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要給大家講的是《湯姆索亞歷險記》大家應該對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吧,因為它不僅是中小學必讀書目,也是世界名作影視改編第六名的作品。
它的作者是美國著名幽默大師、諷刺作家、小說家和演說家馬克吐溫馬克·吐溫曾被《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6名 。
馬克·吐溫最有名的標籤就是幽默,而且是表示心靈的光輝與智慧豐富的幽默。
1835年11月,馬克·吐溫出生在密西西比河河畔,他早年在印刷廠當學徒,當過送報員和排字工,後來在密西西比河上當過水手討生活,再後來參過軍,挖過礦,三十歲才被報紙聘用,正式開啟了自己的碼字生涯。
《湯姆索亞歷險記》以孩子的視角描述了主人公湯姆的一段人生經歷,這個調皮搗蛋、富有冒險精神、渴望成為英雄,整天都想著要出去冒險,幻想成為海盜,找尋寶藏的單純男孩和複雜社會磨合過程產生的衝突。
馬克吐溫為湯姆設計了體現他鄉村頑劣男孩性格特點的場景
夏季天氣炎熱,總有孩子去河裡遊泳,姨媽擔心湯姆的安全,從不讓他去,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湯姆還是逃課去河裡遊泳,晚餐時跟姨媽進行了你來我往試探的交鋒。
為了防止逃課去遊泳被姨媽看出來,自作聰明的湯姆把姨媽縫的領子拆下來,又自己縫上,這種小伎倆瞞過了姨媽,卻被同母異父的弟弟希德拆穿了!
弟弟:哼,我記得你好像給他縫領子用的是白線,可現在卻是黑線。
波莉姨媽:我的確用白線縫的!湯姆!
另一個經典的場景是粉刷柵欄,湯姆像所有孩子一樣不喜歡幹活,一份苦兮兮的懲罰工作怎麼逃避呢?
湯姆用一顆白石頭子和免費欣賞自己發炎的腳趾輕鬆的賄賂別人幫自己幹活,雖然被波莉姨媽一拖鞋就嚇跑了交易對象。
湯姆很快調整了狀態,他完美演繹了一個沉迷刷牆無法自拔的「藝術家」。
一句「有哪個男孩每天都有機會粉刷柵欄呢?」成功吸引了其他男孩的注意。
然後又跟別人介紹「刷這牆一定得特別精心。我想在一千個,也許在兩千個孩子裡,也找不出一個能按波莉姨媽的要求刷好這道牆的」成功抬高了刷柵欄的門檻。
這樣的傻瓜可不少,每過一會兒,就有些男孩子路過,起先他們都想來開開玩笑,結果都留下來替湯姆刷柵欄了。
由於「機會」難得,他們還得給湯姆一些禮物作為交換,湯姆躺在樹蔭下,一邊看著這些冤大頭替他工作,一邊盤點著手上的戰利品。最後還因為柵欄刷得不錯,還額外獲得了一個甜甜圈的獎勵。
兩件小事情就描寫出了湯姆的聰明好動、足智多謀,這樣的孩子在大人眼裡就是個頑童,調皮搗蛋、鬼心眼兒多;但在孩子們看來卻是個他們嚮往和崇拜的榜樣。
湯姆雖然頑皮但是又不僅僅只有頑皮,在他和好朋友與哈克意外目睹了一場兇殺嫁禍案後,害怕兇手的追殺,他們嘗試去當海盜逃避這一切,但最後在審判現場,湯姆還是挺身而出,指認了真正的兇手。
這個整天惹是生非,惡作劇不斷的淘氣包到了關鍵時刻竟然挺身而出,他有一桿自己判斷價值的標尺,是個只「頑」卻不「劣」的男孩。
在湯姆和貝琪在山洞中迷路之後,他安慰貝琪,不斷尋找新的出路;在山洞跟畏罪潛逃的兇手相逢,為了不讓貝琪擔心,他獨自承擔恐懼,整整三天三夜饑寒交迫,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好在最後湯姆用自己的智慧帶領貝琪走出山洞,成功脫險。
當反派大壞蛋被營救湯姆的村民無意中封死在洞後,湯姆為這個壞人遭遇的痛苦動了惻隱之心,他看似無賴的表象下,有著不同於常人的高貴和善良的底色。
《湯姆·索亞歷險記》的作者是美國著名幽默大師、諷刺作家、小說家和演說家馬克·吐溫,但是馬克吐溫只是他的筆名,這個名字源自他早年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水手生涯,意思是「水深兩潯,水流平穩」。這是輪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條件之一
《湯姆索亞歷險記》在美國文學和兒童文學中都大名卓著,而「名著」能夠在時間的考驗中流傳下來,都有他獨特的魅力和特點,《湯姆·索亞歷險記》最大的特點就是有趣。
馬克·吐溫以美國南北戰爭結束,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各種社會矛盾接連呈現的「黃金時代」為大背景,將世界縮影在一個小村鎮上富有冒險精神、又極力想擺脫枯燥生活渴望成為英雄的孩子經歷的一波三折的歷險故事。
但這本書,又不僅僅是一本兒童文學作品,當一位父母翻開後,也能從中得到很多關於育兒的思考。
比如乖孩子弟弟希德摔碎了家裡的糖罐子時,湯姆等著看姨媽教訓希德,但是姨媽走進來,二話沒說就開始打自己的屁股,湯姆大叫:是希德打碎了糖罐!
湯姆以為姨媽會認錯然後講些好話哄哄他,但是姨媽卻說:我覺得你挨揍也沒什麼錯,我不在的時候,說不定你又放肆幹出什麼壞事了。
家長做錯了事情究竟應不應該向孩子道歉?
再比如書中的湯姆和姨媽除了晚飯時候的交流,其餘時間幾乎沒什麼交流的機會。
雖然姨媽也會安排湯姆做一些事情,但是當家庭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家長和孩子間信息就會出現嚴重的不對稱,這也許有孩子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問題出現在監管人身上。
孩子不願意跟你談心,也許是因為你的談話只有情緒的宣洩,容易使孩子產生排斥、逆反心理,這樣的溝通基本上屬於無效溝通。
因此我們也可以理解湯姆,為什麼當他目睹殺人案後,寧願去當海盜也不願意告訴姨媽。
有效交流對於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湯姆索亞歷險記》鼓勵人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不要把孩子當做原材料送進一個個成品加工廠。
多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他們更多自由,並適時地進行引導,讓他們擁有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