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意義上的分級制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才確立,在這之前都是內容審查制,從審查到分級是一次大的思路跳轉。
審查制:什麼不能寫、不能拍、不能放,強調的是「禁止」。
分級制:什麼內容可以給什麼人群看,強調的是「區分」。
最早也是影響力最大的電影審查指導文件,是美國1930年頒布的《海斯法典》(Hays Code)。
「法典」二字讓人感覺條目很厚實,其實它只有12條,涉及到臺詞、動作、宗教、性態度等方面,我摘一段關於「性」的:
性:出於對婚姻和家庭的神聖性的關注,必須慎重對待三角戀愛……不能使觀眾對婚姻制度產生反感。(1)決不可把不純潔的愛情描繪成誘人和美麗的;(2)它不能成為喜劇或笑劇的題材;(3)決不可由此喚起觀眾的情慾或病態的好奇心;(4)決不可給人以正當的和可接受的印象;(5)總的來說,在表現方法和方式上決不可細緻入微。
這還屬於比較詳細的,第4條更簡潔,就倆字:淫穢。
具體怎麼算淫穢,由審查人員的經驗把握,曾經有位大法官說:「我無法告訴你淫穢的定義,但你如果給我一張照片,我就能告訴你它是不是淫穢」。
到六十年代末,《海斯法典》才演變成分級制,各國其實也都差不多,指導精神就是「什麼年齡看什麼內容」,下面以美國為例,給大家放張圖:
從「G」到「NC17」,內容口味越來越重,受眾限制越來越大,這套制度要實行,需要兩個先決條件。
一、法律意識必須充足,從院線管理人員到觀眾,都要自覺遵守,這樣執行的成本才會足夠低。(偶有越界的也能及時糾錯)
二、認為電影是一種純粹的商品,不同人群看不同的電影,跟不同身材的人選不同尺碼的衣服,沒有本質區別。
而恰恰是這兩點,我們暫時一條都不具備。
從小到大,中國人都是習慣買張票就可以進場看電影,我記得小學的時候,附近的電影院在放張藝謀的《菊豆》,海報那叫一個誘惑,門口的檢票員雖然原則上是不讓未成年人進,但並沒有擋住少年們的觀影熱情。(總有辦法混進去)
有同學可能問,那進門挨個查身份證不行麼?理論上可以,但操作困難重重,需要時間與人員成本,影院是沒有這個動力的,他們巴不得越多人進場越好,再就是沒法鑑別身份,比如有部限制級電影,少年們找了個成人帶著,就說是我爹,你還能翻人家戶口簿麼?
但以上這些還屬於程序限制,如果想克服,無非是加大投入成本,分級制最大的障礙是第二條,請銘記下面這三句話:
在中國,電影不是純粹的商品。
在中國,電影不是純粹的商品。
在中國,電影不是純粹的商品。
作為一種影響力廣泛的大眾媒介,它有一種「國家背書」的潛臺詞,也就是說,能在電影院裡放映的東西,老百姓都默認是國家認可的。
這就又牽扯到一個政府職能問題,西方觀眾覺得政府只是個超市管理員,你把貨理好,我選什麼商品跟你沒關係,而中國政府則是個家長,把黃色雜誌放到未成年人看的到的地方,就是你的失職!
一個是有限責任,一個是無限責任,這次疫情大家也能看的很清楚,民眾對政府的要求不同。
現在你明白為什麼我們沒有分級制度了吧,一旦有了分級,對意識形態的管理就會失控,國家層面不允許過分的血腥、暴力、色情或政治異見進入電影院,這不光是個價值判斷,也是個態度立場。
真要是哪個未成年人走上邪路,就非說是受到影院裡電影的誘導,家長賴到政府,誰能說得清楚?
再往深了說,分級是對「大一統」的挑戰,這是中國歷代王朝特別忌諱的東西,現在只是延續下來而已。
但我要提醒大家,「大一統」是個中性詞,它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藝術家們肯定不喜歡被「一統」管束,但當下中國的高速發展,「大一統」的共識功不可沒。
最積極呼籲電影分級的,也恰恰是導演、編劇群體,因為他們是創作者,自然希望無需擔責任的想怎麼拍就怎麼拍,你沒聽說過哪個電影公司強烈要求分級吧,他們恨不得導演只拍G級合家歡,能買票的受眾越多才越賺錢啊!
有人說只要實行分級制,中國電影的票房立馬翻倍,這就是瞎說了,在好萊塢,一部電影被打上R級的分類,票房預期至少低三成,這意味著把最願意買票看電影的青少年群體擋在門外,分級跟電影票房沒有必然聯繫。
以上我聊的是意識形態層面,還有一筆經濟帳。
中國電影去年的總票房是600多億人民幣,已經算是除北美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場,但600億是個什麼概念呢?我簡單比較一下。
2019年阿里巴巴的全年營收是3768億人民幣,是整個電影行業營收的6倍,如果把中國電影作為一家公司看待,600億的營收剛好能排到中國的第300位,第299位是盤錦北方瀝青燃料有限公司。
這意味著,電影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非常非常有限。
但電影的輿論影響力又很大,為了一個營收這麼點兒的行業,把意識形態領域的管控開放,決策者們不願冒這個險,哪怕分級能帶來3成的票房增益,也不會輕易嘗試。
我知道有的同學看到這兒開始憤怒了,憑什麼電影地位這麼低!我們要創作自由,我們要看多種多樣的中國電影!
這也是我個人的呼聲,但有個讓人悲傷的消息,絕大部分的觀眾,並不在乎分不分級,看電影只是許多娛樂的一種,不比看電視劇與打遊戲更高級,再說不分級也沒耽誤電影市場突飛猛進,主管部門更是沒有向前走的動力了。
我個人認為分級制會有,但短時間內無法解決,咱國家現在的主要任務還是悶頭奔經濟,顧不上電影這個小領域。
我說的已經算挺客觀吧,如果這樣還被噴,那哥只能罵髒話了,下次有朋友向你發出類似疑問,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