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美國大片不自信了?

2020-12-15 中國青年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美國電影裡的「另類」角色

2017年上映的美國電影《蜘蛛俠:英雄歸來》中,有一個在蜘蛛俠系列電影中首次登場的反派——禿鷲。

破爛的帽子,穿舊的工裝,一副典型的工人打扮,正帶著他的工友一起回收外星人的殘餘物資。這時,鋼鐵俠的人過來告訴他,他的合同書失效。於是為了養家餬口,他不得不帶著工友去偷鋼鐵俠的物資,製造外星科技武器賣給犯罪分子。這似乎和普通的反派不太一樣,有點「逼上梁山」的味道。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身份是電影改編過的。這個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角色,原本是一位博士,電影裡卻成了一個「工頭」,他的敵人不是「乳臭未乾」的蜘蛛俠,而是集財富和科技於一身的鋼鐵俠,一個剝奪勞動者生產資料的「資本家」。無論是為了迎合觀眾,還是開始反思,都反映出好萊塢這個輸出美國文化的地方,有點不自信了。

一部主流的、叫座的電影必然要符合當時的社會狀況,那麼這樣的矛盾設置,在美國這個產業空心化已經非常嚴重的國家,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呢?

無處不在的「中國製造」

中國有個稱號叫「世界工廠」,它曾經屬於美國。隨著經濟全球化,製造業從西方發達國家逐漸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美國工人的生活狀況也隨之越來越不樂觀。美國總統川普一直主張「美國優先」,他想了好多辦法,想讓製造業回流。其實不只是他,歐巴馬對「美國製造」也非常重視。

2013年,歐巴馬在邁阿密的一個碼頭上演講,鼓勵美國民眾使用「美國製造」。他在話筒前侃侃而談,身後的龍門吊上還掛著一面美國國旗。這時一陣風吹來,吹落了這面美國國旗,露出底下兩個漢字——「振華」,上海振華重工,中國製造了全球80%以上的港口機械。在「中國製造」的背景板下大談「美國製造」,這經典一幕也被收錄進了央視的紀錄片《輝煌中國》。

至於美國製造業能否回流?有美國網友扒出來,川普的品牌服裝是中國製造的,他旗下的酒店裡面很多用品都是中國製造的,川普標誌性的「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小紅帽也是中國製造的,就連今年川普的競選橫幅還是中國製造的……

川普還經常把「愛國」掛在嘴邊上,他甚至在批評政敵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他們就像「死」了一樣,不愛國。我們上學時每周升一次旗,就有人說是「洗腦」,可美國公立學校的學生每天在教室裡向國旗宣誓,而且由來已久,從19世紀末就開始了。所以不是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搞多了,而是還遠遠不夠。

西方的意識形態滲透

有一個詞叫「挖墳」,不是盜墓的意思,而是說在網上扒出一些人以前發表的不當言論。其中大多是發生在2010到2013年間,當時的網絡輿論環境非常不好。

2013年,香港演員劉嘉玲發了一條微博,是她在天安門前的照片,她說「48年……我終於來到了這裡!東方紅,我心中的太陽」。沒想到,遭到了一些人圍攻,言辭之惡毒、下流,讓這些人的粉絲都看不下去了。這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當時正是西方對我們進行意識形態滲透最瘋狂的時期,他們大搞歷史虛無主義,抹黑英雄烈士,醜化中國人形象,圍攻表達愛國熱情的人。有網友總結了一段話:「美國霸氣小護照,德國良心下水道,全民醫療索馬利亞,俄國白送房一套,日本夏令營呱呱叫……」這些現在被當成笑話的段子,曾經讓很多人信以為真。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喪失自信,淪為西方的精神奴隸。他們當然失敗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的飛速發展。

震撼世界的中國奇蹟

1994到2014年,我們的GDP從世界第八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世界第二。看似一帆風順,實則極為不易。

