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全國海關嚴厲打擊走私犯罪以來,走私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那種在海上靠大飛艇和海關緝私艇比速度的走私,也隨著海關裝備的不斷改善而失靈了。但走私這種犯罪行為在暴利驅使下不僅不會停止,而且還會採取更加隱蔽的手法,變換新的花樣,與海關人員進行較量。
緝私發現船下乾坤
前不久,廣東的黃埔海關在查私中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案件,當時是偵查到一個漁船走私案:一條漁船帶著走私貨物到了蓮花山港口。檢查人員立即出動,但上了船後卻一無所獲。仔細搜查後,仍沒有發現任何私貨,海關人員只好收隊下船,但在疑惑中,他們留了一個心眼:下船後採取了更為隱蔽的監視方式。第二天一早,當走私船上的人以為平安無事了,開始準備轉移私貨時,海關人員突然出現。然而,在船上還是沒有見到任何私貨,但海關人員發現,船尾的一根皮管在絲絲作響,通過仔細檢查,見船尾正在用高壓氣瓶向水底充氣。隨著充氣的進行,船尾漸漸浮起了一個似潛艇模樣的東西。打開艙門後發現,裡面裝滿了私貨,有走私的汽車音響、電腦部件、醫藥原料等等。據海關人員介紹說,別看裡面裝的東西不多,但價值卻不低。
黃埔海關調查局副局長周運保說:「這些產品科技含量比較高,屬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價值很高。我們查過一個案件,一個旅客提一個小手提袋回來,後來通過物價部門估價,價值達140多萬元。」
水下怪物浮沉自如
為了揭開這個水下怪物的秘密,在看守所,記者採訪了這條走私漁船的船長譚偉斌。
「是什麼人把這個拖箱給你的?」記者問。
「香港人。」犯罪嫌疑人譚偉斌答道。
「讓你拖回來給誰呢?」記者問。
「讓我拖回蓮花山,然後他們自己一點一點倒。」譚偉斌交待。
「從什麼地方拖到什麼地方?」記者問。
「從伶仃島附近拖到蓮花山港。」譚偉斌說。
「拖到目的地以後,你把這個拖箱怎麼處理?」記者問。
「我就放在這個地方,他們自己拖走。」譚偉斌說。
「這個東西拖到目的地以後,它是沉在水裡還是浮在上面的?」記者問。
「沉在水裡,一般都是在水下幾米。」譚偉斌說。
「那表面上用什麼東西來標誌它?」記者問。
「一般都是可樂瓶。」譚偉斌說。
「這個東西上下沉浮怎麼控制呢?」記者問。
「用氣壓把水壓出來,裡邊有空氣就浮起來了。」譚偉斌說。
「你在拖航的過程中,遇到過海關檢查嗎?」記者問。
「遇到過一次,他過來以後我們就放掉,放掉以後再拉回來。」譚偉斌說。
走私工具不斷更新
「以前有一些沉箱,結構比較簡單,就是乾脆沉在海裡通過人力把它拉上來或者沉下去。這個能控制沉浮的還是第一次發現,比較先進,應該是我們分局成立以來第一次搞到這種比較先進的。」黃埔海關走私犯罪偵查分局幹警武勝說。
這種專門用來走私的「潛艇」怪物,是在水下航行的,本身沒有動力,拖在漁船後面,遇到檢查,便放到水裡去,到了目的地,再通過高壓氣瓶往艙裡打氣,使其浮出水面。
對於海上走私分子在隱蔽走私方式上的不斷變化,從80年代起就幹海上稽查的吳錫坤體會最深。
「1984年你幹海上稽查的時候,私貨是以什麼方式帶過來的?」記者問。
黃埔海關調查局海查處處長吳錫坤說:「直接就把貨物放在船上偷運過來,後來從1986、1987年起海上緝私、打私比較嚴了以後,他們就在船上做特製的暗格,把小的家用電器、手錶藏起來,包括油箱、機艙。」
「船上夾帶的暗格不斷被發現,他們又把這個夾帶方式變成什麼樣了?」記者問。
「變成水裡拖箱了,就是很土的、簡單的水裡拖箱,裝在箱子裡頭密封起來,或者是用油桶拖在後面,然後回來撈起來,就是這樣。」
三層磚下暗藏油庫
在我們看到的一個海灣裡,停放的都是黃埔海關抓獲的走私船。在這些走私船上,到處都是形形色色的暗道機關。
「從外表看,這是一個拉磚的船,是吧?」記者登上其中一條船問。
「對,表面上看是拉磚的。」黃埔海關調查局海查處科長熊小斌說。
「那怎麼發現它有暗道機關呢?」記者問。
「一般來說一是根據它的吃水,二是根據它的船形。」熊小斌科長介紹說。
在這條船上,表面上看是一條拉磚的船,但扒開三層磚,海關人員和記者就看到了一個閥門,打開閥門,下面就是一個出油口,直通油艙。據黃埔海關調查局海查處科長熊小斌介紹說,這是一條實實在在走私紅油的走私船。
船上控制水下掛箱
