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成仙,快樂齊天……」
每當熟悉的主題曲響起時,不少80後、90後的觀眾都會想起陪伴自己童年的經典神劇——《西遊記後傳》
如今的《西遊記後傳》早已消失在大眾視野當中,但是一旦提起這部劇來,還是有很多觀眾「意難平」,將之推崇為最想翻拍的電視劇之一。
猶記得囂張的孫悟空輕蔑地說出:「我還沒用力,你就倒下了。」至今還是很多盤點中時常出現的「最囂張臺詞「。
不過《西遊記後傳》最出名的,要數它把一個武打動作來來回回重複好幾遍的窒息操作,這也讓它被封為「鬼畜界鼻祖」。
然而拋開鬼畜因素,從劇情上來看,《西遊記後傳》是一部真正被低估了的神劇。
一、突破經典的桎梏
86版《西遊記》珠玉在前,成了全國家喻戶曉的西遊記版本,因此翻拍西遊記向來是個危險的想法,因為一不注意就要被罵個狗血淋頭。
就算是今天被奉為神劇的《西遊記後傳》,當年剛上映時,也僅僅只有3.9的評分,很多評價者甚至直言:怎麼沒有打0分的選項!
更有激進者,直接把《西遊記後傳》稱為「爛片中的戰鬥機」。
然而隨著時間的慢慢衝刷,屬於《西遊記後傳》的光芒卻逐漸綻放,不論是劇情、演技、還是人物塑造上,《西遊記後傳》好像並非大家所說的一無是處。如今豆瓣的評分上,已經逐漸攀升回了7.8分。
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打破經典的束縛,獨創出屬於自己的「西遊世界觀」,《西遊記後傳》真真切切地做到了。
既然被稱之為「後傳」,其講述的故事自然放在了西天取經之後,師徒四人早已成為得道高僧之後的故事。
在這一版的故事中,佛祖圓寂轉世,大魔頭無天重返人世間,將三界攪得雞犬不寧,勢要稱霸三界,建立屬於自己的勢力。
而孫悟空臨危受命,負責保護如來轉世喬靈兒,找尋17顆舍利,重返靈山打敗無天大魔頭。
故事看起來相當簡單,無非就是正義打敗邪惡的老套路。但是不得不佩服編劇的腦洞,17顆舍利,每一顆都蘊藏著相對獨立的故事線,懸疑、愛情、感動等等元素交織,甚至還有夢中夢之類的精彩偵探戲份,讓觀眾過足了新鮮勁。
尤其到了最後,一路披荊斬棘的孫悟空,得知自己才是最後一顆舍利,想要打敗無天,就必須先犧牲自己。這神來之筆一樣的設定,更是將劇情推向了整部劇的高潮。
對劇情的巨大改動,已經完全脫離了傳統西遊記的世界觀,稱得上是一部劍走偏鋒的好作品。
而如此大刀闊斧的改編,還摻雜了各種陰謀詭計的劇情,則要歸功於編劇錢雁秋了。
提起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神探狄仁傑》的編劇。
難怪不少觀眾表示,孫悟空在《西遊記後傳》中簡直是「狄仁傑附體」,破獲各種疑難案件毫不費力,原來人家是一個編劇!
