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民俗】 福山雷鼓,鼓聲如「雷」撼心魄

2021-02-18 福在福山



   福山雷鼓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演。

在煙臺福山區,流傳著一種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舞蹈藝術,它以威武雄壯、熱烈奔放的表演形式,展示出了膠東人民的審美心態和藝術情趣。這就是煙臺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福山雷鼓」。據當地老人介紹,如今「福山雷鼓」已有200餘年的歷史,遍布福山的所有村落。這其中,要屬福山宋家疃一帶的鼓最為出名,這裡出現的幾代「鼓王」將這種特有的表演形式發揚光大,成為我國傳統文化家族中的一朵奇葩。
  2008年,煙臺市舉行了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命名儀式,福山雷鼓便在其中。如今福山雷鼓已經升級為省級非遺。

◎有200多年歷史,因鼓聲如「雷」得名

傳承人李克選老人今年已經67歲了,雷鼓已經融入到他這個土生土長的福山人的骨子裡。「小時候,每當震天的鼓聲響起,我們這些農村孩子都興奮得不得了,那意味著有熱鬧看,有好東西吃。」
  至於「福山雷鼓」的由來,李克選解釋說,顧名思義,它是一種亦鼓亦舞的民間遊藝活動,因表演時鼓聲如「雷」而得名。它以豪放、古樸的表演風格、嚴謹的表演程序和恢弘的表演氣勢而著稱。歷來以宋家疃為主,涉及周邊18個村落,在福山也俗稱「宋家疃雷鼓」。
  在李克選還是孩子的時候,他本家的二哥李克明就是一個雷鼓手,每當村裡有大活動,李克選就經常跟著哥哥出去表演看熱鬧。李克選說:「當時,打鼓的宏大場面和震撼人心的鼓聲,以及充滿力量的舞姿深深地感染了我。」後來,李克選沒事就跑到哥哥家,纏著他教自己,並聽說了雷鼓的故事。
  福山雷鼓表演形成,民間有兩種版本:一是戰國時形成。每次戰鬥得勝,號令者就會讓士兵砸木頭、敲石頭以鼓士氣,再接著衝鋒,後形成衝鋒鼓。二是祭祀鼓。據李克明描述,福山有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趕「太平頂山會」的民俗,求「聖母」保護和賜福。「雷鼓」是為「聖母」保駕護威、擊鼓開路的鼓。
  清朝道光年間,農曆四月十八趕山會之日,18路村民的「耍會」隊伍聚集在「太平頂」(現南塗山村)山會進行表演。「耍會」是趕山會期間的一種民間藝術表演形式,祈求「聖母」消病除災,保佑平安和子孫興旺。
  相傳,有一年宋家疃村的「耍會」隊伍抬著「聖母架」(就是聖母的塑像),前往太平頂趕山會,恰逢天降「甘露」,便停下來避雨。雨停後,「耍會」隊伍準備繼續趕路,卻無論如何也抬不走「聖母架」,老人們說:「這是聖母看好了此地的風水,要在這裡安家。」於是,宋家疃的村民就在「聖母」避雨處修建了一座廟宇。從此,每逢農曆四月十八日,附近18個村的「耍會」隊伍,都要先到此廟祭拜「聖母」求保平安,然後再去趕山會。於是在宋家疃產生了為「聖母」開路的「雷鼓」,即太平頂山會的開路鼓,同時此鼓也就流傳到了福山。

◎「鼓王」是靈魂,每人背的鼓有幾十斤重

  在李克選的記憶中,過去山會的「耍會」隊伍聚集在一起,浩浩蕩蕩,雷鼓在前面開路,其後是笙、笛、管、弦、大杆等鳴樂齊奏,引導著「聖母架」走在中間,隨後便是高蹺、地蹦、八大景、旱船、秧歌等組成的隊伍。節目豐富多彩,有「騎驢上壽」、「姜太公釣魚」、「撲蝴蝶」、「十二屬相」,還有「鋸大缸」等許多秧歌劇。在山會上表演結束後,各村的「耍會」隊伍再走村串鄉,沿途進行表演,相互拜訪,交流技藝。
  按照傳統,鼓手每次參加雷鼓表演是出於自願,大家都是同村百姓、鄉鄰,沒有人講究報酬,只是四月十八山會這天,村裡的「會」上(一種村民組織)才發給每個鼓手15個銅子,算是一頓飯錢。那時,幾十斤重的大鼓背在身上,要邊舞邊打邊走,雖然累,但很多年輕人都願意學習。
  如今,「福山雷鼓」大多在廟會、慶典和逢年過節時表演。擊鼓舞蹈者隊列兩行,大鼓12面,多則不限。表演者胸前挎鼓,右手握槌。隊前有一指揮者,俗稱「鼓頭」,一般有「鼓王」擔此重任。「整個團隊的節奏和步法全靠『鼓王』的帶領,一旦『鼓頭』出現錯誤,整個表演將功虧一簣。因此在打鼓時,『鼓頭』好比帶兵打仗的『指揮官』。」李克選說。
  首先,李克選詳細介紹雷鼓用的道具:「雷鼓的道具有鼓、槌、穗。鼓的直徑為1.2米,鼓面畫有八卦圖,圖的四周是由雲朵組成的花邊。鼓槌是一根長約45釐米的木製槌,上面雕刻著精緻的「二龍戲珠」圖。紅色絲線織成的鼓穗,長約1米。手握龍槌,揮舞紅色鼓穗,只見甩時一道道閃電,舞起來一團團雲朵。擊落在八卦鼓面上,發出震撼心魄的鼓聲。」
  多年來,雷鼓的動作已經形成了獨有的特點,兩縱隊並列前進,無其它隊形變化和穿插;表演時只能行進,不能後退;動作簡練,步伐穩健,身體挺拔;弓步、馬步、丁字步是其基本步法;立如塔松,弓如臥虎,穩如泰山,氣勢宏大。雷鼓動作的最大特點是在鼓穗的運用上,1米長穗上甩立圓,下旋平圓,猶如劍穗的舞法,長穗上舞下旋,威武瀟灑,粗獷豪放。

