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啥沒有電影分級制度

2020-12-23 小明熬夜看電影

現代意義上的分級制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才確立,在這之前都是內容審查制,從審查到分級是一次大的思路跳轉。

審查制:什麼不能寫、不能拍、不能放,強調的是「禁止」。

分級制:什麼內容可以給什麼人群看,強調的是「區分」。

最早也是影響力最大的電影審查指導文件,是美國1930年頒布的《海斯法典》(Hays Code)。

「法典」二字讓人感覺條目很厚實,其實它只有12條,涉及到臺詞、動作、宗教、性態度等方面,我摘一段關於「性」的:

性:出於對婚姻和家庭的神聖性的關注,必須慎重對待三角戀愛……不能使觀眾對婚姻制度產生反感。(1)決不可把不純潔的愛情描繪成誘人和美麗的;(2)它不能成為喜劇或笑劇的題材;(3)決不可由此喚起觀眾的情慾或病態的好奇心;(4)決不可給人以正當的和可接受的印象;(5)總的來說,在表現方法和方式上決不可細緻入微。

這還屬於比較詳細的,第4條更簡潔,就倆字:淫穢。

具體怎麼算淫穢,由審查人員的經驗把握,曾經有位大法官說:「我無法告訴你淫穢的定義,但你如果給我一張照片,我就能告訴你它是不是淫穢」。

到六十年代末,《海斯法典》才演變成分級制,各國其實也都差不多,指導精神就是「什麼年齡看什麼內容」,下面以美國為例,給大家放張圖:

從「G」到「NC17」,內容口味越來越重,受眾限制越來越大,這套制度要實行,需要兩個先決條件。

一、法律意識必須充足,從院線管理人員到觀眾,都要自覺遵守,這樣執行的成本才會足夠低。(偶有越界的也能及時糾錯)

二、認為電影是一種純粹的商品,不同人群看不同的電影,跟不同身材的人選不同尺碼的衣服,沒有本質區別。

而恰恰是這兩點,我們暫時一條都不具備。

從小到大,中國人都是習慣買張票就可以進場看電影,我記得小學的時候,附近的電影院在放張藝謀的《菊豆》,海報那叫一個誘惑,門口的檢票員雖然原則上是不讓未成年人進,但並沒有擋住少年們的觀影熱情。(總有辦法混進去)

有同學可能問,那進門挨個查身份證不行麼?理論上可以,但操作困難重重,需要時間與人員成本,影院是沒有這個動力的,他們巴不得越多人進場越好,再就是沒法鑑別身份,比如有部限制級電影,少年們找了個成人帶著,就說是我爹,你還能翻人家戶口簿麼?

但以上這些還屬於程序限制,如果想克服,無非是加大投入成本,分級制最大的障礙是第二條,請銘記下面這三句話:

在中國,電影不是純粹的商品。

在中國,電影不是純粹的商品。

在中國,電影不是純粹的商品。

作為一種影響力廣泛的大眾媒介,它有一種「國家背書」的潛臺詞,也就是說,能在電影院裡放映的東西,老百姓都默認是國家認可的。

這就又牽扯到一個政府職能問題,西方觀眾覺得政府只是個超市管理員,你把貨理好,我選什麼商品跟你沒關係,而中國政府則是個家長,把黃色雜誌放到未成年人看的到的地方,就是你的失職!

一個是有限責任,一個是無限責任,這次疫情大家也能看的很清楚,民眾對政府的要求不同。

現在你明白為什麼我們沒有分級制度了吧,一旦有了分級,對意識形態的管理就會失控,國家層面不允許過分的血腥、暴力、色情或政治異見進入電影院,這不光是個價值判斷,也是個態度立場。

真要是哪個未成年人走上邪路,就非說是受到影院裡電影的誘導,家長賴到政府,誰能說得清楚?

再往深了說,分級是對「大一統」的挑戰,這是中國歷代王朝特別忌諱的東西,現在只是延續下來而已。

但我要提醒大家,「大一統」是個中性詞,它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藝術家們肯定不喜歡被「一統」管束,但當下中國的高速發展,「大一統」的共識功不可沒。

最積極呼籲電影分級的,也恰恰是導演、編劇群體,因為他們是創作者,自然希望無需擔責任的想怎麼拍就怎麼拍,你沒聽說過哪個電影公司強烈要求分級吧,他們恨不得導演只拍G級合家歡,能買票的受眾越多才越賺錢啊!

有人說只要實行分級制,中國電影的票房立馬翻倍,這就是瞎說了,在好萊塢,一部電影被打上R級的分類,票房預期至少低三成,這意味著把最願意買票看電影的青少年群體擋在門外,分級跟電影票房沒有必然聯繫。

以上我聊的是意識形態層面,還有一筆經濟帳。

中國電影去年的總票房是600多億人民幣,已經算是除北美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場,但600億是個什麼概念呢?我簡單比較一下。

2019年阿里巴巴的全年營收是3768億人民幣,是整個電影行業營收的6倍,如果把中國電影作為一家公司看待,600億的營收剛好能排到中國的第300位,第299位是盤錦北方瀝青燃料有限公司。

這意味著,電影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非常非常有限。

但電影的輿論影響力又很大,為了一個營收這麼點兒的行業,把意識形態領域的管控開放,決策者們不願冒這個險,哪怕分級能帶來3成的票房增益,也不會輕易嘗試。

我知道有的同學看到這兒開始憤怒了,憑什麼電影地位這麼低!我們要創作自由,我們要看多種多樣的中國電影!

