雖然一樣,但是分類當中所指不一樣。「世善」是世間的善法;「戒善」是指戒律的,也指小乘的善法;「行善」是指大乘的善:這是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裡劃分的。(待續)

▍摘自《阿彌陀經講記》

相關焦點

  • 聞其名號丨阿彌陀佛成就六字名號,把穢淨兩土接通了
    《往生論注》這條文,講得很透徹,跟前面那一段是翻對的。從有漏心生,不順法性,所謂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從有漏心生」,眾生所修的功德,是從有漏心所生的。「有漏」就是染汙,就是顛倒。「不順法性,所謂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凡夫哪有「如實修行相應」?
  • 聞其名號丨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就是把這句名號給我們
    ⑦引《彌陀要解》我們看蕅益大師《彌陀要解》對這句阿彌陀佛名號是多善根福德的解釋。共有九條文。1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第一句,「萬德」代表一切功德都在這句名號裡面。「以名召德」,「召」就是招呼,叫你來你就來,就像君召臣,君主要召見臣下,叫來就來。名和德的關係,「名」就是君王,具體的德目就像臣屬部下一樣。名是總的,「名」下面所有的一切萬德,三身、四智、十力、四無畏這一切,光明、智慧、慈悲,都在名號裡面。
  • 聞其名號丨一大藏教是六字名號的註腳
    文丨淨宗法師從佛經到祖師,從印度到中國,從龍樹菩薩、天親菩薩、曇鸞大師、道綽大師到善導大師,然後到我們的心中,我們承接的教義是什麼?就是「本願稱名,凡夫入報」。那麼它的內涵是怎樣的?具有什麼樣的內容?「本願稱名」為淨土宗根本義,其根據乃是《無量壽經》第十八願。
  • 聞其名號丨能夠信樂念佛,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佛語彌勒:「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前面說了八個難,都不算難,最後歸結這一個才叫難。
  • 聞其名號丨只要念佛,當下往生決定
    不是我們能信的這個心決定我們往生,而是我們所信的名號本身就含有往生的功德。就像一張支票,你信了就是你的,不是你信得好才有了錢,而是因為支票裡本來就有錢。只不過你不相信,就得不到它的利益,所以才勸你應當相信。六字名號,就是無上功德大寶,所謂「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這句六字名號,本來就是往生功德、成佛功德都在裡面。
  • 聞其名號丨我們歸命阿彌陀佛,「一呼一吸都是他」
    這十點,是根據前面的文句抽列出來的。第一點「願成不虛」是從本願救度的立場上講總的意義,第二、三、四、五這四點是講名號「實相身」的意義,第六、七、八、九、十這五點是講名號「為物身」的意義。為物身能夠攝取眾生,實相身就能「攝眾生入畢竟淨」。這是前面講的法藏比丘的願中修行。第一,願成不虛。
  • 聞其名號丨只要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佛性的圓滿顯現
    ③簡易直捷,至頓至圓3執持名號,既簡易直捷,仍至頓至圓。以念念即佛故,不勞觀想,不必參究,當下圓明,無餘無欠。上上根不能逾其閫,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勝進,亦不一概。可謂橫該八教,豎徹五時。所以徹底悲心,無問自說。且深嘆其難信也。「念念即佛」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當你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這當念、念念,當下你就是佛。這是從哪個角度來講的呢?
  • 聞其名號丨當機願與結緣願
    文丨淨宗法師諸佛菩薩應機施教,度化眾生,必有當機、結緣二種。首先把這三願分為兩類:當機願和結緣願。如果以這樣來看,攝生三願當中,第十八願和十九願就為當機願。當機願所釋的內容是什麼?「順次往生」。什麼叫「順次往生」?就是「現在行念佛等業因」,或者是念佛,或者諸行回向,以此作為業因,「緊接著次生」,這叫順次——順著次一生,也就是當生命終之後立即受往生之果,這一生就往生的。這就是根機成熟了。
  • 持念阿閦佛(不動如來)名號的功德利益
    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不動如來功德法門,善能受持讀誦通利,願生彼剎者,乃至命終,不動如來常為護念,不使諸魔及魔眷屬退轉其心。」又云:「菩薩摩訶薩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皆為離魔羅網。」〈3〉「患不能侵」:稱念阿閦佛名號,一切災害悉皆不能侵害,經云:「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乃至無上菩提。無有退轉之怖。
  • 彌陀名號功德很大,但名號功德不是通過念拿來,而是通過聞佛名號才拿得來
    彌陀最偉大的成就,一個是功德名號,一個是功德國土。為什麼名號功德大?為什麼國土功德大?為什麼?阿彌陀佛他的智慧在哪?在功德名號裡,就要讓他的名號與眾生利益建立關係。如果眾生聞我名號,能得這十三種利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那他成佛了,這種關係成不成立?名號與眾生利益是不是成立了?所以名號功德大不大?念不念?一定要念啊!