李克選擔當「鼓頭」。

龍頭鼓棒

幾十斤重的大鼓背著可不輕鬆

倉庫中,還有過去留下的老鼓。

轉載是一種智慧 分享是一種美德





相關焦點

  • 福山雷鼓:鼓聲如此「累」撼心魄
    福山、福地、福人聚。大福山以文化悠久出名,光是非物質遺產文化就有3個省級、6個市級,說吃有福山大面、福山燒小雞、福山豆面醬、福山三不沾,說玩那更是「海了去了」福山剪紙、下官抬閣...其中福山雷鼓最有意思。第一次看福山雷鼓表演的人一定會大讚一聲:霸氣!
  • 【文化遺產】福山雷鼓的傳說
  • 福山海鮮,非嘗不可——來自「魯菜之鄉」煙臺福山的美味
    那個時候的福山就已是較大的食鹽產地,福山至今還有鹽場這樣的村名,都是與戰國時期燒鹽有關。百味鹽為先,有了鹽,做出的飯才有味,福山的烹飪文化可以追溯到兩三千年前。一個菜系的形成要有很多的客觀條件,經濟文化的發展使魯菜的形成有了一定的基礎。據明萬曆年間的福山縣誌記載,當時的福山就已盛產各種蔬類、獸類、禽類、鱗類和介類,縣誌還專門介紹了味道鮮美的海腸。
  • 福山思想的變與不變
    從這個意義上說,福山的新著似乎印證了主流理論關於自由主義民主衰落以及中國模式崛起的看法。李強指出,儘管從這一角度解讀福山的新著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但如果仔細閱讀福山的新著,他更傾向於同意福山自己的說法,即福山的基本觀點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 特別策劃:這裡是福山!
    三鄉福地--「魯菜之鄉」作為魯菜之鄉,福山烹飪歷史悠久,美食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明清時期,福山魯菜就進入了皇宮御膳,並隨著時代變遷享譽全球。福山大面、福山燒雞、蔥燒海參、糟溜魚片、油爆海螺等享譽海內外的美食,使福山成為名副其實的魯菜之鄉。
  • 石齊平:福山教授的尷尬
    福山在書中提出,西方國家自由民主制的到來很可能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是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此論點稱為「歷史終結論」。福山的論文發表於1989年,正值柏林圍牆倒塌,未久,1991年蘇聯解體,他的觀點正好準確地詮釋了世局的演變,甚至還成功地預測了世局的走勢,加之上個世紀蘇聯解體之後的最後10年,美國國勢臻於巔峰,綜合國力、經濟力、科技力、財政力、軍事力、國際影響力均達美國開國以來前所未有之水平,因此,所謂「華盛頓共識」不脛而走,成為全球一眾國家追隨模仿的對象。福山教授在政治學術上的地位也備受推崇。
  • 福山人,你要知道的「Fushan」!
    相信未來的福山魯菜,必將以其豐富的歷史積沉和獨運匠心的烹飪技法世代相承,大放異彩。楮佳疃安置區項目建設現場作為福山新晉」網紅」打卡地,崇文街大橋設計如一隻躍動的「飛鳥」,造型採用雙飛燕式異形拱為裝飾結構,彰顯「福山飛躍」的美好寓意。
  • 煙臺福山福山其他邁入「8000+」,最貴的小區均價超過1萬/平
    其中福山福山其他4月二手房參考均價8150元/平,環比3月上漲0.46%,同比去年同期上漲3.10%。一、福山其他二手房房價走勢福山福山其他4月二手房參考均價8150元/平,環比3月上漲0.46%,同比去年同期上漲3.10%。最近一年中,8個月房價上漲,3個月房價下跌,1個月房價持平。
  • 銅鑼灣廣場對福山的意義在哪裡?
    之前,銅鑼灣廣場項目籤約福山夾河新城這一消息,被整個媒體圈轉發。 福山城市品位得到提升、推動福山服務業發展邁上新臺階、福山又來大項目等等……一系列標題讓福山上了一次熱搜。
  • 楊光斌:福山「歷史的終結」為何終結
    「是你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你」,這句流行歌詞完全可以用在福山身上。世界改變了福山。但是,「山絲們」似乎不願意看到、也不承認福山的改變,因為福山說了一句,民主依然是不可取代的價值。殊不知,此「民主」非彼「民主」,福山已經偷換了民主的概念,把黨爭民主偷換成了參與式民主。  福山的《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一書中的民主是什麼?