這也是我個人的呼聲,但有個讓人悲傷的消息,絕大部分的觀眾,並不在乎分不分級,看電影只是許多娛樂的一種,不比看電視劇與打遊戲更高級,再說不分級也沒耽誤電影市場突飛猛進,主管部門更是沒有向前走的動力了。

我個人認為分級制會有,但短時間內無法解決,咱國家現在的主要任務還是悶頭奔經濟,顧不上電影這個小領域。

我說的已經算挺客觀吧,如果這樣還被噴,那哥只能罵髒話了,下次有朋友向你發出類似疑問,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

相關焦點

  • 日本的電影分級制度,遠比你想像的要複雜!
    去年全國熱映的《紅海行動》,無論是從題材還是主旨來說都沒有什麼不妥,但由於影片中充斥了很多的血腥暴力元素,並不適合全年齡層觀看。於是,《紅海行動》在國外是被分級成15禁,而在香港公映時更是被分級為首部三級中國內地片。因此,三級片沒有那麼得「不可說」,電影分級也不必那麼大驚小怪。
  • 和你認為的完全不同:香港電影分級制度趣談
    香港,聞名世界的電影之都,被譽為:「東方好萊塢」。香港電影之所以能獲得的巨大成功,這也要歸功於它獨特的電影分級制度。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依照香港法例第392章《電影檢查條例》於1988年11月10日制定,分級主要依據觀眾年齡限制劃分為Ⅰ、Ⅱ、Ⅲ三級;自1995年起因《電影檢查條例》修訂,所以將第Ⅱ級再細分為ⅡA及ⅡB兩個級別,所以部分人會稱此電影分級制度為香港電影三級制。(而該法例也稱呼《兒童不宜法例》。)
  •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前十名2019 韓國r級限制電影2019 韓國電影分級制度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韓國最大尺度電影前十名2019 韓國r級限制電影2019 韓國電影分級制度 韓國的電影一直都很出名,而且韓國電影是分級的,什麼年齡看什麼年齡的電影也是有好處的,希望這個制度能都國內來也是極好的,那麼韓國電影分級制度2019是什麼樣子的呢?
  • 娛樂法評論|對比中國式遊戲分級制度,淺談各國遊戲評級標準制度
    #中國式遊戲分級標準#近日,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在中國遊戲產業年會上發布了由人民網和國內幾家規模較大的遊戲公司牽頭開展立項的《網路遊戲適齡提示》,這可以算是國內首部較為正式的遊戲分級制度標準。但並未列入可能引起歧義的18+年齡段,這也是該標準與國外遊戲分級制度的明顯不同之處。說到年齡分級制度,其實不僅在遊戲行業,影視、動畫等娛樂行業在國外都有其嚴格的分級制度。比如日本內容產業按照具體各自的行業有著不同的分級制度:電視動畫遵循廣播行業制度、動畫電影遵循電影行業分級制度、遊戲遵循遊戲行業分級制度。
  • 日本漫畫其實沒有分級制度,但它是怎麼做到保護青少年的?
    這些年蓬勃發展的中國動漫產業卻總是遭遇一些內容審核問題,許多動漫作品因為內容涉及黃暴,被官方認為不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而被禁。因此,許多人呼籲中國出臺動漫分級制度,不過官方一直沒有動作。但仔細考察漫畫產業十分成熟的日本會發現,日本其實也沒有所謂內容分級制度,那日本漫畫是怎麼來保護青少年呢?
  • 香港影片分級中,為什麼有的被評為「三級」,分級制度有何意義?
    那麼,在香港影片分級中,為什麼有的被評為"三級片"?分級制度有何意義呢?一、分級制度的演變香港電影的分級制度是從1988年開始的,從此之後香港影片的尺度開始變得寬鬆起來,一直到1995年,這段時間堪稱香港電影發展最快的蓬勃時期,然而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那段時間出現了許多突破緊急題材的影片,為了能夠控制電影的尺度,所以在1995年,三級制的劃分更加細緻,一直延續到今天
  • 《花木蘭》分級PG-13,電影分級究竟有什麼好處?
    如果說到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一部好萊塢電影,由迪斯尼製作的真人版《花木蘭》一定榜上有名。日前,據外媒報導,該片在美國被分級為PG-13,這意味著13歲以下的兒童需要在父母的陪同下才能觀影。原因是這部以戰爭題材為背景的影片,必不可少地存在著大量的暴力鏡頭。而這也使得《花木蘭》成為了迪斯尼電影史上首部分級電影。
  • 已有動漫平臺率先推行動畫內容分級制度,「家長舉報」適可而止!
    提起「中國動畫分級制度」,還要從2013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烤羊事件」說起,不管此次事件的勝訴方是誰,喜羊羊都背負了社會罵名,甚至使得該動畫IP至此走向了沒落。因此,「中國動畫分級制度」一次次地被「提上日程」,似乎只有中國動畫分級了,家長們才能停止舉報……面對輿論熱議,廣電總局相關人士表示:推出分級制後,如果再出現任何問題,大家的矛頭肯定指向分級制度及其執行上。分級後,消費者真的能按級別來看動畫片嗎?影院說10歲兒童不能進,但9歲兒童來買票他就不賣嗎?分級給政策部門帶來很多後續壓力。
  • 中國的遊戲分級制度終於來了!不過看起來有點兒簡單粗暴
    近日,中國音數協第一副理事長張毅君在2020年度中國遊戲產業年會上發布了《網路遊戲適齡提示》團體標準。其中適齡提示的標識符以三個不同的年齡為標準,分別為綠色的8+、藍色的12+、黃色的16+,但並未列入可能引起歧義的18+年齡段,這也是該標準與國外遊戲分級制度的明顯不同之處。
  • 中國遊戲分級標準公布!竟然沒有18+……
    究其原因,是因為國內一直沒有制定遊戲分級制度,所有類型尺度的遊戲,有涉及到「暴力」「色情」「裸露」等場面的時候,全部一刀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和諧」。之後便可以在國內上市,也就是適合全年齡段的玩家的遊戲。
  • 香港影片中,所謂的「三級」到底指什麼,電影分級制度有何深意?
