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美網男單決賽在兩名年事已高的天王級球員間展開,2017年澳網男單決賽也在兩名年事較高的天王級球員間展開,相同的是有兩位都是17號種子,不同的是有兩位是6號和9號種子(僅僅是數字顛倒一下)。
2002年美國網球公開賽,賽會17號種子桑普拉斯和賽會6號種子阿加西成功會師最後的美國網球公開賽的男單決賽。不知道那場球有多少球迷還記得,桑普拉斯在賽前並不看好的情況下,3-1(6-3、6-4、5-7、6-4)戰勝了自己的老對手阿加西,捧起了美網冠軍。當時桑普拉斯已經31歲,而阿加西已經32歲了。
好了,讓我們逆轉時空,來到2017年澳網公開賽,賽會衛冕冠軍德約科維奇在第二輪就被爆冷淘汰,世界第一穆雷也止步於第四輪,這讓很多球迷都覺得這屆澳網有點冷過頭了。但隨著比賽的進展,我們又驚奇的發現賽會17號種子和9號(6翻了)種子相約會師決賽,就像15年前逆轉了時空一樣,費德勒和納達爾也都不在年輕,一個35歲一個30歲。他們再次進入大滿貫的男子單打決賽,要知道兩人上次闖入大滿貫決賽的賽場已經是兩年、三年前的事情了,而上一次兩人一起殺入大滿貫決賽的時間已經是6年前的法網了。
我們來看看雙方的交手記錄,桑普拉斯和阿加西共交手34次,桑普拉斯20勝,阿加西14勝。費德勒和納達爾同樣也是共交手34次,費德勒勝11次,納達爾勝23次。從過往的交手記錄上來看納達爾佔據了對費德勒的絕對優勢,但最近一次交手時2015年巴塞爾室內賽,費德勒以2-1(6-3、5-7、6-3)艱難獲勝。所以這次澳網冠軍花落誰家還未可預測。
自2004年費德勒接管世界第一以來,世界男子網壇格局從費德勒獨佔群雄(羅迪克、薩芬、休伊特)到費德勒和納達爾二分天下,再到2008年德約科維奇異軍突起再到2012年的四大天王,直到15年後費德勒和納達爾由於傷病和狀態的困擾,變成了德約科維奇和穆雷的網壇二角戲。而今年德約科維奇和穆雷也將年滿30歲。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年輕一代無法在大滿貫賽場上突破老天王們的統治地位,是職業壽命的延長,還是技術的進步,抑或是他們本身的衝擊力不足以衝破統治。我認為這三種原因都有,但最主要的還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合理科學的訓練以及調整參賽,使得職業球員的競技運動壽命得以延長。即使在30歲後也能處於職業生涯巔峰期間,而不是職業生涯保持期間。
我們都知道2016年下半年,費德勒和納達爾都是選擇性的去參賽,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身體勢必不能接受全年參賽的高強度負荷,而針對他們的訓練也主要由技術性訓練轉變為戰術和體能保持。所以我們才能看到費德勒在8進4的比賽和半決賽打滿5盤也未能出現體能等重大問題,而納達爾這邊在面對迪米特洛夫的半決賽也是打滿了5盤,將近5個小時的高強度比賽。納達爾雖然有體能下降的趨勢,但我們仍可以看出他和去年的納達爾在體能上面有何差別。筆者仔細觀察了費德勒對錦織圭的四分之一決賽,二人打滿五盤,兩人從第一盤開始的腳步移動速度和第五盤的腳步移動速度並無明顯差別,尤其是錦織圭,根本沒有體能下降的趨勢,費德勒那邊也沒有很大的差別。所以一個健康的費德勒和納達爾,在他們準備充分、精神飽滿的狀態下依然是可以處在男子網壇的頂端。當然這和他們合理參賽,合理分配精力以及科學訓練有著巨大的關係。
自古有言,十二年為一個輪迴。而世界男子職業網壇的輪迴應該多三年,時空交錯有太多的巧合,都是17號種子的天王球員以及6、9號種子的網壇名宿。這也讓大家相信周日男單決賽將仿佛讓我們穿越回15年前的美網決賽那個紐約的夜晚,這一幕也必將載入網壇的史冊在今後廣為流傳。而費納決也將會是我國網球迷們最好的一份春節禮物。
最後讓我們來欣賞一下,狀態良好的費德勒和納達爾在本屆澳網的精彩發揮吧
費德勒VS錦織圭
納達爾VS拉奧尼奇
怒掃下圖二維碼,千軍萬馬全乾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