  • 煙臺福山上周(11.30-12.6),陽光首院登福山熱搜小區榜首
    熱搜小區第一名:陽光首院,小區位於福山福海路,目前小區均價10040.00元/㎡,環比上月上漲2.14%。熱搜小區第二名:萬科城市之光,小區位於福山福海路,目前小區均價9924.00元/㎡,環比上月上漲0.54%。
  • 大集開始「蝶變」升級,福山將打造市集文化新樣板
    福山大集將「華麗變身」,福山人「買買買」環境將大提升。2020年12月15日晨福山大集農貿批發市場升級改造項目開工儀式盛大舉行,整齊排列的土方車和挖掘機以及現場機械轟鳴聲,正式拉開項目建設的序幕。福山大集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煙臺人民傳承至今的,精神財富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福山大集此次對福山大集的改造提升,將在「經營業態、設施形態、文化神態、消費生態」等方面全面提升。
  • 住海南澄邁福山,做一生有福之人!
    「東瀉下石灘如瀑,有聲響如雷震」,古人誠不欺我,一個「瀉」字寫盡了瀑布的雄渾壯麗。原本緩流在田野之上的河流流經地質巨變形成的斷崖並經斷崖前的巨石阻攔分流,造就了了大水傾瀉的磅礴景致。大瀉瀑布,名副其實。
  • 要待吃好飯,圍著福山轉
    膠東菜因起源於福山,故又名「福山菜」,也叫「煙臺菜」。傳入青島,青島菜承襲福山菜而發展,自成一派。 福山素有「烹飪之鄉」盛名,諺云:「要待吃好飯,圍著福山轉」。福山烹飪業歷史悠久,技術代代相傳,明清大批廚師享譽北京,此後福山廚師在國內外各處開業,遂使福山菜風味傳遍天下。
  • 日本大叔數不勝數,但福山雅治只有一個
    事實證明,起初大眾普遍認為長成福山雅治這般模樣的男人,不宜唱搖滾。他長了一張唱情歌的臉,這件事市場說了算。福山雅治出道時的照片一首《Good Night》改變了出道後一直成績平平的福山雅治,幫助他第一次衝進了日本公信榜前十。
  • 魯菜文化節盛大開幕,魯菜大師齊聚福山!
    「要想吃好飯圍著福山轉!」為進一步提升福山魯菜品牌,弘揚魯菜文化,叫響「魯菜之鄉」城市名片,推動促進福山餐飲業和旅遊業的又好又快發展,近日由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福山區人民政府指導舉辦的魯菜文化節系列活動在福山火爆開啟。
  • 大集開始「蝶變」升級 福山將打造市集文化新樣(組圖)
    膠東在線12月17日訊(通訊員 唐蕾) 福山大集將「華麗變身」,福山人「買買買」環境將大提升。2020年12月15日晨,煙臺福山大集農貿批發市場升級改造項目開工儀式盛大舉行,整齊排列的土方車和挖掘機以及現場機械轟鳴聲,正式拉開項目建設的序幕。
  • 福山外國語小學(證大校區)測評|福山外國語小學對口小區
    首發 | 上海學區房百科(shxuequ)序言今天來聊聊福山外國語小學的另外一所校區——證大校區。就是浦東家長們心目中的福山外國語小學。與明珠齊名,領銜浦東新區的小學教育。相較於明珠,不夠雞血,但成績不差於明珠,女多男少的上海,當然心疼女兒的家長朋友們更多,福外成了浦東大熱門小學。
  • 走進福山(一)海南省十大文化名鎮之一—福山鎮
    雖然我離開福山很久了,但我出生在哪裡,並在哪裡讀完了小學和初中,在我的一生中福山的生活片段確是我一生中最為難忘。
  • 那些年,曾雄踞京城烹飪業的福山大廚
    1985年第三期 《中國烹飪》 魯菜專輯中指出:膠東菜最早源於福山,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長期以來,福山作為魯菜之鄉,湧現出許多名廚高手,通過他們的努力,使福山風味魯菜流傳於古今,他們對魯菜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有關史料記載:「福山烹飪元朝進入宮廷,並成為御膳支柱。」豐澤園飯莊菜單「東洋的美女西洋的樓,福山的廚子壓全球。」這是膠東民間盛讚福山廚師的一句順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