在船上的各種各樣的走私方式被海關人員熟識後,於是,走私的方式由水上走到了水下。有一種看起來像船一樣的東西,其實不是船,是緊貼在走私船底下的外掛箱。走私的時候貼在船底,遇到檢查時,卻自有一番辦法。
黃埔海關調查局海查處科長熊小斌一邊示範一邊解釋說:「這個是掛箱的設備,在這個地方有一個洞通到海底,海底的箱子用一個鋼絲繩扯上來,然後掛在這個機關上,之後還有一個液壓泵,如果一有人來查船,他一按電鈕,液壓泵就產生壓力,牽動機關,然後繩子就滑下去了,整個鐵箱就沉在水裡。」而上面提到的電鈕,就隱藏在駕駛室裡,駕駛員開船時正好擋住了這個閘門,遇到檢查,只要一扳就行了,可以說是既簡單,又方便。
但這種貼底拖箱只能沉不能浮,打撈起來實在費勁,而且常常丟失,幾十萬的貨不能白扔,於是,走私分子就「發明」出了既可以沉又可以浮的「土潛艇」。在沿海地區,走私分子這種不斷挖空心思隱蔽走私方式的動向,引起了海關人員的高度重視。
水下較量道高一丈
「可以這麼說,走私工具是在不斷地向著科技含量比較高的方向發展。因為海關打擊的力度在不斷地加大,查緝的力度在不斷地加大,走私犯罪分子為了逃避打擊,在不斷地使用新的帶有更高科技含量的工具。我們這次查獲的這種所謂的『土潛艇』,也就是這種水底沉箱,就很能說明問題。」黃埔海關關長王社建分析說。
走私花樣更新換代
●毫不掩飾直接把貨物放在船上偷運。
●船上暗格在船上做特製的暗格把貨物藏起來。
●水裡沉箱利用結構簡單的沉箱,通過人力把它拉上來或者沉下去。
●水下「潛艇」在水下航行的走私「潛艇」,拖在漁船後面,通過往艙裡打氣,使其浮沉自如。
左圖為在番禺一造船廠內抓到的在建走私「潛艇」。據圖紙計算,「潛艇」容積大概有60立方米。
■走私新法揭秘【水底掛箱】
曾用於走私的外掛箱擱在岸邊。這種外掛箱走私的時候貼在船底,控制電鈕隱藏在駕駛室裡,遇到檢查時,只要輕輕一扳整個鐵箱就沉在水裡。這種貼底拖箱只能沉不能浮,打撈困難,容易丟失。
【「土潛艇」】
最早發現的走私「土潛艇」。這種「潛艇」在水下航行,本身沒有動力,拖在漁船後面,遇到檢查,便放到水裡去,到了目的地,再通過高壓氣瓶往艙裡打氣,使其浮出水面。
【閥門機關】
一個設在走私船上的機關。從表面上看這是一條拉磚的船,但扒開三層磚,就看到了一個閥門,打開閥門,下面就是一個出油口,直通油艙。
【遙控「潛艇」】
番禺某船廠裡在建的新型走私「潛艇」。這種「潛艇」設有設備艙、控制艙、油艙,設備艙裡裝有氣瓶,用來排水進水。控制艙裡裝上先進的電磁閥,控制它的沉浮,不用從主船上往下打氣,可以實現遙控。
番禺發現在建「潛艇」結構完備可遙控控制
前不久,記者趕到廣東採訪,剛下飛機就從海關方面傳來消息,說當天中午,在番禺紫砂大橋旁的一造船廠內抓到了一條正在建造中的走私「潛艇」。
這條走私「潛艇」實在令人震驚,不但比以前抓到的個頭大,而且在裝備上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設備艙藏六個氣瓶
「現在根據你們對這個艇的初步檢查,它都有什麼樣的功能呢?」記者問。
「這個艙是設備艙,裡頭裝有六個氣瓶。」黃埔海關調查局海查處科長熊小斌邊檢查邊說,「六個氣瓶是用來排水進水的。在控制艙裡,控制的儀器就是在裡面。這有個輸油口,輸油的,按照它的結構來看,應該是用來走私油的。」
我們看到,在這條走私潛艇上,裝上了先進的電磁閥,也就是說控制它的沉浮,已經不用從主船上往下打氣,可以實現遙控了。
「這個船是別處造好拖來的還是你造的?」記者問。
「那個空殼是我造的,但是船裡的設備不是我們這兒的。」這個造船廠的老闆陳桂芳答道。
對著圖紙,黃埔海關調查局海查處科長熊小斌分析說:「從圖紙上看有六個氣瓶,這六個氣瓶就是控制艙,把水排出去或者把水放進來。這裡還有電磁閥,來控制這個船的升降。」
一次可裝五十噸油
「從圖紙上看,能夠看得出來這個潛水艇的容積有多大嗎?」記者問。
「可以,剛才我們一個同事根據這個圖紙就計算過,大概有60立方米。」熊小斌說。
根據計算,像這樣一臺「土潛艇」,一次就可裝油50多噸,如按每噸走私油差價1000元計算,一次便可獲利5萬多元,而一臺「土潛艇」兩天就可以跑一趟,獲取的暴利便很可觀了。於是,在這種暴利的驅使下,走私犯罪走向瘋狂。
自1998年以來,海關打擊走私力度不斷加大,而且一直保持著高壓態勢,但從「土潛艇」不斷發展和更新上看,走私分子絕不會因此而罷手,他們一定會採取新的手段來對付海關的緝私行動,這種動向給緝私不斷地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供稿文/範本吉李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