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工表示,預製板在使用時,一般是砌在承重牆或承重柱上,上面再澆築混凝土面層,以滿足防水要求、增強整體性。「一旦承重牆或連接部位遭到破壞,預製板就有坍塌風險。」
8月30日,坍塌的宴會廳。新京報記者向凱 攝
文 | 新京報記者向凱 韓沁珂
編輯丨王婧禕 校對 | 張彥君
►本文約2784字,閱讀全文約需5分鍾
山西臨汾飯店坍塌事故發生後,山西在全省範圍內開展房屋建築和人員聚集場所安全專項檢查。「我們將在一周內對鎮內所有房屋包括營業場所和民房進行排查,主要看建造年份、結構、材質、外觀,有將近1萬棟房子。」臨汾市某鎮政府一名負責人表示。
8月29日上午,山西臨汾市陳莊村聚仙飯店在為鄰近安李村一位老人舉辦80歲壽宴時發生坍塌事故,共造成29人遇難,其中24名是安李村村民。
8月31日,安李村24名村民在事故中遇難。新京報記者向凱 攝
事發地點聚仙飯店宴會廳是由一處院子上面加蓋預製板而成。新京報記者從多位建築專業人士處了解到,村民自行加蓋時可能缺少規範設計,施工和使用過程中的不當行為也可能破壞房屋整體結構,進而加劇房屋坍塌風險。
坍塌發生後,傷員第一時間被送往醫院救治,據新華社今日消息,28名傷員均得到有效救治。
8月30日,事發宴會廳一面牆上還留著一個「壽」字。新京報記者 向凱 攝
坍塌建築材質為預製板,近年來已逐漸淘汰使用
聚仙飯店靠近馬路,是村民自建房屋。新京報記者從陳莊村村主任姚先生及多名村民處了解到,該房屋一層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馬路近些年由於修路在不斷加高,原來的一層變成了地下,便加蓋了二層,後來又建了閣樓、臥室和廚房,近十幾年來一共擴建了五六次。
其中,發生坍塌的宴會廳原本是主屋和後邊臥室之間的院子,用來擺酒席。十多年前,飯店主人在院子上方搭建了一層預製板,救援隊員表示,這次事故是院子上方的預製板塌了下來。而宴會廳周邊的主屋、廚房、臥室等建築整體基本完好。
據了解,預製板是在工廠裡預先生產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預製件。製作預製板時,先用木板釘制空心模型,在模型的空心部分布上鋼筋後,用水泥灌滿空心部分,等幹後敲去木板,剩下的就是預製板,可直接運到施工現場進行安裝。
北京某建築設計院的結構工程師陳工告訴新京報記者,與現在流行的現場澆灌混凝土相比,預製板因造價低、使用方便,上世紀末以前在我國應用廣泛。「當時鋼筋和混凝土的價格昂貴,房屋多採用磚混結構,工人現場砌牆,然後蓋上預製板就可以。」
大約在2000年以後,隨著鋼筋、混凝土價格的下降,以及混凝土技術的日漸成熟,建築的使用功能要求也更加複雜,預製板和磚混結構被逐漸替代。
安李村和陳莊村多位村民告訴新京報記者,本村並沒有生產預製板的廠家,以前蓋房用的預製板多是從相距約10公裡的鄧莊鎮南梁村購買,但近些年已經很少使用。
9月1日,鄧莊鎮政府一名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早前鄧莊鎮確有很多預製板廠,生產出的產品賣往周邊,「但最近十幾年已經很少了,去年因為環保原因(工廠)全部取締。」
在南梁村,一位七八年前曾生產過預製板的村民家門口,幾堆預製板堆放著,「早就沒有銷路了。」該村另一家預製板廠在一片高粱地裡,門口堆著一些預製板,據村民介紹,老闆早已改行開挖掘機。
9月1日,鄧莊鎮南梁村,以前的預製板廠。新京報記者向凱 攝
新京報記者走訪看到,南梁村的房子多是鋼筋混凝土建造,只有菜園、牲棚等處能見到預製板,而在聚仙飯店所在的陳莊村,多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村民告訴記者,這些房子大多建於2000年以後,「基本沒有用預製板的。」
9月1日,鄧莊鎮南梁村村民用預製板蓋的牲棚。新京報記者向凱 攝
預製板坍塌或因承重出現問題
一位住在聚仙飯店對面的村民介紹,宴會廳東面原本有一堵圍牆,預製板的東側就搭建在這堵牆上,「發生坍塌時,圍牆往外倒了。」
陳工表示,預製板在使用時,一般是砌在承重牆或承重柱上,上面再澆築混凝土面層,以滿足防水要求、增強整體性。「一旦承重牆或連接部位遭到破壞,預製板就有坍塌風險。」
