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彩票,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尤其體彩大樂透、福彩雙色球更是全國風靡,區區2塊錢或幾塊錢就可能中大獎,瞬間暴富、逆天改命,開啟完全不一樣的人生。我閒暇時候也會買兩注,無奈最多只中過15塊錢!
姑且不論買彩票的心理是出於樂趣閒暇買著玩,還是因為被生活毒打不得已,只能期待奇蹟出現給窘迫的人生帶來希望,既然它存在並成為合法賭博的一種方式,自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且,彩票並非現代人首創,更是一種源遠流長的玩法。
最早的彩票活動——「蒙彩」
「蒙彩」,顧名思義,就是蒙住的彩票!起源於先秦時期,尤其在秦漢特別風行。這是一種現場即開型的彩票:先把貴重的珠寶、首飾等放在一個個盒子裡,然後一一向觀眾展示,展示完後把盒子區用一塊幕布遮住,然後迅速把盒子移位、打亂,之後用黑布把一個個盒子遮住。這個時候買家就可以下注了,每注2錢銀子,每注可開5個盒子,中大獎就可得到盒子裡的珠寶首飾,另有白銀獎金。
蒙彩可以說是一種公信力很強的彩票了,因為很難作假,都是現場開獎。只不過蒙彩只有彩,而沒有票,也就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彩票,只能說是雛形。而且,蒙彩是一種民間活動,並非官方主辦。
最早的官方彩票活動——疊紙牌
據說是秦始皇為籌集修長城資金而設置的一種彩票,但具體規則目前已經不可考。
唐代到元代——彩票多元化,發行主體多元化
唐代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彩票的玩法也多種多樣,李白還曾寫過詩句「六博爭雄好彩來,金盤一擲萬人開」。據說連寺廟都開始發行彩票,而且開獎當日都鑼鼓喧天、人山人海,異常熱鬧。
清代的特色玩法——白鴿票
賽鴿時每隻鴿子按《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等字順序編號,下注時候如果買的字號與比賽結果相同,就中大獎了。
晚清屈辱的象徵——呂宋票
呂宋票是在菲律賓開的一種彩票,晚清末年傳入中國,大行其道,購買人數較多,據說每期能賣幾十萬兩。當時被西班牙控制,但因為菲律賓戰爭中西班牙戰敗,呂宋票隨即失效,成為廢紙。晚清人民被狠狠的薅了一回羊毛。
晚清名不聊生,賑災彩票誕生——李鴻章、張之洞等地方大員紛紛發行
彩票真是一份無本萬利的事業,晚清末年,為了籌錢賑災,李鴻章、張之洞等紛紛在地方發行賑災彩票,既是無奈之舉,也是斂財之道。時至今日,彩票依然是我國政府一大收入之一,可以說也是跟李鴻章等取的經。
1987年,我國福利彩票正式發行;1994年,體育彩票正式發行。
彩票,既是一大收入、也可做公益,更可為人民開闢一個合法的賭博渠道。真是妙!
最後,衷心祝願大家人生好運、都中大獎。
歡迎關注、點點廣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