這裡有這樣一個故事,2005年元旦那天,天涯論壇上有一位網友發帖說,根據當時的經濟增速計算,中國的GDP有望於2030年左右超越日本。當時中國在美、日、德、英、法之後,位居世界第六。這個帖子一發出去就火了,不過和我們今天的感受不同,當時的人是以質疑和冷嘲熱諷為主。三天之後有人發帖反駁,從社會穩定、經濟模式、地緣政治等角度全方位分析,結論如果用現在網上的話說,那就是「不是吧,不是吧,不會真有人以為中國能超過日本吧」。

2005年當年,中國GDP超越法國;2006年,超越英國;2007年,超越德國;2010年,超越了日本。即使是最樂觀的網友,認為中國要用25年才能做到的事,實際上我們5年就做到了。從此這個反駁帖就是成了天涯著名的「打卡景點」,時不時就有人來「挖墳」「鞭屍」。2019年,中國GDP達到14萬億美元,日本5萬億,我們已經是日本的近三倍了。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你是什麼時候感覺到中國強大了?現在已經有一萬多人留言了。有一位網友說,2017年,建軍90周年閱兵時,他的奶奶說:要是當年我們有這些「鐵牛」「鐵馬」,日本侵略者又怎可能進得了廣州城。老人家十分興奮地讓他去買報紙,然後拿著放大鏡,在沙發前看了一遍又一遍。

還有一位在英國的留學生回答,他的老師在講全球幾大衛星定位系統時,提到了美國的GPS,歐盟的伽利略,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對於北鬥只是順口一提。三個月之後,北鬥正式開啟全球服務,這位老師在課堂上專門強調「不是所有的衛星系統都能應用到這個領域,最新的北鬥,是其中一個。」 那一刻,他的自豪油然而生。中國曾經與歐盟合作開發伽利略項目,後來在美國的壓力下他們開始排擠中國。相比於北鬥取得的成功,反倒是伽利略項目這幾年不太順利,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還有很多網友講述了自己的故事,有人說到助學貸款,有人說到看病買藥,有人說到撤僑,有人說到救災,有人講述了家鄉的變化。如果讓我來回答,我會說到電影。

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

2013年上映了一部美國大片——《環太平洋》。影片講了一個,太平洋深處鑽出來很多外星小怪獸,沿岸國家製造出巨大的機甲打小怪獸的故事。

這部電影是一個裡程碑,它是第一部內地票房超過北美票房的美國大片。怎麼做到的?因為裡面有很多中國元素。比如,全球機甲的最後基地就在香港,另外還有一部中國的機甲「暴風赤紅」,名字很霸氣,在電影中被稱為最偉大的機甲。資料顯示,「暴風赤紅」一共幹掉了7隻小怪獸,是所有機甲中第二多的。那電影中表現如何呢?「暴風赤紅」和小怪獸打了一分鐘就被打趴下了,而且還是全劇中唯一一個在一對一時被幹掉的機甲,這時我才知道前面那些鋪墊都是高級黑。

好萊塢黑中國是日常操作。2017年有一部美國科幻電影叫《降臨》,講的是外星友人降臨地球的事。這部電影中,各個國家對於懸停在自己上空的外星人飛船採取了不同的態度,比如美國主張對話,而中國打算用武力解決……劇本是不是拿反了?

不管怎麼說,在好萊塢的科幻片中,中國元素越來越多了。

《2012》,拯救人類的諾亞方舟是中國建造的。

《地心引力》,美國太空人最後到了中國的天宮空間站,乘坐神舟飛船返回地球。

《火星救援》,馬克·達蒙靠著中國的太陽神號飛船幫忙才有機會回來。

《獨立日2》,這部美國的主旋律電影,人類在月球基地的指揮官竟然是中國人。

雖然這些電影中都有黑中國的地方,但為了票房也好,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科技水平也罷,好萊塢已經不能無視中國的存在了。

講好中國故事

劉慈欣曾說,如果生在別的時代,他可能不會成為科幻作家,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現在的中國充滿未來感,也促進了科幻小說的繁榮。去年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在眾多強手的夾擊下,一路逆襲,最終獲得了46億票房。

