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熱帶風暴級)的中心6月14日8時50分前後在陽江市海陵島沿海登陸,成為今年首個登陸我國的颱風。此次登陸陽江的颱風「鸚鵡」,也是今年登陸及直接影響廣東的首個颱風(以下簡稱「初臺」)。今年初臺來得是早還是晚?初臺的到來,意味著什麼?筆者就此採訪了氣象專家。
為何今年首個襲粵颱風來得早?
近期南海海溫高利於颱風生成
根據省氣象部門統計,1949—2019年,登陸或嚴重影響廣東的初臺平均出現在6月25日。此次初臺「鸚鵡」於6月14日登陸,較歷史平均偏早了11天。但它也不是最早。廣東最早的初臺是「浣熊」,在2008年4月19日就早早上岸。
為什麼今年首個登陸廣東的颱風來得早?廣東省氣候中心胡婭敏博士告訴記者,此次颱風「鸚鵡」較早形成,主要是因為近期熱帶輻合帶活躍,加之南海海溫高達30℃,有利於颱風生成。
事實上,颱風的形成與熱帶輻合關係密切。熱帶輻合帶主要由兩支氣流形成,南支來自南半球,越過赤道後成為西南氣流;北支是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南側的東北氣流。當兩支氣流在赤道以北相遇,很容易產生旋轉,從而形成季風低壓、熱帶擾動,在合適的海溫和能量條件下,它們就有可能發展為颱風。此次颱風「鸚鵡」正是在菲律賓附近海域形成,從熱帶擾動發展成熱帶風暴。
初臺後廣東天氣如何?
未來3個月進入颱風季
另外,颱風「鸚鵡」也沿襲了初臺出現較多的登陸區域。1949—2019年,登陸我國的初臺偏愛廣東,在粵西登陸的比例超過40%,其中湛江達15次、陽江達8次。同時,初臺的強度普遍不會太高,強熱帶風暴及以下級別佔77.5%,熱帶風暴級別的颱風「鸚鵡」也在這個範圍內。
雖然初臺強度不是很高,但其代表著廣東的颱風季正式開啟。據統計顯示,廣東終臺的平均日期為9月27日,這也就意味著從初臺登陸起,颱風季將持續3個月左右。同時,目前廣東仍處於「龍舟水」時期,降雨仍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天氣。
記者從省三防辦了解到,據研判,今年登陸或嚴重影響我省的颱風預計有4—5個,不僅初臺出現偏早,終臺大致出現在9月中旬,預計也比歷史同期稍偏早。今年颱風可能造成1—2次災害性的風暴潮,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出現較大洪水,防禦形勢十分嚴峻。
南方日報記者 張子俊 謝慶裕 通訊員 楊群娜
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