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9日的報導,伊朗在荷姆茲海峽扣押了一艘裝有7300萬噸化學製品的韓國油輪,理由是此船排放「汙染了伊朗海域」並扣押了隨船的20名各國船員。事發後,韓國海軍反海盜部隊和美海軍在此遊弋的軍艦都曾試圖解救,但都鎩羽而歸。
事發突然,為何扣押韓國油輪?
此前,韓國政府2018年應美國單方面制裁伊朗的要求,凍結了伊朗在韓國的約70億美元資金,伊朗多次要求韓國不凍結資金,並在2020年申明這些資金將用來進行新冠病毒防疫和疫苗購買工作。在扣船事件前,韓國政府曾計劃派出一個外交代表團來伊商討問題,但在這個紅海海峽口局勢緊張的情況下,伊朗突然扣押韓國油輪,卻令局勢越發撲朔迷離且嚴峻起來。美國海軍高級將領則發出呼籲,要求伊朗方面儘快釋放人質,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韓國一直是原油進口大國,伊朗則是韓國很重要的原油供應方。制裁伊朗是美國單方面的行為,卻拉上了不少受美國影響很深的國家一起組成對伊朗的「封鎖線」,韓國也是其中之一。這次事件中,韓國首先凍結伊朗在韓資金,並無合法理由,又因為這次事件與伊朗交惡,試圖武力奪回油輪,顯得不太明智。
油輪被扣,韓國著急,美國「尼米茲」迅速部署中東
在油輪於4日被扣押於阿巴斯港內後,美海軍第五艦隊高層發聲,呼籲伊朗趕緊放人了事,五角大樓則下令將「尼米茲」航母部署到海峽地區,做出一副恐嚇之相。之前,「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已經動身返航母港進行修整,在半途中被美國防部長一紙調令又拉了回去,用以對「潛在威脅」進行威懾。而同時,韓國「崔瑩」號驅逐艦也抵達海峽地帶,準備向伊朗施壓。
就在這樣的外部高壓態勢下,據新華社報導,伊朗外交部發言人於7日稱,韓國代表團抵達德黑蘭商討「被凍結資金」一事,並否認代表團與「被扣押船隻」有關。可見伊朗在目前的進展中依舊從容,甚至還意圖多種手段齊上,從國際上獲得更多談判籌碼。
看法
荷姆茲海峽,是世界上石油最為繁忙的「運輸生命線」,伊朗一側幾乎扼守著最為狹窄的海峽內灣,所以石油價格跟伊朗在海峽的態度有很大相關性。
幾十年來,美軍為了貫徹「石油美元」的戰略基石任務,一直想佔據這個地方,卻遭到伊朗強硬的拒絕,甚至是還擊,雙方矛盾由來已久。而此次韓國捲入如此風波,則完全是被美國資本高度控制下的銀行業在關鍵時刻給文在寅政府「背刺」,並將韓國民族主義情緒煽動起來,使其改革陷入外交困境,順便給美軍重新部署荷姆茲海峽和中東戰略調整的一個機會,以打破之前川普政權全面收縮中東美軍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