在很多人看來,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不是酷炫的科幻效果,不是跌宕起伏的劇情,而是它宏大的敘事方式:「該計劃將持續一百代人。儘管,我們不知道4.2光年外的新太陽,會帶來什麼樣的新家園,但從今天開始,人類的勇氣與堅毅,將永刻於星空之下。這一絕望與希望並存、持續兩千五百年的漫長宇宙之旅,史稱『流浪地球計劃』。」兩千五百年,一百代人,放眼全球,除了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沒有哪個國家能制定這樣偉大的計劃。

再看細節,我從來沒看過一部電影,主角從頭到尾一事無成。他們先去救援杭州,杭州地下城沉沒在巖漿中了。他們又去蘇拉威西,想重啟那裡的發動機,快到的時候發現已經啟動了。地球要撞上木星時,他們想出一個辦法,卻被告知幾小時前以色列科學家就已經提出來了。他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終於把紅色的火焰射向了木星,這時附近的兩座發動機也射出了紅色的火焰……有人說,主角們之所以是主角,只是因為攝像機恰好在他們身邊。其實沒說錯,這是一場飽和式救援。影片中非常震撼的一幕,當女主角請求各國人員回來幫忙時,韓國駕駛員小哥說「地球毀了,我們誰也見不到,我們回去」,然後第一個掉頭,龐大的車隊紛紛掉轉方向,日本、俄羅斯、英國等國家的工作人員也陸續趕了回來。當地球面臨危機時,全人類為了挽救自己的命運,共同努力,這叫什麼?這叫人類命運共同體。影片中也有一個鏡頭包含了美國元素,就是一面星條旗覆蓋著的一個箱子,箱子裡應該是一位美國工作人員的遺體,同時也是美國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敘事方式。就像國際歌中唱的: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看到這樣的電影作品,我感覺到中國強大了。這種強大源自於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是內地票房前三的電影,是年輕人用真金白銀投出來的,它們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很簡單,滿足中國觀眾在文化自信上的需求——我們不信命,我們一樣可以拯救世界,就像那顆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人類前行!

(來源:共青團中央)

