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手機已然成為了我們連接世界的重心,而如果想要獲得最好的溝通效果,手機的輸入法的選擇就至關重要。作為一個顏控+強迫症,在被蘋果自帶的輸入法「傷害」過之後,我選擇投入第三方輸入法的懷抱,那麼究竟哪款會更好用一些呢?接下來我也將把我的真實體驗分享給大家。
拋棄蘋果自帶輸入法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並不是因為它不是很與時俱進的聯想與輸入體驗,畢竟作為一款系統內置輸入法,它在穩定性方面肯定是最強的。而讓我真正放棄這一輸入法的原因,則是在體驗過一段安卓手機的打字感受之後。
作為將震動反饋引入智慧型手機的前輩,iPhone的Taptic Engine相信真正體驗過的人都會知道這種反饋的優勢,它通過力量不同的震感,讓我們在實際的系統操作體驗上得以更近一步,使得與手機的交互更為自然。
而隨著不少安卓廠商開始重視用戶使用體驗的提升,也有越來越多的安卓手機開始配備線性馬達,並將這一觸感反饋應用在了日常打字輸入上,這讓我們在輸入時的反饋可以更為直觀高效。而iPhone雖然配備了很強大的線性馬達,但是它自帶是輸入法卻並不支持這一反饋,是不是很尷尬。所以在體驗過安卓手機帶震動反饋的打字體驗之後,再用回iPhone打字,總感覺很不自在,不確定自己到底打字成功了沒有。而且由於我習慣使用26鍵的全鍵盤輸入,在沒有觸感反饋的情況下,也讓我們輸入失誤率大大提升,特別是在快速錄入的時候就更是難受,這也是讓我選擇三方輸入法的最根本原因,因為它們都支持開啟輸入震動反饋。
那麼接下來就是選擇哪款輸入法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輸入法其實也不多,就三款,分別是搜狗輸入法、訊飛輸入法和百度輸入法。我也分別下載了這三款應用進行測試。其實在實際的打字體驗上,三者的體驗都差不多,都有很好的聯想與預測詞彙的能力。
而在這三者之中,搜狗輸入法的默認主題風格有著很明顯的搜狗特點,這一點也是我放棄使用它的原因,我更希望三方輸入法在外觀上更貼合系統的原生主題,無疑百度與訊飛兩個輸入法看起來要更吻合一些。此外搜狗輸入法在實際體驗過程中,彈出了不少類似使用方法的簡介頁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我需要打字的輸入產生了困擾,畢竟輸入法最需要做到的基礎「動作」還是輸入,感覺還是簡單一點比較好。
之後我又長時間穿插使用了一下訊飛輸入法與百度輸入法,與最初的使用體驗類似,在調出輸入法之後,二者在純打字輸入的使用體驗上無異,語音輸入方面雖說是訊飛的一貫優勢,因為現在很多軟體都內置語音轉文字的功能了,加之相比於安卓平臺,受限於iOS平臺的限制,在語音輸入的時候我們還需要跳轉到輸入法APP一下,所以使用體驗也都不是很友好,體驗過幾次之後,我也就沒有主力在用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輸入法的穩定性上,百度輸入法要比訊飛輸入法好一點,這個主要體現在輸入法喚醒的時候,比如我們在主界面下滑呼出搜索頁的時候,訊飛輸入法有一定機率會出現無法呼出的情況,有時候它甚至會從輸入法的切換頁面消失,這個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的個例,大家也可以自己試試。
而百度輸入法在更新到最新的10.0.1版本之後,確實給了我不少驚喜,主要是AI助聊的加入,為我們帶來了智能幫寫、智能糾錯與智能預測的三大功能。其中智能預測其實就是輸入法的智能聯想功能,可以根據我們輸入的句子和詞語進行相應的聯想以便加快我們的輸入效率。
而智能糾錯功能就更是十分實用,當我們在快速輸入的時候,難免會因為手殘而打錯字,加上輸入法的聯想算法有時候並不能準確猜測到我們想輸入的內容。打錯字還好,但如果因為在跟別人聊天的時候造成誤會就不好了。而百度輸入法就能智能判斷我們的輸入語境,並在文字還在輸入框的時候就對錯別字進行標註,稱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文字復檢員。
智能幫寫算是一個比較新奇的功能吧,它能夠根據我們當下所打出想要表達的關鍵字詞,自動生成一個句子,並且我們還能選擇失望、平常與開心三種不同的心情,讓當下的語境可以更為準確,對於不少不善言談的人來傳達自己的心情也算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而且百度還十分貼心的對於這個只能幫寫開啟了「不打擾模式」,日常我們在呼出輸入法的時候買這個智能幫寫功能並不會主動喚醒,而是只會在輸入法的右上角待命,當我們點擊它的時候才會喚醒。不過我也發現了這個功能的一個弊端,就是在不少安卓手機上,因為智能幫寫的顯示框會顯示一些內容,所以勢必會擋住屏幕的一部分,加之輸入法的遮擋,使得整個輸入法有點太當屏幕了感覺。
以上就是我對於三款主流iPhone第三方輸入法的使用體驗,相比於原生輸入法而言,它們在輸入體驗、與輸入效率方面,確實都有了不小的提升,如果你對於iPhone自帶的拼音輸入法抱怨已久的話,也不妨下載這些第三方輸入法體驗一下吧,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