可以說在劇本創新這一方面,《西遊記後傳》就算放在今天,也是很多電視劇可望不可及的高度。
二、頗具腦洞的人物塑造
在這部劇中,對人物形象的重塑也非常成功。
孫悟空不再是取經路上那個毛毛躁躁,遇事衝動易怒的冒失鬼。而變成了一個智商在線、為人沉穩、善於事前謀劃的一員智將。
跟86版西遊記中六小齡童扮演的經典孫悟空相比,西遊記後傳中的孫悟空,更像是長大成人,沉澱出人生智慧的階段。
比如在得知小白龍姑父,涇河龍王無辜慘死的冤案之後,孫悟空前去找如來伸冤。
在如來不願插手的時候,孫悟空先是講了一番大道理,佔據道德高地,隨後才開始動手大鬧天宮。
當孫悟空發現自己被反派誆騙之後,他沒有急躁的翻臉,反而是思慮成熟,謀而後動,制定了一套成熟的計劃。
當他發現自己的師弟豬八戒是假冒的時候,也沒有立刻揭穿,反而將其留在身邊尋找線索……
以上種種,都顛覆了傳統西遊記中那個嫉惡如仇但行事莽撞的悟空形象,更符合成年人的思維。
而一向柔弱不堪,需要徒弟保護的唐僧,在《後傳》中也成了一個法力高強,能罩得住徒弟的高僧,讓他領導武力值爆表的幾位徒弟,便沒了原著中那種婆婆媽媽的拖累感,更加富有魅力。
好吃懶做的八戒好像沒什麼變化,依舊是個話癆,甚至還一嘴的低俗段子。
但每到劇情的關鍵之處,他不會像原著中那樣嚷嚷著「散夥回高老莊」,而是智商突然上線,推動劇情繼續向下發展。
一向老實憨厚的沙僧形象也豐滿了起來,偶爾也會吐槽豬八戒:」我就知道你沒那麼聰明。」看起來頗為可愛,可比86版當中那個只會喊「大師兄/二師兄/菩薩,不好啦,師傅被妖怪抓走了」這種背景板一樣的形象強多了。
而這一版中的小白龍,就能幻化出人形,一席白衣英俊瀟灑,是師徒幾人的得力助手,戲份明顯多了不少。
而且他還是孫悟空的「小迷弟」,一口一個大師兄,走到哪都要粘著孫悟空。
在《西遊記後傳》中,可以明顯看出,每個人都有自己明確的定位,形象鮮明。
師徒幾人就像是一家人,同心協力對抗無天,沒有人拖後腿,使得節奏跌宕起伏,自然就會讓觀眾看得過癮。
最為關鍵的是大反派無天,作為全劇的終極大boss,無天反而讓觀眾恨不起來。
從幾萬年前的菩薩緊那羅,被佛祖坑騙趕出佛門,繼而黑化成為今天的無天,他致力於推翻虛假的佛門。
統治三界之後,無天不但從不濫殺無辜,相反還非常有原則。
比如一開始就圓寂的燃燈古佛,無天就對他相當尊敬,見了面都要先行禮。
還有重情重義的唐僧,無天被他的情意所感動,也曾放他一馬,任其去找孫悟空匯合。
至於死對頭孫悟空,無天則對他相當欣賞,不但放棄了很多幹掉孫悟空的機會,還屢次招攬,愛才心切。
這樣一個有原則、有氣度、守承諾的反派,難怪觀眾反而更加喜歡無天。
三、瑕不掩瑜的神作
作為本劇當之無愧的主角,曹榮扮演的孫悟空,頂著主角光環書寫著自己的傳奇。
其實早在《西遊記續集》中扮演摩昂太子時,曹榮就萌發了創造一個自己的孫悟空形象的想法,這一想法也最終在《西遊記後傳》中得以實現。
武術指導出身的曹榮,給《後傳》設計了相當多精彩的武打動作,不過受限於技術因素,他們選擇了不斷重放這樣的形式,來滿足動作流暢度的要求。
這也成了不斷被觀眾調侃的最大雷點。
不過今天我們再回頭細看,《西遊記後傳》補全了相當多的細節,為觀眾構建了一個龐大的仙、佛、妖、鬼齊聚的世界框架,而且還隱隱映照著現實。
不論如何,雖然被稱為「三流剪輯、二流演技、一流劇情」,但只憑藉優秀的劇情改編,就足夠給今天爛片如雲的中國影視界好好上一節課了。
都說「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對名著的解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西遊記後傳》可能不是最好的,但絕對是最新鮮、最完整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