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是北宋時期一位很有名氣的詞人,他的父親曾經做過監察御史,因此柳永早起家境還算殷實,一直在汴京過著風花雪月,風流才子一樣的生活。那時候的汴京的是北宋王朝的都城,因此非常的繁華熱鬧,有著許多歌樓酒肆,煙花柳巷,柳永也經常出入其中,和那裡的歌女樂工們都有著很好的關係,還經常為她們寫一些好的詞,讓她們好譜成曲子傳唱。
在柳永的那個時代,讀書做官才是正道,因此柳永的父親見柳永這麼不務正業,非常地生氣,經常監督柳永好好讀書,也好將來考中進士,在朝中當個一官半職。然而柳永起初卻對這些功名利祿都不放在心上,為此還特此填了一首詞,說寧願將那些浮名都換做淺斟低唱。但是隨著柳永的成長,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柳永也覺得不能就這樣一直混下去,總要為將來打算打算,有一個立足之地。於是柳永就下定決心認真研讀了經書,等到學有所成後就去參加了科舉考試。然而等到要張榜的時候,宋仁宗看到了柳永的名字,心裡頗有些不快。宋仁宗當初就聽聞過柳永所寫的那首詞,覺得這柳永不讀聖賢之書,只是一味地寫一些豔麗虛化的詩詞,因此將他的名字從榜中撤去,並且還寫了批言,說:「只管去淺斟低唱吧,又何必來考取那些浮名?」柳永就這樣名落孫山了。
後來又有人向宋仁宗推薦柳永,說他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於是宋仁宗就問:「是那個專門填詞的柳永嗎?」那人回答道:「陛下聖明,正是那個柳永!」宋仁宗於是不屑一顧地說道:「那人虛化豔浮,還是讓他去填他的詞吧!」柳永就這樣從此失去了做官的機會,連遭挫折,鬱郁不得志,於是索性就放縱於酒樓妓館,不再約束自己,還戲言說自己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填詞,以這種方式來抒發心中的憤懣之情。
然而當時的封建禮教其實是非常虛偽的,那些達官貴人尋花問柳都只是尋常的事情,但是這些在暗地裡做還好,卻是不能搬到檯面上來的。而柳永隨心所欲,公開和那些歌妓,樂工等人混的很熟,並且還為他們填詞,自然就是犯了忌諱的。但也正因為柳永的這些遭遇,令落魄的柳永充分加深了對於那些不幸的煙花女子的同情和理解。柳永覺得那些煙花女子雖然身世低賤,做得也是被人所看不起的事情,但是她們的內心卻是那麼的善良,她們的處境更是那麼的可憐,卻從沒有人關心過這些底層人物的悲苦。
有一次,柳永在一家妓館中與幾位要好的女孩子閒談,柳永看著她們那青春的容顏,可是眼中儘是含淚的傾訴,都在訴說著自己悲慘的遭遇。柳永頓時感到一種無法排遣的憂愁苦悶,他不禁想,自己不過是一個無權無勢,窮困潦倒的小人物,縱然是有再多的同情,再多的悲憫,都無濟於事,只能用詞來寫出她們的不幸和心中那充滿美好卻又小小的願望,也算是一種撫慰吧。於是柳永就經常為這些煙花女子寫詞,將她們的哀愁與不幸都盡數融入了自己的詞中。就這樣,前前後後柳永一共為這樣不幸的煙花女子寫了許多流傳後世的詩詞。
柳永的的詞,基本都是語調舒緩,清新流暢的慢詞,和蘇軾的豪邁相比,柳永的詞則是宛如江南女子溫柔如水的性格一般,緩緩浸潤人的心脾,從內心深處得到感動。柳永的詞還吸收了民間的一些語言,因此他的詞格外的通俗易懂,很受市斤百姓的熱愛,甚至在當時要有著凡是有井水的地方,都在歌唱著柳郎的詞的說法。但是柳永的一生卻是悲哀的,他知道五十多歲的時候朝廷才給了他一個小小的員外郎的職位。有一次,宋仁宗舉行宴會,正當大家酒酣耳熱之際,仁宗於是就讓柳永來作詞。柳永不敢怠慢,於是趕緊就獻上了一手詞。然而仁宗看了之後,覺得詞中的「漸」字和「翻」字都不吉利,因此大怒,從此不再任用柳永。可憐的柳永受此打擊,更是窮困潦倒,流落各地,過著貧困至極的生活。最後柳永死的時候,甚至都是身無分文,還是那些妓女們合夥湊了一些錢,將柳永好好安葬的。甚至沒到清明的時候,那些妓女還會帶著酒菜到柳永的墓前去憑弔。柳永一生為這些底層的煙花女子作詞,對她們充滿著同情,但同時這些底層的女子雖然低賤,卻都懂得感恩戴德,在柳永死後依舊幫他處理後事,真可謂是因果糾纏不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