據了解,預製板的設計使用年限和普通民用住宅的一樣,都是50年。在陳工看來,對於使用年限較長的預製板房,主要問題可能就出現在承重牆或承重柱上,一方面住戶可能在使用過程中拆除了必要的承重部分,另一方面,地基沉降在農村也是普遍現象,不均勻的沉降會影響承重牆的穩定性,加劇坍塌風險。
有村民表示,飯店坍塌前十多天連續天降大雨,發生坍塌的宴會廳東側圍牆地勢較低,容易積水,可能對地基有一定破壞。多位村民反映,距離飯店兩公裡外的陶寺村在這場大雨中也倒塌了兩處無人居住的房屋。
此外,一名事故發生後在現場製圖的襄汾縣消防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宴會廳長13.6米,寬12.4米。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結構工程師表示,在上百平方米的區域使用預製樓板,需要通過鋼筋把承重柱、預製板、周邊建築連接成一個整體。然而,「這麼大面積用預製板肯定是要打鋼筋的,但是圖片裡的樓層斷面很整齊,看不到鋼筋。」
不僅如此,聚仙飯店附近村民介紹,大概在五六年前,為了防雨,飯店在宴會廳的預製板上方又加蓋了彩鋼棚。上述結構工程師表示,房屋的地基承載力有限,加蓋彩鋼棚會給地基穩定性帶來隱患;若彩鋼棚支架的位置選擇不當,可能會破壞原本的承重結構;加蓋彩鋼棚也可能改變樓層的使用功能,將原先作為屋頂的屋面板變為閣樓的地板,並產生新的安全隱患。
陳莊村村幹部此前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稱,該飯店建造時沒有經過專業設計,只是請了兩個大工,自家人當小工。
據央視新聞報導,8月3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襄汾縣「8•29」飯店坍塌重大事故調查組,對事故展開調查。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
8月31日,陳莊村聚仙飯店已被封閉。新京報記者向凱 攝
農村自建房存在監管空白,當地開展房屋大排查
新京報記者從陳莊村、安李村多位村民處了解,村裡建房多是在2000年左右,「自家宅基地上蓋房不像城裡,基本不需要什麼審批。」
9月1日,陶寺鄉派出所所長告訴新京報記者,一般農村自建房就是在宅基地規定的面積內,「蓋一層可以,蓋別墅也可以,沒人管。」
在南梁村,新京報記者看到一戶人家正在蓋房,屋主告訴新京報記者,他請了幾個工人來幫忙蓋,自己也動手在蓋,「不需要啥手續。」
「農村地區的自建住宅目前缺少法律層面的規範。」一位受訪建築師表示。為加強對建築活動的監督管理,保證建築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我國在1997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該法對建築活動的流程和相關責任進行了規定,但是建築法也同時明確「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建築活動,不適用本法。」
2014年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實施意見》,其中稱,「在鄉、村莊規劃區內,進行農村村民住宅……建設,依法應當申請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的,應按本實施意見要求,申請辦理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但是,陳工告訴新京報記者,在實際生活中,「地方上對農村自建房的管理較弱,且每個地方有所不同。」
隨著坍塌事故的發生,不止陶寺鄉,周邊鄉鎮也進入「非常時期」。9月1日中午,離陶寺鄉幾公裡外的鄧莊鎮工作人員忙成一團,多部門聯合對各村宴會廳等大型公共場所排查。
「我們將在一周內對鎮內所有房屋包括營業場所和民房進行排查,主要看建造年份、結構、材質、外觀,有將近1萬棟房子。」鄧莊鎮政府一名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