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科洛·帕格尼尼 Niccolo Paganini
義大利小提琴/吉他演奏家、作曲家、早期浪漫樂派音樂家,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屬於歐洲晚期古典樂派,對小提琴演奏技術進行了很多創新。
帕格尼尼是一位傑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但為了隱藏自己獨創的演奏技巧,他不肯將自己的作品出版。
他去世10年後,人們才將他的作品編輯出版,總共包括:50首小提琴曲傑出,其中《二十四首隨想曲》的某些部分曾被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等人改編成鋼琴曲;12首小提琴與吉他奏鳴曲,其中6首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6首小提琴協奏曲,其中《b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鐘聲》)是他的代表作,主要特點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兩個樂章遙相呼應,精彩迷人,無愧於它的標題《鐘聲》。
作品1851年剛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將它改編為同名鋼琴練習曲。原作與改編曲雙雙傳於後世,至今仍是音樂會上常見的曲目。他還創作有吉他曲200首,以及其他各種室內樂作品等。
帕格尼尼的手是不可思議的,一般小提琴家必須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兩條弦上拉出八度音,但據說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條弦拉出四個八度,這相當於在手掌彎曲狀態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
帕格尼尼的身材瘦長,拉琴時情緒激越,如痴如醉,如魔鬼附身,技巧十分精湛。在帕格尼尼五十八年的音樂生涯中,共創作了二十四首小提琴隨想曲,包括《鍾》、《狩獵》等名曲。
二十四首小提琴隨想曲
No. 1 in E major (The Arpeggio)No. 2 in b minorNo. 3 in e minorNo. 4 in c minorNo. 5 in a minorNo. 6 in g minor (The Trill)No. 7 in a minorNo. 8 in E-flat majorNo. 9 in E major (The Hunt)No. 10 in g minorNo. 11 in C majorNo. 12 in A-flat majorNo. 13 in B-flat major (Devil's Laughter)No. 14 in E-flat majorNo. 15 in e minorNo. 16 in G majorNo. 17 in E-flat majorNo. 18 in C majorNo. 19 in E-flat majorNo. 20 in D majorNo. 21 in A majorNo. 22 in F majorNo. 23 in E-flat majorNo. 24 in a minor (Tema con variazioni)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小提琴家中間任何人也沒能擁有像帕格尼尼那樣巨大的聲望。在同時代人的眼裡,他似乎是個謎,是個奇人。有些人認為他是天才,另外一些人又把他看成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冒牌大師;他的名字即使在生前就已經和一些莫名其妙的奇談怪論結下了不解之緣。
法國小提琴家吉特利斯曾說:「帕格尼尼不只是一個發展……先是有了前面的這些(小提琴家),然後帕格尼尼橫空出世了。」儘管帕格尼尼所採用的一些小提琴技巧在當時已經出現,技巧發展卻已經停滯不前。科萊裡(1653年-1713年)被認為是小提琴技巧之父,他將小提琴的地位從伴奏樂器提升到了獨奏樂器。
巴赫(1685年-1750年)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組曲(BWV 1001-1006)奠定了小提琴的復調演奏能力。第一部對小提琴技巧進行系統研究的作品是盧卡特裡(1693年-1764年)的24首隨想曲,儘管在今天演奏起來沒有問題,在創作的時代卻因難度過高而無法被演奏。
當時的傑出小提琴家們更為關注的是音調和弓法(弦樂演奏家們稱為「右手技巧」)這兩個最基本但是很關鍵的問題。
這是曹樹堃先生仿製的瓜乃利名琴「大炮」此照片曾被國內一名樂器雜誌誤作真品發布
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義大利語:Concorso internazionale di violino "Niccolò Paganini" 或 Premio Paganini )是以義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大師尼科羅·帕格尼尼的名字命名的國際小提琴比賽,創始於1954年,每兩年在義大利的熱那亞舉行。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已成為國際上最重要的小提琴比賽之一。一等獎獲得者有機會用 "Guarneri del Gesù"(1743)(帕格尼尼留給他的家鄉--熱那亞的世界名琴)進行演奏表演。
曹氏提琴專營店
地址:廣東廣州番禺南村鎮番禺大道北346號萬利商業園B-403