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陶淵明是東晉的大詩人,由於不為五鬥米折腰之後就離開了官場。大家在對他一貫的印象中可能認為這個人是比較窮苦的,但實際上陶淵明的窮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這種窮。
陶淵明不是尋常人家出身,而是出身於一個官宦世家。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是東晉王朝的實權人物,曾經掌握過東晉的朝政,可以說在當時是權傾朝野。因此,陶淵明絕對不是尋常意義上的窮人。那麼為什麼陶淵明說自己家道中落呢?
在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死後,他的幾個兒子都在官場上走得不遠,像陶淵明的祖父就死在了太守的任上。至於陶淵明的父親更是在陶淵明八歲時就去世了,因此陶淵明才說自己是家道中落了。但這種落魄只是相對於世家大族來說的,陶淵明個人的生活是不愁吃穿的。再不濟的話,陶淵明家中也有封地,也夠陶淵明大半輩子揮霍了,畢竟陶侃被封為長沙郡公,在那時封地還是很值錢的。
話雖如此,但是陶淵明卻不甘寂寞,一心想要在官場上出人頭地。但現實是骨感的,由於當時陶家已經失去了在官場上的影響力,再加上陶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世族出身,所以老牌的家族瞧不起陶家,認為陶家是暴發戶,所以陶淵明在官場上走得很不順暢。但即便如此,陶家還有些門生故舊的支持,因而陶淵明的仕途起點還是比較高的,剛開始就出任州祭酒。但是大概文人都有脾氣吧,陶淵明認為自己的職位和祖上的官職相差甚遠,所以就離職出走了。
在家待了一段時間後,陶淵明又活泛了心思,又四處求官。這次別人沒有慣著他,所以給他給了一個彭澤縣令的官職。但陶淵明不堪受到低等官員的羞辱,於是便再次出走了。從此陶淵明就真正過上了隱居生活,再也沒有尋求做官。
在陶淵明隱居的這段時期裡,他寫了不少關於隱居生活的詩歌,因此陶淵明也被稱為田園山水派的開山鼻祖。在陶淵明的詩歌中,你會發現他有時會說自己沒有錢去買酒,生活極為困頓。但是實際上一個農夫在田地裡耕作的時候,哪裡會有那麼多的詩句感嘆!因此,陶淵明說自己缺錢而在地裡耕作的話,可以當作玩笑來看,畢竟陶淵明耕作只是當作一種興趣罷了。
再不濟的話,陶淵明也有一大幫子人上趕著給他送錢,畢竟陶家也算名門望族了。在東晉這個門閥勢力佔據時代的王朝,讓一個士族出身的人挨餓這是不可思議的。再加上,陶淵明也有親戚朋友,像檀道濟就是他的朋友。不僅如此,陶淵明的堂叔陶淡雖然也是隱士,但是他卻積累了萬貫家財,資助陶淵明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因此,陶淵明的窮並不是真窮,而是排解苦悶的說法。
在陶淵明的這些詩歌中其實不難發現,他是有做官的欲望的。但是現實給了他沉痛的打擊,使他不得不隱居起來和山野為伴。所以,陶淵明的想法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或許他只是想在山野之間排解他的苦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