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腳下顫抖的歐洲
即使在今日,拿破崙仍是許多法國人心目中的偶像,甚至被視為神。在法國大革命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法國一直處於混亂狀態,是拿破崙讓法國再度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拿破崙下令起草了《法國民法典》(即《拿破崙法典》),這部法典幫助法國迅速從混亂中走出,重建秩序;當法國遭遇反法同盟的進攻時,拿破崙率領軍隊連破敵軍,捷報頻傳;當他在1796年率領騎兵翻越阿爾卑斯山並擊敗反法同盟軍隊佔領義大利的時候,他才只有28歲。不過他徵服歐洲的野心未能實現,1815年6月,他在滑鐵盧戰役中戰敗,被流放到大西洋的聖赫倫那島。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聖赫倫那島去世,這個矮個子巨人傳奇般的一生結束了.
拿破崙絕非什麼天選之子,他的成功完全是靠自己一步一步努力拼搏得來的。拿破崙原本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炮兵軍官,18世紀末爆發的法國大革命給了他出人頭地的機會。1793年12月,英國試圖進攻法國土倫港來支援波旁王朝,拿破崙奉命在此鎮守,並成功擊退了英國艦隊,因此獲得革命政府的賞識。1796年,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率軍遠徵義大利,並成功將義大利變成了法國的附屬國。在遠徵義大利勝利後,拿破崙成為全法國人心中的大英雄並受到了政府的榮譽嘉獎。
後來,拿破崙於1799年11月發動霧月政變,並於1804年加冕為法蘭西帝國皇帝。稱帝後,拿破崙率軍擊敗第三次反法同盟,吞併了歐洲大片的土地。他還將當時歐洲的7個王國和30多個公國分封給了他的兄弟。
能夠取得一系列如此輝煌的成就,拿破崙自然成為法國人心中名副其實的英雄,現如今,拿破崙在世界範圍內都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過也有很多人認為拿破崙絕非英雄,比如名著《罪與罰》的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曾說:「像拿破崙這樣的領袖無一例外雙手沾滿了鮮血,他的英雄榮譽是以犧牲200萬名年輕的法國士兵為代價獲得的。他們不惜用犧牲鮮活生命來將既有契約踩在腳下,只為重寫符合他們意志的新律法。」陀思妥耶夫斯基還指出,拿破崙的成功應當歸結於他推出的徵兵制度,是這項制度讓法國成為西歐的頭號軍事強國。
永不言棄的拿破崙
1769年8月15日,拿破崙出生於科西嘉島上一個貴族家庭,10歲時他考入位於法國香檳大區的布裡安萊沙託軍校。作為一個外地人,拿破崙矮小的個頭、奇怪的名字和帶有濃重口音的法語讓他沒少被同學們嘲笑,同學們稱他為「鼻子上的稻草」( La paille au nez),這個稱呼與他的名字諧音。1784年,拿破崙進入巴黎皇家軍官學校繼續學習。
學習5年後,16歲的拿破崙順利通過畢業考試,從軍官學校畢業。拿破崙的畢業成績不太理想,在58人中排第42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拿破崙是一個不愛學習的人。恰恰相反,他是一個對知識極度渴望的人。糟糕的畢業成績也無法掩蓋拿破崙身上的諸多優點,比如行動力強、性情果斷,等等。只不過在當時,拿破崙還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而已。
拿破崙有兩任妻子,他的首任妻子是約瑟芬。約瑟芬比拿破崙大6歲,而且她不怎麼喜歡拿破崙,在外面還有情人,最終她和拿破崙於1809年離婚,結束了兩人長達13年的婚姻。拿破崙的第二任妻子是奧地利女大公瑪麗·路易莎,1810年3月11日,19歲的瑪麗·路易莎和41歲的拿破崙結婚。相比於約瑟芬,拿破崙更喜歡年輕貌美的瑪麗·路易莎,在外行軍打仗期間也時刻掛念著她,甚至接連給她寄出了318封情書。可瑪麗·路易莎卻不怎麼喜歡拿破崙,因為拿破崙多次擊敗她祖國奧地利的軍隊,使奧地利頻遭損失。她曾說過拿破崙並不愛她,她只是拿破崙手中的傀儡而已。
雖然拿破崙和約瑟芬離婚了,但十分優待約瑟芬,保留了她的皇后尊號。1814年,約瑟芬在巴黎附近的馬勒梅松去世,享年50歲。拿破崙與瑪麗·路易莎的婚姻關係一直持續到1821年,但早在1814年,拿破崙第一次丟掉皇帝頭銜之後,瑪麗·路易莎就帶著她和拿破崙的兒子回到了奧地利。
1821年5月5日,一代梟雄拿破崙因胃癌和胃潰瘍於聖赫倫那島去世,享年52歲。拿破崙去世後,他的死因一直為人們所懷疑,很多人認為拿破崙並非死於胃部疾病,而是砷中毒,他很可能是被英國人毒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