相關焦點

  • 面對中國,現在的美國為何變得越來越不自信了?
    據路透社12月3日報導,美國司法部負責國家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約翰·德默斯2日稱,在美國所謂「打擊技術盜竊」的行動之下,已有1000多名中國研究人員離開美國。德默斯還宣稱,該部門對這些所謂的中國特工發起了多起涉及工業和技術間諜活動的刑事案件。
  • 美國動作大片來了!導演被認為是電影院救星,網友:迷之自信
    美國九月份的動作大片《信條》來了!該片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被給予厚望,被美國電影人認為是最有可能拯救電影院的人。對此,有的網友說:真是迷之自信。疫情期間,美國不防疫,不想著救人,還想著靠電影撈錢,真是想錢想瘋了!更有網友直指「核心」:美國電影指望通過中國觀眾來獲得高票房。
  • 疫情疑點越來越多,「美式大片」要演到什麼時候?
    央視5月17日播發國際銳評《「大炮連天」的美國政客是在真防疫還是在演大片?》。內容如下:時間是真相的同路人。近來,隨著越來越多信息被披露,美國疫情發展的輪廓逐漸清晰起來。所謂欲蓋彌彰,諸多事實真相就像一把把利劍,戳穿了美國政客們精心編織的一個個謊言,將這些人的自私、瀆職與失德日益清晰地暴露在世人面前。
  • 新番裡中國元素越來越多,從片頭曲到臺詞,口音都更標準了!
    現在越多越多的日漫中都開始加入中國元素了,比如《黑之契約者》的男主是名為李舜生的中國人,《Charlotte》的最終回裡,乙坂有宇是在中國救下了一名很有勇氣的小女孩,旁邊的房屋窗戶上也掛著中國結,《JOJO》中也曾出現來自西藏的波紋使者。
  • 上千名中國研究人員離開美國,中國外交部:美國竟如此不自信
    中國作為新興國家的代表,不管是經濟還是科技發展水平讓很多國家都望塵莫及,這些都是中國政府努力的結果。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發展並不是很歡迎,處處刁難中國,對中國進行壓制,想要維護自己的霸權地位。科技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意義重大,掌握先進技術可以讓國家的發展更順利,美國正是吃到了科技的甜頭,所以一直都在世界上保持領先水平。
  • 奧利弗·斯通:中國電影越來越像美國電影不是好事
    奧利弗·斯通:我說的很蠢的爛片就是像美國的很多電影,純粹為了廣告,沒有任何含義在裡面,只為了追求收入。  中國女星去好萊塢拍戲是趨勢  成都商報:現在很多好萊塢大片都非常重視中國市場,在電影中植入中國元素討好觀眾,您的《華爾街2》也有中國元素,你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 成美國電影中全新的中國元素
    例如不久前該部某飛行員在演習中和隊友戰勝了假想對手多波次絕對數量機群的多種方式來襲,最終以0比17的絕對優勢交換比鎖定了完勝結局。《愛,死亡和機器人》中的敵機原型就是殲20另一方面,大洋彼岸對殲20的關注也從未停止。自冷戰以來,美國一些紀錄片和影片中經常會以各種不同的演繹方式還原美國的假想對手所擁有的各類先進武器,所以殲20也由此成為美國大片中嶄新的中國元素。
  • 連續8部好萊塢大片內地票房慘敗,中國觀眾為何不愛看美國電影了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多月來,有超過10部以上的好萊塢新片在內地上映,其中至少有八部影片投資龐大,我們可以稱它們為「好萊塢大片」。而這八部影片無一另外地票房慘敗,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內地觀眾已從根本上對美國電影喪失興趣。
  • 從《功夫熊貓3》中看中國元素——評《功夫熊貓3》
    《功夫熊貓3》是一部優秀的動畫片,無論是老少都值得去觀看,這是一部值得讓我感到非常親切的電影,雖然是好萊塢製作的,但是充滿著許多的中國元素感覺就像看本土的一樣,我們從功夫熊貓一到三看以看出中國元素在美國這部動畫片中越來越多。
  • 8月份的美國動作大片來了
    在疫情期間沒有任何好萊塢大片上映,Netflix的「每月大片」就成了令人注目的美國大片,像是七月份查理茲·塞隆、琪琪·萊恩、馬提亞斯·修奈爾等明星主演的科幻大片《永生守衛》,竟然打破收視紀錄。Netflix8月份的大片《超能計劃》,又能否再創收視佳績?故事講述一種藥丸能激發使用者有五分鐘的超能力,引發了黑白兩道的大戰,電影完全是典型美國大片的節奏,真是燃爆了。
  • 俄羅斯:面對現在的美國,中國很難不自信