  • 聞其名號丨正直說念佛,無有品位
    因為第十八願說「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直接說出來了;第十九願就說得多了,「發菩提心,修諸功德」;第二十願說「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諸德本」,繞了很多,「德本」啊,這些都放進去了。淨土三部經中,正直說念佛的地方,都不存在品位。
  • 聞其名號丨相續是一信永信
    「又有三種不相應: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無決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續,餘念間故」,雖然講了三種不相應,其實是一件事,是從不同的側面來說明。這是「三不信」。「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這個「淳」通「純粹」的「純」,信心不淳厚。說他不信吧,好像還有些信;說他信吧,又似乎不信,這叫「若存若亡」。
  • 僅念一遍、即可獲巨大功德的諸佛如來名號!
    南無怙主無量光如來 南無聖光明遍吉祥王如來 南無大悲功德寶王如來。  (念誦一遍從今乃至九十六億劫、無量無數恆河沙數劫往生極樂世界,決定無疑。)  1.南無無邊身佛——聞是佛名,暫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況塑畫形像,供養讚嘆,其人獲福,無量無邊。  2.南無寶性佛——聞是佛名,一彈指頃,發心歸依,是人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 百佛名號吉祥加持
    有聽聞這一百佛名者即獲得大功德,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轉,亦當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在經中反覆宣說受持百佛名者的無量無邊功德,並且能去除受持者的貪慾嗔恚愚痴三毒。百佛名的特點是,一百佛名中五次出現同名佛,分別為:南無寶聚佛,南無栴檀德佛,南無精進德佛,南無龍德佛,南無厚德佛。受持者功德1、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諸佛名者。生大功德。
  • 聞其名號丨善導大師釋「若一日……若七日」為一輩子念佛
    善導大師就是把這一段文,也就是「往生正因」這一段,接在「說誠實言」後面作了解釋。這個「誠實言」是什麼?怎麼叫「不可思議功德」?「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也就是說,「往生正因」這一段就是「不可思議功德」。這一段要怎麼解釋呢?
  • 聞其名號丨念佛,超越品位,直入報土
    這是某種情況。下面是顯真實義。「精勤念佛,於事可然;資升品位,於理未徹」,這從事理兩方面來說,精進念佛,從事相來講,應該這樣;但是說用精進念佛來資升品位,這個在道理上還是沒有透達,沒有徹悟,還是有一點東西梗在那裡,要把它掃蕩掉。「念佛本為超越品位之法,直入報土。既修念佛,何棄無品位之直入報土,反求有品位之含花胎生?」
  • 聞佛名號消不消業障?
    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諸根無缺」,第二「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我們看這裡幾個願?三願。「我作佛時,十方眾生」,是不是對象?「聞我名字」,把我名號功德了解了,你就會「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這是什麼願?
  • 一句名號成佛有餘,何況世間的福德利益
    普門快捷,拯濟群萌,持名念佛乃淨宗諸經究竟結穴歸根處。大師註疏《觀經》,結云:「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善導大師的卓見亦得到印祖的讚許:「善導和尚專以平實事相法門接引末世凡夫,不用觀心約教等玄妙法門,其慈悲可謂至極無加矣。」祖師慧見,千裡同風;冥契佛心,妙贊持名。
  • 詳解如來十種名號的含義
    如來「十號」的意義列舉如下:一、如來:指佛陀乘如實之道而來,即謂「如來」;也可譯為「如去」,即乘真如之道而去達佛果涅槃。「如」是指佛陀的法身,遍滿虛空,充塞法界,如如不動;「來」是指佛陀的應化身,此「身」為救度眾生「應化」而來。「如」是靜態的,「來」是動態的,成佛以後本是動靜不分、法應不二的,如《金剛經》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 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怎麼來的?大多數人不知道
    對修淨土的人來說,阿彌陀佛名號非常重要。世尊在《無量壽經》中教導往生修法時,強調的就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在《阿彌陀經》裡也是直接指示,一日到七日一心持名。在《觀經》裡也是如此。按照善導大師的解釋,釋迦佛的本意還是要讓眾生一向專念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