    香港影片中,所謂的「三級」到底指什麼,電影分級制度有何深意?近年來影視劇產量頗高,從國內到國外,各種大片,讓人一飽眼福。然而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所看的電影都是分等級的。因為不同的電影作品受眾的不同,所以影視行業內會對影視作品進行分級,是為了起到約束受眾的作用。很多影片對未成年人的不良影響較大,所以這類等級的影片都會禁止未成年人觀影,或者會提示觀影者。在疫情期間,王先生一家隔離在家,孩子暫時無法開學,也在家裡開始網課的學習。
  • 網路遊戲分級制度,有幾「分」可落實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呼籲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實行未成年人登入網遊時段、時長監管分級,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  網路遊戲分級在國外比較普遍,但中國大陸尚未實行這一制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網遊發展水平比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對較低,社會各界對網遊文化了解不多,網遊的社會影響力還未得到更為普遍的認識。
  • 網路遊戲分級制度不能「一分了之」
    鑑於此,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議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實行未成人登陸網遊時段、時長監管分級,防止未成年過度沉迷於網路遊戲。事實上,網路遊戲分級制度並非首創,在如網絡發達的美國和日本早已建立了網路遊戲分級制度並且常態化。
  • 朱永新委員:建議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議,從網路遊戲類別、認證、時長、充值方面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遊戲企業必須執行,並由文化和新聞部門審核監管。可從早教類、管控類、限制類、禁止類等方面劃分,對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建立網路遊戲產品分級制度,其中包括實行用戶註冊登陸實名認證分級(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身份證信息、手機號、人臉識別等),實行未成年人登入網遊時段、時長監管分級,實行遊戲充值限額分級等。建立網路遊戲分級監管與評價機制。
  • 【兩會聚焦】朱永新:建議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
    朱永新: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 人民日報發聲:必須建立遊戲分級制度!
    5月26日訊,全國政協委員朱永安在昨日舉行的兩會上提議正式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朱永新認為,廣電總局應該根據網路遊戲的類別、認證、時長、充值等要素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運營商有必要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對未成年人實行監控,禁止年齡未滿分級要求的未成年人進入遊戲,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對此,人民日報官方評論稱:政協委員建議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深得人心!是時候針對青少年沉迷網遊重拳出擊了!
  • 聊聊美國ESRB遊戲分級制度背後的故事
    熟悉這些的朋友應該已經知道,我所說的正是美國等地推行的 ESRB 遊戲分級制度,相關機構的中文名為「娛樂軟體分級委員會」。遊戲中常常出現各種暴力鏡頭,諸如斷肢、掏心等畫面也沒有缺席。得益於血腥誇張的遊戲內容,《真人快打》在發售當年就大受歡迎。
  • 朱永新委員:呼籲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呼籲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實行未成年人登入網遊時段、時長監管分級,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朱永新說,據統計,有超過80%的未成年人玩網路遊戲,60.8%的少年兒童平均每天使用網絡時間超過30分鐘。
  • 朱永新建議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 實行遊戲充值限額分級
    朱永新建議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 實行遊戲充值限額分級 站長之家(ChinaZ.com) 5月25日 消息: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
  • 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勢在必行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朱永新建議,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以及網路遊戲分級監管與評價機制,同時修訂完善網路遊戲法律法規,從而為未成年人提供一個健康的網路遊戲環境。  這是保護未成年人的一個好建議。未成年人沉溺於網路遊戲,不僅僅是損害身體的問題,還是可能扭曲價值觀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