    圖為世界疫情其中關於美國衰落,中國崛起的思考更是引起了熱議。在看到美國在這場疫情之中的表現,人們很可能將美國的衰落直接歸咎於疫情,但是顯然並不是這樣。事實證明,早在20年前美國就埋下了衰落的禍根。在空軍方面,殲-20戰鬥機的橫空出世,說明我國航空工業的製造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地位,而運-20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增強了我國空軍的戰略投送能力,而近期中國官方發布的一部宣傳片也暗示著轟-20離服役時間越來越近。在海軍上,「下餃子」般的神速世界有目共睹。中國在八年的時間裡生產了約70多艘 056/A型護衛艦,以及多艘常規潛艇和071型登陸艦。
  • 亞洲罕見的美國村,到處都是美國元素,絲毫不輸唐人街
    我們中國曾經發生過一次民族大遷徙,很多華人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去國外謀生。華人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個種族,除了中國的14億公民之外,在全球各地還分布著大約兩億的華人華僑。並且他們在其他國家生根發芽。因此如果我們去了其他國家,有可能還會時常的看到唐人街。
  • 中國麻將無聊還醜?美國人發明「白人麻將」,完全剔除中國元素
    01中國麻將風靡西方麻將之所以這麼受歡迎,就是因為其趣味性十足,可以輕易地讓人陷入其中,仿佛時間都過得快了。我國宋朝大詩人李清照就是一位麻將高手,李清照有多喜歡打麻將?傳言戰亂跑路的時候,隨身還要攜帶一副麻將。
  • 美國大片一家獨大?2019中國科幻崛起
    美國大片一家獨大?2019中國科幻崛起提起科幻片,你最先想起的可能是美國。漫威系列、《生化危機》系、《環太平洋》系列等等都很優秀。之前我國很少涉足科幻片的拍攝,主要是因為科幻片對特效的要求很嚴格,而我國很多影視作品的特效一直被稱之為是「五毛錢特效」。
  • 中國女孩為什麼不自信?
    我想到了前些天你問我有沒有認識做關於性侵題材作品的藝術家,你的播客「落選沙龍」上一期的內容是「中國女孩為什麼不自信」,我就想到了和你談女性的話題,雖然我談這個話題並不合適,因為我本質上不太懂,我的戀愛經歷乏善可陳,但我有出生在一個女性主導的家庭,我有三個姐姐,我父親平時不善於表達,這樣也就是說我的生活在青少年時期基本上面對的就是四個女性,正是因為如此,我反倒更不懂女性了,這也就使得我不知道如何和女性交流
  • 謝娜拍「高級黑」大片,目光呆滯卻被誇高級,她這真是越來越時髦
    「時尚」這兩個字的範圍很大,因為時尚是與眾不同的,隨著潮流的變化它會改變,隨著時間的更替發展得越來越前衛。明星按著這些潮流趨勢走,她也變得越來越時髦,不過也讓人越來越難懂。她拍攝了一張「高級黑」的時尚大片卻顯得目光呆滯,卻被網友誇讚高級。這張照片運用了高級的黑色來作為底色,營造出靜謐的氣息,再加上她梳的一個乾淨利落的髮型,顯得格外清爽乾淨,畫面顯得尤為別致。
  • 為什麼美國白人越來越少,中國黑人越來越多?原因其實很簡單
    所以北歐人民不會經常受到烈陽的照射,而他們身體中的黑色素就會很少,黑色素少了,皮膚就會多呈現為白色。與北歐人民膚色相比的,在赤道生活的人民相比,他們的皮膚多呈現於黑色,就是因為赤道是陽光集中的熱帶。而赤道人民因為常年受到強烈陽光的照射,也就是紫外線的影響,所以身體經過調解就會產生大量的黑色素,這樣就會導致他們的膚色呈現為黑色、棕色或者棕黑色等。
  • 「功夫熊貓」在中國熱映 如何評價引發廣泛爭議
    最近,美國動畫影片《功夫熊貓2》在華熱映,因其採用「功夫」和「熊貓」等中國元素,引發廣泛爭議。爭議方大致分成兩派:一派認為,這是美國電影盜用中國文化實施「文化侵略」,呼籲各方抵制;另一派則認為,美國影片使用中國元素是中國文化的勝利,是一次成功的「出口轉內銷」。
  • 現在中國崛起了就講中國文化自信,會不會有點自負的感覺?你咋看
    隨著祖國越來越強大,國人也越來越自信,但是某些方面過於自信會不會變成一種自負?現在中國崛起了,你就講中國文化自信,會不會有點自負的感覺?現階段的中國人應不應該講中國文化自信?對於這類問題,你咋看?文化它畢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話題,很多時候不一定是對錯,或者是優劣的問題。
  • 從美國大片在八月的慘敗,看到電影的未來
    這篇文章由柳林後獨家原創,這部電影可以說兼具了文藝片的氣質和商業片的營銷,還有超強的劇本和一眾大腕級頂級演員陣容,怎麼看都是票房爆炸的那種電影,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4分,從這個評分上你就可以看出它是有多優秀了。然而,這部怎麼看怎麼都會大爆的好萊塢優質大片,一路航行到中國這塊大陸的時候,卻讓人非常意外的擱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